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管仲贪生、商鞅无德、陈平盗嫂,司马光的用人观怎么了

司马光给人的深刻印象有三点:一是司马光砸缸,二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三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今天讨论的只和《资治通鉴》有关。

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取“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之意。

司马光在评论三家分晋时抛出自己的用人观:德才兼备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德才兼备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全无是愚人。用人,最好用圣人君子之类的,没有圣人君子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小人有能力做更大的坏事,愚蠢的人要能力没能力,要智力没智力,好控制。

司马光的这个用人观点一定很有道理,这是帝王治国教科书,态度不是一般的严肃,论证不是一般的严谨。但是,齐桓公、秦孝公、吕后这三个重量级人物的用人实例恰恰相反,用有才无德的人取得了巨大成功。

管仲贪生、商鞅无德、陈平盗嫂,司马光的用人观怎么了

齐桓公用管仲。齐桓公重用管仲后,凭借管仲的智谋,多次以天子代言人诸侯霸主的身份召集各路诸侯会餐,并且坐在主位上。“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会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如此有才的管仲,看他的德行什么样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多吃多占;每次打仗,都是临阵脱逃;主子公子纠失败,大臣召忽殉难,管仲则主动请求关押以能活命。一句话,典型的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之徒。但是,就这样的人能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管仲死后,齐桓公一落千丈,最后落得被饿死的凄惨下场。这又可以反证,齐国称霸全凭管仲才干。

管仲贪生、商鞅无德、陈平盗嫂,司马光的用人观怎么了

秦孝公用商鞅。商鞅对于秦王朝结束战国后期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建立大一统国家政权起着决定性的奠基作用。“人死政未废”,即使秦惠王车裂商鞅后,他的治国方略仍然继续推行。可见商鞅的超级才干。大改革家王安石赞美商鞅的治国方略: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梁启超也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同列。就是这样一位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看他的德行是什么样的。

没什么政治理念,唯一的理念就是钻营。班固说:“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这一个“钻”字,就点出了商鞅投机钻营的功利本性。商鞅用帝道、王道、霸道三见秦孝公的故事都被讨论烂了,这就不重复了。有需要的,我可以专题写篇文章。

没什么道德底线,唯一的底线是升官。和魏国交战,为了取胜,商鞅竟利用自己与魏国将军公子卬的友谊,写信欺骗公子卬,说希望在一起喝酒,罢兵,签和约。谁知道喝酒是喝了,但是喝酒到一半,摔杯为号,公子卬成为俘虏,商鞅获得“商君”称号,囊括最高爵位(彻侯)。

管仲贪生、商鞅无德、陈平盗嫂,司马光的用人观怎么了

吕后用陈平。陈平的功劳很高,贡献很大,有很多人认为他的智谋不输张良。汉高祖刘邦时,出谋划策帮助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君臣关系,巧解白登之围,被津津乐道。重点是,汉高祖刘邦死后,竟然被吕后选拔为郎中令,成为了太子也就是未来的汉惠帝的老师。最顶峰时,成为丞相,达到独孤求败的地步。他的才能,周勃都自认不如。

这样一个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的人,道德怎么样呢?盗嫂受金!在家干出乱伦之事,在外收受贿赂。

以司马光的博学多才、政治智慧而言,上述的三个例子他应该知道的,但是,仍然提出了那样的用人理论,有点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