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些政府单位工作的人,宁可拿着微薄的收入,也不愿意自己创业?

涿州陈哥


收入稳定,声望,退休有保障是三大主因。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冒这个险。

虽然“创业”这个词很激情且富有煽动力,可是真的所有人都适合吗?并不是,成功的永远是金字塔,下面堆着的是磊磊的白骨。

并不是反对创业,而是进入政府等事业单位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因为它相对创业是比较稳定有保障的。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上所要负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同样是一生,同样是生活,有的人更适合选择一份平平稳稳的工作过日子。

况且,政府单位的薪资也不见得真的“微薄”。

同样是三十五岁,同学陈君选择了教育培训创业,混得风生水起;另一个林君在家人的支持下进入了政府的环保单位。今年同学聚会的时候,听他们在讲彼此的选择,更多人是更赞许于林君的工作的,连陈君也羡慕不已。

陈君说最多的词是,辛苦。毕业后的陈君经历过短暂的职场工作,后面看着国家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越来越大,借了一笔钱投资教育培训行业,自己当了老板。几年下来也小有规模,校点七八个,学员数百。可是太忙了,对象陆陆续续谈了几个,最后因为太忙没时间陪伴一个个都分手了。房子有两栋,一栋自己住,一栋为了扩大营业点,做了抵押。车子也有,不过他说自己比较像司机。长时间的劳累和精神紧张让他得了胃病,容易精神衰弱。他说,真的不敢一刻的松懈,竞争很激烈。

林君毕业后选择考公务员,前面两年分配到比较偏的地方当科员,后面调回了镇里的环保局上班。工资三千左右,毕业四年在双方父母的帮助下就买了一套单位的福利房,家里人介绍了对象,谈了恋爱结了婚,现在孩子上小学了。周末的时候全家人开着车到处周边游。妻子是个小学教师,暑假的时候全家人还会定期的到国外去旅游。前年林君得了胆结石,家里也没花多少钱。逢年过节两家老人其乐融融,子女欢声笑语,夫妻也和睦,现在准备怀二胎。压力是比较小的,他最大的爱好是钓鱼。

声望和退休金就不展开说了,其实是显而易见。

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个人选择出来的。倘若你有条件和机会去选择一条虽然平淡但相对平坦的人生路,或者也是个不错的。


卿与安甜无关


这个问题,我恰巧是当事人。我07年大学毕业以后,在辽宁大连一家外企工作,月薪5000左右,08年回到辽宁锦州,在一家国企做合同制工人,月薪有3500元左右,但是我还是一直在学习考公务员,13年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单位,工资只剩下2700元左右。

虽然说工资一直在降低,但是我从家人,亲戚认为的打工仔,到政府工作人员,认可度逐渐提高,父母以前每天都为我担忧,担心没有稳定工作,找不到媳妇,担心哪天下岗以后没工作,现在有了铁饭碗。

所以,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

1、铁饭碗,父母亲戚都安心,不容易下岗。

2、好找对象,一打听哪工作的,以前是打工的,合同制,现在是哪个机关,哪个局。让对方家长们和本人都安心。

3、不容易下岗,不会频繁换工作了,有了稳定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更有公积金及时钱不够贷款没压力。

4、工作压力小,在企业,老板看你的能力,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在国家单位,竞争小,人手充足,不像企业老板每个人都发挥到极致,让你轻松把钱拿回家的老板不多。

5、发展空间大。在机关事业单位,有机会晋升副科级,科级,还有专业技术岗位,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工资会按照级别的提高而对应提高,而有些私人企业吃青春饭,像我之前从事的大连软件业,职业寿命是35岁,35岁以后,有一小部分会走向企业管理层,如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业务经理,公司高层等,而大部分面临着工作转型,改行二次就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改行以后一切都是未知数让人心生恐惧也是正常的。

