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哪些名将,是被猪一样的队友给坑死的吗?

汉史趣闻


说到名将与猪队友的事,就不得不提一下解放战争中的张灵甫。



张灵甫之所以被称为名将,不仅仅是他个人性格冷峻、作战勇猛,曾在抗战德安一战中带伤血战五昼夜,将日寇击退,还有他被称作“国军模范”的七十四师,全美式装备,老蒋的王牌。这名将加王牌的配置,却也是羡煞众猪队友目光。

首先出场的猪队友当然是搬运工老蒋同志。

当时山东战场的局面,是国民党军以八个整编师(军),沿着一百二十公里的攻击线展开,对我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老蒋的算盘打的很巧,企图用重兵军团实施中央突破,尤其以整编七十四师为核心,直指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坦埠,逼迫我军决战。若是以我军一贯打击薄弱、孤立歼灭侧翼的套路,老蒋还是高明的。


可惜他面对的是陈毅和粟裕,临场英明的决断使我军大胆采取猛虎掏心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插入七十四师与友邻部队之间,全力阻击其他国民党军的同时,一举歼灭七十四师。



不得不说这个战法是高明而又危险的,成功还需要感谢老蒋送一波温暖。在战前军事会议上,老蒋纸上谈兵,做出了继续全面推进,督促七十四师挺进我军预设瓮中的决定。于是有了后来的孟良崮战役。

随后登场的猪队友便是逃跑名将汤恩伯。

敌我双方战术实施后,不可避免地出线敌我交错的局面:我军五个纵队死死围住整编七十四师,而国民党军十个整编师(军)又反包围了华东野战军。所以七十四师多顽抗一天,我军面临的境地就越危险,相应的,国民党军其他部队晚到一天,七十四师被歼灭的风险就越高。这场景像极了《亮剑》中新一团与山崎大队之战。



只不过国民党军其他部队的觉悟,显然没有救援山崎大队的鬼子那样高。当张灵甫被围之后,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便离开临沂前往孟良崮前线,可是他刚走到半路,便遇到了兵团副司令李延年。李延年告诉他,“前方很危险,七十四师保不住啦”,于是汤恩伯便立即掉头回去了。

嗯没听错,兵团司令不顾老蒋的严厉催促,私底下做出了卖队友的决定。着实把水深火热的张灵甫坑惨了。

最后登场的猪队友便是张灵甫的同僚们。

按理说,被围的是七十四师,可当张灵甫向各路友军(猪)求援时,这些友军居然反过来向他求援,张灵甫也是醉了。



而各路友军不来援的原因也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名将的胡琏,当时他的整编十一师就在七十四师左前方,可胡琏却以“你动之后我再动”为由婉拒了张灵甫的请求,当张灵甫表示自己的部队已经在动了,胡琏又说“你打了我再动”。不知是玩弄文字游戏还是刻板执行军令,总之胡琏是铁了心不救了。

接着更坑的是整编八十三师李天霞,八十三师原定的任务是,以一个旅保证七十四师的侧翼安全,但仗一开打,李天霞居然以一个团冒充一个旅的番号去守阵地,然后果不其然,阵地丢了。张灵甫气急败坏要告到国防部,李天霞当即扮演甩手掌柜,直接将那个团划归张灵甫指挥。可惜,一个团的兵力,怎么能解七十四师三万人的围啊!

唯一不太坑的或许只有整编二十五师了,师长黄百韬在接到求援信后,立即向七十四师靠拢,但因地形阻隔,尽管二十五师距离七十四师只有五公里,炮火都够得着,但偏偏天马山将两个师分隔开,张灵甫也是望援兴叹啊!

因此张灵甫在诀别信中,以“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痛斥了猪队友的种种行径。孟良崮一战,七十四师全军覆没,被歼一万三千余,被俘一万九千余。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即将到来。


春秋正义


我说一个,当然没有被坑死,但是确实被“坑”得够呛。


抗日战争时期关家垴战役,刘伯承元帅被决死一纵队“坑”的够呛,不但一二九师损失2000多人,绝大多数是老兵,还连累刘帅之后几十年时间因为关家垴战役这件事情被彭帅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慢慢将来。


现在谈关家垴战斗,大家都谈日军战斗力如何如何,对于关家垴战役具体是怎么回事都不怎么爱谈。


首先我们来看当时的战场态势。


关家垴位于山西武乡崇山峻岭之间,沟壑纵横,是当时太行根据地的腹心地区。

关家垴本身在群山环绕中的一个高高的山岗,山顶是几百平米平地,北面是断崖峭壁,东西两侧坡度非常陡,唯一平缓的是南坡;可是南坡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岗,柳树垴。


从军事角度讲,守方控制了柳树垴,就能和关家垴互为犄角,可以用火力封锁唯一平缓的南坡;而要是攻方控制了柳树垴,那么就可以借助柳树垴比关家垴更高的地势居高临下对关家垴守军进行火力压制,帮助进攻方更顺利的从南坡突进。


