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愛德華·蒙克,挪威最著名的表現派畫家,傑作《吶喊》已成為現代人類焦慮內心的永恆象徵。在該作品中,藝術家呈現了窮盡心力尋找到的內心苦楚的表達方式——即便只是粗略的勾勒。蒙克的孩題夢魘彷彿“一個巨型爆炸”,震撼了他的人生。自然母親也在聲波中變形,逐漸擴散出去。蒙克的吶喊得到了自然的回應。與此同時,天邊如血的雲彩暗示了母親和姐姐咳血而亡的過往,死亡從未遠離。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1970)世田谷美術館(1997),國立西洋美術館(2007-2008年間)都曾舉辦過蒙克的回顧展,可見日本人對蒙克的喜愛,而在2018年秋季,東京都美術館將再次舉辦蒙克大規模的回顧展《蒙克—哀叫的靈魂》。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實際上,為了能實現本次大規模回顧展,東京都美術館從2013年起就在為展覽做準備,並將蒙克美術館所藏作品《自畫像》(1882),《絕望》(1893-94),《星月夜》(1922-24)等近100件作品齊聚一堂。

蒙克的畫是他的靈魂日記。他時時刻刻揣著無盡的焦慮,如聚攏在人生上空的烏雲,低垂著,等待著,有些雨終將落下。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蒙克想念他最愛的姐姐約翰娜·索菲·蒙克(Johanne Sophie Munch),她躺在病床上,不斷咳嗽,一口一口地吐著血,無法停止,直到死去。

然後是他的母親,被肺結核折磨著失去光采,失去生命,面容枯槁地注視著幼小的他,閉上雙眼。“自我誕生之日,恐懼、悲傷和死亡的天使們就一直站在我身旁。”蒙克這樣寫道。

他也想念他樂觀又虔誠的父親,在窗外風雪交加之際,給他們幾個兄弟姐妹講鬼故事,直接後果是噩夢連連。他的另外一個妹妹在早年就被診斷有精神疾病,而蒙克知道:“我繼承了父親身上瘋狂的種子”,他總覺得死亡正在向他逼近。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在繪畫藝術中,精神分裂症能喚起沒有藝術素養的人的藝術活力,有時還能增加已成名的藝術家的創造力,也許像心理學家們所表明的那樣,藝術家確實存在潛在的精神病的傾向,而藝術創作則有助於防止潛在的精神錯亂表面化。有位作家曾說過:“有時我奇怪,所有那些不寫作、譜曲或畫畫的人是怎樣做到得以逃避發瘋、憂鬱、驚恐這些人類境遇中總是存在的東西。”這種繪畫的治療作用在表現主義繪畫之父愛德華·蒙克身上表現得猶為明顯。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蒙克先在克里斯丁·克羅格的畫室學習,早期作品受到克羅格自然主義畫法的影響。從一開始畫畫,他就不斷描繪疾病、死亡和恐懼,藥瓶是他早期水彩畫中最偏好的題材。目睹親人離去的灰色童年對蒙克影響很大,他常常回憶年幼時守在母親病床前,看著她離去的情景。蒙克在日記中寫道:“疾病、瘋狂和死亡猶如黑色天使從天上注視著我。”“我一直無法戰勝這種不幸,這對我的藝術也造成了決定性的影響。”

早期奧斯陸人口只有4萬,並沒有大的美術館。1880年後,挪威藝術出現革新面貌,海外留學的藝術家陸續回國定居和創作,政府開始出資舉辦一年一度秋季展覽會。1883年蒙克的幾幅作品在秋季展覽中展出,包括代表作《病中的孩子》。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關於《病中的孩子》的創作靈感,蒙克回憶說:“我畫病人那幅畫中的那張椅子,正是從我母親開始,所有我所愛的人,年年坐在上面期盼陽光出現的那張椅子,直到死神掠走了他們。這一期形成了我藝術的根基。”蒙克每隔十年就會重畫一次《病中的孩子》,這一系列有多幅作品。

