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疯子发疯要当皇帝,官员询问乾隆如何办,乾隆是怎么做的?

表吵理我


发生在乾隆朝的这件事很触目惊心!

乾隆十八年(1753年),一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人来到山东,他敲开孔府大门,递上一封书信说——他叫丁文彬,从浙江远道而来。为什么来呢?只因前些日子,上帝给他托了个梦,说要把孔府衍圣公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他,他今天就是来做上门女婿的。

很明显,这家伙精神不正常,在做白日梦。

做完白日梦,接下来,这家伙说的更疯癫。

他说他不是凡人,别看样子穷,其实很有才华,他写的那些个文章“皆天命之文,性命之学”,为了证明所言不虚,他还掏出一叠不知所云的所谓大作,非要衍圣公过目。

眼见这一番疯言疯行,孔府没有和他啰嗦,直接扭送官府了。

结果,在官府审问的时候,这家伙更是语出惊人,疯癫不止——他说他的人生很不幸,自小父母双亡,穷困潦倒多少年,始终说不上个媳妇。可就在万分苦闷,几近崩溃的时候,一日,突然有个自称上帝的人开始跟他耳语。上帝宽慰勉励他说,没什么可苦闷的,你压根就不是凡人,没事可以改改《洪范》、《春秋》什么的。

听从上帝的话,于是他便开始改写那些大书。改着改着,上帝忽然又趴在他耳边说,别忙活了,恭喜你,你已经被任命成天子了,今后你的任务就是管理天下,年号都帮你起好了,就叫“天元”。

这家伙问,这么好的事,让我怎么相信呢?

上帝告诉他,不信你去问问你哥,他已经被封为夏文公了;还不信,你可以再去问问你族叔,他已经被封为太宰了。

这家伙说,听到这话,他终于相信一切都是真的了。

审出这一大套乱七八糟的供词,山东巡抚杨应琚认为这家伙就是个痴心妄想的疯子。为此,杨应琚给乾隆写报告说:“臣考察其情形,丁文彬乃是一至贫极贱之人,一旦识了几个字,就自认为身怀奇才异能,无出其右。因而妄想富贵美色,痴心目识,结为幻影,审不可破。”

注意杨应琚报告的措辞,对丁文彬是疯子的事实,他分析的很客观,但字里行间却丝毫没有为疯子开脱的意思,相反还透露着一股要严惩的阴狠。

堂堂一个巡抚,连一个疯子都不放过,这是何苦呢?

其实从他因一个疯子就要给乾隆写报告便能看出来,在乾隆朝,胡言乱语不是小事,哪怕是个疯子,一律都要当成大事上报朝廷。

那乾隆接到这个报告是什么态度呢?

很残酷。

乾隆虽然也认为丁文彬是疯子,但却一点没有宽恕的意思。不仅不宽恕,相反还要抓紧时间给他施一个凌迟酷刑。

抓紧时间施加凌迟酷刑又是什么意思呢?

杨应琚在报告中说丁文彬经过大刑伺候,已经奄奄一息了。也就是说,不赶紧执行,丁文彬很可能死在牢中,躲过凌迟。

乾隆也是够绝的,为了活剐丁文彬,他给杨应琚下令,这个案子不走正常程序了,三法司会审省了,你抓紧时间,自行决定行刑日期,总之一定要活剐了这个疯子。

就这样,乾隆十八年六月十四日午时,丁文彬被架上囚车,押赴刑场,在万头攒动中被活剐掉了。

透过这事可以看见,真实的乾隆为了维系其皇权统治,有时候是很“丧心病狂”的。

他是不会同情原谅任何一个“口出狂言”、“妖言惑众”的乡野小民的,哪怕对方是个精神病患者。


黑句本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上虞有个读书人,名叫丁文彬。

他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以后他跟别人学做厨师,在这一行里,还算是比较优秀的。

丁文彬虽然穷,但心里还是有理想的。他想读书,想做官,可是条件不允许啊!

丁文彬:

虽然他经常去私塾门口听免费的课,但无奈脑子不够用,几年下来,也只是略通文字,考秀才是不必指望的。

有一年,他时来运转了。当时有个叫徐鼎的训导(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长),受湖广学政的邀请,去武昌帮忙改阅乡试试卷,徐鼎吃惯了家乡菜,就把丁文彬给带上,给自己做饭。

丁文彬在武昌呆了几个月,看到一个个达官贵人生活奢侈无度,心理愈发不平衡了。总想着自己要是中了举,当了官,也可以和这些老爷们天天在一起吃喝玩乐,品酒论诗,那该是多美的生活啊!