所以柳树垴在军事上是一个攻守双方都必须拿下的要点。


八路军方面,拿下柳树垴的任务是交给决死一纵队38团,柳树垴虽然地势也很险要,但是相比关家垴还是要好攻破一些,38团用了一昼夜的时间终于拿下了柳树垴;至此,关家垴战斗八路军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让八路军方面没有想到的是,冈崎支队利用决死一纵队38团和25团交接的空挡,派出一中队日军乘着决死一纵队疏忽,轻易又夺回了柳树垴。而且还利用八路军短暂的混乱,把三门山炮运到了柳树垴,在整个关家垴战斗期间,三门山炮一共打出了246发炮弹,成功压制住了八路军的火力,给予八路军进攻部队造成重大伤亡。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单兵素质本来就有差距的情况下,唯一进攻路线南坡对面的高地还被日军占领,等于是我八路军战士在进攻关家垴的同时,还要担心从背后柳树垴发射的炮弹和机枪子弹。



如果柳树垴当时没有丢,那么关家垴战斗绝对不会给八路军带来历史上那么大的伤亡。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决死一纵队的不成熟把刘帅和一二九师坑惨了。


不过这里我也要为决死一纵队说两句,决死一纵队其实是一支新组建的抗日武装,成员主要是学生、工人和小部分农民,他们主要是经验不足,能力有所欠缺,但绝不是主观故意丢掉柳树垴的。而且在整个八年抗战过程中,决死纵队后来也出了不少抗日英雄。


兰台


被猪队友坑到家的廖耀湘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东北野战军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指挥下,以10个纵队加炮兵纵队的强大兵力,向锦州的国民党军发动猛烈进攻。

由于自1948年3月开始,蒋委员长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即就东北是打是撤争论不休,直到辽沈战役爆发都没有定论,眼看林彪打下锦州就要对东北国军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蒋委员长自然急了眼,发电报给卫立煌,要他出兵救援锦州。

结果人家不干:这活应该傅作义干,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委员长发报给傅作义,老傅又说:锦州情况不明,宜生不便发表意见。

疯球了的委员长直接跳过了卫立煌,以国军“五大主力”中的新1军,新6军,外加第71、第49军主力共11个师及3个骑兵旅组成强大的辽西兵团(第九兵团),以廖耀湘为司令官,从沈阳出兵南下救援锦州。

同时,命令侯镜如率领5个军11万人组成东进兵团,从葫芦岛向东北攻击推进。蒋委员长打算采用“东西对进”的办法,解锦州之围,击破东北野战军。

廖耀湘

蒋委员长出手搞的“XX对进”,又是熟悉的配方,又是熟悉的味道,但是,他不熟悉的是此时的东北野战军,是70万正规军加30万地方部队的百万大军,廖耀湘,侯镜如两兵团,加上锦州的范汉杰,卢浚泉总共不到40万人的兵力,是根本无法达成预设作战目标的。

其实,廖耀湘第九兵团的实力还是比较强悍的,新六军曾经在解放战争初期让东野吃过很大苦头,第71军更是在陈明仁指挥下坚守四平,让林彪恨得牙痒痒的,新一军虽然没有满员,但也是美式装备的嫡系部队。

但是,廖耀湘一出沈阳,就接到了几个电报,老蒋严令他沿北宁线尽快救援锦州,卫立煌则命令他把9兵团撤回沈阳,而廖耀湘自己呢?想撤去营口。但他两边都不想得罪,结果,第9兵团既没有南下去锦州,也没有往东去营口,反而跑去了沈阳西北的彰武、新立屯一线呆了整整1个星期,坐视黑山、大虎山的东野梁兴初10纵布防。但是机会不是没有,这时如果廖耀湘果断撤到营口,辽西兵团连一个锅都不会落下。

蒋委员长:建楚老弟,坑了你不好意思

然而这个战略部署是坑中带坑,东进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根本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地下党!他指挥东进兵团在塔山一线打打停停,每天打卡按时进攻,按时收兵,而海军的桂永清,空军的王叔铭更是互不买账,所谓的海陆空一体化攻势成了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

结果,10月15日,东野攻占锦州,范汉杰GG。

10月20日,蒋介石和杜聿明商量后,命令廖耀湘第9兵团首先应夺回锦州,夺锦不成时方可转向营口撤退。

这个看似折中的命令其实智商非常感人:东野一共40多万人在锦州附近,你廖耀湘是去夺回锦州还是去送人头?

