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聽君一言,勝讀百書|從馬未都訪談學瓷器收藏!

從收藏投資的角度來看,如何正確的鑑定是前提,那麼最基本的就需要大家先好好看書,但是學到的並不一定能消化掉,消化的也不一定真正的派上用場,派上用場的時候又發現學的永遠不夠,經驗不足!所以,如果有一個可以知道的老師來引路,那麼此中利處多,可以少交學費!就像做技術需要專業編程、做設計的專業美工、做股票需要規劃師、做投資需要理財師一樣,因為行業內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有很多看不見、摸不到的規律是需要經驗獲取的!那麼,有關瓷器收藏如何做?我們跟著馬教授的訪談中來學習瓷器收藏!

聽君一言,勝讀百書|從馬未都訪談學瓷器收藏!

問:陶和瓷到底有何區別?

馬:材料不同,優秀的瓷器使用了高嶺土,也就是景德鎮的高嶺土。西方人16世紀時還不明白,中國人怎麼能燒出如此精妙的瓷器,中國人真神。這比毛和棉花織出的東西永遠也不一樣,原料本身區別很大,器物的品質自然不同。陶器使用的是粘土,比如常見的花盆,挖點兒好粘土就可以燒成。

問:在你的藏品中,最得意的是哪件?

馬:很難說,往往有些別人很重視的東西,我並不以為然,比如官窯。我如果能算瓷器收藏家,並不是靠官窯精品,不過當然也有點兒。

你能否為讀者提供些購買常識?

馬:當你看好一件古玩,想買時,千萬別說好。要裝得漫不經心,千萬別出汗,別結巴,別哆嗦,否則貨主發覺,你就準備挨宰吧!首先,你得說這東西不好,找碴兒,但必須說在點子上,讓人心服口服.然後再談價錢,儘量給人買不買兩可的感覺,你還得盯住貨主的眼神,別老瞧東西,把東西撂原處。出了價以後,輕易不要亂加價,加價就要加足,不要擠牙膏似的一點一點擠,這樣貨主會認你還有潛力可挖。買古玩很重要的一點是,不管貨主開價多麼便宜,你都必須還價,必須有這個過程,買賣雙方才會獲得心理平衡。如果你認為這件開價非常便宜,沒必要還價了,就一口答應掏錢,往往會發生另一種結局——貨主不賣了,他有許多回絕你的辦法。比如,你看上一件瓷器,他開1000塊,你認為這東西值5000,沒必要再討價還價,你說行,貨主一看你這麼痛快,就知道要少了,一句話就能收回來。

聽君一言,勝讀百書|從馬未都訪談學瓷器收藏!

問:那句話這麼靈?

馬:好幾句呢。比如“我說的可是美元!”瞧,變1000美金啦,按現在的牌價合8000多,沒便宜了。又比如“跟你開玩笑呢,這東西1000塊有多少我收多少。”再比如“喲,我弄錯了,不是這件是那件”……這類打耙的話有的是。為了雙方的和氣,一定要有這個過程,實在打不下來價,就裝出一副慷慨就義的樣子,忍痛掏錢將便宜買走。

問:把這些印成書會不會就不靈了?

馬:我也只是紙上談兵。其實我一見喜歡的東西就出汗,直眉瞪眼,談戀愛時落下的毛病。

聽君一言,勝讀百書|從馬未都訪談學瓷器收藏!

問:你是過來人,能不能給新人道的人指條收藏捷徑?

馬:我說四項基本原則吧。

一、眼力。瓷器價值說來說去還是需要靠眼力的來看。

二、量力而行。收藏古玩是無窮盡的,你有多少米做多少飯,不可強努。不要有多少就一次投出去萬,不然等下次你遇到更合適的機不可失!

三、持之以恆。這條似乎對其他行當也適用,抽菸除外。不必這山看著那山高,盯著自己的路前進就對了。打麻將也終有你和的時候!

四、去粗取精。跟人聊,看人做,慢慢學,多思考再醞釀!找到合適的機會該出就出,賠錢總是不愉快的!

聽君一言,勝讀百書|從馬未都訪談學瓷器收藏!

問:一個憑工資過日子的人,能否染指文物?

馬:這個看工資和家庭條件了。施拉普納一年掙30萬美金,也是工資。這兩年,文物價格增長很快。但是收藏,如果追求的僅僅是陶冶性情,不是開倉庫,那你不見得非收藏正熱門的,先找冷門。歷史上的收藏不都是富甲一方的人物,也有窮人,不過就是有心人罷了。必須說明的是,收藏永遠是少數人的事,遠古留下的東西多,也不可能人手一份。在我這裡見到的東西,世上還有,再遇見的機會微乎其微。收藏是人們在興趣方面的有意選擇之一,不是唯一。

聽君一言,勝讀百書|從馬未都訪談學瓷器收藏!

問:古玩行有什麼忌諱嗎?

馬:貨主忌諱當著外人的面對東西品頭論足。你不買就別瞎說,也許別人正想買呢,你不著四六地一說,他不買了,貨主能不生氣嗎!還有,古玩行裡沒有壞的字眼,比如瓷器有裂叫“衝”,玉器有裂叫“綹”,象牙有裂叫“笑”,瓷器做偽你看出來了,不能說這是假的,應該說這東西“看新”,買賣之間沒有假字,只有新老。你說誰的東西是假的誰也不幹,瓷瓶子有什麼真假!

聽君一言,勝讀百書|從馬未都訪談學瓷器收藏!

後記:

以上只是馬教授採訪中說的部分片段,但是從眾還是收益頗多!在小編看來,藏瓷需要有心,那句話說的很重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形而上學才是正確道路。有關瓷器的文化,估計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三天打魚就可以有所收穫的。但憑運氣在這個行業想吃香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一件瓷器品的面世,需要經歷的也是72道工序,原料、工藝、溼溫、火候等等,小到燒火松柴的挑選、筆刷的輕柔力度;細到配料調和的比例、曬架溏乾溼把握等等~所以,需要深入其中學道,才可行道。

關注每日典藏,每晚八點跟大家一起分享瓷器相關知識,歡迎熱愛瓷器的朋友們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相互交流,小編看到會及時回覆!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碼字不容易,且看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