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12月28日,荷蘭官方突然宣佈,從2020年1月開始,該國對外宣傳一致改稱自己為“尼德蘭”。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一時間,小編的很多朋友都在朋友圈裡驚呼:“以後是不是不能在叫他們荷蘭了?”還有不少河南朋友開玩笑:終於再也沒有國家跟我們搶名字了!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不過,根據後續報道,很多人可以放心了,因為人家的正確國名本來就叫“尼德蘭”,大家一直將其稱為“荷蘭”只是約定俗成。而且,改名只是在正規的國際場合,比如奧運會、國際會議等地方,民間還是可以隨便叫的。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在整個尼德蘭境內,其實只有兩個省(上荷蘭和下荷蘭)以荷蘭命名,只不過因為這兩個省的經濟水平很高,而且外國遊客經常造訪兩地,所以才被外國人錯當成尼德蘭的國名。論範圍的話,“尼德蘭”所指的地域比荷蘭要廣闊的多。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而在歷史上,“尼德蘭”不僅指現在的尼德蘭國土,還包括了尼德蘭南部的比利時,是相當廣大的地區。一個問題隨之出現:為什麼到了現代,尼德蘭就無法指代比利時,而只能指代原尼德蘭的北部了呢?

在本文中,小編將會圍繞國名之爭,來講述比利時與尼德蘭在歷史上的愛恨情仇。

尼德蘭地區的分裂與統一

尼德蘭在歷史上指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地勢低窪的地區,相當於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

在古典時代,尼德蘭的部分地區隸屬於羅馬帝國的日耳曼行省,在這段時期,尼德蘭地區漸漸出現了文明社會。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強大的法蘭克帝國不斷擴張,將羅馬的遺產納入自己的手中,其中便包括尼德蘭地區。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法蘭克帝國在843年被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瓜分。尼德蘭地區也因此陷入分裂之中,有的屬於法王領土,有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由於尼德蘭地區缺乏一個強大政治權威,各個邦國獲得了極為強大的自治權。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1429年,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力通過各種手段獲得了不少尼德蘭地區的統治權,從此開始了統一尼德蘭的進程。在他的繼任者——著名的大膽查理的努力下,尼德蘭成為一個統一的地區,屬於勃艮第公國之下的富庶低地。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大膽查理

1477年,大膽查理戰死,其領土被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分割,尼德蘭地區落入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手中。皇帝查理五世在1506年將此地規劃為自己繼承的西班牙領土中,從此,尼德蘭成為西班牙的土地

尼德蘭革命:尼德蘭的再次分裂

一直以來,尼德蘭都是西班牙王室關注的重點地區。尼德蘭地區位於歐洲中部,從各地而來的貿易商隊將無數商品運入運出尼德蘭的城市;得益於交通的方便以及臨海的優勢,尼德蘭的手工業、漁業與造船業相當先進。這些特點都使尼德蘭成為西班牙治下最富庶的地區。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也正是因此,尼德蘭受到了西班牙最為嚴重的壓迫與剝削。西班牙國庫歲入為500萬佛羅林,其中竟有一半是從尼德蘭地區徵收。為了維持尼德蘭地區的穩定,西班牙在尼德蘭大肆設置“宗教裁判所”,實行宗教壓迫,將一切異端殘忍的殺害。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宗教裁判所

1566年,西班牙的壓迫激發了尼德蘭的怒火,各大城市爆發起義,開始破壞天主教堂。西班牙派兵鎮壓,這反而激起了新一波反抗,從此,震撼整個歐洲的尼德蘭革命爆發,尼德蘭開始走上形成獨立國家的道路。

在尼德蘭革命中,南方和北方產生了矛盾。南方的城市(安特衛普、布拉邦特、布魯塞爾等)的經濟水平比北方發達,他們的不滿可以被經濟的發展稀釋;而且,那裡的人民多信仰天主教,與北部的新教社會格格不入。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於是,在尼德蘭革命中,南部與北部形成了“北激進、南保守”的局面。北部強烈要求脫離西班牙,組成獨立國家。而南部雖然也痛恨西班牙的剝削,但南部革命者認為,如果西班牙願意給予自己應得的權利,那南部就沒必要脫離西班牙。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南北的分裂情緒在1579年徹底爆發出來。那一年,南部的阿爾施瓦與海諾特兩省退出革命同盟,建立“阿拉斯同盟”,奉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為國王,反對革命。在阿拉斯同盟的支持下,西班牙很快就鎮壓了南部的革命。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菲利普二世

1648年,隨著《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的簽訂,歷時80年的尼德蘭革命落下了帷幕。尼德蘭的北部7省成功脫離西班牙的控制,組建“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但是南部的尼德蘭各邦仍然從屬於西班牙帝國,成為西屬尼德蘭。尼德蘭地區再度陷入分裂之中。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結果

結語:短暫的統一與永久分裂

1713年,由於王位繼承問題,西屬尼德蘭被轉入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手中,從此受另一歐陸強國奧地利的控制。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奧地利作為反法同盟的重要成員進軍法國,鎮壓革命。

但是,革命後的法軍煥然一新,戰鬥力遠超反法同盟想象。奧地利難以招架,只得在1794年以將尼德蘭割讓給法國為代價,向法軍投降。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1815年,進行十餘年的拿破崙戰爭結束,法國戰敗。拿破崙建立起的龐大帝國,在維也納和會上遭到肢解。

為了遏制法國再度成為歐洲的威脅,列強決定將奧屬尼德蘭割讓給尼德蘭,讓一個南北統一的尼德蘭來牽制法國。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得益於此,尼德蘭在經歷數百年的分裂之後,再度統一。

然而,好景不長。尼德蘭的南北部經歷了數百年的分裂,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狀況已經大大不同。這時候強行讓他們組成一個國家,無異於強扭的瓜。

在尼德蘭統一後,南北矛盾一直不斷。南部尼德蘭地區在19世紀已經發展出了完善的工業,而尼德蘭仍以商業和海運業為主。在工業時代,南部尼德蘭的經濟比曾經的海上馬車伕更為發達,對南部尼德蘭人來說,統一無異於用自己的錢反哺北部鄰居。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而且,南部尼德蘭人主要信仰天主教,而北部尼德蘭人卻信仰新教。宗教方面的矛盾,也為尼德蘭南北部的統一打下了一個楔子。

南北矛盾的結果令人感慨。1830年,布魯塞爾居民舉行起義,並於同年宣佈建立獨立的國家比利時,並制定憲法。比利時獨立的事實在1831年得到國際社會承認,比利時從此作為永久中立國,出現在歐洲大陸之上。南北尼德蘭在短暫統一之後,再度分裂,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尼德蘭”國名背後的故事——慘痛的兄弟鬩牆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

尼德蘭的南北分裂,不得不令人感到唏噓,曾經的兄弟,卻因長期的分裂而成為不同的兩家。從尼德蘭的悲歌之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力量,它可以為一個民族提供輝煌的過去,也能製造一段慘痛的兄弟鬩牆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