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電影和印度電影,誰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更大些?

名廢江河流


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中國的電影質量真的有待提高,距離世界一流水準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無論是從劇本本身,還是演員的選角。當然,不是說國產片沒有好片,但好片是極少的,大部分是爛片。

印度老是被國人稱為三哥,但不容否認,印度的電影真的比國產電影好,美國有個好萊塢,印度有個寶萊塢,這可真不是吹出來的。

前幾年,《摔跤吧爸爸》真是感動了太多的人。


米影兒


看到居然有很多回答得出了“印度電影好過中國電影”這個結論,我簡直就是滿腦子的黑人問號?

實名反對所有得出上述結論的回答!

中國電影無疑強過印度電影。


影響力這種東西,我們直接丟數據。


票房:印度口碑最好的電影《三傻》在北美的票房只有600萬,《摔跤吧,爸爸》為1200萬,目前印度電影在北美票房最高的是《巴霍巴利王2》,該片最終票房也只在3000萬美元左右。

再來看華語:國產電影在北美票房最高的為《英雄》5300萬美元,《臥虎藏龍》的票房更高達1.28億美元,這兩部電影還都是新世紀初的成績,近年的就說《長城》,票房也有4500萬美元。


電影節成績:最著名的,就是歐洲三大了。

中國電影或者說華語電影,單單是三大電影節的最佳影片,就拿了15次,這個成績,即使是放在國際上,也是非常能打的,若是再加上評審團獎,演員或者導演等等獎項,這個數字將突破三位數。

印度電影呢?筆者的印象裡面,只有2001年《季風婚宴》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影片。(若有遺漏,還望各位補充。)


再多說一句:很多時候,看到網絡上很多人在罵,什麼中國電影多麼多麼的差,多麼多麼的爛,他們往往是看到了一些爛片,然後激起的憤怒。罵爛片當然是要罵,但是扯上“中國電影(華語電影)”一起來罵,就不太好了。我們的電影人,不管是之前的,還是現在的,都有很大一批優秀的人才,在源源不斷的為我們在國際上爭光,在藝術上開拓疆土。在沒有了解之前,還望不要一棒子全部打死的好。


影視圈梗主


中國電影奧斯卡確實沒拿過,但是金熊,金獅,金馬,金棕櫚,金這個金那個,等等等國際A類獎項中國電影人沒少拿,許多獎項甚至都有中國評委。

印度電影比中國電影強的地方,是大部分印度電影佳作,國內屬於題材空白。

列舉我曾經看過的幾部

黑幫大佬的和平夢:一位黑幫大佬愛上了一位女主播,為了接近女主播就去學習甘地的思想,然後出現幻覺,甘地現身指導他。他開始像甘地一樣進行非暴力不合作,幫助底層的維權(反強拆等)。故事一波三折,荒誕但邏輯嚴密。這部電影可以看作公民如何維權、公民的不服從的教育片。

O.M.G 宗教題材的電影。很多人都看過,不介紹。敏銳的反應宗教問題。

這些片子在國內通不過審查,但是就算國內能夠通過審查的類型。在故事的豐富上,如情節的起伏、邏輯的可信上都比不上印度電影。在能夠通過審查的類型中,很多也是空白,比如反應兒童成長的,反應老年困境的。這些題材,印度都有佳片,而且能夠拍出故事感人的商業片而不是冷門的藝術片。

而且印度的電影有個特點,就是特別年輕,十分昂揚的朝氣。俊男靚女都充滿了自信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無論在現代劇還是在古裝劇中都很明顯。

如果影響力是以,獲獎情況,票房的話印度有些部分題材的電影確實強於中國電影,但是論整體影響力的話,我個人認為應該把國家經濟影響也要放上去,因為國家經濟也會影響電影的方方面面的,中國還是強於印度的,因為中國電影留下了太多好的影片,如果你去國外的視屏網站上看,你會知道中國電影的影響力比印度電影影響力大的多。





運運電影


印度,印度電影首先在故事上和題材上就勝一籌,講宗教類的,教育類的,體育類,揭露腐敗的,戰爭類的,動作歌舞類,。我們有什麼,不相信大家打開看微信裡的支付下拉電影演出賽事看看裡面的國產電影,永遠都是幾部打著喜劇色彩的愛情片青春片情懷片動作片懸疑片,其他再無。關鍵在於故事老套手法陳舊,拍來拍去跟我們生活離得太遠,被和諧後的太多,就靠幾個明星的粉絲這怎麼行,我看粉絲也會覺醒的再這樣下去他們也不會去影院了。我作為業內人我很知道咱怎麼出來的爛片,首先劇本第一稿出來後(可能或很可能)是咱要得的樣子,但在經過N多人過目後,這個要提點意見,那個要發點感想,為了項目能成,編劇或導演只能被錢“綁架”,在綜合各方專家意見,最後一改二改三改。。。最終讓原本最好的劇本或故事變成了觀眾看到的爛片。我們的國產片就是這樣出來的!我不知道印度,韓國的電影人是如何操作的,說實話很想去學習一番。








