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當時英國人如果要強佔香港而不是租的方式的話,清政府會同意嗎?

噢莎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不是拍西方國家馬屁,但英美法這些國家比俄羅斯要好百倍。

就拿香港來說,實際上當時英國人已經佔據了香港,我就是不走你能把我怎麼樣?

就像沙俄、蘇聯吞併蒙古一樣。你中國不承認蒙古也沒用,我都實際控制了,成為既成事實。

西方國家就不同。

英美法這下國家雖然也夠貪,但多少還是留一些餘地。

就比如租借香港這事。我明明可以和沙俄一樣,強迫你割讓大片領土,更別說香港一個小島了。但英國佬還是簽訂租借協議,承諾將來會還。

這樣,到了1997年,香港順理成章就回來了。

相反,割讓給沙俄的150萬平方公里土地,毛都要不回來一根,因為當時你是割讓。

其實英國人總體還是比較守信的。

1898年7月1日,中英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將威海衛租給英國為期25年。

1923年5月31日簽訂《接收威海衛協商意見書》,準備到期就把威海衛還給中國。

但當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大總統曹錕被囚,負責外交談判的顧維鈞辭職。英國認為目前中國連合法政府都沒有了,不能把威海衛隨便交出去,又拖了幾年。

但南京政府建立以後,1930年10月1日英國還是將威海衛歸還中國。

時至今日,英美法沒有在中國佔領過一片土地,最終都還給中國,俄羅斯就。。。


薩沙


在打不過對手的前提下,談判是最好的選擇,特別是對方還願意跟你談判

說實話在侵略者當中,英國人算是最文明的了,以當年英國的軍事水平絕對是吊打清軍。若是英國真的想吞併清帝國,清朝絕對熬不到辛亥革命。

講真,英國對於中國領土真的沒有什麼太多的貪念,中國直接割讓英國的土地只有香港島(78.10平方公里)和九龍地區(46.93平方公里),加起來不過125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俄羅斯強佔的中國領土高達150萬平方公里,是英國的1.2萬倍!這還沒把外蒙古算進去。而日本通過甲午戰爭,一次性就搶走了整個臺灣島和澎湖列島,要不是英法俄出於自身利益進行干涉,連遼寧也割讓給日本了。

而英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只割佔了香港島和九龍兩個小地方,至於新界地區,按照《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規定,這是英國從中國租的,租期為99年。因為按照近代國際法規定,一個地區被某國佔領超過100年,那麼該地區就歸屬佔領國所有。因此英國租借新界的時間為99年,到期就得還。而且即便是算上新界,英國所佔領的中國領土也不過1106.34平方公里,

(香港地圖)

平心而論,英國殖民當局還是比較尊重華人文化和傳統的,甚至到1972年香港還在使用《大清律例》。

要知道俄羅斯對遠東地區的華人可沒那麼友好,在抗戰初期,蘇聯遠動地區尚且還有100多萬華人華僑,但是在二戰結束後蘇聯境內的華人就都沒了,至於這麼多華人都去哪了?大家可以自己想想。

早在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期間,英國人就曾向乾隆皇帝申請在舟山附近給予英國商人一些島嶼,用於存放貨物。對此乾隆的反應是拒絕的,而且拒絕的很乾脆。

1815年,英國再次派遣阿美士德訪華。英國人此次訪華的目的一是解釋佔領澳門以及入侵尼泊爾等事件,二是繼續與清廷商談通商的問題。

在這次的訪華行動中,英國人還是希望清廷能夠指定浙江沿岸的幾個島嶼給英商存放貨物,但最後的結果依然是無功而返。

從以上兩次商談的內容來看,英國來華的目的主要是進行貿易,所提出的要求也一直是希望能得到一個小島作為對華貿易的基地。

但顯然清政府對英國的要求沒有什麼興趣,最後英國只能訴諸於武力,直接搶了一個島。只不過英國人最初是想要舟山群島,但最後經過考慮則佔領了香港島。

英國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佔領了香港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佔領九龍。但由於這兩處地方的面積都非常小,於是在1898年又佔領了新界地區。

