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幫你帶上一個“無法用相機裝走”的黃河口

幫你帶上一個“無法用相機裝走”的黃河口

——《黃河口旅遊文化》序言

□ 薄文軍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在全國各地旅遊,不同的景區、景點帶給遊客的心境是迥然不同的。當您踏遍了三山五嶽,領略了五湖四海,感受了塞外風光,品味了南海風情,忽然置身於黃河尾閭、渤海灣畔,面對這一望無際的草原、溼地、藍天、碧水,心中一定會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黃河口是共和國版圖上具有地理座標意義的一個地區,東營是一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陸上沒有山,海里沒有島,城區沒有百年老屋,鄉村少有千年古樹,一方赤子一樣坦誠的熱土,一個不需要用神秘面紗裝扮自己的城市。來到東營,你需要尋找的不是虛無縹緲的美麗傳說,不是人云亦云的世俗看點,不是摩肩接踵的擁擠人流,不是瘋狂消費的購物市場。在這裡你需要尋覓的是一種脫胎換骨的思想回歸,一種豁然開朗的心靈感悟。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旅遊心態的逐步成熟,隨著人類與自然和諧的渴望加深,曾經長期作為旅遊溫冷地區而不被遊人和旅遊機構重視的東營終於從幕後走向了前臺,以其獨特的神韻受到人們的關注。此時的人們才真正認識到,東營的旅遊資源是如此之豐富多彩,東營的旅遊文化是如此之博大精深,東營給人的感受是如此地持續與長久。

生態遊是東營的主打旅遊產品,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入海口城市,東營有著廣闊的溼地資源。僅在黃河入海口兩岸,被納入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部分就有1530平方千米,佔東營市總面積的18.56%。縱橫交織的水網、浩瀚無涯的植被、五彩繽紛的色塊、宏大壯觀的鳥陣、長河大海的博弈……像一張靈動的巨幅畫卷,展現在世人眼前。

薪火相傳的紅色革命文化,是東營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營文化旅遊的重要資源。早在大革命時期,東營地區就有黨的活動,形成了一批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保存了首版中文全譯本的《共產黨宣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更成為中共領導下的重要根據地和解放區。各具特色的革命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紅色駐地、紅色線路、紅色文物,為東營地區開發紅色旅遊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撐。

黃河口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誕生地和主產區。1961年4月,國家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在這裡打出一口參數井——華8井,獲得日產8.1噸的工業油流。此後幾年時間裡,這方土地上先後打出營2井、坨9井、坨11井等高產油井,一次次刷新全國單井日產量的最高紀錄。黃河口成為華北石油勘探開發的主戰場,東營成為油田會戰的基地。勝利油田的發現,讓中國一舉甩掉了“貧油”的帽子。直到今天,勝利油田80%的石油地質儲量和85%的產量仍集中在東營境內。與此同時,勝利油田這座沒有圍牆的工廠,也為遊人提供了石油工業遊的重要旅遊景區、景點,油田作業的場面宏大,景色壯觀,令人震撼。同樣是在東營市境內,一些新型工業項目,同樣具有特色鮮明的觀瞻效果。

東營市是在勝利油田礦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在東營市和勝利油田共同努力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旅遊資源日漸豐富。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東營市中心城區、副中心城區及各縣城區,人工湖泊、近城溼地、城市公園、文化場館、遊樂設施日益完備。這些建築設施、遊樂場所,在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提升生活品位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東營城市遊的內涵。

鄉村遊是黃河口旅遊的重要亮點和看點之一。作為母親河一路見證的最後一片鄉村,這裡有著樸實的民風、豐饒的物產、獨特的魅力。今東營市境,早在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時期即有人類活動,商周時期已有大規模的鹽業生產活動,自明清以來更成為重要的政府移民安置區,來自天南地北的移民人口,為這裡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一道獨特的民俗風景。東營是中國傳統戲劇呂劇的故鄉,各種民間藝術形式異彩紛呈,在許多村莊長期保留著組班唱戲、自娛自樂的良好習慣。東營是一片宜耕、宜林、宜果、宜蔬、宜牧、宜漁、宜鹽的兼容之地,適宜於多項種植和養殖,演繹著一代代生民田園牧歌樣的生活。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裡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一些現代化的設施農業次第興起,為這片不斷增長延伸中的平疇沃野增添了無限神韻。

古老而年輕的黃河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裡一直都有“瓜果之鄉”“瓜棗之鄉”“百魚之鄉”“東方對蝦之鄉”的美譽。新世紀以來,黃河口海參、黃河口大閘蟹等名優水產品更是浩浩蕩蕩走出東營,走向全國各地的大中城市。一些久負盛名的土特產品、特色名吃,通過親見親聞、親自品嚐、口耳相傳,已經為全國各地遊客所熟知,來東營尋訪名吃、選購土特產品,同樣會成為各地遊客的一大雅興。

黃河口地區是中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鄉。兩漢時期,這裡先後誕生了歐陽八博士、兒寬等重量級的經學大師,孝子董永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在漫長的科舉時代,這裡成就了明代會元李舜臣、剛直御史成勇、利津縣“四大鄉賢”等傑出人物和優秀知識分子,同時也成就了綦公直等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一班著名將領。

這裡有流淌的文化,這裡有塵封的古蹟,這裡的自然人文深不可測、蔚為大觀,這裡的旅遊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一個天地遼闊的城市,這是一方生機勃勃的熱土。遊覽黃河口,你會感悟很多,收穫很多,記憶許多,收藏許多。

一提旅遊,一提旅遊書,許多景區、景點和作者都喜歡編故事。一些新建的景區、景點,也煞費苦心,編一些“無中生有”的神話傳說。似乎不鬧點傳說,不搞點稀奇古怪的東西就不能滿足遊客和讀者的需求。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人類由幼稚走向成熟,社會由矇昧走向文明,文藝由神學走向人學,這裡邊有一個自然的發展演進軌跡,並不以個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類造神的運動,遠在歐洲的啟蒙運動甚至文藝復興時期就該結束了。在中國則是在明清交替時期,神話傳說就已經完成了其文化使命。最晚到清朝初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之後,不該再有新的鬼怪故事,如果勉強為之,則不是被視為“笑話”,而是被視為“兒戲”了。

傳說及志怪故事的魅力,在於其大面積、長時間的流傳,滲透到普羅大眾的思想文化中,最終成為一種公用的語言代碼,方便彼此對人類社會的解讀和認知。如果起不到類似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大眾共識,方便彼此溝通交流,又何必捨近求遠呢?換言之,講述“假”的,是因為缺少“真”的,用神話傳說解讀大自然,是因為科學知識儲備不足。一待真正的客觀的人文歷史、自然知識非常豐富了,又何必狗尾續貂呢?

正是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本書收錄的地域文化內容力求真實可靠,不作任何臆造和虛構。極少數人物涉及的傳說,也以歷史典籍、古代名著的記述和演義為主,不再蔓生枝節、格外渲染。作者所期待的,就是能幫外地遊客帶上一個“無法用相機裝走”的真實的東營市、真實的黃河口、真實的三角洲。

長河大海,綠地藍天;尋今覓古,返樸歸真。暢遊黃河口,讓您不虛此行。

(作者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黃河口地域文化研究學者、資深媒體人,著有《黃河口旅遊文化》《東營進士全傳》《黃河口抗日戰爭史》《穿越黃河口》等。本文為《黃河口旅遊文化》的自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