用戶5408777802


這個問題,我作為中國人,卻只能抱歉的說,國產電影的知名度真的沒寶萊塢(印度)高。

首先,從票房來看,國產電影的票房基本只集中於國內,而印度電影是直接在我們國內贏得高票房的口碑佳作。當然,我也不是說國內就沒什麼好電影,不過大部分好電影都沒什麼排片量。

其次,國內觀眾很多。。。是從曬電影票曬我看了什麼什麼裝逼來彌補,而反觀其他很多國家,觀眾們的焦點主要是於電影本身。說白了,全奔著明星去看的,像戰狼這種能獲得反響然後國家都宣傳的電影,真不多,國內電影製作費大頭都砸給明星了,製片方也就靠明星來撈金。所以說國產電影質量在往下滑,很多沒什麼看頭,連基本講故事都講不清。

最後呢,一個電影的知名度是由名片和名人打出來的,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我們國內既沒有那麼好的片子,也沒有那麼厲害的明星。

真的希望國內電影可以提高自己的質量,小鮮肉小花什麼的在電視綜藝裡刷存在感就好了,在影院銀幕上看到那些,真的膈應人。

最後推薦幾部這幾年知名度不高但的確很有良心的國產電影吧《路邊野餐》、《石頭》、《嘉年華》。。其實仔細一看國產電影近年來的片子。。。簡直可怕。

希望大家別慣著明星,讓好的演員好的導演好的劇本能在一起拍出作品。。
這個片子大家別看,提醒一下,不會審核通不過吧。。


你的電影圖解


影響力,影響力是什麼,票房影響力?知名度影響力?宣傳影響力?

我更看重的社會影響力。那什麼是社會影響力?

評說《摔跤吧!爸爸》之前,普及一下背景,印度,女權主義的國家,女性地位很低,成為家庭發展的犧牲品,更沒資格參加體育賽事。

社會影響力是,宣傳印度要突破這種舊觀念,呼籲人人平等,抵制性歧視。影片關注的點是女權主義,關注的正是印度的社會體制,這種體制是發展中的畸形產物,是印度發展要解決的問題。但從這個層面來說,就已經很好的體現了,豆瓣影評高達9.0分。

當然此類影片有哪些,《印度合夥人》、《粉紅幫》等等真實事件改編

那中國呢?影片《我不是藥神》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豆瓣影評分9.0分

社會影響力,是希望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改善人民的醫藥生活,影片關注的是點是病人的醫藥狀況,也是很好的詮釋了人民醫藥的苦難。

當然此類影片數不勝數

所以單從社會影響力,客觀的講,恐怕不分伯仲,平分秋色。

如果從電影票房,宣傳,知名度,產量影響力來看,恐怕要有數據支撐,我未有數據,所以不亂說。

個人喜好:切合關注我們的生活,才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影片


麵館影院


最新的印度大片《巴霍巴利王》有望登陸中國內地

印度電影在中國的夏天持續高溫。5月中旬在中國上映的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上映16天就攬票房近億元人民幣;去年7月25日登陸中國的商業大片《幻影車神3:魔盜激情》,上映3天獲得860萬元人民幣票房,而另一部被稱為史詩鉅著、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官方網站評分高達9.4分的《巴霍巴利王》,也即將登陸中國院線。

“越南電影飛機大炮,印度電影唱唱跳跳。”這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大篷車》等電影的風靡一時,中國電影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初印象。如今,唱唱跳跳的印度電影有了怎樣的新面貌?近日,記者專訪了印度杜恩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茅篤亮。

電影的目的是讓觀眾忘記煩惱

7月初,印度青年學者茅篤亮作為青年學者來中國參加2015“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他的研究課題是電影。印度電影的起步和成名都較早,電影大師雷伊的“阿普三部曲”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聞名世界。

題材百無禁忌一直被視為印度電影的成功之道,《我的個神啊》就大膽地諷刺了印度的宗教。茅篤亮說:“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電影批判宗教。比如《新時代》,講述的是男主角在修路過程中挖出了一尊女神像,其他人認為是修路褻瀆了女神,而男主角認為宗教並不能幫助當地發展,要發展必須修路。這部電影在當時取得了很高的票房。”