官老爷吃饭:

朝思暮想之下,他就钻了牛角尖了。人要是天天沉醉在幻想里面,会疯掉的,丁文彬也不例外。

自从武昌二月游回来之后,他就不正常了,天天认为自己是上天派下来的,耳边总有天帝的声音在环绕,说他是上天的儿子,将来必有大富贵。

通俗点说,和洪秀全也没什么区别了。 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他居然写了两本书,一本叫《文武记》,一本叫《太公传》。

他在书中说孔老夫子的后人——衍圣公答应要把女儿嫁给自己,自己就是未来的衍圣公,还把自己的三亲六戚,七大姑八大姨一个个封了官,然后带着这两本巨著去山东找孔老夫子家人去了。

孔府:

当时正宗的衍圣公名叫孔昭焕,一日听说姐夫来访,惊诧万分,心说我哪来的姐夫啊?

请进来吧!只见一个小个子大刺刺的往客厅椅子上一坐,掏出几本书,说这是上天让我带来给你的,你看这还有一本《时宪书》,是我写的,里面有咱们的新国号,新制度,你可得好好学习!

孔昭焕拿起书一看,里面全是大逆不道的东西。他和丁文彬确认过眼神,心想这人啥意思,想害我全家啊?

要知道私定年号,私封官职那是造反的大罪啊,这事可不能含糊,马上报官。

山东巡抚把丁文彬抓去审问,这家伙还是满口胡言乱语,他解释说我画这钱是“太公九府钱”,“有出典的”。所定礼乐制度,皆是按照尧舜之道纂辑,并非杜撰。

小子不过遵上帝之命,克守圣道而行,你们不可这样对我。 可以肯定了,这人是要造反。

当时正是清朝文字狱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赶紧上报朝廷,破获此等大案,加官进爵是跑不了啦。

乾隆看到山东巡抚送来的奏折,也是哭笑不得。这不明摆着是个疯子嘛! 乾隆可不是一般人,人家政治敏感度极高。

乾隆:

这事正是打压山东孔府的好机会。平时你们孔府不是目中无人嘛,老子来拜孔庙时,你们还给老子装13,上次写给你家两句诗:

“岂为卿家荣独幸,崇儒雅化示寰瀛”。

有没有看懂?要知道老子给你家尊荣,只是为了做给世人看,不要拎不清楚!

在乾隆的定性下,丁文彬这个造反和大逆的罪是没跑的了。他的结局只有一个——凌迟处死。

衍圣公也遭到申斥,乾隆可算是出了气了。 这宗大案就是这么个故事。


刚日读史


清朝乾隆年间,的确有这么一个“痴子”,长期幻想着自己做了皇帝,甚至还找到了山东曲阜孔圣人后裔的家中,说自己是孔家的女婿。结果,被孔子后人举报,给抓了起来。

这件事汇报给乾隆之后,他会怎么处理呢?如果真以为乾隆很仁慈,那可就想错了。想抢朕的江山,即使是一个疯子,做做梦也不行。

乾隆原本要将这个“痴子”交由三法司审理之后,再凌迟处死。可是,当乾隆听报,说这个梦想当皇帝的“痴子”被关在牢内,因为身体羸弱,已经奄奄一息时,立刻改了谕令。乾隆密谕当时办理此案的山东巡抚杨应琚,可根据犯人情况,酌情处理。如果等不到刑部批文,可先行凌迟示众。

乾隆为了杀一儆百,一定要在“痴子”活着时,将“痴子”给凌迟处死。乾隆不但要处死痴子,包括“痴子”的哥哥,以及两个侄子,也因为收留过“痴子”,被连坐,秋后问斩。其他家人,则全部被没入官家为奴。

乾隆对待一个疯子,及其家人如此残忍,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痴子”名叫丁文彬,浙江上虞人。他的父亲去世的早,留下孤儿寡母,生活难以为继。丁文彬的母亲被迫带着他,到山东曲阜投奔了叔祖丁芝田。

丁芝田是个塾师,教授了丁文彬读书识字。其间,丁芝田还带着丁文彬去拜望过当时的孔府衍圣公。这让丁文彬一直念念不忘,后来竟然幻想着衍圣公仿效尧舜禅让之法,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还将衍圣公的位置传给了他。这……不能不说,丁文彬儒家经典学的还是不错的。

等到丁文彬十几岁时,母亲带着他到了松江府华亭县,投奔了哥哥丁文耀。因为丁文耀也没有一个稳定的营生,就是靠打点零工,做点小买卖为生。家中人口众多,生活拮据,母子二人就经常受到嫂嫂的嫌弃。为了生活,母子二人就要常常外出帮佣,只要是能挣钱糊口的营生,都肯做。

很快,丁文彬的母亲积劳成疾,在屈辱中病逝了。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丁文彬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开始寡言少语,终日面壁出神,闷闷不乐,被几个侄子称为“痴子”。