只是這次英國人並沒有直接強佔,而是採取租借的形式,新界的意思就是“新的租界”。至此英國完成了對香港的全部佔領。

按照清政府和英國簽訂的條約規定,中國到1997年才可以收回新界地區(注意,僅僅是新界,不包含香港島和九龍)。但是在二戰之後,國民黨是有機會提前拿回整個香港的。可是考慮到中英白紙黑字的條約仍舊具有法律效力,國民黨當局也沒敢霸王硬上弓。

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政府鑑於國際局勢也同意維持香港現狀。並且英國也是當時對新中國比較友好的幾個西方大國之一,早在1954年中英就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而香港則成為中國與西方交流的門戶,因此中國政府也沒有急於收復香港。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界的租期在慢慢臨近,為此從1982年起英國便開始和中國進行接洽,共同商討香港的前途。

雖然按照《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的規定,香港島和九龍是割讓給英國的。但由於這兩處地方實在太小了,單獨保留沒有意義,於是英國人從最初就決定將整個香港的主權一併歸還給中國。

不過主權雖然還給中國,但英國仍舊希望保留“治權”,想繼續統治香港。對此中國政府沒有給英國人任何商量的餘地,中國政府的態度就是:到期走人。

1997年7月1日凌晨零點整,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一個百年遊子終於回家了。


千佛山車神


這個問題問得是有歧義的。其實,英國通過1840年和1860年的兩次鴉片戰爭,已經強佔了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直到1898年,英國才效仿德國,租借了新界。從《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相關規定來說,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屬於是割讓,英國是可以不還的。


當然了,英國是最早玩國際法的國家。英國人玩這一套東西已經玩了600多年了,可以說是爛熟於胸,也玩出了心得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就是英國人最早提出來的。試看英國與清朝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很微妙的。

英國是最早與清朝打交道的西方國家之一,曾經兩次派遣使團遠渡重洋來到北京與清政府談判。英國又是最早侵略中國的國家之一,兩次鴉片戰爭都是英國直接參與的。然而,英國又是最早幫助清政府的國家,無論是海關關稅,國家制度,軍事外交甚至公派留學等等方面。清朝的北洋水師,管帶幾乎都畢業於英國皇家海軍學校。



因此,對於利益至上的英國人而言,心裡的小算盤打得是非常精細的。首先來說,以軍事實力,英國絕對吊打當時的清朝。工業水平,英國早已完成了工業革命進入工業強國。經濟實力,英國也遠超當時的清朝四到五倍。更不必說英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從《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署情況就可以看出,英國想要以武力向清政府索要土地,清政府是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的。

可英國人並沒有這麼做,清朝與英國打了三次戰爭,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之役。相比而言是戰爭次數較多,卻拿走中國土地最少的國家。而北邊的沙俄,僅僅通過調停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拿走了中國150萬平方公里土地,還不算外蒙古。所以,英國當時其實對中國領土的需求並不大,無非是需要一個貿易中轉的港口。



因此,在1897年德國租借膠州灣之後,英國人看到不打仗也能向清朝要來土地,於是,才提出了向清朝租借新界99年。也正是這個租借條約,成為了後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基礎。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上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所以包括《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在內所割讓的土地,我們都要收回來。打了600多年利益算盤的英國人也清楚,沒有新界他們也守不住香港,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於是,1997年香港才能全部迴歸。


傅斯鴻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香港是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三個不平等條約所強佔或強行租用土地的總稱。

1842年,英軍兵臨南京城下,強迫清政府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75.6平方公里的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逼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將11.2平方公里的九龍半島併入英屬香港界內。

1898年,英國逼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北深圳河以南975.1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和235個附近島嶼租借給英國,租期99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界。

可以看到,實際上香港本島和九龍半島實際上就是英國強佔的,在不平等條約上永久屬於英國的領土,只有新界是清政府被迫租給英國的。也就是說,清政府實際上已經兩次同意割讓領土,並不存在所謂傷的太痛憤而反抗的情況。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不在承認列強強加在我們頭上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但為了使我們對西方的窗口不至於徹底的關閉,國家並沒有急於收回香港和澳門。1982年,撒切爾夫人意圖憑藉馬島戰爭的勝利,逼迫我國續簽關於新界的租約,最不濟也要保持香港本島和九龍半島是英屬領地的地位。但沒想到中國領導人看透了英國的虛實,強硬表態不但不會續簽租約,而且要連帶九龍和新界一起收回。撒切爾夫人戰略訛詐失敗後,神情恍惚之下跌倒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