更加感人的是,廖耀湘表示坚决执行命令,10月23日第九兵团开始进攻锦州东北面的黑山、大虎山,打了两天都打不下来,于是逐次添加兵力,结果还是打不下来。这时发现东野主力已到北镇地区,于是匆忙向大虎山东南的台安、大洼撤退,想夺路逃向营口。

26日凌晨,担任兵团前锋的郑庭笈第49军遭到东野8纵和辽南独立2师的阻击,郑庭笈不向廖耀湘报告,反而去向东北“剿总”报告,卫立煌要郑庭笈带着新6军新22师和新3军14师撤回沈阳。

卫立煌的逻辑就是保存实力,这个命令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这时候你还要撤沈阳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东野已经快速包抄上来。26号早上廖耀湘组织兵团主要干部开会,决定执行命令东撤沈阳,第九兵团的命运从此决定了。

26日早上,新1军军长潘裕昆指挥新1军、第71军、新6军第169师和兵团直属队,沿大虎山至新民铁路向东退却,廖耀湘指挥其余部队,沿大虎山至老达房公路撤退。结果到中午就被林彪指挥9个纵队30多万大军包围穿插,双方混战,在胡家窝棚的第九兵团指挥部直接被东野3纵一个营打到瘫痪,无法有效指挥部队。

10月28日,经过60小时激战,由国军精锐,中国远征军老底子组成的辽西兵团全军覆没,廖耀湘被俘,而东北国军的命运以至于整个解放战争的走向也就此决定了。


每日一段历史


《特赦1959》中也出现了廖耀湘,但是这个人物形象很弱,几乎没有什么台词,就只有王耀武到功德林的时候打了个招呼,后面就基本上没怎么讲话了,而且演员年龄太大了一点,气质也比较弱,不太符合廖耀湘本人的性格和气质。廖耀湘本人虽然是黄埔六期出身,但是在抗战期间晋升很快,在东北成为第九兵团司令官,到辽沈战役前后,东北国军机动兵力几乎都掌握在他手中,手下的军长、师长有一大堆都是他的黄埔军校学长,所以廖耀湘的性格是比较桀骜自负的。其中就有曾经在辽沈战役关键阶段坑过他的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相比之下,郑庭笈在《特赦1949》中的戏都比廖耀湘多。

廖耀湘兵团西进救援锦州时下属五个军,新一军潘裕昆部一个师被留在辽中,剩下的两个师跟随廖耀湘兵团行动,新三军龙天武部三个师,新六军李涛部的两个师和一个步兵团,四十九军的两个师又一个团,七十一军向凤武部的两个师,此外还有骑兵旅、炮兵团、战车和装甲等部队,建制部队五个军十一个师,又有另外单独的团、旅及其他特种部队,兵力是比较强大的。其中,新一军、新三军和新六军是廖耀湘兵团的主力,新六军更是廖耀湘的起家的老部队,下属的新编二十二师是廖耀湘在印缅作战期间担任师长的部队。

锦州被解放后,廖耀湘就决心向南到营口一带去,但是因为统帅部和卫立煌都不同意,统帅部要求廖耀湘继续西进,和华北来的东进兵团会师,在锦州一带与解放军进行一次战略决战,而卫立煌则力主廖耀湘兵团尽快退回沈阳继续固守,一直到二十日,才最终说服统帅部同意了廖耀湘和杜聿明达成的折中方案,也就是廖耀湘兵团先南下到营口一带,然后再向西攻击前进,和东进的侯镜如兵团在大凌河一带会师,然后一起退入关内。十月二十日,廖耀湘兵团开始攻击黑山、大虎山一线的解放军阵地,以建立一个安全通过的走廊。

但攻击两天之后就发现情况不对劲,解放军不像之前在彰武一带那样,稍微接触之后即向后撤退,而是死守不退。廖耀湘先是命令七十一军向凤武部攻击,攻击一天后无效,廖耀湘下令新一军潘裕昆部加入攻击,并由潘裕昆统一指挥攻击的两个军。第二天两个军协力攻击,仍不奏效,廖耀湘又将随行的青年军二零七师一个旅交给潘裕昆,以加强攻击兵力。但二十三天攻击一天,仍然毫无效果。就在这一天,廖耀湘得到侦查来的消息,知道锦州的解放军已经来到自己周围,正在包围他,他感到时机紧迫,就决心尽快向营口撤退。

突围的计划是,以新一军继续攻击黑山、大虎山,掩护兵团主力通过走廊地带,七十军向彰武、新立屯方向搜索警戒,为全兵团的后卫部队,四十九军为兵团前卫部队,迅速通过走廊后占领阵地,掩护兵团其余部队通过,新三军则紧跟在四十九军之后通过走廊,新六军和兵团部在中间,然后是七十一军和新一军通过走廊。这已经是一个以战斗姿态通过走廊的方案,解放军占领的黑山阵地可以瞰制整个走廊地带,炮火完全可以覆盖整个走廊地区,因此只能以一部兵力攻击,来掩护兵团通过这个地带。结果,在通过走廊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