6、更适合照顾家庭。一般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正常是8小时制度,周六周日休息。而像我之前工作的外企,是经常加班的。我白天要和日本人做对应,编程序,写脚本,做页面。晚上还要和美国人一起打电话沟通业务,晚上一般要凌晨2点才睡觉,第二天又要6,7点钟起床吃饭准备上班,那这段每天都掉头发。而到了锦州国企以后,有开始倒班,上24休48,虽然看着在家时间多,可是晚上那种困意,在网吧包宿过的人,都知道的,是特别熬心血的,几天都缓不过来。而想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周末带孩子去个补习班,还是机关事业单位更方便一些。




老马识屠


对于这个问题,本人确实有靠谱的自身回答。

九六年国家成立地税局,把我一个基层的小干部调至到地方税务所工作,人在地税所工作,却不享受地税局的人事编制,工资每月还是从地方财政领取,工资那个少啊,至今想来还是泪水汪汪,为了不掉身价,为了那可怜光鲜所谓的面子,在单位死撑活挨,后来有了孩子,读书要用钱了,觉得实在是没法再蹲下去了,才果断选择下岗做生意,几次失败终于知道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后来就又选择进工厂打工,先是工人,后是车间干部,最后变成了车间承包老板,风光了三年,大老板不学好把好好的厂子败掉了,工厂倒闭了,随又走上继续进厂的打工之路。

当年和我在一起的同事,有的还在政府部门工作,虽然工资调整了很多,但单位的人情来往特重,每月的礼尚往来都要花掉一笔不少的银子,为了面子她们还在坚持着,有的混到至今连房子都还买不起,而我在市区已买到了两套房了。她们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和我的职工福利都差不多,所以我至今都不后悔走出那个当年的单位。

人在生活中,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平凡生活,追求太高,人会活的很累,追求太低又会停滞不前,所以,心宜的生活,才是人生的充实。

(上图那个长城的图片,就是我们公司今年全员旅游的时北京所拍,全公司八百多人,每年一次)


江南水乡A


你说的这些人,收入微薄吗?恐怕没几个人认同。


且不说在职工资了,养老金比普通工人高出几倍你看到了吧。如果再增加一个职业年金,显然还能再上一层楼,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首先收入并不微薄,起码到手工资是高于当地平均工资的,普遍还会有五险一金,都算上的话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算是相对高收入的人群了。而稳定性更是任何行业都无法相比的。可以说旱涝保收,只要不犯法,几乎没有失业风险。


有些农民工日工资四五百元,看着收入很高,但是没有医保社保,没有双休日,上班更没有空调茶水。最关键的是,农民工干一个月可能下个月就没有活干了,并且是最容易被欠薪的群体。年轻的时候拿命挣钱,老了的时候没钱治病,一生辛苦劳累,往往老无所依。


前不久有朋友要卖一套商铺,按照正常的流程和评估,需要至少半月二十天,税费要超过十万元。但是找了关系送了好处费之后,三五天办好,税费省了一半。


我家附近的小学很好,进去都要挤破脑袋。如果户口不在片区内还没有房子的话,就只能找关系送钱才能进去。早几年一两万能送进去,如今则要三四万元。


很简单的例子,也是很现实的例子。


假如你拿着不错的工资,一眼可以看到退休后能有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养老金,做着工作强度很低的轻松工作,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有双休日,熬到资历后还能有外快拿。


一年到头,甚至工资都不需要动用的时候,你还会去创业吗?


更何况,当年“下海”盛行的时候,机会众多,只要不懒,下去就能捞到大鱼。如今各行各业都已饱和,普遍进入微利时代,创业九死一生。这个时候,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创业,就不仅仅是勇气的问题了。


财智成功


这个问题,提的好,确实也比较普遍,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在政府单位上班的人,工资不太高,甚至可以说微薄,在一些乡镇或者县城,不少只拿两三千块工资,他们面临老婆没有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甚至连家庭基本开支都不够。那么,即便这样,这些人为何不愿意离开政府单位,辞职下海创业或者换单位去高一点工资的企业上班呢?我想,原因有以下方面:

