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本号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为第119篇。


叔叔赵光美被清洗时,赵恒14岁;眼见大哥赵元佐生病时,赵恒16岁。看到自己从小敬仰的亲哥哥变成这样,他懵懵懂懂,手足无措。

又过了两年,等到赵恒18岁那年,赵光义北伐失败了。

当年七月,赵光义再次将几个儿子改名,而赵元佐并未改名。这意味着,赵元佐已经彻底退出了皇位继承人序列,赵恒则离皇位更近了一步。

但此次故事的主角仍然不是他,而是他二哥——陈王赵元僖(改名前叫赵德明、赵元佑)

准皇储

这位主角光环闪亮,赵元佐疯癫纵火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

三个月后,赵元僖被封为开封尹兼侍中。赵光义还专门为他挑选吕端、张去华、陈载等人辅政。赵元僖成了准皇储。

这位准皇储对政局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外交上,他针对契丹所提出的建议,被赵光义采纳了;内政上,他上疏建议重新任用赵普为相,也得到了落实;赵普复出后,赵元僖又支持他整顿吏治,大展神威。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赵元僖和赵普这对“老少配”将逐步把控朝政,赵元僖的帝位将更加稳固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但历史总是因曲折才有故事。

赵普此次为相,三板斧使出后,已经力竭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使命已经完成,赵光义并不太需要他,所以时常有他“收罗流言蜚语,导致中书堵塞”的谣言传出;另一方面,他也确实年老力衰了。

989年十月初七,赵光义生日。赵普病情加剧,已经无法前去祝贺了。

在这之前,赵普为朝廷做了最后一件事:举荐张齐贤。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张齐贤虽然文武全才,此时仍在代州。赵普打听到了张齐贤私生活的一件事。

说张齐贤尚未发迹时,家里穷,父亲去世了,全靠河南府的张怀信才办好安葬事宜。张齐贤后来发达了,仍不忘本,把张怀信当兄长看待。

古时候讲究一个孝,有孝才有忠。赵普由此推重张齐贤。

他向赵光义上书说,我想不明白,如此人才怎会被调往边疆?现在各种传闻都有,据说是因为他当年奏对失当;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就不是张齐贤的过错了,他是义士忠臣,所以能不顾自身利害斗胆直言。奸邪正直,久远方知啊!

赵普认为,张齐贤有经世济民之才,用好了必能立下不朽功勋。

举荐完,他还十分照顾赵光义的面子,懂得做好绿叶。他建议赵光义将这份上书秘存起来,这样张齐贤以后也只会感恩赵光义而不是赵普。

赵光义最终任命张齐贤为刑部侍郎、 枢密副使。

做完这件事后,赵普基本就是养病了。

990年正月,赵普日益病重。他三次上表,请求退休。赵光义就将他罢相,任命他为西京留守太保兼中书令。

政治立场很关键

此时中书就只剩下吕蒙正一位宰相。

赵元僖原来推荐赵普为相时,估计就考虑到了他的身体状况,所以,他与吕蒙正的关系一直保持不错

按理讲,这是好事。但凡事不可只看表面,实际上赵元僖的处境开始艰难了。

首先是他自己受到御史中丞的弹劾

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尺度不好拿捏。正是因为不好拿捏,才更需要谨言慎行。但赵元僖没把握好,有些得意忘形,被人抓到了把柄。

受了弹劾,他还感到不平,跑去向赵光义投诉,请求原谅。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赵光义说,我自己有过错,都还被大臣们纠缠,何况你这涉及到朝廷法制?开封尹,必须守法啊!

这就是惩戒,告诉你要小心一点,还是我说了算。

除了他自身的问题,中书的人事太过复杂,吕蒙正远不如赵普那样,能够把控政局。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吕蒙正是个宽厚先生,安分守己不生事,别人就是当面讥讽他,他也一笑而过。所以,

中书并不由吕蒙正说了算,相反,政事主要由参知政事王沔决定。

王沔这个人,善于察言观色,言辞敏捷,说话好听,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在赵光义面前,他天生懂得婉转奉承,由此较得信任。

在这种状况下,赵元僖就难得有什么作为了。

中书暗流

这样过了一年,中书开始暗流涌动。

991年三月,因不久前发生了一次大旱灾,赵光义找人谈话,回顾总结时政得失。其他大臣都说这是天数,轮到寇准了,他爆了个大料。

寇准是华州(今陕西渭南)人,所以也有称他“寇老西”的。特别提醒,这是整个宋朝排名前几的一个牛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事迹影响深远。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他的牛,暂时还只是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年少成名。

他19岁中进士,正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年纪,所以人家教他,等赵光义接见时,最好把年龄报大一点。

寇准答道,我这才刚入仕途,怎能欺君?

