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控方证人:无论怎样表演,不变的永远是利益

控方证人:无论怎样表演,不变的永远是利益

《控方证人》的原著短篇故事发表于1925年,后来阿婆在1953年将其改编扩展为舞台剧并受到好评。

故事背景设定在1923年,富家女艾米莉遭到杀害,她死前曾修改遗嘱,把大笔遗产留给年轻男子伦纳德,却不知他已婚。艾米莉的仆人在法庭上坚称伦纳德就是凶手,而唯一能证明他清白的却是他的妻子罗梅。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957年比利·怀尔德导演的电影就是根据舞台剧本改编,延续了阿婆一向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风格,让女主在愤怒中用刀怒捅了负心汉。

阿婆的小说一再被改编成经典影视剧,后来的编剧一定很焦躁,挖空心思才有可能改出一点新意。

控方证人:无论怎样表演,不变的永远是利益

因此,在2016年BBC推出的两集迷你剧集中,编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只能另辟蹊径,将重心放在梅亨律师的家事上。一战中,他和儿子一同奔赴战场,他回来了,儿子却死了,他自己也留下一直咳嗽的后遗症。他一边愧对妻子,一边在内疚的泥沼中挣扎。伦纳德与他儿子一样从战场上归来,他坚信他没有杀人,因此全力以赴为他辩护,以致忽略了明显的证据。其实,他是将内心投射到了伦纳德身上,想通过为他辩护来救赎自己,以此来挽回妻子的爱与原谅。然而当他最后得知真相后,又面临着妻子的绝不原谅,对一切失去了信念的他,最终只能走向了大海,而坏人,却始终逍遥法外。

全剧最大的悬念是伦纳德的妻子为什么跑去当了控方的证人。在这个版本里,这对年轻夫妇均来自底层社会,在历经生死劫难的战场上相识,因此,他们之间的纽带紧密而牢靠,两人之间利益矛盾被削弱了,两人行为的重要动机被归之于战争后遗症。

可是,阿婆在小说里无数次告诉我们,谋杀是一种彻底的邪恶,如此处心积虑谋划一场暴力杀人来夺取他人性命,最后将之归罪于战争的影响,并不值得同情。虽然削弱了两人之间的利益之争,却更让人失望。

控方证人:无论怎样表演,不变的永远是利益

在电影版中,人们为罗梅可惜,伦纳德无罪获释后立即携新女友出国,完全无视她的帮助。一个美貌机智、冷静坚强的女子,能如此处心积虑策划一切,却又能如此天真地信任这个男人的感情,以为爱情可以带她远离生活的苦难,相信男人能让她信赖并相守一生。爱情是她一切行为的动机,可是命运让她认清了生活的真面目,峰回路转的最后,这个果敢的女子,义无反顾舍身救了深爱的丈夫后,又在他虚伪恶毒的背叛面前,誓死如归地拿起那把匕首刺向她曾经最爱的人。

这样的结果,即使爱情不可信,亲密走向不堪,至少让人还相信世间恶还是有恶报,任谁也逃脱不掉因果的轮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