1、技能单一,下海可能血本无归。很多人不愿意下海,主要原因在于,你下海创业干什么?能干什么。有什么技能?这样说吧,政府单位更多的是协调、应酬或者写写公文之类。但更多时候,是上班打扫办公室卫生,完了就喝喝茶、看一份报纸,每天就是这样过去,因为工作没啥没啥技术含量,所以,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拍马屁也许学到一些),他们技能单一,或者说,基本没有技能,下海创业,一般来说,是没有优势的,因为他们既无经验、也没有创业的头脑和意识,一旦下海,极有可能会把以往的积蓄投进去,血本无归。

2、长时间在政府系统工作,棱角磨掉没有闯劲。刚才说了,政府单位,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单位,每天能干的事情,非常少,每天工作悠闲自在,甚至一个活,要干好几天,磨洋工。这种工作状态完全的弱化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即便曾经非常有理想、有抱负有闯劲的人,也在这种慢悠悠地工作状态下,把曾经的激情、斗志的棱角一点点地吞噬,完全消磨殆尽,直到没有任何的斗志和闯劲。最后的结果是,生活就那么回事,挣再多的钱,也是花,钱少就少花,这种思想状态让他们安于现状,不再有理想、有进取、有斗志、有拼劲。

3、有一些其他收入。除了技能单一、没闯劲外,很多人其实还是有一些其他收入的,还有一些单位,会分统建房、集资房、福利房。这个一套房子,要抵你好几年的奋斗。

4、利用手头资源搞副业。

5、不愿意失去“铁饭碗”。政府单位虽然工资低,但毕竟是体制内,正规单位,铁饭碗,工作稳定,不会像有生意,今天饱一顿、明天饿一顿,甚至别人会欠债要不回,风险大。所以,稳定的工作,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轻易地失去,宁愿拿点稳定的小工资,也不愿意去过那种颠簸流离的生活。

6、父母家庭反对+抹不开面子。可以说,考上政府单位的,大多数是比较优秀的,且文化层次都比较高(至少大专文化以上,基本都上过大学),一方面,父母花钱供出来,好不容易进入公家单位,如果辞职,下海创业,大学就是白上了,因为,创业不需要任何学历文化,人人都可以创业,在他们看来,身份地位、层次低,让自己上过大学的,跟小学毕业的一个层面上去打拼,他们面子强抹不开。

何况,在政府单位工作,说出去,有身份、有地位、有面子,祖上、父母、脸上都有光,反之,一旦辞职,什么都没有了,一瞥不仅回到零,大学也算是白上了。

这样,不仅自己不甘心、不愿意,家人父母也不愿意。我的在农村的父母,每次跟别人谈起子女工作到位时,都是眉飞色舞,骄傲自豪,因为,他们的子女,通过努力学习,都考上了大学,也都吃上公家饭。所以,在他们那一辈人看来,这是很有面子、光宗耀祖的事情,给他们争气、争光的事情,你一旦要把这个光宗耀祖的工作给弄砸了,看看他们愿意不愿意。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为什么有些政府单位的人宁愿那些微薄的收入,也不愿自己创业?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常会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些人老是抱怨自己的工资低,但让他真辞职还不敢。在党政上干时间长了,即使收入微薄,也不愿意辞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在党政上工作是非常有荣耀的事情,有些人为了面子,为了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也不愿辞职创业。

二是长期工作的束缚。在单位上长期工作,就会形成一种惰性,导致自身干事创业的意识不强,也可以说思想意识已经退化了,说的直白点,就是不自信,害怕辞职之后不如自己所愿,就不能回单位上班了。

三是优越感的左右。在党政上工作,很多时候会享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而一旦辞职,这些曾经的优势就会一扫而光,不会再受到别人的崇拜或者尊重。

四是所谓灰色收入。这种收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且也不是谁想就能来的,得有一定地位才能得到。也许是为自己的那点……

