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既然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呢?

郭-小-妖


游擊戰術的使用是有前提和限制條件的。第一,它是弱者對強者的戰術。第二,它必須有一個支持它的根據地。所以,使用游擊戰術的場合,通常是反政府力量對政府軍,本地的力量對外來侵略者,弱者之所以打游擊戰,說實話,那是因為如果打正規戰的話打不過強者,而不是游擊戰有多好。作為兩國之間正常的交戰,一般不會使用游擊戰術,而是利用正規軍隊打對稱式戰爭。

世界上著名的游擊戰爭和游擊隊有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二戰時期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游擊隊,越南戰爭中南越共產黨游擊隊,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阿富汗各派組織的游擊隊,另外一些國家內部的反政府組織也組織游擊隊進行遊擊戰爭。這些游擊戰爭無一例外都發生在弱者與強者之間。可以想象,面對裝備精良實力強大的對手,弱勢的一方如果進行對稱式作戰肯定是不堪一擊的,赤裸裸地暴露在敵人優勢的火力之下進行正面攻防,無疑是死路一條。而游擊戰則是迴避正面交鋒,以偷襲,破壞,騷擾為主,一個在暗處,一個在明處,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這樣的結果是避開了敵人的鋒芒,以零打碎敲的方式消耗、拖垮敵人。但是,必須要認識到,單靠游擊戰很難打敗敵人取得軍事上勝利,更達不成攻城略地的目標,敵人的失敗往往是因為長期的傷亡和無法消滅對手所帶來的政治心理壓力,各方面的反戰呼聲等等。所以,游擊戰爭的所謂勝利,最終不是軍事上的成功,而是政治上的勝利。如果單純以傷亡和成本來衡量,打游擊戰的一方無疑是輸家。

游擊戰術也不是無條件的。你必須要得到民眾的支持,這樣才有人供養你,給你提供庇護所;你還要依託有利的地理環境,一般來說叢林山區便於隱蔽藏身,最適合打游擊戰,而大城市和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則不適合。

所以,不要神話游擊戰術,正常的國家保衛自己的領土主權,維護國家利益,必須得有強大的軍隊,必須要與敵人做正面交鋒,必須打高技術戰爭。除非強敵入侵佔領你的國家,否則游擊戰派不上用場,即使對內部的反叛武裝,也必須用正規軍隊和壓倒性的火力,因為這才是國家的優勢所在


進擊的女武神


游擊戰發動的前提是國土淪陷,同時游擊戰的難度和考驗非常大,要取得游擊戰的成功是很不容易的。

題主的這個說法就是錯的,什麼叫“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游擊戰術只是因為其分散性,不容易被徹底撲滅。其他來說,游擊戰並不是一種“萬能戰法”,相反是一種“不得已採用”的戰法。下面簡單說說為什麼一般國家都不用游擊戰術。

首先,游擊戰術的先期條件就是國土被敵人佔領。

一般戰爭的防禦方,總是想保全國土。大片國土被敵人侵佔,會削弱本國的人力物力,挫敗軍心民心,甚至可能導致國際上牆倒眾人推。一般來說,只有確實面臨強敵入侵,難以招架時,才會步步後退,讓出大片國土。然後在這些淪陷的國土中,才可能組織游擊戰。可見。游擊戰的先決條件就是我軍的大敗退。這是一般國家要避免的。而且對很多國家來說,領土本來就不大,被敵人一佔就全滅了,那時候游擊戰更是一種無奈的掙扎。

其次,游擊戰意味著在強敵環繞下的分散作戰、無後方作戰,是違背普通作戰思想的特種戰法,非常艱苦,對指揮官和士兵考驗很大。

通常作戰的思路,是儘可能集中我方的兵力,背靠根據地和補給線進行打擊。而游擊戰位於敵人佔領區,大多數情況下,我軍沒有完整的根據地和補給線,只能依託零碎的據點,而兵力不能過於集中(否則會遭到優勢敵人殲滅)而是要分散。這首先非常考驗部隊的組織性和基層官兵的忠誠度與勇氣,而且風險極大。可以說每次戰鬥用常規戰爭的視角看都是在冒險。所以,一般人玩游擊戰,往往都會在短時間內被殲滅。二戰後的美洲游擊戰專家切格瓦拉跑到剛果去指揮游擊戰,發現非洲人太懶沒法玩。抗戰時期國軍派出了數十萬軍隊挺進敵後開展游擊戰,結果在日軍的打擊下也紛紛敗亡,很多甚至接受日軍或汪偽政權的番號軍餉,當了漢奸。