导致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的因素有两个比较关键的。首先是攻击黑山的七十一军与新六军一个师在交接阵地防御的时候,部队的秩序出现了混乱,一些应该防守的地带的责任没有划分清楚,交接尚未完成,东野三纵和原本防守黑山的部队猛烈攻击了国军的阵地,并从一些交接不清楚的空白地带突破了国军防线,进入了廖耀湘兵团指挥所所在的胡家窝棚一带,新三军军部也被攻击,龙天武打了个电话给廖耀湘通报情况,廖耀湘命令他赶紧掌握部队,但龙天武直接自己跑回沈阳去了。这样,整个廖耀湘兵团唯一有三个师的部队就失去了指挥,各部队完全被打乱,仅仅一天就被全歼。

一个更重要的情况是,在二十五日整个兵团开始向营口撤退的时候,作为整个兵团的前卫部队的四十九军先头部队从半拉门地区出发,先是顺利通过了大虎山以东的铁路,但在继续向南前进的时候,在大虎山以南地区被解放军包围,与师部完全失去联络。这就意味着,向南撤退的道路实际上也已经被解放军堵死了,但四十九军军长既没有向临时指挥他的新六军军长李涛报告,也没有向廖耀湘报告。这个发生在二十五日上午十点左右的情况,直到二十六日黄昏廖耀湘才知道,导致廖耀湘的决策完全错误。如果他第十一时间得知这个情况,自然会首选向沈阳方向撤退,或者是向新立屯方向撤退。

郑庭笈的四十九军作为整个兵团向南撤退的前卫部队,自然负有向前搜索敌情的任务,尤其是看一看解放军的包围圈究竟有多大,战役目标是什么,究竟是围歼廖耀湘兵团全部,还是围歼一部分,但他在新编二十二师掩护之下通过走廊地带之后,就停留在了大虎山到老达房往沈阳的公路上,并直接报告了卫立煌。卫立煌立刻命令他率领四十九军的两个师以及在他附近的新编二十二师、新三军的十四师,经老达房退回沈阳。

也就是说,这时候整个廖耀湘兵团实际上已经完全被切为几段了,后卫部队新一军和七十一军已经完全被切断了,前卫部队和兵团部的联系也已经被切断了,这就等于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整个廖耀湘兵团的分割包围,但廖耀湘始终懵然无知,一直到二十六日兵团部被解放军突入的小部队突然攻击,廖耀湘和李涛狼狈逃往新编三十师师部,然后又转到新编二十二师师部,才和郑庭笈通话,了解了当时的局面。

廖耀湘和卫立煌联系之后,卫立煌让廖耀湘赶紧把部队拉回沈阳。但潘裕昆认为,这时候部队混乱的局面已经在逐步趋于稳定,渗透进来的解放军部队也可以驱逐出去,就地抵抗应该是比较安全的选择。但廖耀湘考虑了一下,认为现在撤退的话,他还有希望把新编二十二师、十四师和新编三十师主力以及四十九军剩下的一个半师拉出去,最关键的是,前面三个师都是参加过印缅作战的老部队,如果拉出去,就等于保住了整个兵团的骨干部队。所以,廖耀湘还是决定率领这些部队撤往沈阳,剩下的部队交给潘裕昆指挥。他问郑庭笈,通往沈阳的道路上有没有敌情,郑庭笈说没有什么情况。

于是廖耀湘在二十六日夜间到了四十九军军部,准备在老达房地区渡过辽河后,向沈阳撤退。这时廖耀湘问郑庭笈,四十九军军部所在的陈家窝棚到老达房公路沿线有没有敌情,郑庭笈还是说没有什么情况,实际上是这时候已经完全被包围了,郑庭笈自己也不了解自己周围到底是什么情况。廖耀湘随新编二十二师的前卫团六十四团向老达房方向前进,路上遇到从大路上迂回过来的解放军,廖耀湘只好只身往回走,希望能碰到新编二十二师的部队,结果走来走去,也没能走出去,就被解放区俘虏了。实际上,廖耀湘走后,四十九军军部和新编二十二师就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都在激烈战斗中,根本不可能撤退。

郑庭笈时为中将军衔,他从抗战时期开始,也算得上是久经阵战,能征善战的,但这次的发挥却成了廖耀湘的猪队友。整个这个过程中,郑庭笈两次误导了廖耀湘的判断,一次是前卫团已经失去联络,他没有及时报告,导致廖耀湘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决心向南往营口方向撤退,而在兵团已经遭到严重打击之后,廖耀湘想率仅存的一点部队撤退的时候,郑庭笈又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周围的情况,又给廖耀湘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廖耀湘脱离主力部队单独行动,最后被俘。


萧武


就说说两位被“猪队友”花样坑死的抗日名将吧:陈烈将军、戴安澜将军。他们都原本可以不死,却被不争气的猪队友坑的太惨太惨。

陈诚系第54军中将军长陈烈,因拔牙感染而死

陈烈将军毕业于黄埔一期,广西柳城人。他作战勇敢,在1926年北伐期间就因战功晋升为团长,比大部分的黄埔同期同学混的都要好。

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时,陈烈被列入清党名单而获通缉,他安全脱身到了广州,参加了同年底的“广州起义”。后来,陈烈加入了邓演达组织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成为了骨干,开展反蒋活动。