五是政治发展期待。有些人就热衷于在官场上行走,他不在乎工资,只在乎自己是否能够被提拔。

欢迎关注“东爱雨侃见闻”,专注体制内、教育、农村问题答疑。

东爱雨小公


能进入政府单位的人都是“精英人士”呀,要么拼学历和能力;要么拼实力和关系背景;要么就是自己的机遇命运;在一个区域的政府单位工作的人,一种安稳的生活状态,而创业呢?十之八九就是一次次磨难,小鲜肉的唐僧去取经的过程,但是问题是“你这个小鲜肉的唐僧身边有几个能打的徒弟,有多少背后的关系能给你关键时解难的呢?”基本上都会折腾光自己的底子,那时连工作都没有了。


创业并不是一件神圣的事业,不要听媒体的鼓励,创业不仅不神圣,反而还是有很多无奈,其实放眼全世界,创业并不是牛比的事,反而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做有价值的工作才是一种荣耀。因为我们试想想:我们的家庭没有一个商人,也不是商二代,我们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工作而创业。


我们都曾看过历史吧,世界范围内有没有一段历史说:我要创业的;都是“我要工作”,对吧,所以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是“就业率”,一个就业率高的社会才证明是一个强而安稳的社会,而不是拼创业率,一个创业率越多的社会,也许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所以,问题就很简单了:你们这些还工作都没有的人,不创业怎么活;你连工作都没有,还忽悠人家机关单位的人去创业?有点酸。


单位的工资“微薄的收入”?但人家却可以不必“卑贱的创业或是受尽磨难”,这也是一种收入;所以,当我们指望别人的枯草时,要想一想,其实我们连根草都没有,有很多只是每天喊“草”的声音不断。在这一小城方这些人已经是当地的中等生活水平或是中高等生活了,这就足够了。



我是孙洪鹤,每天都给大家分享原创短视频创业脱口秀,每天都有更新原创短视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孙洪鹤


首先对于工资收入微薄这点,我想问你是认真的吗?

其他国家我没去过,不太了解。但我们国家公务员收入并不微薄,起码工资是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收入稳定,而且五险一金齐全。

再加上各种福利,都算上的话可以说在当地都算是相对高收入的人群了。而稳定性更是任何行业都无法相比的。可以说只要不犯法,几乎没有失业风险,而且旱涝保收。

再说能进入政府单位的人,你可以看看,都是有学历有能力,有实力有背景的;少数例外也是人家自己在有学历和能力的基础上机遇命运太好。

所以说在政府单位工作的人,过的是一种安稳的生活状态!而创业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就是一次次磨难、煎熬,最后失败。

大家看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过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但是问题是大家想过他的身份没:“大唐皇帝的结拜兄弟,西天佛祖的得意弟子!身边徒弟一个个来头也是吓人,大徒弟是天庭认可的齐天大圣,二徒弟是下放的天蓬元帅,三徒弟是卷帘大将,天天能见到玉帝的人!”。这没硬的关系,这么大的背景,结果怎么样,行程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风餐露宿,多少次差一点葬身妖魔之口。才取了真经。

现在来说创业,你有多少人脉,有多少关系,有多少背后的靠山。他们能在你关键时,困难时,九死一生时,给你帮助,给你解难的呢?

创业基本上都会一次折腾光自己的底子,那时才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工作,不好意思,你慢慢找吧!

创业并不是什么光鲜的是,创业是苦难、是磨难、是九死一生。我们常听新闻说就业率增加多少多少,什么时候听说过创业率增加多少的?

大部分人的创业只是没办法的事情,找不到好的合乎心意的工作,又不想将就,就有了搏一把的想法。

最后公务员的收入真的不低,至少都是当地中上收入。


小子有礼


这个问题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吧!因为本人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可以说工资水平微薄,消费能力低,工作强度较大,精神压力更大,但本人从未想过要创业或换工作。

本人所在的城市是东北的一座四线城市,工资水平可想而知,扣除医疗、养老等各种费用后,一般年轻人平均实领工资在3000到3500的水平,新考入职的一般不到3000,公车改革后,公务员编制的有500到650的车补。一般过40岁以上的,因为工龄较长和职务的原因,实领工资会在4000到5000的水平。对北、上、广、深那些大城市而言,东北的四线城市工资水平连他们工资的零头都没有,基本没有可比性。