茅篤亮所在的城市德拉敦(dehradun)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250公里。城市不大,這幾年來也新建了四五個影院。不過,茅篤亮發現,印度的電影市場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票價上漲,儘管在印度看一部3D電影也就花相當於20元人民幣,但“以前踩三輪車的師傅會去電影院,現在去不起了”;二是跟風現象較為嚴重,“2010年,有個男明星拍了一部關於警察的電影,獲得票房豐收。結果,差不多每一個有名的男演員都跟著拍了警察題材的電影”。

茅篤亮說,看電影在印度是一項家庭活動,週末全家老少一起去電影院,所以輕鬆愉快的電影占據影院主流。“上世紀50~70年代的電影還反映普通人的生活,而現在注重的是娛樂。”茅篤亮說,“儘管有印度學者批評這類電影的藝術水平太低,低得不能再低,但是沒有辦法,票房高啊。有電影導演在公開採訪時就直說:我的目的不是改變社會,而是給觀眾創造一個夢幻的世界,讓他們進入影院後忘記煩惱。”

歌舞在印度電影中逐漸減少

歌舞是印度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出生、結婚等重要場合,都得唱歌跳舞。歌舞也被認為是印度電影的“標配”。茅篤亮說:“主人公一般會穿著傳統服飾唱歌跳舞,所以外國人看兩三部印度電影,就能知道印度是怎樣的國家、有著怎樣的風情。”

茅篤亮介紹,一部印度電影內一般要穿插5首左右歌曲,每首5分鐘,再加上5分鐘中場休息,所以觀眾在影院看一部電影要花兩個半小時。不過,一切都在悄悄地變化。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指引下,有的影院為了多放幾場電影抓收入,會在公映時把歌舞刪減,DVD版中才有完整版。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拉庫馬·希拉尼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現在大約有30%的電影完全沒有歌舞;剩下的歌舞篇幅也大大減少。

其實,並非所有的印度電影都有歌舞,與商業電影相對的,印度電影的另一個分類——藝術電影就不含歌舞。“沒有明星、沒有大場面、沒有歌舞、敘述緩慢、較少衝突、現實主義……類似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這樣的電影,在印度被歸類為藝術電影。” 茅篤亮介紹,政府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會對藝術電影的拍攝予以資金支持,此外還有民間資本的投入。

藝術電影也會公映,票房一般欠佳,偶有例外,“上世紀80年代有一部藝術電影,講的是政治家、商人、媒體之間的腐敗,獲得了不錯票房”。不過,茅篤亮坦言,對於大部分電影觀眾而言,“藝術電影開始十幾分鍾後,就可能睡著”。和中國一樣,目前在印度並無藝術電影院線。

好萊塢不敵寶萊塢?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年報》,2014年全球電影票房375億美元,中國佔48億美元,僅次於北美。然而,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排名前10中,好萊塢電影占了一半席位,分別是《變形金剛4》(第1)、《星際穿越》(第5)、《X戰警:逆轉未來》(第6)、《美國隊長2》(第7)、《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第8)。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14年印度電影市場的票房前10全部是印度寶萊塢電影。有媒體報道稱,好萊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上拿走了約60%的票房收入,而在印度,這個數字只有不到10%。

除了《阿凡達》《泰坦尼克號》等現象級電影,好萊塢在印度難以撼動寶萊塢的地位。“一是因為語言,好萊塢電影是英語的,很多人看不懂,又不喜歡看字幕;二是因為好萊塢電影中會有一些暴露身體的鏡頭,而印度小城市的觀眾比較保守,去影院看英語電影被視為一件不好的事;三是因為文化差異,很多觀眾看電影就是為了看唱歌跳舞,好萊塢沒有這方面內容。”茅篤亮說。


茅篤亮認為,東方文化的電影走向世界,無論是反映本民族的特色還是人類共通的情感,都會受到歡迎,關鍵在於“這是一部好電影”。“上世紀50年代的《流浪者》並沒有反映印度傳統文化,而是人人都有的情感、小人物的困境;《我的個神啊》反映的則是印度宗教、文化方面的問題”。

茅篤亮說,中國電影在印度並不流行。在印度普通觀眾的眼中,中國電影有很多是功夫片,李連杰、成龍這樣的明星就是中國電影的代表人物。“就我所知,印度對大陸電影並不瞭解,甚至不知道張藝謀是誰。”