陈烈将军

1931年底,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于南京,陈烈也被关入了南京监狱。因918事变的爆发,陈烈被释放,加入了陈诚第18军,历任团长、旅长等。淞沪战役爆发后,时任54军14师少将师长的陈烈,率部与日军血战数月。

此后陈烈历任14师师长、54军副军长,54军军长,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粤北战役、桂南会战等。1940年10月,因“猪队友”的操作不当,将军在拔牙时感染不治身亡,时年38岁。

值得一提的是,陈烈将军去世后,接任54军军长的,正是陈诚系另一名骨干——黄维。

第五军200师少将师长戴安澜,掩护主力撤退归国途中牺牲

戴安澜将军作为成名很早的抗日名将,曾以团长身份在1933年随25师关麟征部参加了长城抗战,并作为旅长率部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1939年,杜聿明升任第五军军长后,把35岁的戴安澜从汤恩伯第31集团军调到麾下,接任自己出任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陆军第200师师长。由此可见,戴安澜的军事能力在整个黄埔系中可能都是佼佼者。

戴安澜将军

随后,戴将军率部打了昆仑关血战,然后又加入了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入缅甸作战。在同古保卫战中,第200师坚守同古12天,毙伤日军5000余人,第200师伤亡2000人左右。在棠吉之战中,戴将军率部攻克棠吉,确保了中国远征军回国的退路。

由于“猪队友”——英军的消极避战,第一次远征失败后,第200师被杜聿明安排掩护主力撤退,完成任务后再退回国内。在行军途中,缺粮少弹的200师遭受到日军伏击,戴安澜将军胸部、腹部中了机枪弹,于1942年5月26在中缅边界牺牲了。

戴安澜将军之女

也许,作为抗日名将,陈烈将军、戴安澜将军早已对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有着充分的准备了。可是,两位将军之死,更多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上,实在太可惜了


司马砸光


《特赦1959》用很大的篇幅刻画了王耀武回顾济南战役,他认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嫡系兵力不足:“手里只有7、8万拼凑的部队,没有30万生力军这仗没法打”。能有30万大军他是夸张了,不过若非因为他“猪一样队友”的刘峙,我军济南战役的胜利,恐怕不会来得这么快这么轻松。



抗战时期的1944年2月,第74军军长王耀武被提拔为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施中诚第74军、韩浚第73军和李天霞第100军,也是后来第四方面军的主力。因此这三个美械中央军那得算是王耀武的嫡系和基本部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分别改称整编第74师、整编第73师和整编第83师。

然而这三个整编师在解放战争初期,却只有整73师交给王耀武指挥带到了济南,并且都不同程度遭到过华野的打击:整73师在莱芜战役被歼,韩浚被俘,整74师在孟良崮战役被歼,张灵甫阵亡,整83师先后被吃掉三个团,算是损失最小的一个,李天霞被撤职查办。



前两个整编师被歼后分别重建,即新的曹振铎整73师和邱维达整74师,整83师则由王耀武的老部下周志道接手,虽然大部分是重建部队,但仍然是以逃回去和留守未参战的原部队构成,战斗力还是要超过杂牌军。另外各级官佐也比较服从王耀武指挥,能够形成一定战力。

1948年8月末,王耀武发觉华野主力正从豫东北上,情知目标必然是济南,迭电南京要求将整74和整83两师火速拨归于他,能够指挥以三个整编师(军)老部队为核心的济南守军负隅顽抗。微操大师表示部分同意,8月27日电令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将整83师空运济南,并“限二周内运到”。



刘峙被派往徐州坐镇,早就被国军内部形容为“派一头猪给南京守大门”,而南京的电令再次被此公想当然的加以抵制。他认为徐州方面能打的部队不多(黄维还没来),再调走整83师实在心里没底,就以先运弹药和器材为借口,拖拖拉拉变相抗命,到华野发起济南外围战役的9月16日前后,20天时间他只运过去一个整编第19旅。

王耀武知道要被这个猪队友坑了,无奈之下9月15日亲自飞往南京求援,终于拿到了再调动整74师的手令,刘峙更不情愿,三天后慢慢吞吞开始空运,结果只运到七个连不足1000人时,济南机场即被我军炮火封锁,刘峙就坡下驴停止空援,王耀武最终只得到一个整编旅和七个步兵连,尚不到计划中的六分之一。



济南守军虽然号称有14个整编旅(师)11万人,其实去掉地方保安部队只有9个整编旅的正规军,再去掉杂牌军吴化文的整编第84师,王耀武能够掌握的正规军其实不足6个整编旅40000余人。因此吴化文一起义,济南防御体系就土崩瓦解了,几个方向守不过来。