还好,丁文彬略识文墨,写的一手好字。刚开始时,一些小户人家还偶尔送子弟到他这里,让他教授一些知识。但数年之后,丁文彬的精神越来越不正常,“痴子”的名声在街坊乡邻之间也是越传越广。自然,丁文彬教书的营生也没了,生活变得越来越益困难。丁文彬甚至在无饭可吃的时候,不得不沿街乞讨,受尽了白眼和凌辱。这也更进一步加深了丁文彬的精神异常。这丁文彬跟现代的乞丐一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呀。

人在遭受了严重打击,又没有能力摆脱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及时帮助,就会开始产生幻想。这应该也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丁文彬开始产生了严重的幻觉。

他开始梦到上帝。上帝让他做皇帝,还帮他制定年号,什么大夏、大明、天元。同时,还编制了宪书、钱币样式等等一应俱全。在幻想中,丁文彬称自己曾在位八年。他还幻想着娶了孔圣之后的女儿,并将这些女子全都封为了妃子。

丁文彬不但幻想这些事情,还修成了书,著有《文武记》和《太公望传》两本书。在这两本书的基础之上,他又修订续编成了《洪范春秋》一书。

话说独乐了不如众乐乐,丁文彬还将他写的书拿给周围识字的人看。原本丁文彬希望得到赞许、鼓励、认同之类的回应。结果呢,大家看完之后,都不置可否。因为实在没法说呀。表示赞同?那就是伙同谋逆。表示不赞同?丁文彬再受刺激,大家还担心他会不会变得更疯了。

而丁文彬却不满意,又拦轿献书,把书献给了江苏学政庄有恭。庄有恭问左右怎么回事,都说是一个疯子拦轿献书。庄有恭接过污垢满纸的书一看,满篇的“丁子曰”,一笑置之。在他看来,丁文彬就是一个狂人,疯汉而已,不足挂齿。也正因为此,丁文彬才暂时躲过了一劫,多活了几年。

但是,献书一事,丁文彬却当真了,他觉得学政接了他的书,一定会大加赞赏。可结果却是泥牛入海,了无音信。于是,他就产生了去山东曲阜,投奔“岳父”的想法。他凑了点盘缠,直奔山东而去。经过千辛万苦,丁文彬终于敲开了孔子后人的大门,并献了自己写的书。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被举报给抓了起来,很快被乾隆判处了凌迟处死。

放到现代,这个“痴子”其实也就是一个“文疯子”罢了。只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喜欢幻想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做了皇帝,做了孔府的女婿,然后写了几本书,聊以自慰而已。现代的我们,根本就不会把此事当成一回事,最多是避而远之,好一点的还会给与同情,或者给予适当的救助。

即使在乾隆时期,“痴子”周边的邻居、文人,甚至是江苏学政,也只是把“痴子”当成狂人、疯子看待,最多有点嫌弃而已,并没怎么在意。

但是,在孔圣人的后人,以及乾隆看来,这却是天大的事。孔圣后人担心自家被牵连,失去荣华富贵,立刻举报到了官衙。而乾隆呢,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君命天授”,疯子也是不会放过的,必须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期间,被乾隆处死的疯子,包括丁文彬在内,共有21人,其中有7人被判凌迟处死,14人从轻判处斩立决,而亲属也均被牵连。而其他正常的人,因为犯了文字禁忌,被乾隆处死的就更多了。

根据事实来看,乾隆正常么?乾隆是“十全老人”么?恐怕他自己吹的不算。在某种力量的驱使之下,乾隆自己也早已扭曲了。

不过,这也注定了,乾隆等封建帝王,妄想以禁杀的方式来巩固皇权,最终只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落后。当落后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由外来竞争者,来打开这扇被紧紧关闭的大门,而事实也是如此。


奕天读历史


这个意淫“当皇帝”而轰动乾隆朝的疯子叫丁文彬,是浙江上虞人。

丁文彬小时候家境还不错,读过几年书。父亲英年早逝后,家道中落,后来全靠母亲给人家缝、洗衣服,做点杂活,扶养两个孩子。

不幸的是,几年后操劳过度的母亲也病逝了。于是年长的哥哥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所幸丁文彬十分善良,一直拉扯着弟弟,直到婚后对他也非常照顾。

丁文彬也感恩于哥、嫂,发奋读书,一直梦想考取功名报答他们。但科举这条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岂是那么容易?

丁文彬考了十几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哥哥屡次劝他放弃,找个事踏实的干,好成家立业。但他不听,钻进“功名”的死胡同里出不来了。

后来丁文彬晚上睡觉时,经常梦见一个白胡子仙人对他说,他是真龙天子来拯救天下苍生的。时间久了,丁文彬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的方向错了,自己是皇帝,还考什么秀才?