1886年秋季展,蒙克的畫遭到藝術家協會拒絕。批評者基本都認為這些畫作題材“很美”,但是“畫法糟糕”,畫作既違背解剖學的精確,也違反精密畫法的規則,是“毫無關連的信手塗鴉”,粗糙而生澀。在他們眼中,蒙克不僅懶散、膚淺、易變,簡直就是“無能的”傢伙。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在1892年至1908年間,蒙克的大部分時間在巴黎和柏林度過,他在銅版畫,石版畫和木版畫上出名了。在世紀之交期間的柏林,蒙克開始用新的素材(照相、石版印刷和木版畫)憑記憶來複制他過去的作品。1908年秋,他的焦慮變得深刻並在丹尼爾·賈可布遜博士的診所住院接受治療。醫院裡施行的休克療法改變了他的個性。1909年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現出對大自然的興趣,他的作品變得更富於色彩,減少了悲觀的成分。在納粹統治期間,蒙克的作品被貼上了“頹廢藝術”的標籤,從德國的各個美術館撤了下來。這對(反納粹主義的)蒙克來說是很傷心的,因為他把德國看作為他的第二祖國。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在德國的幾年間,蒙克的創作激情得到了充分激發,他當時在一家名叫“黑豬”(Black Piglet)的酒吧與志趣相投的畫家和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包括他的好友奧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正是在那段時期,蒙克創作了至今享譽世界的重要作品,包括《吸血鬼》(The Vampire)和《麥當娜》(Madonna)。這都是在為他後來那部半交響樂式的宏偉鉅著《生命的飾帶》(The Frieze of Life)做鋪墊。這個系列的作品將他自己對愛情、性和死亡等問題的高亢情感轉化成通用的符號。1893年創作的第一版《吶喊》就是這個系列的22幅作品之一。蒙克和高更、凡·高、勞特累克等同時代,他曾抱怨印象派只是表現人們在織織東西、看看書的場景。藝術史學家稱,蒙克出於對印象主義的不滿而創作出《吶喊》,成為藝術家剖析心理深處的表現主義先驅。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蒙克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從不缺女人,但一生沒有走進婚姻。他的初戀是一位海軍軍官太太,比他大3歲,兩人的關係斷斷續續維持了6年。1895年,他通過朋友與一個挪威商人的女兒戀愛,蒙克執拗地認為女友與自己朋友有染,這讓蒙克備受煎熬。女友一心要嫁給蒙克,以自殺相威脅,蒙克搶奪她的手槍時發生爭執,他左手手指被槍擊中。

槍擊事件後,蒙克精神分裂的情況更加嚴重,一度變得疑心重重蠻不講理。他每天醉醺醺,常產生幻覺,想象警察跟蹤他、迫害他,他後來追述當時狀況時寫道:“我已經瀕於瘋狂,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蒙克害怕自己被關進瘋人院,只好住進德國哥本哈根的一傢俬人診所,接受了八個月的治療。他把病房改造成畫室,還為醫生繪製肖像畫。《吶喊》中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觀者立即想到了與死亡相關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瘋子畫的”,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這樣寫道。評論家認為,人的精神錯亂與從事高級藝術思維有關,但蒙克並不認同:“說我的藝術是我家庭遺傳性的發瘋表現,這完全是一派胡言,是愚蠢的昏話。”蒙克只承認:“發病和發瘋,是守護我搖籃的黑色天使。”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1930年一場疾病差點令他失明。也因此,他開始冷眼旁觀,科學記錄般地畫著自畫像,自嘲地面對日漸衰老的自己,提前與死神接觸。畫更粗糙,著重表現力,但氣氛的把握還是獨一無二,越接近死亡,越對這人間愛的誠摯。在《吃鱈魚頭的自畫像》(1940)中,線條粗糲的蒙克手握刀叉呆呆地望向畫面外沉思,缺乏神采的眼睛和盤中的魚目何其相似,似乎他解剖的不是鱈魚而是自己的頭顱。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1937年,德國許多博物館展出蒙克作品,納粹以“傷風敗俗”為由將它們沒收,其中82幅作品被列為“頹廢藝術品”。蒙克拒絕與佔領奧斯陸的德軍當局接觸,他在德軍佔領奧斯陸的幾天後,立下遺囑,將自己所有作品捐贈給奧斯陸政府。蒙克在他過80歲生日後一個月的1944年1月23日,於奧斯陸附近的艾可利(Ekely)與世長辭。他向奧斯陸捐贈了1000幅油畫,15400張版畫,4500件素描和水彩畫,還有6件雕刻作品。後來為紀念蒙克,建造了蒙克美術館。蒙克美術館對蒙克作品的收藏量為世界第一。位於奧斯陸的國立藝術畫廊收藏了蒙克的一些油畫作品。奧斯陸“大陸酒店”(Hotel Continental)裡的“Dagligstuen”酒吧藏有不少蒙克的版畫精品。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1994與2004年,蒙克最著名的作品《吶喊》(The Scream)就曾經兩次被盜。第二次劫案就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竊賊們手持槍械進行了搶劫。

一直以來,從製冰格到政治海報,無處不見《吶喊》中那個骷髏般人像的複製品。作為人類焦慮的象徵,它曾榮登1961年《時代週刊》“內疚與焦慮”一期的封面。電影《小鬼當家》中的喊叫畫面,動畫劇《辛普森一家》中痛苦的北歐人形象,都來自這個“尖叫”的小人兒。導演韋斯·克雷文說,他在《驚聲尖叫》系列電影中使用幽鬼面罩,也是因為想起了自己最喜歡的藝術品之一──蒙克的《吶喊》。

這位大藝術家高大英俊性情羞澀,身邊美女如雲,卻從未走進婚姻

在秋季的蒙克回顧展上你將看到不止是《吶喊》這樣的傑作,還將全面看到蒙克人生各個時期的畫作,本次展覽不會舉辦巡迴展覽,可謂是獨一無二的體驗,相信屆時會吸引大批觀眾前往,我想蒙克直逼人心的作品力量才是真正吸引人們的原因吧。

- E N 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