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興寧“響丁”跟“賞燈”本質上的區別

客家賞燈

賞燈(慶賞元燈)是梅州興寧等周邊地區的添新丁(男孩)祭祖風俗,起於元代,盛行於明、清,歷經600多年,世代相傳。

各姓賞燈節日的時間不同,大部分是在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之間,最集中在正月十一、十二、和十三這幾天。賞燈節比過年更熱鬧,家家都有親戚朋友來,尤其是有新丁(客家話中,丁與燈同音)的。

族眾齊集祖堂,敬祖宗,辦筵席,廳堂內燈燭交輝,門前禾坪上舞獅舞龍,大放鞭炮。晚宴後齊齊聚在禾坪,觀賞舞龍獅、放煙花,一直熱鬧到深夜。

客家風俗

記下客家的點點滴滴

兴宁“响丁”跟“赏灯”本质上的区别

眨眼間又到了過年,興寧人家家戶戶都會提到“響丁”,興寧尚有“響丁”大過年的說法,但興寧對“響丁”存在著誤區 ,多數人把“響丁”誤認為是“賞燈”。

因為興寧日常講話中的“丁”與“燈”是同音,事實上興寧的“響丁”是家裡添了男丁為主題,為新丁造勢的一種形式節日,而別處地方“賞燈”是以觀賞多姿多彩的花燈和猜燈謎為主題,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興寧借“賞燈”為“響丁”作鋪墊造勢以及增加了“燈”的文化元素,體現了興寧先人的聰明才智。

為什麼叫“響丁”呢?從興寧的民俗中,他人家裡添了男丁,就向他人道喜為“響阿公、響阿婆”,為新丁造勢的還有敲鑼打鼓、煙花爆竹、舞獅舞龍,每一項活動都有“響”聲的,接“花燈”在興寧民俗中是象徵來年新丁的接續,添燈、點燈、上燈都包含這層意思。

兴宁“响丁”跟“赏灯”本质上的区别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響丁”習俗,是本屋十八歲的男丁在老屋中央的上中下襬桌聚餐,晚上則到上廳擺桌猜拳(興寧話:猜馬)。 屋裡的新丁召集在一起,新丁的母親則興高采烈抱著兒子在上廳接受大家道喜,儀式開始時族中的長者會宣佈新丁入譜儀式開始,長者開始記錄新丁名字,出生月日以及新丁的輩份。 作為興寧人,有責任去傳承還原興寧“響丁”的真實內涵。“響丁”大過年,就是因為“響丁”是添了新丁,記住了吧!

兴宁“响丁”跟“赏灯”本质上的区别

本文章撰稿人

興寧善小助學協會 --- 創始人

——劉選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