于是他开始规划自己的“新朝”。为了他还写了两本书《文武记》、《太公望传》,里面记载这他开朝立国的规划。

当了“皇帝”,首先得大封天下和立后纳妃啊。封完哥嫂、子侄后,他想到了小时候跟随叔祖到过的山东孔家,他为啥印象那么深呢,因为孔府衍圣公的两个小女儿很水灵。

于是孔家大女儿被立为“后”,小女儿立为“妃”,接着孔家上下被封官赏爵。两个妃子还太少,丁文彬又把以前暗恋的一众邻居家的女儿们纳进后宫。


前朝后宫安排好后,丁文彬自立国号“大明”,自己动手设计朝廷制度、钱币样式。

所有准备妥当,他拿着两本书去找他认为最有学问的江南学政庄有恭,丁文彬希望庄公,帮他把把关,不当之处斧正一下。结果庄有恭看了他的书,给他赶出了衙门。

在庄公这里碰了钉子,丁文彬决定去山东孔家,先把前朝后宫的框架弄起来。就这样颠簸流离几个月,丁文彬带着几本书到了山东。

衍圣公到底是文化人,耐着性子看完了丁文彬的大作。看完后满头大汗,急忙带着家丁将丁文彬和书籍一起送到了巡抚衙门。


巡抚杨应琚接案后不敢大意,在大清朝“文字狱”太厉害,稍有不慎自己都得掉脑袋。于是他连夜审问,拿到口供后,立即赶往京城,他要当面聆听圣意。

乾隆听完汇报后,没有回复。两天后又召见了杨应琚,第一句话就问丁文彬身体状况如何。杨应琚据实回答,犯人原本身体不佳,经过一番大刑后,已非常虚弱。

乾隆听完后当即下令:丁文彬案从速处理,回山东后立即凌迟示众,其兄丁文耀及两名子侄逮捕后斩立决。一嫂一侄流配边疆。其他看过此书者,酌情杖责或流配或斩监候。


杨应琚请完旨,一刻没耽搁就飞奔赶回山东,他生怕丁文彬死在牢中,要是没能凌迟,他自己可得倒大霉了。

“所幸”当他赶回衙门时,丁文彬还有一口气。杨应琚马上令衙役将他拖到菜市口行刑。可怜的丁文彬受刑前,还高喊巡抚衙门谋反。

丁文彬疯疯傻傻挨了几刀,因身体太虚弱就带着他的“皇帝梦”见了佛祖。可能他至死都不知道,善良的大哥一家人因他而家破人亡。可反过来想一想,这个结局真能怨得了他吗?



花木童说史


乾隆皇帝自封为十全老人,他在位期间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而且在百姓眼中,乾隆皇帝爱民如子,当然史书中对于乾隆的评价也很高。如此爱民如子的乾隆皇帝却曾经遇到一个想要和他抢皇位的普通百姓,在乾隆了解了整个事情发生经过后,他做了一个让惊人举动。

这个想要取代乾隆当皇帝的人被认为是个疯子,他叫做丁文斌。丁文斌当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了山东孔府,一来到孔府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让孔府的官老爷将他的女儿都嫁给自己。当时官员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这个丁文斌,他不仅说话没头没尾,还对于自己的表达信誓旦旦,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疯子。

丁文斌还说,他是受到了神仙的指点,所以前来迎娶官府老爷家的女儿,而且丁文斌还称,他还要当皇帝。丁文斌自认为自己有当皇帝的命,他称自己为九五之尊,不仅如此,还口中振振有词,说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可是再看这个丁文斌,他不仅衣衫不整,还骨瘦如柴,想必一路感到孔府是靠着要饭过活的。当时孔府的官员十分无奈,但是丁文斌口中的说辞句句事关朝廷,所以此事不能压下来,而是要让乾隆皇帝知道。

在审问丁文斌的过程中,他还一并交出了自己亲手撰写的一本书,里面写着他的治国理念,而且他还定了国号以及年号,他还称自己已经为登基做好了准备。官员将这件事情都详细的写在奏折中,并呈递给乾隆过目。乾隆皇帝看后虽然没有震怒,但是却询问了一下丁文斌当前的状况,后来官员将事情告知给乾隆,因为丁文斌连日被审问,也经受了一些刑罚,所以已经没剩多少气力了。

乾隆皇帝知道后,就下令将丁文斌凌迟处死,而且不仅要对他动用极刑,还要将此事闹大,让百姓们都前来驻足观看丁文斌惨死的过程。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乾隆皇帝根本就不用因为一个疯子大动干戈,但是乾隆自然有他的考量,虽然丁文炳对乾隆来说毫无威胁,但是他却需要借由丁文斌警示天下,谁敢觊觎皇位,谁的下场就会和他一样。所以对于帝王来说,任何事情都可以一笔带过,帝王也可以手下留情,可是唯独对胆敢篡位的人,皇帝绝不会手下留情。