最後,游擊戰單次戰果有限,需要持之以很地堅持,也很考驗毅力。

游擊戰本身是以小部隊進行的奇襲為主,每次針對的敵人規模小,而殲滅的敵人數量更小。所以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擊潰敵軍主力,而是要滴水穿石般地慢慢磨。例如八路軍曾下令每個縣每天殲滅一名日軍,這樣幾個月就能耗盡日軍一個旅團的兵力。然而對參戰者來說,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長時間處於這種戰鬥狀態,比一般戰役短時間就結束是要考驗耐力得多的。

這也是造成世界上大部分的所謂游擊戰,都是在敵軍入侵後,國土淪陷,然後被打散的散兵遊勇,或者當地不甘心被侵略者蹂躪的武裝民眾起來,騷擾反抗一陣。如果正面戰場不能改善,多數很快就被優勢敵軍撲滅,或者不死不活地堅持下去。

能夠真正使得游擊戰逐漸壯大,取得重大戰果的,往往要麼是國家本身環境特別適宜游擊戰(如俄羅斯),要麼是得到了強力的外援(如阿富汗、西班牙),要麼自身的組織能力、軍事素質特別過硬,並且能夠軍政結合,有效發動群眾(如抗戰根據地)。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是不具備這種條件的。


巴山夜雨涮鍋


對於一個戰術問題,其實就是隻要能打贏就行。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國家說不採用游擊戰。但是也不是說游擊戰就適合所有的國家的。

首先來說游擊戰一般是劣勢方,而且一般是劣勢要比較大的一方,比如說抗日時期的中國八路軍,除了人,什麼都沒有,要槍沒槍,要子彈沒子彈的。至於游擊戰才適合,騷然一下就跑。還有比如說越南戰爭的時候,越南人採用游擊戰把美國拖垮了。這些都是典型的游擊戰。

像美國進攻越南,日本入侵中國的時候,美國日本都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所以他們肯定是不需要採用游擊戰的。直接一拳就能解決的事也沒必要用游擊戰這麼拖沓。而且游擊戰只能是拖,而很難取勝,因為游擊戰比較是一些小打小鬧,或者是集中優勢兵力對付敵人小規模的部隊,這樣的話對於敵人的精銳部隊是很難傷筋動骨的,所以只適合劣勢方採用。而不適合優勢方。

再就說地形,游擊戰對於地形的要求比較高,游擊戰的精髓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所以說地形很重要,比如說平原就不適合,沒地方躲,一開槍敵人就知道了。沒地方跑。只有山地山區最適合,能躲能藏能打能退。

而且對於時代的發展以及越來越不適合游擊戰了,以前都是靠士兵,現在呢各種先進的武器或者一些高科技的產品,就說美國海灣戰爭的時候,直接飛機全部把你的軍事基地轟炸完,而且山地比較少。敵人也是沒地方躲。伊拉克戰爭薩達姆兩個月就沒有堅持到,數十萬軍隊就沒有了,而且薩達姆也被捕,也就沒人反抗了。

還有就是一般來說游擊戰適合被攻擊,被入侵的一方,因為游擊戰需要人員能夠吃苦,能夠堅持下去,因為游擊戰一般都是比較艱難的,很可能就是有去無回的。所以說最好是別的國家進攻自己的時候就比較適合。但是現在像美國,俄羅斯這些軍事強國,對於他們而言游擊戰已經是不適合了,因為自己的軍事力量太強大了,打一些小國家,還有他們打游擊戰的機會嗎?幾天就全部佔領,根本沒有機會。


中國歷史研究所


既然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呢?首先說這個游擊戰術不是什麼情況下都適用,如現代化戰爭,軍事化武器不是飛機導彈就是坦克戰車,如果打游擊簡直就是蛤蟆撩逗趕車的,自找死。但不管什麼樣的戰爭,有時也是需要遊擊的,如特種兵完結特殊任務,摧毀某個隱秘重要場所等。

在一二戰時期,常規武器都是以槍彈為主,部隊可以隱蔽起來打伏擊,在那個時期游擊戰確實有其長處,如果是現代化戰爭,游擊戰術基本就不適用了,就和二戰時期的馬隊騎兵,根本不佔優勢,現代化的武器有追蹤器,夜視儀,打伏擊和遊擊基本上來說算是淘汰了,偶爾用一下也只能在特殊情況下,怎麼能說游擊戰術不易打敗了,之所以許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是在現代化新型武器下避免更大的傷亡。


夏有涼風61


游擊戰要想獲勝是有條件的!不是什麼情況都能遊擊!