可以說國家的強弱,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國家贏弱不堪,無論多麼不合理的條款,你都要捏著鼻子接受。國家強大,我認為不合理的條款,就要得到修改。願昔日之恥辱,時刻警醒國人,國家安定繁榮軍隊強大,國人才能挺起腰桿做人。


汪淳浩瀚


香港包括香港島區與租界九龍區。

本問題的提問就是錯誤的。

本回答上了首頁,大家耐心看完。

在1842年,中國清朝政府與英國政府簽定了《中英南京條約》,條約中規定將香港島割與英國,屬英國領土,而不是租給英國。這是英國強迫清朝政府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強大起來了,要求廢除《中英南京條約》,收回被英國割佔的香港島及租界九龍,英國害怕強大的中國,經過多次談判,最終同意交還香港給中國。中國於一九九七年收回了整個香港。

有些人不明真相,不記得學過的歷史,胡說什麼香港島是租給英國的,租期為九十九年,實際上,只是在割香港島後,後來又附加了不平等條約,將九龍也就是新界租給了英國,租期為九十九年。

而在一九九七年,中國將割讓的香港島及出租的新界九龍一起收回。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大家生活快樂!



用戶創維


香港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在對香港的性質界定上,確實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爭議,那就是英國人是不是永久獲得了香港。

現在所稱的香港實際上在歷史上是分三次被英國獲得的。

第1次是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到了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的時候,割讓出去香港島。中英文兩個版本的條約,對於這個問題的敘述上是不同的。英文版當中就是明確的割讓。中文版當中的說法是,中國皇帝允許英國人在香港島久居。換句話說,中文版並沒有把香港割讓給英國,只是提供給英國使用。關於造成差異的原因,現在不是太清楚。有可能是當時翻譯造成的,據說當時負責南京條約翻譯的是英國的傳教士。在翻譯當中做這樣的改動,可能是為了儘快的讓中國人同意簽約。也有可能是當時的中國官員要求的。但無論如何後來中英兩國的協議都明確規定以英文版為準,換句話說,中文版沒有法律地位。這就使得割讓成為了具有法律地位的描述。

第2次是北京條約,是在1860年簽訂的。該條約將九龍地區,割讓給了香港。

第3次是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個條約才是租借性質的,並且規定為99年,恰好是在1997年到期。涉及的地方為現在的香港新界地區。

從三次條約的簽訂來看,不存在清政府不同意強佔只承認租借的情況。實際情況是清政府無論是在受騙,還是在被迫認可的情況下,都承認了土地的割讓。英國人的民族性格是極為鑽營的。到了嘴邊上的肥肉怎麼可能放掉?

接下來分析清政府能否通過割讓土地獲得英國人的支持,從而確立盟友關係。答案是不可能。

原因非常簡單,清政府的實力不夠,沒有資格充當盟友。清政府除了成為英國的利益索取對象之外,沒有更大的戰略價值。從英國角度來看,在歐洲大陸層面,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法國和日益崛起的德國俄國,再加上遠在北美的美國。要想成為英國人的盟友,一定要具有戰略價值。清政府沒有任何能力挑戰這幾個國家,何況除俄國以外,清政府與這些國家都不接壤。清政府如果有能力對抗俄國,倒不能說沒有成為英國盟友的機會,後來的日本之所以能夠和英國構成英日同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日本的崛起壓制了俄國在遠東的發展,尤其是日俄戰爭當中日本的勝利,讓英國看到了日本的軍事實力,這才有了之後英日同盟的戰略基礎。

最後,中國政府在1997年收回香港並不是因為認可這三個條約,或者說這三個條約本身的租借性質,使得中國政府有權利拿回香港。本質上看,英國之所以讓步,實在是因為國力不濟,這和英國允許其他殖民地獨立沒有任何區別。