历史课课代表


乾隆皇帝统治的时期,是一个盛世王朝。在他统治的时候,中国的人口达到了三亿。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个人口数量,绝对达到了历史之最。

正是因为如此,乾隆最为担心的事情,就是怕民间因为粮食不够吃,会起来闹事。所以,这一时期,乾隆叮嘱地方官员。一定要严加防范,若是发现想要闹事造反的人,一律杀头。

这也就是为何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制造了大量文字狱的缘故。他的目的就是在震慑当时天下的老百姓,让他们安分守已,不要妄议朝政。

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这个精神病患者叫丁文彬。

这家伙可能是因为穷疯了,然后又没有改变命运的办法,所以整天痴心妄想,想懒蛤蟆吃天鹅肉的事情。

时日一久,他就成为了一个精神病。

当然了一般精神病人,是不知道自己是精神病人的。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说自己要大富大贵了。

天下最富贵的事情,当然是当皇帝,然后坐拥无数个美女了。丁文彬想的恰恰也正是这件事情。

他想要娶得女人,还不是别人,是孔子的后人衍圣公的女儿,而且还是要娶人家两个女儿。

丁文彬因为要娶衍圣公的女儿,所以他从浙江不远千里,来到了山东的孔府,然后叩开了孔府的大门,他就说自己是奉了上天的指使,来娶衍圣公的掌上明珠的。并且,他还说他此生贵不可言,是可以当皇帝的人。

衍圣公可是知识分子,他见到眼下之人,如此的大逆不道,口出狂言,怕惹事上身。所以,就抓住了丁文彬把丁文彬给送到了衙门里。

山东巡抚杨应琚十分的重视这件事,毕竟这是一个特殊时期。乾隆皇帝特别的叮嘱过,如有恣意闹事者严惩不贷。

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杨应琚对他执行了大刑,让他交代这件事从头到尾是怎么发生的。

于是,丁文彬就把自己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人指引他,说他已经成了衍圣公的上门女婿,人家就等着他去提亲呢。

所以,就这样他就来到了孔府。

还有就是,梦里的人还说,他此生贵不可言,能够当上皇帝。这些话杨应琚审问完之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家伙是个精神病,是个疯子。

但是,精神病也是人,他犯了大逆不道想要当皇帝的罪。这件事关系重大,杨应琚觉得要请示一下乾隆皇帝,看看乾隆皇帝的意思是如何?

乾隆了解了事情的大致经过,他当然了知道丁文彬是个疯子了,但是,他想利用丁文彬打一个广告,在震慑一下全国的老百姓。

所以,乾隆给杨应琚的批复,就是把丁文彬给立刻凌迟处死,让人知道的越多越好。乾隆皇帝的意思就是在全国实行恐怖统治,你看一个疯子丁文彬做梦要想当皇帝,我都把他给凌迟处死了。

所以,天下的正常人,没事别打歪脑筋,想要推翻大清的统治。你们想当皇帝是绝对不可以的。

我连一个疯子都不会放过,更何况是一个正常人了。不得不说乾隆皇帝这波广告打的十分的硬气呀,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

当然了受到的效果,也是十分的不错的。

做起码来疯子都不敢做梦当皇帝了,更何况是其他人了。


史学达人


当然是凌迟处死了,这样的疯子有7个,都不杀的话,那碰到一群装疯卖傻的就麻烦了,这类事最轻也是乱棍打死或者斩立决,家属也要连坐。

事起于乾隆十八年,浙江人丁文斌,不远千里的跑到山东孔府,称其要做孔府的上门女婿,估计是一路要饭过来的,衣不遮体,面露菜色,据他自己说这是天命使然,天命传音入其耳中,称:他是九五之尊,并将孔府的两个女儿都许配给他。

他还自编了他对自己王朝的一些想法以及治国理念,让孔府下人递呈给他的“岳父”,孔家一看,这可不是疯不疯的问题,随便打发了相当于知情不报,这种大祸事孔府怎能承担,所以直接将丁文斌扭送官府。

升堂审问之下,丁文斌竟然还给自己定了国号、年号,还要官员看看他那本书写的怎么样,官员不敢私放人犯,疯不疯是一回事,据情不报自己的脑袋也要搬家,所以直接给乾隆帝发了一份奏章禀呈此事。

