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孩子们的第二课

传统文化,孩子们的第二课

我们经常说传统文化这个词,那到底传统文化是什么呢?

是指传承

是指正统

是指人文

是指教化

----传承----

我们的民族,从一开始,在文化上,就是万世一系地传承下来的,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伏羲之前,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圣王如同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将承载文化的道术作为国之神器,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有道的圣王们,则带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昌盛繁荣。

这种传承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圣王一体,内圣外王。

如果有人非以圣而王天下,那么他就会被推翻,因为他并不是有道的圣人,也就没资格给这个大家庭做家长。比如夏桀、商纣、周幽王等等,都是如此。

而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血统和文化的一体

在历史上,夷狄入主中原,总是会试图覆灭华夏文明,这是他们野蛮的天性使然,他们总是那样地出尔反尔,喜怒无常和狡诈多变。从武丁击西戎,秦汉战四夷,到蒙元灭宋,满清亡明,华夏人始终在和不断入侵中国的四夷激烈的斗争着。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羲皇、尧、舜、禹、秦皇、汉武这样的人才可以成为华夏人的圣王,领导我们的人民,保护我们的国家,延续我们的文明。

传统文化,孩子们的第二课

----正统----

真正的华夏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以天地为锚的文化。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我们的文化,便是这么来的。

华夏文化的正统与否,判别标准就是要看文化是不是以天地为依据。

----文化----

伏羲观天测地,这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圣人起到的作用,是以真人真言,来把天地之道,抽象成人之理,进而教天下。

所以,人文的根源,都来自天文。

----教育----

先有天地,接着有圣人出,圣人以天文为依据,创造人文,进一步,创制立教王天下,以人文

化百姓,化万物。

让天下百姓和天下万物,都自然而然地健康成长与生息,这是我们文化里的教育观。

----传统文化----

荀子说,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

因为天地只有一个天地,圣人法则天地而制人文立教化,也只能有一个道。

这个道,在不同的时代,对应着不同的形态和法度。

它们分别是道,儒,法。道儒法三家,实则都是同一个道,讲的也都是内圣外王,天下治平之术,只是用法不同。

所以说中国的正统文化,是道儒法三家。

我们在《善与教养,孩子们的第一课》中提到,伏羲这样的圣王法天则地,黄帝则效法天伦建立人伦秩序治理天下,商君、韩非、秦始皇则以权通达变循名责实的法家秩序治理天下,到了汉武帝之后,中国建立了外儒内法,礼法并重的延续千年的国家治理体制。

由道而儒,由儒而法,道儒法并用,这便是华夏思想文化的主要源流。

以道通天彻地,以儒人伦纲常,以法世事应对,一脉相承于“道”的三家思想就可以完美的结合而运用自如了。

--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存续和延续,是每一个生命体的根本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讲的是万世传承,这个万世传承,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

在人的层面,向往益寿延年;在家的层面,追求子孙兴旺;在国的层面,追求千秋万代。

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能够演生到现在,成为我们所看见的这个样子,而不是其他的样子,都是因为“生,长,形,成”这个往复几十亿年的生命的运动中,有的事物因为不失其所而能得终始,而那些失去根本的事物,则永恒的覆灭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亡。

一个生命,要想得到存续和延续,就要回答“生命是什么”,“生命怎么活才能够长久”这两个终极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有着无穷无尽的回答。然而真正的答案,却只有一个。

这样的答案,不能从虚妄的假设中得出,只能从我们生活的这片亘古不变的天地中去寻找。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一切都是道德法则所定。

已经被生出来的事物,如果不能尊道而贵德,那么他们的生命就无法获得继承;

而尊道贵德者,则能得以薪火相传。

一棵树,能活多久,取决于它的根有多深;能长多高,取决于它的树干有多坚固。

同理,一个人,他的子子孙孙能繁衍多久,取决于他的道;他的子孙能有多兴旺,取决于他的德。

万物得以生的根,就是道;

万物得以长的本,就是德。

根要扎的深,本要固的牢,形要端的正,势要成的久。

这就是华夏的传统文化对“生命是什么”,“生命怎么活才能够长久”这两个终极问题的回答。

人只是道生德养的产物,只有笃守道德,深根固柢,让自己的生命,自然而然的成形成势,才能兴旺昌盛,枝繁叶茂。

如果失去了根本,生命就会不得其所,而自己一生的失道败德,还会持续的影响自己的子孙后代。

传统文化,孩子们的第二课

以道充体,以德充符。

在身为身,修一身之德;

在家为家,修一家之德;

在乡为乡,修官吏之德;

在国为国,修公侯之德;

在天下为天下,修帝王之德。

这是一个持续人一生的进阶历程。

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只是道德所生养的一些微末之物,一生一世,燃尽了似乎身死道消。

而把这道德的火种,传于自己的子子孙孙,则不知其尽。

庄子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幸能得正,以正众生。”

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为了薪火相传,道统不灭,每一个能幸得道德火种之人,都将会用这火种点亮自己,照亮世界。

传统文化,孩子们的第二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