而如果刘峙能把两个整编师提前迅速运达,王耀武手握基本部队三师9旅,济南战役必将艰苦许多,因为华野攻城兵团也不过14万人,其它18万主力在南线要准备阻援,兵力上并不占多少优势。



事实上,在核心守备区的大楼里,抵抗最为疯狂的就是整74师的七个连,关于这一点,《特赦1959》剧中也有交代。

华东野战军在攻克济南之前,根本不可能有南下出击徐州和两淮的可能,不知道刘峙担心的所谓兵力空虚是什么样的判断,归根到底,就是个猪一样的队友,而被坑到功德林的王耀武,估计每每想起来都会咬牙切齿。


度度狼gg


国军王牌部队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我军全歼,有不少人认为是张灵甫狂妄自大造成的,其实不然,74师完全是被一群“猪队友”坑死的。

1947年初,随着莱芜战役的失利,蒋公调整了战略,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鉴于薛岳在山东战区表现不佳,蒋公调任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全面负责山东战事。考虑到前期常被我军分割歼灭,顾祝同改变了战术,他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策略。

我军考虑到寻找不到合适战机,就将主力蛰伏起来等待机会。但就在这时,蒋公和参谋总长陈诚认为我军主力已转移,就越过顾祝同直接给第一兵团的汤恩伯直接下达了进攻坦埠的命令。

汤恩伯看到蒋公说鲁中地区没有解放军主力,对此毫不怀疑,就立即下令74师为先头部队,83师、25师负责左右翼接应,一天之内攻占坦埠。

张灵甫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马急行军向坦埠开进。而我军正愁找不到运动战歼敌的机会,如今送上门的机会岂能错过?

虽然机会很好,但全歼74师的难度还是不小,74师战斗力不弱,按照敌我兵力对比,我军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歼敌任务。

而74师周边有8个整编师,并且最远的也不过2天路程,这样来看胜算不大。但到嘴的肥肉不吃又太可惜。

全歼74师的意义重大,粟将军决定还是试一把,他赌的是74师和其他国军部队矛盾重重,必定会出现救援不力的情况。

1947年5月14日清晨,叶飞的独立师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到达天马山,完成了对74师的合围。

张灵甫预感大事不妙,就给汤恩伯打电话,想率军突围。而汤恩伯要求74师坚守,并告诉张灵甫已有10个师向孟良崮方向集结,到时里应外合对华野进行反包围。

张灵甫听了心里没底,于是又分别给离他最近的25师师长黄百韬、83师师长李天霞、11师师长胡琏打电话求援。

黄百韬满口答应,并且事实上也做到了。李天霞也表示全力以赴,但实际上阳奉阴违,仅派了一个由伪军改编的57团敷衍了事。

胡琏更离谱,先是百般推脱,实在推脱不了就谎称11师离74师仅80华里,最多一天可以到达,而实际上他此时还在蒙阴,而且一直按兵不动。

张灵甫此时并不知情,他认为有三个师救援,撑个几天完全没问题,但他没想到的是此时他已经被几个猪队友卖了。

15日一早,蒋公意识到事态严重,就给第1兵团各级军官下达了救援的死命令。这时候国军各部队才行动起来。

不过为时已晚,74师在华野5个纵队的猛烈攻击下死伤惨重,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

16日下午5点,孟良崮战役结束,蒋公的王牌部队74师被全歼,而张灵甫也命丧孟良崮。


花木童说史


大唐名将王孝杰就是这么一个人。

一个百战百胜无敌的名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做为一个名将,最不害怕的就是,和敌人面对面的厮杀,他们最害怕的是后院起火,遇到了一些猪队友。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些猪队友,不仅会让到手的鸭子飞走,而且还会使战场出现逆转,有时甚至还会害了名将的性命。

一个人遇到一次猪队友,我们只能说他运气不好,如果他遇到两次猪队友,我们只能说他的霉运真的是太逆天了。

公元678年,王孝杰作为行军副总管,与吐蕃的大将论钦陵,在青海大非川一决雌雄,吐蕃的大将,也是当时的一流名将,论其作战能力要比王孝杰还强。所以王孝杰与之交战并没有优势,狄人很快就把唐军给包围了。

但是王孝杰等人一点也不慌,因为他们留有后手,只要后续部队李敬玄能够准时到达,我只要两支唐军部队汇合,完全有可能逆转战局,可是这只至关重要的后续部队却迟迟没有出现。

原来,李敬玄已经带着人马逃得无影无踪,结果,王孝杰被俘虏,按照他的级别应该开刀问斩,但是吐蕃的赞普,却喊出了刀下留人。原来,王孝杰的长相颇有几分赞普老父亲的样子,这让赞普下不了这个杀手,不仅不杀,还赐予了厚礼,最终还礼送王孝杰回到大唐。这王孝杰的运气可真是太逆天了,在杀头这件事上,居然还能刷脸!