乾隆看到奏章后,一反常态的询问该人犯的身体状况,官员回报,丁文斌体质孱弱,外加动用大刑,估计已经时日无多了,乾隆帝掐指一算(不是算命哈^_^)三司会审是来不及了,因为会审结果报给乾隆,乾隆批示再发文书给山东,至少也要三个月,丁文斌估计没命活到那是时候了,所以直接下旨,接旨后立刻以凌迟处决。

官员不敢怠慢,直接将丁文斌凌迟,并且放出风去,引来无数百姓驻足观看,以期将影响面再扩大一些,无非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古今通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疯子年年有,乾隆年间特别多。您要说是个一般的疯子,这没啥?干点啥稍微出格的事,他也摆不到乾隆这脑壳贴着十全老人标签的皇帝桌子上,地方的衙门口就能办了。遇到个好人,衙门口当个和事佬整顿稀泥了事,撅着屁股出门那热闹那转就完了。

但今天讲这疯子好死不死的和皇帝俩字搭上了钩,这可就要了小命了,您这衙门口想整顿稀泥,这是不想要命了,这就是找死的节奏。

那么题主这事是咋回事呢?听老梁把这事前因后果的给大家伙唠叨唠叨。

疯子其人

这疯子是浙江上虞人,叫丁文彬,瞅这名大家伙也能看出来这大小也是个读书人。

这人命不好,个头还没能撑起一扁担的时候,老爹就着急忙慌的走了,留下老母亲和他守着一个四处漏风的破房子过活。

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好歹还是能挨下去。日子一天天的过着,这丁文彬也一天天的长大,眼瞅着能撑起家当个顶梁柱的使唤,这就跟着人当伙夫去了。

咋说呢?在这行他丁文彬也算是有点小天赋,学的还算优秀,这伙夫直接就晋升成了脑袋大脖子粗的厨师。

到这时间点上,他这日子算是好点了,但家里还是穷。老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丁文彬他就老想着当个读书人,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在咱华夏的地头上传的不是一年两年了。

这不干完了活,他就喜欢蹲在私塾的大门口,窗跟底下,免费的蹭课。咋说呢?他出生的时候,他老爹把他这科技树给点歪了,就点亮了厨子这一支,至于读书这一支根本就没有。

折腾老半天,也仅仅是认识几个字,谈不上啥高深的学问。

就这,您别说秀才了,摸个童生的资格都困难,这事弄的。

咋疯的?

但这日子还的胡混这过不是,可有一天,当地的训导,接了个任务要去武昌那嘎达批改试卷。

这训导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吃货,但这吃货嘴还刁,就喜欢家乡那三瓜两枣的,武昌那地的饭食他吃的不爽口,这不就把丁文彬带上了。

咋说呢?这丁文彬倒霉就到在了这训导身上了。丁文彬在武昌这地一呆就是小半年,一天天的就给这训导整饭吃了。

这俩大眼珠可就不够看了,那帮子蹲在老百姓头上的家伙们,一个个的生活那叫个奢侈到了极点,人家剩下那点泔水都比他小时候吃的饭食好。

有些人心里承受能力他就差,这前后的落差实在大了点,结果就把这丁文彬的心里防线给冲塌了,一天天的就想着自己如果中了举人,接受了那十全老人的接见,整个七品,不,一品大员的帽子戴上,就能过上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嘴里还能叼个鹅的生活。

而且还能一天天的啥事都不用干,就和这些官老爷们斗酒,玩牌,兴致来了整首诗耍耍,这小日子也没谁了。

咱就说了,这白日梦他谁也做,可您做做就得了,返回头他这不还得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不是。

可这丁文彬不是,一家伙下去,这脑壳把现实和虚幻给整到了一起,这就整的神神道道的,整个人耳朵眼里满是老天爷的声音。

“您这是文曲星下凡,这身份不一般啊,往后必然是大富大贵的身份!”

如果一般人要是有这感觉,脑壳整根绳子掉起来,屁股底下藏一把锥子来个头悬梁锥刺股这说不定就能把这事给办成了。

结果这货却想到了出书求名的路子,出书这是一般人能整的了的吗?你还别说还真让他整出了两本书,一曰《文武记》,二曰《太公望传》。

好吧,你写书就写吧,咱也没话说,但大家伙要知道满清这地他最爱的就是文字狱,您整个书出来,避讳那叫个多,一不小心这就是抄家诛九族的罪名啊。

他可好,在书里把自己个当皇帝的叫,老爹老妈当王当后的玩,家里的长辈跟着他那烂笔头就给封了公,当了太宰,据说还把一个他暗恋的女子整成了一妃子。

这玩的可就出格了,当然您要是写了这种书,藏家里头自己个没事翻出来逗自己开心就得了,但架不住这货这点上确实是疯了。

最后还整出一部叫《时宪书》,这就立国号为大明(后来改大夏),这年号都整出来叫天元(后来改成昭武),还蹲自家炕头上整了一套钱币的模样(当然是画出来的),有模有样的规定了各项制度都塞这书了。

