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4月1日至2日,受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委託,海綿城市考核專家組組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工程師張辰一行赴西鹹新區灃西新城進行海綿城市國家試點終期考核現場複核。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考核組主要對新城開元路西段、秦皇大道北段、數據六路等市政道路,中心綠廊二期等城市公園,生態土壤拌合站、渭河汙水處理廠、天福和園、康定和園等小區,總部經濟園一期、西部雲谷、渭河灘面治理及水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進行現場複核。

省住建廳副巡視員魏龍、西鹹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副主任李肇娥,灃西新城管委會主任劉宇斌參加彙報會。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康軍表示,西鹹新區作為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海綿城市建設作為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和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通過三年試點建設,初步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形成了一套系統化的海綿城市建設思路與模式,為西北地區生態城市建設提供西鹹樣板。下一步,西鹹新區將堅定不移地踐行“建設海綿城市、倡導生態文明”的奮鬥初心,推動西鹹新區海綿城市建設向縱深推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劉宇斌具體彙報了海綿城市三年試點建設情況,表示西鹹新區圍繞試點任務目標,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全面了完成各項試點建設任務。目前,在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已實施海綿型園區240萬平方米、海綿型道路50餘公里、海綿型公園綠地140萬平方米、防洪治理及灘面修復36公里。試點區域現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86.95%,積澇點基本消除,排水防澇能力顯著提升。生態岸線、天然水域保持良好,地下水水位穩步回升。河流水環境改善明顯,渭河、灃河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Ⅳ類。水資源有效利用,年雨水資源化利用率達12.64%。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對於西鹹新區海綿城市建設成果,張辰給予充分肯定和讚許,同時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三點建議。 他表示,要進一步加強數據檢測的精細化分析,完善相關標準,形成具有中國北方資源型缺水地區的海綿城市經驗;繼續推進全域海綿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水環境質量,增強人民獲得感;要建立長效機制,保障海綿城市設施長期安全穩定運行。

經過海綿城市建設

試點區域的“水”發生了這些變化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2016~2017年,地下水平均埋深較2013~2015年平均回升3.43米。

渭河水域面積較試點前增加約25.4%,新河水域面積增加約5.7%,灃河水域面積增加約22.7%,合理增加人工水域面積約17公頃。渭河、灃河水質穩定在Ⅳ類標準,下游斷面水質優於來水,新河已全面消除黑臭。試點區無合流制管網,無汙水直排入河,雨水直排末端水體時均已採取生態治理措施。實施雨水回用建築小區項目13處、水體景觀類項目2處,年雨水回用量約15萬立方米,摺合年雨水資源化利用率12.64%。渭河、灃河汙水處理廠作為重點PPP項目持續推進,在管網建設完備,汙水廠設計負荷條件下,近期再生水供應可達每天2.5萬方,遠期規劃再生利用率可達100%。澇點基本消除,排水防澇能力顯著提升,2年一遇以下降雨,試點區域10處歷史易澇積澇點無積水產生,防洪安全達到國家標準。

建設試點過程中

西鹹新區這些工作成效顯著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形成科學定量、成熟穩定的相關技術標準、圖集、導則等約20項,著力構建本土化、特色化技術標準體系。其中兩項今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海綿城市標準化建設試點,向全國推廣。先後與多家高校、企業成立陝西首批以海綿城市建設為主題的教學科研實踐基地,開展專項研究20餘項(省部級3項),形成成果10餘項,研發設備1套,申報專利16項,工法革新10項,成果項目應用40餘處。研發出大量海綿特色產品,並已形成規模化應用。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培育出10餘家本土海綿城市相關企業。兩個項目入選財政部第四批PPP示範項目。與民生銀行建立陝西首支綠色海綿發展基金12億元;與建設銀行按照1:3比例出資成立城鎮化建設發展基金60億元;與政策性金融機構成立專項建設基金6000萬元;成功發行15億元綠色債券,引導金融機構共同服務海綿城市建設。

深入探索海綿城市建設

西鹹新區還將這麼做

國家三部委派專家組來到西鹹新區


未來三年,西鹹新區將開展海綿城市改造道路136條,新建海綿道路55條,新建海綿小區17個,新建公園13處,全域推廣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建設經驗。加強對海綿城市研究成果轉化,在人才培訓、規劃與設計、智慧海綿信息平臺建設、技術推廣等諸多產業中不斷拉長海綿城市產業鏈。充分挖掘海綿城市建設成果效益,探索實施渭河、灃河等水系綜合治理項目的旅遊開發,打造城市景觀、生態廊道、旅遊休閒等功能,發展旅遊經濟,放大海綿城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