首先、必須有人提供援助和掩護。就拿抗日遊擊戰而言,中國人會主動掩護游擊隊,提供補給品、輕薄,放假消息等為游擊隊掩護。缺少這些,你無法遊擊。

第二、必須熟悉地理環境。環境不熟悉,遊也遊不開,分分鐘給你堵在死衚衕打死。

第三、必須存在一股力量,拖住敵方主力部隊。這種力量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內部的。沒有人拖住地方力量,地方開始堅壁清野,游擊隊要餓死的。

游擊戰本身存在問題!

第一、游擊戰能夠拖住敵人精力,破壞一些設施卻不能有效殺傷敵人人員。現在影視作品對於游擊戰吹捧很多,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以地雷戰故鄉海陽縣為例,看看下面數據。

1940年3月之前,日軍沒有進入海陽。

1940年3月到1941年1月,日軍只有70人在海陽駐紮,隨後撤退。

1941年4月到1942年1月,日軍沒有進入海陽。

1942年2月到1944年4月,日軍40多人在海陽駐紮,直到1944年9月由於戰略收縮,放棄海陽撤退。

“地雷戰”這種遊擊方式確實能夠騷擾日軍,但是這種騷擾非常有限,基本沒幾個日軍死於“地雷戰”。要知道海陽有二十萬人,駐紮的日軍就沒上百過。

第二、游擊戰不能守衛領土,保護民眾,只是守無可守之時的無可奈何之舉!這種戰法對於長期駐守的日軍有效,對於搶完就走的八國聯軍無效。

每一個在抗戰中付出鮮血的革命先烈都值得我們給予最崇高的敬意,不論他們是敵後遊擊,還是正面作戰,我們都會永遠銘記他們為我民族自由做出的偉大貢獻!


強哥好高興


有網友問:既然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呢? 游擊戰沒有那麼容易,首先要得到周圍居民的全力支持,如果周圍的群眾都是反對自己,那麼游擊戰根本無法維持下去。塔利班可以在阿富汗那麼多年,那也是因為塔利班在阿富汗鄉村擁有很高的支持率。

游擊隊第2個難點就是武器彈藥的補充,阿富汗戰爭的阿富汗聖戰者有美國提供武器援助和資金援助,鐵托游擊隊也有盟國的武器彈藥,資金和物資支援。越戰,越南可以堅持10年游擊戰,那是因為我國和蘇聯數百億的援助。

我國在抗戰時期,山西,河北,山東遊擊區的背後,還有我軍陝甘寧邊區作為大後方,提供訓練,培訓和休息等等工作,我國華北游擊戰,不僅僅是游擊戰,也有很多正規戰。也有我軍主力發動大戰役牽制和打擊日軍,並不光是游擊戰。

所以游擊戰是有前提的,必須佔有其中一項。或者有外部全力援助,各種武器彈藥,資金和物資源源不斷的運輸進來。或者,是大兵團進行正規戰牽制對方主力,讓敵軍暴露出弱點,才能展開游擊戰,比如二戰的蘇德戰場。

或者,自己本身有正規軍和後方根據地,到1945年,我軍有91萬正規軍和200萬游擊隊。當然,如果對方正規軍不是太差,比如北蘇丹正規軍對南蘇丹游擊隊。如果沒有以上條件,失敗率就會非常高。

比如在東北被數十萬日軍包圍,失去與外界幾乎一切聯繫的東北義勇軍和抗聯。比如70年代的緬甸游擊隊,40年代的希臘游擊隊等等。

在東北抗聯情況最危急的時候,就是日軍開始建設所謂的集團部落,實行堅壁清野戰術。百萬日本人大量組織武裝殖民開拓團在東北經營、掠奪,成為一種準軍事組織,日軍的幫兇。並且駐紮在東北的日軍數量越來越多,還成立了很多所謂的討伐隊,進行追尾戰術。導致游擊隊的活動空間也日益縮小。

特別是從1940年開始為了對蘇戰備,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達到了70萬。在日軍這種兵力密度下和上百萬武裝移民駐紮各地的情況下,3萬抗聯進行大規模游擊戰的空間,確實已經非常困難了。

就是在越戰,有一段時間,吳庭豔搞戰略村,也就是堅壁清野戰術,並且配備村莊,縣鎮民團武裝,並且成立機動部隊和空軍應急部隊。確實在一段時間內,壓制住了南越游擊隊的攻勢。


深度軍事


在古代戰爭中,游擊戰術確實有很多好處,但也有致命的弱點。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採用游擊戰術有什麼好處?