出事了

结果这还不够,有一天做梦梦到衍圣公将他的二女儿许配给他。

这一家伙把丁文彬给嘚瑟的,这就要上天了。拉自己俩大长腿这就奔着曲阜那孔府就来了。

到了地头上这就把他写的书献上,这就要攀亲要人家把二女儿嫁给他。

这那成啊!孔府的人一翻这书,这就是一哆嗦,这要是和这丁文彬攀上了亲,有几个脑袋都不够乾隆砍的。于是把这事连同书就塞给了山东巡抚。

这就是文字狱的典范,人家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捞了个满门抄斩,您这都给自己脑壳上按上皇帝的字号了,这得多大的罪。

这巡抚也知道眼前的丁文彬就是一个疯子,但他可不敢怠慢,一股脑就把这事捅了上去。

大家伙瞅瞅这货是咋写的:“俺瞅了半天,这丁文彬就是个低贱的口袋里连个毛毛钱都没有的人,大字认识几个,这就飘了,认为自己个就是天才,一天天的还妄想着坐拥财富,怀抱美人,这必须的查,要查个清清楚楚!”

瞅见没,这巡抚是拿这丁文彬当升官的大道,一点都没有可怜的意思。

乾隆不是个好皇帝,但这手眼通天,他知道这就是个疯子。但乾隆本来就是个薄情之人,他那管这个,就俩字——凌迟!

“不好意思,这人大刑已经用过了,这挺不了多久?”巡抚拿到了消息,来这么一句。

啥意思呢?很简单,意思是说这丁文彬已经用了大刑,快不行了,这要是按照正常的手续办,凌迟还轮不到这人就得先没了。

“那就饶过这些程序,先把事办了,然后补上!”好嘞,这十全老人也算是狠。

最后这丁文彬没有任何官面上的文书,这就直接押到了刑场,来了个凌迟。

所以,您那别被电视剧给骗了,乾隆是个啥好人。电视剧里女主天天的让乾隆追着屁股后面跑,这要是真搁乾隆的眼跟前,这女主大约是活不了三天,就得剁了脑袋。和他耍心眼,您是不知道这地有多厚,想挖个坑把自己个埋了是咋得?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古代没有专业的精神病鉴定机构,而且对于古人来说精神病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不像现在法律对精神病患者有特殊的保护。

乾隆十八年,在山东曲阜的孔府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破衣烂衫,形象猥琐。砸开了孔府的大门,开口就要娶孔家的两位千金,并且说自己做梦梦到佛祖,佛祖告诉他不久以后他就会坐上皇帝,君临天下,在佛祖的指引下,他来迎娶他的两位“皇后”。


孔家人一听此人疯言疯语,不觉内心一惊,赶紧命下人将此人嘴巴给捂住,生怕这些“大逆不道”之言给孔家带来灾难,然后交给了官府,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到了官府后,此人还是继续发疯,并且将自己写的一部书拿出来证明他就是“皇帝”,而且年号和国号都取好了。在官府的一顿毒打之后,此人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名叫丁文彬,浙江人。不过他并不屈服,继续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

官府看出此人行为颠倒,无与伦比,也实属无奈,总不能老是和一个疯子较劲,就把他给打了个半死,关在牢中,然后上报给朝廷,由朝廷来决断。


乾隆在接到这件奏折后,极为震怒,竟然有人敢和自己“争皇位”,这不是反了天了吗?虽然通过山东呈上来的奏折,乾隆也明白了此人的确是个真疯子,但他还是用了最严厉的手段来制裁他。

乾隆命令直接将此人凌迟处死,不用三法司再次审案定罪。因为此人在山东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了,会审从开始到定罪又得拖去几个月的功夫,说不定此人就死在牢里了。

圣旨直接下给了山东巡抚,命他立即将这个疯子丁文彬凌迟,不得拖延。可见,一生标榜“仁慈、圣明”的乾隆,只要是遇到一点点威胁他统治根基的事情,他是绝不会留情并且手段残忍,即使此人是个疯子。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事情发生在乾隆十八年5月。

这天,有个衣衫褴褛的落魄秀才来到了山东曲阜孔府,他嚷嚷着一定要见衍圣公孔昭焕,说前一代衍圣公给他讲过尧舜之道,还提出把两个女儿许配给他。

为了表示他所言非虚,他还把自己写成的《洪范春秋》和《文武记》献给了孔昭焕。

(丁文彬剧照)

孔昭焕见他疯言疯语,便有些不悦。再把那两本书粗略地翻过后,突然脸色大变,急命家仆绑了这人,并亲自把他押送到曲阜官府。

孔昭焕不放心,又给山东巡抚杨应琚写了一封密札,要求必须严审此人。

如此,孔昭焕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竟备了车马,亲自到京城,面圣陈奏此事。

那么这个秀才是什么人?为何竟让孔昭焕如临大敌,如此紧张呢?