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和英國展開外交談判之前就明確指出,不承認三個不平等條約的法律地位。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建國第1天起就確立的原則性問題,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放棄。英國首相撒切爾一直堅持三個條約的有效性,並且還希望能夠繼續續約新界地區。在被拒絕之後,提出僅歸還新界地區。後來又提出只歸還主權不歸還治權。很顯然採取的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談判策略。最後之所以做出讓步,本質上是因為中國政府表示如果不能談判解決,則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基於自身利益角度考慮,才不得不答應中方的要求。


用戶4325101516


會!稍加考慮便會同意,而考慮的還並不是割不割佔的問題,而是此次割佔能得到什麼好處。不過好在當時英國本身也對遠東的這個島嶼並不是很上心,英國主要經營的地方還是印度方面,東方這個大蛋糕能分一份羹已經不錯了,沒必要為了一塊土地與清朝弄不愉快。當然英國也沒想到自己會衰落的那麼快,只要自己保持足夠的實力,香港割不割佔有什麼區別呢?到期了,我再繼續租就是嘍!

我們其實應該慶幸英國當時並沒有對我國領土產生足夠的興趣,否則今天我國的領土絕對會少於現在的國土面積。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主要看中的還是商業貿易,對於英國來說自己的殖民地已經足夠大了,中國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捏的,既然清朝已經對自己的商業貿易表達了足夠的支持,也稍微收斂點。

我們回望歷史,不難發現清朝對島嶼其實沒有多大的重視,澎湖列島,臺灣島,香港這些地區基本上在和列強簽訂條約時都非常順利,清朝也沒有討價還價,說割就割了。對比沙俄,日本侵佔我國的領土來算,英國算是仁慈的,這點土地對於清朝來說真的不算什麼,更何況還是租借,這就能得到英國的休戰,清場歡迎還來不及呢!

英國可以說也不準備還的,只是沒想到我國態度這麼強烈,馬失前蹄。隨後1860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又把九龍半島以南地區割佔,1898年,再次與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割佔九龍半島以北地區,總共三個條約,1092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是這三次,哪次清政府有異議呢?基本都是你要,我就割。

三地分別被英國佔領香港島152年、統治九龍134年、統治新界96年,當然期間還有被日本佔領過4年時間,所以說,清朝不會為這點土地與大英帝國開戰的,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收回來的想法,與英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個租了不想收,一個租了不準備還,只要穩定當時局勢就好了,倆個不約而同都接受了這個條約,雙方還都很滿意。

當然我國後來一律不承認列強的不平等條約,香港之所以沒有立刻收回,一是因為國家實力並不是很強,國家話語權還很弱,另外國家還需要一個對西方貿易的港口,與外界進行交流,到了後來,國家實力強大以後,香港自然乖乖的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了。落後就要捱打,這在當今世界依然通用,國家弱小就只有被別人欺負的份,亡國滅種就是最後的結果。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希望港澳同胞能夠和我們一起努力,中國將自信的面對世界,祝祖國昌盛!


歷史深度揭秘


這個觀點並非胡亂猜測,而是有實際依據。想當年,英國要求租借香港100年。根據國際上的規定來說,當一個地界被某個國家佔據100年後,這個地界就可以默認是該國家所有。對於英國當時提出的這個要求,清政府這邊是沒有同意的,並且為此還多方爭執,最後才使得英國租界香港的年限變成了99年。其實這樣一看,英國要求租100年,也就等於是變相的要求割佔香港。而很顯然,對於這一點,清政府是咬死牙不同意。

英國之所以會要求以租借的形式佔有香港,也是有原因的。第一,來到中國的國家可不僅僅是英國。雖然以當時世界上的形式來看,英國是比美國還要厲害的霸主。但是有這麼多國家都在清朝,為了不引起公憤,所以英國也不敢做得太過分。如果他直接要求強佔香港。那其他國家肯定也會有樣學樣,要求從中佔有一個地方。這樣一來,清朝四分五裂,說不定連這個國都沒有了。一旦清朝沒有了,那麼英國未來的利益將要受損。所以為了長遠的計劃來看,英國最後以租借的形式佔有了香港。