(古代游擊戰)

一是游擊戰術通常以暗打明,讓敵人防不勝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是古代戰爭中的基本法則之一,而游擊戰術就符合這種法則。總會在敵人不注意的時候,給予打擊。就算不能給致命,也可以擾亂敵人的心神,製造混亂。

二是游擊戰術通常以活打死,戰術安排豐富。游擊戰術可以根據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戰略佈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了以後,又可以調整方略。重新安排佈置新的戰術。

三是游擊戰術是以點打面,敵人顧此失彼。游擊戰術通常是分成小股,多點襲擾,遍地開花。這種感覺就相當於一群蚊子攻打獅子,獅子有力也使不上勁兒,也不可能把所有蚊子全部消滅。

四是游擊戰術是以動打靜,隨時製造戰機。游擊戰術可以通過不斷跑動,在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尋找到戰機。如果不動,則永遠不會找到機會。而一旦找到機會,就可以趁虛而入。

但是游擊戰術有致命弱點,這個弱點就是對敵人的打擊,只能傷其枝葉,不可能動其根本。原因主要還在於其人數較少,裝備落後,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運動戰戰術)

如果打仗無法動搖對方根本,自己也不能取得勝利。就如同我們前面說的蚊子和獅子的比喻,蚊子可以讓獅子心神不寧,讓獅子生氣,讓獅子憤怒。但是它能殺死獅子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麼,如果軍隊的人數變多,可以採用游擊戰術的方式來打仗嗎?當然是可以的。不過這種戰術,一般不稱為游擊戰,而稱為運動戰。

當軍隊人數又多,裝備又好,糧草又豐富的情況下,同時還採用游擊戰術的方式來打仗,這種打仗就稱為運動戰,它可能稱得上是戰爭中的最佳方式。

但是這種運動戰要打好,非常不容易,必須同時做好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戰爭各方必須協調配合,絕對不能互相扯皮指責,甚至互相攻擊。很多軍隊在戰場上打運動戰,之所以失敗,就是這些軍隊有個人保護主義,怕自己兵打光了,因此常常拖延不前。或者是與其他友軍有矛盾,不願意幫助對方。這樣調動不起來,運動戰就沒辦法起到以前游擊戰的效果。

二是指揮官必須有非常敏銳的大局觀,和強大的協調能力。指揮運動戰的最高統帥如同下棋,整個戰場都必須在他心中。該在哪裡落子,該怎麼佈局,他必須要非常清楚。而且他還要能夠判斷出戰爭的走向,根據變化重新安排戰術。也就是說,要提前有安排,又要隨時有改變。

(宋遼之戰)

歷史上宋太宗派軍隊攻打遼國的時候,曾在攻打之前,給各支部隊安排了不同的任務。這其實也不錯。但是在戰場上卻不能隨機應變,將領們也不敢隨便改變,因此最後打得大敗。

除此外,將領還需要有強大的指揮能力,所有的軍隊必須要能聽他指揮。要是有人不服從他的指揮,那戰爭是沒法打下去的。所以歷史上常常會出現御駕親征的情況,就是皇帝的協調能力指揮能力顯然高於一切。

三是君臣之間,指揮官和部下之間,必須高度信任。有句話叫做“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句話之所以成立,是因為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將領死守軍令,那必然會被打敗。但是,這句話也有可能是將領不服從指揮。將領不服從指揮,他自己卻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之間,應該如何來區別呢?所以說,君臣之間,將領和部下之間,必須要有高度的信任。只有高度信任,才會解決這個矛盾。


張生全精彩歷史


游擊戰只能是正面戰場的有效補充。不能僅僅把決勝權放在游擊戰身上。

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日寇進攻我們的時候,日軍中大量的朝鮮人和臺灣人,而且作戰很勇敢,為什麼?!