还别说,山东巡抚杨应琚还真给问了出来。

原来,此人名叫丁文彬,是浙江上虞人。家中父亲早亡,靠母亲替人打杂工过活,家中还有个哥哥叫丁文耀。

丁文彬年少时很会读书,因此他的母亲和哥哥勤扒苦做,赚钱供他读书,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然而,丁文彬虽说勤学好读,可是他参加了数回科考,次次名落孙山,最终只考得一个秀才。

哥哥丁文耀见丁文彬难成大器,抛下他和老母,结婚另立炉灶过日子去了。

老母年事已高,不仅得不到供养,还得四处乞食来养活丁文彬,生活极为艰辛,不久便病累致死。

丁文彬无奈,只得投奔丁文耀。

丁文耀和妻子嫌他四体不勤,对他非常瞧不起,有时连饭都不肯做给他吃。

(杨应琚剧照)

处在这种环境下,丁文彬非常抑郁,却又没有别处可去,久而久之,他竟变得神神叨叨起来,常说他要“力行尧舜之道,上帝命为天子”之类的话。并且在乾隆十三年时,还写下了《太公传》和《文武记》。

写成后,丁文彬千方百计找到了江苏学政庄有恭,希望能得到他的推荐。

庄有恭粗略地看了下丁文彬写成的书,觉得文理不通,尽是荒谬之语。再看他说话也颠三倒四,很有些疯颠,因此认定他不过是个神经病,所以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打发走了。

丁文彬虽说在庄有恭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但他却认为是庄有恭不懂他书的奥妙,所以回去后,又废寝忘食写下了《洪范春秋》。在书中,他常自比尧舜,有时亦自称天子。

丁文耀见丁文彬疯得不清,怕旁人听到后去告官,所以便多次骂他是痴子,要撵他出去。

丁文彬见实在无法住下去了,于是向丁文耀要了一两银子做盘缠,一路吃了不少苦,好歹总算找到了衍圣公孔昭焕。

对于丁文彬所著的那两本书,他交待说,那书并非他所写,而是上帝派来一个小人,那个小人对他常有言语,于是他便将小人所言记录下来。

丁文彬还说,上帝见他有德,因此命他传尧舜之道,同时还命他“承其统绪,继位为王,国号大夏,年号天元”。意思是命他做皇帝。

丁文彬说得有鼻子有眼,还特意把《文武记》翻开,指着书中所绘钱币,告诉杨应琚,这个叫“太公九府钱”。另外,书中为建国一事筹划得极为细致,不光设有国号,还有年号,一切礼乐典制面面俱到,考虑得十分周详。

最后,丁文彬神秘地说,这些并非他所为,而是他遵从上帝的旨意,按尧舜之道编写而成,根本不是疯癫的行为。

杨应琚见丁文彬一直神神叨叨的样子,料定他是个疯子。

(乾隆剧照)

可是杨应琚听说孔昭焕已经赶往北京面圣去了,所以他也不敢敷衍了事,赶紧将案情详细地写在奏疏上,称丁文彬“枭獍之心,狼号狗吠”。长此以往,唯恐会给社会带来不安。最后,他恳请乾隆“速赐乾断”。

乾隆看了奏疏后,认为丁文彬竟以“天子”自称,是大逆不道之行,于是问杨应琚,丁文彬现在身体如何?

杨应琚知道乾隆的意思,所以如实回答说:“(丁文彬)语言气短,面带死色,应早正典刑,以惩奸慝,以快人心。”

乾隆看了后,担心丁文彬吃不住严刑拷打,会死在狱中,于是立刻给丁文彬判了个凌迟之刑,并叮嘱杨应琚,速速凌迟示众,以警示众人。

杨应琚得了回复后,立刻把早就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丁文彬拖至市井,凌迟示众。

随后,又把丁文彬的哥哥丁文耀和两个年少年侄儿抓捕归案,判了个斩立决。而丁文彬的嫂嫂,则以罪人的身份充为官奴。

如此,乾隆还不满意,又顺藤摸瓜把看过丁文彬这几本书的人都抓捕起来,一番折磨后,最终还是处死了他们。

就这样,乾隆依然不满意。因为江苏学政庄有恭竟然知而不报,还放纵丁文彬胡言乱语,所以一也要治他的罪。

庄有恭吓得七魂丢了六魄,一口咬定并未见到逆书。最后还是被乾隆罚了6万两银子,才算平息此事。

(参考史料:《清代文字狱档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