当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王孝杰在武则天主政时期,成功的收复了安西四镇威震一方。这一场胜利,让王孝杰被封为左卫大将军。公元694年,王孝杰再一次打败吐蕃人与西突厥的联军。这场胜利使得他步入了大周顶级官僚层次,官拜同凤阁鸾台三品,成为了一个实打实的宰相。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两场胜利仿佛透支了王孝杰所有的运气。在公元697年,王孝杰遇到了宿命中的那个人,这又是一个猪队友。此时,王孝杰担任清边道行军总管,带领大军,与突厥叛军孙万荣作战。

当时,由于道路狭窄,唐军无法完全展开兵力,王孝杰作为主帅,率先进军,而作为他的副将,则负责帅兵随后跟进,等待军队全部冲出峡谷之后,和孙万荣展开决战。可是当王孝杰率军,浴血奋战之时,他的副手苏宏晖却没有按照计划前进,反而来了一次武装大游行,掉头逃跑。没有后援的王孝杰,被敌人重重包围,这次他为了避免当俘虏,只能跳崖自杀。

一代名将王孝杰,一生被两个猪队友坑害,真的背到家了。


历史评说


北宋名将杨业中箭伤重被俘虏,最终不屈而死,他的死源于主帅潘美、监军王诜,不是这两“猪队友”还真不会死,在历史,有人评价即使不死在这两人手里,迟早也会死在其他“队友”手里,也不能怪主帅潘美,实在是情势所迫。

事情始末

在历史里,这位北宋初期名将死于一场不该死的战役,986年宋太祖赵光义派出三路大军北伐燕云十六州,其野心,天下昭然,这场收复燕云战役,西路军的统帅是潘美,副帅安排的是杨业,监军乃王诜。

这场燕云北伐起初非常顺利,西路军在潘美、杨业带领下,先攻下寰州、再下朔州、应州、云州,眼看西路军形式一片大好,结果噩耗传来,那就是东路军遭遇强敌大败,这就导致宋军不得不全线撤退。

但宋太宗是谁?野心勃勃的收复御令,岂能说撤就撤,于是给西路军下了一道死令,那就是让西路军护送云、朔、寰、应四周的百姓内迁,这道“收复战果”,瞬间为西路军的杨业埋下死亡伏笔。

宋军在当时是以步兵为主,而辽军可是清一色骑兵,如果只是宋军全新撤退还好说,然而非要拉上刚收复的百姓,最终导致行军速度剧降。

到这,还不算完,杨业知道形势不好,曾建议分兵应州,其一引诱辽军向东作为缓冲,其二还可安排强弩手在石碣谷口阻击辽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然而,杨业的建议计划是挺好,却遭遇监军王诜的强烈反对,王诜言道:“我宋军数万精兵岂有畏懦?”言罢还将杨业冷嘲热讽一番,说“素闻君候勇猛,今日一见不过如此,你这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何故?”

杨业当场表示:“不是我杨业怕死,而是,如果能减少我方士卒伤亡而立功劳,即便杨业身死,当为诸公先。”

此时,监军王诜已然不满,主帅潘美在场也只能默许杨业,如此安排,因为他知道监军不能得罪,因为这是圣上派下的,而杨业的建议更是上策,也不能拒绝,遂让杨业自行斟酌。

杨业临行前,还对主帅潘美言道:“诸君在此安排强弩即可,为我左右翼驰援,我等率军转战辽军。”

最终杨业与辽军对上,展开一场激烈大战后,退至陈家谷口,然而等待他的不是我方强弩应援,而是空无一人;杨业至陈家谷口后,退无可退,中箭伤重被俘,饮恨而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陈家谷口本身在杨业动身前,的确是安排了强弩驰援,但监军王诜为了争功,觉得宋军勇猛,遂将陈家谷口的军队全部调离争功劳去了,这就导致杨业来时,整个陈家谷口空无一人。

而主帅潘美在这一场里扮演的是“独善其身”,虽作为主帅,但一边是副将杨业,一边是圣上的监军,他选择了明哲保身,但他的默然无语,才是王诜带人走的根本原因,也是促使杨业身死的缘故。


探索历史奇闻


历史上被猪一样的队友坑死的名将太多了。

比如楚霸王项羽,人长得帅功夫又好,力举九州宝鼎,横推八匹马,倒推九头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有“王不过项”之说。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打的刘邦屁滚尿流,多次逼的刘邦走投无路。

尤其在“鸿门宴”时,刘邦几乎成了项羽的盘中菜。为了解释自己没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刘邦不得不硬着头皮赴宴。

