延津村莊故事:榆林萬全莊的傳說

延津縣榆林鄉萬全莊,又叫“小莊”、“東小莊”,這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個村的祖先們逃荒、逃難來到這個地方,看到這裡是一片無人開墾的肥沃良田就想在這裡落戶住下,開荒種地,養家餬口。可是這些荒地有沒有主呢?人家叫咱開墾不叫呢?叫咱在這裡落戶不叫呢?於是,祖先們就到周圍村莊去訪問、調查,每到一個村莊,他們都很謙恭地向人家說明情況:“我們是哪哪地方的人,只因遭遇災荒年景,無奈逃荒來到貴地,今見貴村南(或北、東、西)方几裡地之外的地方是荒地,無人耕種,想在此地住下,開墾荒田,養家餬口,不知可否?結果,他們無論到周圍哪個村莊,如此這般一說,當地村民無不同情地說,人家千里迢迢逃荒來到咱這兒不容易,那南(北、東、西)大荒自從老輩傳下來從沒見誰耕種過,人家開就讓人家開吧,有啥不可以的!於是就和和氣氣地答應了。


延津村莊故事:榆林萬全莊的傳說



從此,祖先們在這片荒涼的地方安營紮寨,勤奮耕耘,辛勤的汗水換來了累累果實,一年,兩年,安安全全,穩穩當當,平平安安,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娶妻生子。周圍村莊的人們見他們辛勤勞動,年年豐收,又說話和氣,慷慨大度不吝嗇,和周圍村莊的關係搞得很好,就和他們來往結親,人口越來越多,形成一個小小的村莊。起個啥莊名呢?大夥想來想去,這裡土地肥沃,種啥收啥,吃啥有啥,周圍三里五村人又善良,都能和咱和睦相處,在這裡生活絕對安全,就叫“萬全莊”吧!一言一出,大夥無不拍手,異口同聲說好!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萬全莊發展成一個大莊,在周圍十里八村聲名顯赫,人們都以此村名為榮,把“萬全莊”三字刻上石碑,寫上食盒,特別是新糧食打下來,在場上裝布袋,每條布袋上都寫著“萬全莊”。他們這樣寫,除了“必要”之外,還有一層意思“祈禱”、“保佑”,顯示了美好願望。


延津村莊故事:榆林萬全莊的傳說



誰知,美好的願望代替不了嚴酷的現實。有一年,黃河開口了,濤濤黃水像脫僵野馬,淹沒了成方成片的肥沃良田,吞沒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可愛村莊,萬全莊和其他村莊一樣,成了一片汪洋,只剩莊頭一片高地上幾座房屋和樹木依稀可見,從此就有了“小莊頭”的叫法。洪水過後,人們不知都逃到哪兒去了,只有少部分人回到故地重建家園,眼見過去富饒、美麗的“萬全莊”不見了,人們就按事實情況呼之為“小莊頭”,後又省略了“頭”字,直稱“小莊”。

可是,官府的官員犯官僚主義,不按事實情況辦事,光聽說萬全莊莊大人多富裕,派糧派款,苛捐雜稅不但不減,仍和洪災之前一樣多,甚至高出其他村莊數倍,萬全莊百姓受不起,選代表上縣衙反映實情,昏庸的延津知縣才恍然大悟地嘆道:“啊!原來是個小莊!”從此,“小莊”的叫法就更普遍了!直到1966年,延津縣政府根據榆林鄉有個“獲小莊”在該莊之西的緣故,決定將該莊取名“東小莊”,後來,又因胙城鄉有“東小莊”,重名,於1982年恢復原名,仍稱“萬全莊”。

 作者簡介:張法祥,縣廣電局原編輯記者,現供職於縣關工委。著有《延津鄉村記憶》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