他們都已經被日本洗腦和奴化了,教育是很可怕的,一名小學生從端起課本時,就以為自己已經是日本天皇的臣民了,而沒有人敢告訴他,他是朝鮮人和中國人。

即使有反抗的游擊隊又怎麼樣?不宣傳不報道,甚至醜化你,把你描述成殺害平民的恐怖分子,久而久之,你作為非主流就會失去民意基礎,而游擊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群眾支持。


而且不要過於樂觀於游擊戰的戰耗比,最近的土耳其軍隊的“橄欖枝行動”顯示,庫爾德人武裝的游擊隊是在美國的軍事補充下,和土耳其正規軍的損耗比是7:1,每打死一名土耳其軍人,要死7名庫爾德人武裝人員。何況土耳其要真的發起狂來,平民的死亡率會直線上升。

我是“天下會會天下”,為您解讀不同角度的時事新聞,歡迎您的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游擊戰和游擊戰是有區別的。

戰術意義上的游擊戰,和戰略上的游擊戰有區別,單純的目的性游擊戰和結合指導思想聯繫群眾發動群眾的游擊戰是不同的。

毛澤東是現代游擊戰之父,但很遺憾截至目前沒人能在這種戰略與哲學的思辨以及操作上再現毛澤東當年的風範。我們如今看到的所謂游擊戰,大部分都是基於戰術層面上的,只是一種武裝滲透的方法罷了,大致相當於八路軍一個連級指導單位,再大點也不過一個晉察冀的下屬軍分區標準。



但這種戰術級的游擊戰仍然把佔領軍打得頭痛欲裂。

另一種概念上的游擊戰,例如法國,打起了城市游擊戰,硬生生拖住了大批德軍,發動了法國人民的抵抗凝聚力。如果不是盟軍拼著搶著要在政治上優先解放巴黎,可能最後游擊隊自己都能把這事兒做成了。



南斯拉夫的鐵托也是個極好的例子,他們更成功,自己就通過游擊戰壯大了自己,幹跑了德國人。



所謂的游擊戰不易被打敗,其實是說游擊戰的構成是建立在抵抗者的決心上的,毛氏游擊戰理論,正是給了決死一戰的抵抗者以正確的指導思想,例如《論持久戰》,才從根本上提升了游擊戰的地位。



只是游擊戰固然也有其弱點——它本質是一種弱者對抗強者的理論思想,戰術上也處於極難操作的局面。如果到了全民大規模發展游擊戰的地步,那必然也是對方大軍壓境的地步,離亡國也不遠了。



所以後面那句“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就問的很奇怪。你哪個眼睛看到哪個國家不用游擊戰了?大部分國家都會對武裝滲透人員進行遊擊隊化訓練下,美國也不例外。只是侵略方在戰術上實在難以分辨是不是游擊戰術。遊擊概念本就模糊,戰術層面上涉界的東西太多了。


王司徒軍武百科


游擊戰術固然有自己獨島的優勢,但是其效果並沒有人們想象的大,而且一旦運用不好,會帶來巨大的負面作用。

首先一點,游擊戰的效果。游擊戰通常只用於防守,尤其是被侵略國在正面戰場無力抵抗,或者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才會實施游擊戰。可是從各個戰場來看,真正能夠阻擋敵軍攻勢的,只有正面戰場,還沒有哪個國家單純依靠游擊戰打贏過戰爭。

二戰期間,南斯拉夫和法國的地下抵抗都很出名,尤其是南斯拉夫,游擊戰的火焰幾乎燃遍了整個國家。但是拯救南斯拉夫的是來自正面戰場的蘇聯紅軍,擊敗在法國的德軍也是從諾曼底登陸的英美聯軍,游擊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遠遠不能與正面戰場相比。

如果太熱衷游擊戰,會導致原本不足的兵力進一步分散,容易被敵軍各個擊破。

游擊戰需要正面戰場,如果敵軍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後方,用來打擊游擊隊,游擊隊的處境會相當艱難,例如東北抗聯,在日本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抵抗活動進行的很艱難,在日軍的進攻下,抗聯甚至一度退到蘇聯領土。



游擊戰爭最大的受害者不是敵軍,而是手無寸鐵的百姓,游擊隊打完就走,敵軍為了洩憤只能去找百姓的麻煩,尤其是身著便裝,混雜在百姓當中的游擊隊,敵軍不會願意花時間區分,索性全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