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武漢“封城”日記③:度過焦慮期的武漢人開始魚缸釣魚“自娛自樂”

武漢“封城”第三天,不大不小的冬雨還在持續。湖北本是楚地,那個篳路藍縷、大膽喊出“不服周”的春秋五霸之一。恐慌過後,這種“不服周”的勁頭,又重新回到了武漢人身邊。從兩棟樓住戶的隔空對話,到客廳魚缸的“垂釣”,管控,隔絕的是瘟疫,隔不絕的,是武漢人在漫長苦夏中,熬煉出的爽朗與堅韌。

衝在九省通衢、人口千萬的武漢防疫前線的,不只是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專家學者……還有千千萬個普通的武漢市民。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生、武漢市民夏凱,也在用平凡人的視角,在日記本中,記錄、見證著,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日子。

武漢“封城”日記③:度過焦慮期的武漢人開始魚缸釣魚“自娛自樂”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陳思

1月25日 大年初一 陰 封城第三天

從17日疫情狀況發酵以來,武漢人民的心,便一直被高高懸起。專家的論斷越來越嚴肅,確診的病例正逐漸攀升,加上一些真真假假的輿論,無時無刻不在挑動著武漢市民的情緒。

23日一紙封城令後,武漢——這座中國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被瞬間禁錮。猶如一輛疾馳的大巴,被猛地踩了一腳剎車,而車上的所有乘客,都在慣性中踉蹌了身形。而當這口氣還沒有喘勻,醫療物資的緊缺又拉響了警笛。可以想見,武漢市民的情緒,正處於一種怎樣的緊張狀態。

冬季本來就是流感高發期,在特殊氣氛的渲染下,許多也許只是感冒、輕微發熱、咽喉炎的武漢人,紛紛去醫院排隊問診,事實上卻擠兌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而醫療資源本就匱乏,醫護人員的承受能力也瀕臨極限。除夕夜,我的朋友圈與各類微信群,瞬間被各式武漢的緊急求援信息刷屏。

好在,只有那麼短短一瞬!

像一塊被燒紅的烙鐵,徑直摔進了冰水裡,在劇烈的反應後,一切也很快平息。發洩完情緒後,每一個武漢人都在問自己:情況真的有這麼嚴重嗎?這種恐慌究竟有什麼意義?

武漢“封城”日記③:度過焦慮期的武漢人開始魚缸釣魚“自娛自樂”

湖北本是楚地,那個篳路藍縷、大膽喊出“不服周”的春秋五霸之一。恐慌過後,這種“不服周”的勁頭,又重新回到了武漢人身邊。更何況,外界的支援正在火速趕來:解放軍陸、海、空三軍軍醫大學除夕星夜馳援,將有效填補醫務人員的缺口;全國各地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療團隊已經抵達,早已開始了問診工作;各地的募捐正雪片一般飛來,防護用品短期內將補充無虞;工廠返工、庫存開放、專項支持,物資問題也將很快得到解決。還有那遠方的問候、人民的鼓勵,都匯聚成了一股股振奮人心的力量!

既然軍人能以疫情為命令,不顧生死前來馳援;既然醫生們能簽下請願書,自願前往疫情一線;既然工人們能夠放棄春節假期,加班加點趕製防護用品;既然國家能夠調動所有力量,特事特辦予以幫助扶持。那麼,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於是在大年初一,武漢人似乎突然想明白了:情況確實很嚴峻,但若是支援及時到來,也並沒有那麼糟糕;病毒的確很兇猛,但在已經走上正軌的應對機制下,也遠不能令人絕望。大年初一的朋友圈與微信群,又重新恢復了平靜。武漢人們開始用更為理性的情緒,去闡述需求、去呼籲鎮定、去相互鼓勵、去憧憬希望。一切,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平靜之餘,武漢人又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如何去度過這一段過於平靜的時間。

在中午,防控指揮部再次下達了一道交通管制令,限制市內私家車的自由出行,而以政府統一調配出租車進社區的形式,勉強維持居民的必要出行需求。如此一來,市民們更是被牢牢地摁在了家裡。

武漢“封城”日記③:度過焦慮期的武漢人開始魚缸釣魚“自娛自樂”

江城武漢本就浸潤著濃厚的碼頭文化,人們喜動不喜靜,熱情好客又直爽率真,本是武漢人的性格符號。讓這樣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停滯運轉,讓習慣了平日裡呼朋引伴的武漢人乖乖呆在家裡,的確讓人有些勉為其難。於是昨天,一段段“隔空喊話”、“魚缸釣魚”的視頻傳遍了全網,度過焦慮期後,“無聊”又成了武漢人的常態。

然而,嚴峻的疫情也還是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每位武漢人心頭。有家有室的武漢人還好,一家人至少有話可聊。但那些獨居武漢的年輕人、老年人,確實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情緒壓力。我與很多獨居武漢的朋友聊天,他們普遍的反應是雖然已經不那麼恐慌焦慮,但很怕把自己憋出病來。看來,在物資逐漸充實的情況下,如何安撫穩定武漢人民的情緒,消除他們不必要的困擾,將是下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這個課題該如何解決,作為一名獨居武漢的年輕人,我也還沒有想好,也許我需要再想想。

武漢“封城”日記③:度過焦慮期的武漢人開始魚缸釣魚“自娛自樂”

日記系由夏凱提供,夏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兼任自由撰稿人,運營有個人公眾號“夏先生的書房”,曾在多家全國知名媒體上發表署名評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