刘邦也想不去,那样就坐实了自己有独吞天下的野心,项羽更有理由立马灭了他,思来想去,赴宴还有一线生机。



张良随行,他早就串通好了项伯,并暗中贿赂项伯让他保护刘邦。这项伯本来是项羽的叔叔,年轻时候和张良交好。

项伯就是项羽的猪队友,他置亲情于不顾,为了报答张良的小恩小惠,极力为刘邦游说项羽,极力为刘邦开脱罪责。并在鸿门宴上,用身体保护刘邦不被项庄刺杀。

在谋士范增一再催促下,项羽优柔寡断下不了杀刘邦的决心,如此一来,在项伯的帮助下,刘邦趁机逃走了,从此刘邦龙游大海、虎踞高山。

最后刘邦反过来逼着项羽乌江自杀。

如果项羽没有猪一样的队友项伯,没有这个吃里扒外的叔叔。估计刘邦早就死在鸿门宴上了。项羽是被项伯坑死的。



宋朝的名将——金刀令公杨继业,也是被猪一样的队友潘仁美坑死的。

真实历史杨继业叫杨业,潘仁美叫潘美。

宋太宗赵光义当政期间,辽国军队在萧太后指挥下屡次犯边,太宗为了解决燕云十六州的危机,命杨业和潘美带军队保护边民撤退到雁门关以内。

当时杨业为副元帅,潘美为主元帅,边民走的很慢,眼看辽军就要追上来了,辽军总兵力超过了潘、杨所带的兵力。



此时杨业就对潘说:“这样吧,我带着我的儿子们和3000士兵半路设伏,阻击辽军,你带着大批人马在陈家谷口接应我们,你看如何?”

潘美很赞成,最后杨业说:“陈家谷口不见不散”。

等杨业设伏重创辽军后,马上后撤,辽军后续部队很快赶了过来,杨业实指望在陈家谷口埋伏的潘美会接应,可是陈家谷口空无一人。

杨家父子只好掉过头来和辽军拼死一战,结果除了杨六郎侥幸逃脱外,杨家将全部为国捐躯。

潘美上哪里去了?

原来潘美埋伏了一天后,一直没有杨业的消息,以为杨业他们早就到了安全地带,于是就回撤走了。

等杨业引辽军进入陈家谷埋伏圈时,才发现没有潘美的踪影。就这样,杨业被潘美这个猪一样的队友坑死了。




三国时期的曹操被猪一样的队友蒋干坑苦了。

赤壁之战时,蒋干是曹操的谋士,当时他主动请缨去东吴说服周瑜投降,原来蒋干和周瑜是发小,二人有私交。

曹操说:“那就有劳蒋先生过江招降周瑜了。”

周瑜正愁无法弄死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原来这二人本是东吴水军将领,后投降了曹操,成了曹操的水军都督。

正在发愁时,士兵通报:“蒋干来访”。

“蒋干来访?”周瑜心想,多年不来,偏这时候来,周瑜立刻明白了蒋干来意,于是巧施妙计。



周瑜热情款待蒋干,然后假意喝醉,故意把提前模仿蔡瑁和张允口气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放在桌上,目的就是让蒋干偷走交给曹操,然后借曹操之手,杀掉蔡瑁和张允,以断曹操的水军技术人员。

蒋干果然上当,趁周瑜不注意,怀揣密信返回了曹营。这就是“蒋干盗书”的桥段。

曹操一时糊涂,认为蔡瑁、张允是周瑜派来的假投降真卧底的人员。立马杀了二人,这就为以后的庞统献“连环计”扫清了障碍。

蒋干是曹操出类拔萃的猪队友,别人都是坑一次也就算了,蒋干是“接二连三”坑曹操。

曹操杀了蔡瑁和张允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上当了。但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时曹操应该远离蒋干这个猪队友。不知曹操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听从蒋干之言,再次派他二次下江东说服周瑜。



这次周瑜又玩了蒋干一把,他设巧计让蒋干为曹操带回去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巧献连环计的庞统庞士元。

蒋干自以为得到了一个人才,急忙连夜偷偷把庞统用小船带回了曹营。庞统这才把“连环计”献给了曹操。

为火烧战船打下了基础。

看到了吧,蒋干才是历史上最佳猪友,没有他的三连坑,曹操也不会在赤壁之战败的这么惨,三国格局从赤壁之战后方才出现,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蒋干这个猪队友可谓“功高至伟”!



盘点一下历史上的猪队友还有唐朝的王文度。

王文度大家可能不熟悉,他坑的名将大家肯定知道,这个名将就是程咬金。

程咬金晚年被他坑苦了。

老程在70多岁时挂帅带军队进击西突厥,当时王文度是他的副手(副大总管)。老程是个福将,没费多大力气就灭了西突厥。

老王看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心动了,于是和手下偷偷私分了。老程不知道,他也没分一点东西。当时苏定方也没参加私分。



当老程凯旋返回京城后,有人举报老程私分战利品,当时李治一生气把老程的职务一抹到底,老程成了一个白板。你说老王坑人不?老王也没落好下场,被李治砍了。

老程老实了几年后,李治又恢复了他的职务。老程总算结局不错。其实也不能全怪猪队友老王,谁让老程不行使主帅权力呢?为什么把权力交给老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