工作状态很紧张,周末经常加班,没有加班费用,熬夜写材料那基本是常态化。部分人可以5+2,白加黑来形容。家里家外有事经常帮不上忙。

本人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当年回老家考公务员主要是听从父母的建议,离父母近一点。就目前而言,工资水平和大学同学月薪几万甚至赚年薪的比起来,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更别提自主创业的同学了。没办法,既然选择就不会放弃。

为什么工资微薄,也不辞职去创业呢?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确实有很多有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他们有很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真心想做点事,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一点点力量。

2.辩证来看,出去创业,不代表是逃兵,同样是为社会做贡献,也许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方面更为受到认可。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出去创业,创业不是简简单单的想法,而是需要创业的激情和能力,必须是自信+行动。 而很多人不具备这个能力。

3.很多人都会选择维持现状,不会主动打破现有秩序。虽然保守,但不会最失败的,虽然工资低,起码能养活自己,工作比较稳定。基本没有失业的风险。

4.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做官才能光宗耀祖理念造成的,认为在政府工作社会地位较高。这种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不会快速转变。

总之,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也有高低之分。下海创业就是相当于让他去死一样。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基本能力。记得一个高速收费站改制,收费人员说:我只会卖票,什么也不会做,你让我自主创业,我只能饿死了,悲哀呀!


具体而微的海绵


很多在企业的工作的人,觉得在政府单位工资不高,根本不能发家致富。国家现在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停止留薪创业。这些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凭借自己的社会关系,创业才是最妥当的。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创业呢?

首先,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旱涝保收,慢慢成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是稳稳的在全国30%的中高收入群体内。根据国家制定的工资制度,基本工资表2年一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样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就有了一个保障。

第二,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之后,随着工龄增长待遇也是迅速提高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是由国家统一的职业规划,主要就是职务升迁和专业技术技能提高。到达退休年龄时,待遇反而处于最高的阶段。退休后,退休待遇也很高。如果职务职称上升了,退休待遇还很高,像青岛市高级职称能拿到八九千元退休金。

第三,各种福利有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单纯每月工资可能不高。而实际上各种福利待遇不少。社会五险不用说,医疗保险还有公务员专项医疗。社保缴费基数肯定要按照真实工资来。公积金缴费,也一般是比例最高的12%。职业年金制度,拿到企业来说叫企业年金,很少有私营企业为职工建立的年金制度。各种节假日,都会按时休假。而且一般小事事假都不会扣工资,单位领导一般对个人的私事予以尊重。还可以享受未休年休假补贴。老师每年有两个半到三个月的寒暑假。还有一些一次性奖励金等额外的补助补贴。还有单位日常查体,工会组织,各级文体活动,职工互助基金,党员救助基金等等。其实各种福利待遇非常多。


第四,政府单位有权利,多少人工作压力并不大。有权力好办事,这个大家都明白,不仅是自己的事,亲朋好友的事也一样。大家干好工作,拉好关系,不出大错,基本上就可以安安稳稳靠到退休。这可是非常好的工作。

可是如果创业呢?

创业要有勇气和决心,还要有家里人的支持。绝对不是脑子一热,就创业成功的。

创业有风险,一切从零开始。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十家创业公司能成功一家就是很不错了。万一失败,一无所有怎么办?未算胜,先算败,否则就是赌博了。

创业很辛苦。要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成功。压力非常大。创业过程中,很多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机关事业单位巴掌大的官儿都可能折腾你。所有的钱都要自己挣,每一分都是自己的血汗钱。虽说不一定风里来雨里去,该操心的地方一定要操心了。


实际上供养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些地区每年需要用工成本20万元左右。而如果辞职的话,这些钱都是需要自己赚的,这样才能够待遇平衡。

有时候钱并不是一切,过得舒心、开心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有99%的人不会辞职下海,如果这个数字变成90%,也就说明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吸引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