第二,英國最初的目的就是佔有香港,租界只是一種形式。英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打算要霸佔香港,以租借的形式只是一個藉口,想要表現出他們的善良。但實際上,他們就是打算借了不還。可能在他們的認知裡面,清朝這樣落魄的國家,這樣弱小的國家,即使給他99年的時間,他也應該依然弱小,沒有實力要求英國償還這個地。但是他們的這種小算盤最後落空了,如今的中國發展的很強大,早就有底氣向他們要回香港了。

第三,先用租借的形式試探清朝的底線。以英國當時的實力來說,他們若是要強佔香港,清政府這邊應該是沒有抵抗力的。只不過因為當時來到清朝的國家不僅英國一個,所以為了均衡實力,他們才沒有蠻橫的使用武力鎮壓。不過他們卻在以租借100年的形式來試探清朝的底線,如果清朝這邊懦弱無能,那麼最後他們強佔了香港,也只能算是清朝的錯。可是沒想到的是,清朝這邊也是咬死牙不同意他們的提議。而他們又不太方便使用強硬的手段,故而他們最後才不得不選擇退讓一步。所以從這方面來說,若不是清政府最後硬氣了一把,香港可能就真的沒辦法回到中國了。


紫禁公子


當年英國是否有能力滅亡清政府呢?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說英國當年只要想打,清政府扛不住兩年。

但是英國為什麼不滅亡清政府?原因在於英國需要清政府來統治中國,這樣才能保持穩定,才能獲得他們夢寐以求的通商。

英國明白滅亡清政府容易,但是想要統治中國很難,所以英國不敢讓清政府倒下,他必須保證清政府的存在。

所以在清朝末年,歷次列強侵略,都不是以抱著滅亡清政府的目的而來,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逼迫清政府割讓利益。

在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之前,其實當時美英法德四國都是支持日本,不支持日本的也是保持中立。

這場這場可以看作是一場東亞地區的列強利益鬥爭結果,因為當時的清政府實力經歷了洋務運動,擁有了較為強大的軍力。

當年清政府又打贏了中法戰爭,且北洋艦隊的存在使得英國都不敢輕易開戰,畢竟那是世界第九的艦隊。

但是英國還是要在中國保證利益,包括當時英國在同清政府討論辦合資銀行的事,不過這事被慈禧一口回絕。

可見當時英國希望在東亞找到一個國家來制衡清政府,藉此來制約當時的清政府。

於是當時甲午戰爭爆發之後,各國停運了清政府採購的炮彈等一切軍火,算得上是暗中支持了日本。

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各取所需,德國戰後獲得了青島,英國也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清政府借款,進而控制了清政府的財政稅收。

而日本則通過這場戰爭順利崛起,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清政府居然腐敗到了這個地步,甲午戰爭之後便已經是陷入了困難重重之中。

這個時候美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也就是各國維持清政府,然後由清政府來提供他們所需的市場及勞動力。

隨後又是爆發八國聯軍,其實也不過是各國為了防止清政府反抗,目的就是保障其在華利益。

所以清政府面對列強的時候,往往是一味讓步,能割就割。列強也大多是適可而止,只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

說實在清政府其實就相當於列強們的附庸,列強們的工具,是沒有拒絕的力量的。


小司馬遷論史


編者提的這個問題不嚴謹不全面,也有不小的問題。

英國是通過三個不平等條約侵佔香港的:

1842年鴉片戰爭後,英國通過和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強佔了香港島,是永久割讓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藉口香港島不安全以防護為由,於1860年強逼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也是永久割讓給了英國。

1898年英國又趁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大敗之後,又脅逼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大部分土地和2百多個大小島嶼租給英國為期99年。這片土地比前二個條約被英國強佔的土地要大很多,史稱‘新界’。今天的沙田、西貢、大澳、屯門、荃灣、元朗,等等,包括大嶼山赤鱲角機場都屬新界這片土地。所以,編者提的這個問題就不準確了,前二個條約是永久割讓,第三個條約才是租借。可能英國人認為中國將永遠是可被人欺負的,99年後它完全可續約永遠租下去。名義上是租約,但史料上從未記載過大英帝國有付過租金!

它發夢都沒想到,以後中國強大了,不但將租借出去的‘新界’如期收回,並將前二個不平等條約割讓出去的領土也一併收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