早在2003年,茅篤亮在尼赫魯大學念大學二年級時,教中文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瞭解中國文化,就給他們看中國電影。茅篤亮記得自己看的第一部中國電影是張藝謀的《活著》。現在,他也成了中文系老師,也常常在大學放電影。“我放《泰囧》的時候,全杜恩大學的學生都來看了。”茅篤亮說,“我可以自信地說,只要電影真實地反映了中國人的哭和笑,印度人會喜歡中國電影的”。


Ai曉娜剪輯


地球村上人類都知道。軟實力方面電影文化最有影響力就是美國。其次就是韓國印度,香港。歐洲日本片。

而中國電影根本都不能走出國門何來有實力有影響力呢?如果自私說中國電影有影響力的只能是滿嘴跑火車。滿嘴謊言。

中國電影。連香港臺灣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北美這些華人最集中嘅地方。連本自己華人都不願意接受。更何況讓地球村上其他各各國家的民眾願意接受嗎?中國電影在地球村上從來都不受票房歡迎的。這也許是三觀的問題。

可以說中國電影在地球村上包括華人區裡邊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力。絕對不受票房任何歡迎。

如果兩者非要客觀理性選擇的。印度電影號稱寶萊烏僅次於好萊塢的工業製作水平在全球影響力比較強。

中國電影可以說沒有資格。更加沒有資格說什麼影響力。只能說在國內內地自己的地方有影響力。我們看到的資料新聞都是被過濾過的,被和諧過的所以軟件實力方面中國電影形成被不接受的。


孤獨者的墓誌銘78


中國電影遠遠不能與印度電影相提並論,印度電影因印度語言、文化在世界的普及,比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的普及廣泛,容易形成共識,這是客觀事實。印度電影產業有寶萊塢的美譽,電影藝術、電影文化水準高於中國電影,港臺、日韓影視面前,中國電影不堪一擊,就是最好的證明。在模仿好萊塢、港臺、日韓的路上步履蹣跚、力不從心,也失去了自我,所以,就有了小鮮肉這個怪胎群體,貼上雜種的標籤,瘋狂斂財!其實,中國電影不是電影藝術,是赤裸裸的見利忘藝!中國電影和印度比,只是呵呵!


手機用戶23255590438


近幾年,國內院線抱著賭博的心態,小成本打包的形式引進了一批印度電影,有幾部如《摔跤吧爸爸》等打敗了同期上映的國產大片,不僅讓電影版權引進公司大賺的同時,也讓國內觀眾再一次認識了印度電影。

先簡單說一下印度電影工業,印度電影投入也是非常空前的,模仿美國好萊塢,創建了自己的“寶萊塢”,提起寶萊塢,相信很多觀眾瞬間會記起自己唯一看過的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寶萊塢是世界最大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著數億的觀眾,代表著印度電影的整體最高水平。

印度電影大部分產出是以音樂片為主,就是我們說的男女主角一眼不合就唱歌跳舞,而且劇情題材以通俗鬧劇為主,電影劇情以“如有命運不佳的情侶,憤怒的父母親,腐敗的官員,心懷陰謀的惡人,淪落風塵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親人和被命運分開的兄弟姐妹、戲劇性的命運轉折”等為主,可能是為了方便故事等巧合吧。

印度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傳承下的習俗或者思維造就了現在的印度電影,雖然印度的電影工業水平還算ok,雖然其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其獨特的歌舞題材以及讓人匪夷所思的神話故事,很難讓其他地區的觀眾所接受,因此,印度電影在世界上掀起的浪花比較小。

而中國電影在世界上被人所知曉,我覺得應該感謝四個人:第一個是李小龍,李小龍將功夫片留在了好萊塢,讓許許多多多外國人知道了中國功夫和中國電影;第二個我想說的是成龍,可能很多人會不屑一顧,但成龍的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非常大,影迷更是遍佈世界各個地區;第三、四個是李安和吳宇森,拿到奧斯卡的華人導演,也是讓世界再次瞭解了華語影片。

近些年,隨著內地娛樂市場的火熱,中國電影更是大投入,無論是劇本、演員、還是特效,都在突飛猛進,雖然出現了很多垃圾的商業片,但還是可圈可點的。如張藝謀的《長城》,雖然劇情、人物設置都很爛,但不可否認它全球上映了,雖然美國觀眾沒看懂,但美國觀眾看到了。

再一個就是,近些年的好萊塢大片也在不斷的給華人演員提供角色,當然是為了照顧內地觀眾,但側面也說明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影響。

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影響要比印度電影大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