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人工智能发展会呈现什么趋势

人工智能发展会呈现什么趋势

虽然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无处不在,但对其未来仍未达成共识。有人说人工智能是未来,未来的人即使不成为机器人,也会跟着机器人。然而,业内仍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泡沫,不能像智能手机那样具有开创性。

人工智能需要被具体化

这种分歧源于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关于人工智能有很多概括性的说法:例如,数据是新技术时代的石油,中国将凭借其数据优势统治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取代人。是机器人吗?是克隆人吗?它是可以植入大脑的芯片吗?或者你能把一个人变成超人吗?人工智能本身也是一种误解。要理解这种技术,就必须把它具体化。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分类体现了人工智能的两个方向:机器学习和自动化。

机器学习-从复杂数据点寻找模式的过程。人眼可以分辨出一些突出的形状,如池塘中的青蛙,但如果在一个绿色空间中有许多无关紧要的点,人脑就无法处理,而机器通过算法( algorism )判断它是青蛙。通过与其他数据库的类比,如星巴克客户数据勾勒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该算法可以按地域、支付方式、时间和消费商店等进行分析。预测口味的变化,调整策略。目前,最前沿的算法是对图像进行分析,人脑的处理能力远远落后于算法。

自动化——受到的误解更深,因为人们会自动想到人形机器人和科幻世界中的人机战争场景。智能机器人的幻想始于1960年,那是技术的黄金时代,间接受益于各国的军备竞赛和空中竞赛。许多人以为家里会有一个机器人管家,手脚并用,像一个人做饭洗衣服。但这并没有发生,而是出现了微波炉和洗衣机。在工业生产线上,也没有出现变形金刚一样的机器人,而是机器手。事实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类并没有发明一种可以像人类一样解决所有问题的机器,而是发明了许多只能解决一个问题的机器。这就是自动化的本质:替换。

自动化正在逐渐取代某些人类功能。汽车和轮船代替脚,缝纫机代替手,打印机代替笔迹,计算机代替计算。数据工作者的生活经常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中:一排排的人坐在一栋大楼里,他们的日常工作是输入数据。今天,整个大楼的工作只是一个excel表格。

增强现实( ar )和虚拟现实( VR )也可以看作是自动化的一部分,它们在添加新元素的同时替代和增强了人类的一些感官。比如VR把原本世界没有的东西呈现在眼前,使得人真以为置身山顶或太空。

当今人工智能在计算和阅读方面比较先进,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方面取得了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图像识别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给零售医疗等行业带来革命。例如,通过图像数据可以分析北京现在人人都穿着什么,六个月前穿什么,甚至可以分析金融街这个月大家都怎么穿、表情如何来判断市场走势。

未来的城市形态将被人工智能所改变。现在没有车的概念和当初没有马的车的概念是一样的,戴姆勒开始造一辆车,只是卸下马,车子的形状仍然像马车。这辆车花了几十年时间才进化成我们今天所习惯的流线型。当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成熟时,飞行器的外形将发生变化。因为是电脑驱动,他们不考虑人,他们根据电脑的算法读取路线和灯光,他们考虑速度和停车。正如汽车改变了今天的城市,无人驾驶汽车改变了未来的城市。

AI发展的S曲线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呈现s型曲线。增长开始放缓,直到爆炸点突然加速,然后逐渐放缓,取而代之的是新技术。曾经的个人电脑、智能手机都走这条路。新技术的营销并不容易,因为一旦新技术出现,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和定价机制,哪怕Ipod这样的革命性产品也用了五年才打开市场。

人工智能发展会呈现什么趋势

科技发展的S曲线,来源:世界银行、WIND (全球使用量,百万台)

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有所保留。现阶段风险极高,从研发到上市再到开放市场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中国的创新政策值得学习——早期的政策极其宽松,多年来逐渐收紧,以防止风险在各个部门蔓延。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早期的创新成果有足够的空间来呈现甚至工业化的可能性。

虽然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仍然由大公司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将不再有机会。大公司可能很快就会从强大变成弱小。这为中国敢于冒险的企业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中国艰难转型的背景下,这也是中国商业复兴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