这就是极度自信,觉得自己的本事绝对会掩盖年龄的不足。

第二是刚直敢言。

人家常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面对赵光义发怒,寇准反而会直接上前扯扯他衣服,说,别生气,咱们把话说完。

这是一个少年得志、头高高昂起、凡事有自己见解和套路的人,基本不考虑其他人包括皇帝的想法。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他时年30岁,位居枢密直学士。这次,他终于逮着机会,把久藏心中的话掏了出来。

他首先直截了当地说,大旱,是因为刑法不公!

他可不管赵光义听了这话会不会火气上来,他只是自个儿在旁慢慢解释。

原来之前有两桩受贿案,其中祖吉被处以死刑、抄没家产,另一名受贿者王淮,仅被处以杖责,还在担任定远县主簿,为何?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这王淮虽说是寇准的同年,但他有另一层身份,他是王沔的弟弟。

赵光义这才明白寇准的忠言逆耳。这是个诤臣啊,不甜言蜜语,但却是真心替国家法度考虑。

相反,从这个角度看王沔,越看越可恶,得好好批一顿,不能再让他揽权了。

四月,赵光义把枢密副使张齐贤、给事中陈恕都提拔为参知政事,再任命张逊、温仲舒、寇准并为枢密副使

这里面,除了张逊是晋王府邸旧人,其他的都是同年进士。

现在中书四个人,吕蒙正不大管事;王沔与张齐贤以前在枢密院共事时就不大搭调,陈恕以前在三司做盐铁使也与王沔有过矛盾。

这样一来,刚遭到赵光义训斥的王沔,不由得疑神疑鬼了。不久,他的疑心就正式地体现出来了。

当时,刚从五代走过来,太平的时间不长,人们崇尚武力,还不大热衷玩权谋,所以大臣们没有什么相互走动,也很少在私第会客,有什么事都是直接上办公室去谈。每天到中书谈事的人排成长队,络绎不绝。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见到有人去找张齐贤他们,王沔就不由得心头一颤,担心他们私下里是不是聊以前的一些事,会不会背后议论或改变他的一些做法。可心痒难耐之下,他就是竖起耳朵也听不到什么。

恰好此时,知制诰王禹偁上书建议,宰相和枢密使不得在本厅会客,只许在都堂接见。

他的本意可能是想照顾中枢重臣们的休息,免得他们太累。

王沔一看,主意不错!他马上行动起来,上奏赵光义,然后实施了。这样,所有人都要在他眼皮底下谈事,没有人能够玩花样了。

可他的心思被左正言(左拾遗)、直史馆的谢泌看破了。谢泌上奏表示反对。

他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做完全是怀疑大臣们谋私,如果大家真要有什么坏心思的话,难道不会私底下另辟蹊径?

赵光义这才明白,此举毫无意义,而且无疑会让广大官员寒心。王沔的做法确实欠妥,于是他马上追回了前道诏令。

就这样暗涌到九月,赵光义终于对中枢来了个大整顿。

先将王沔、陈恕同日罢官。

王沔见到诏书,求见赵光义,哭得稀里哗啦的不愿意离开,没几天,就须发全白。

请立太子

见到这种情景,赵元僖也许觉得机会来了,要加把火才行。

自己虽说是准皇储,但毕竟还不是太子,而且哥哥赵元佐仍受李皇后钟爱,后面的弟弟们又不断成长。只有当上太子,才能名正言顺,才能真正放下心来。

接下来,左正言、度支判官宋沆等五名中央官员上书,请立赵元僖为太子。

赵光义见状大怒。

这个宋沆是吕蒙正妻子的族人,而吕蒙正又与赵元僖交好。难道中间没有猫腻吗?这还了得,自己刚把王沔罢免了,中书就开始与开封尹紧密结合了,我这皇帝摆在什么位置?希望我早日归天?

赵光义以“词意狂率”为名,将五人全部贬往地方。

赵光义说,我熟读史书,知晓治乱之道,如果立太子,百官就要向他称臣了,还怎么能安心辅佐他?再说,诸皇子年幼,我要亲自为他们选择亲吏,悉心辅佐,待到有所成就时,再考虑立太子之事,你们这些人怎么就不能体谅我的心意呢?

他这时大概已经忘了25岁的赵元僖不再年幼,习惯大权独揽的他只是不满人家老提立太子的事,这不是盼他早点退位吗?

随后,他对中书重新洗牌。

以“援引亲瞁,窃禄偷安”的名头,将吕蒙正罢相,仅担任吏部尚书;重新任命李昉为首相,与次相张齐贤搭班子;再提拔贾黄中、李沆并为给事中、参知政事。

对于我们来说,这种人事调动太过频繁了,频繁得很难搞得懂中枢这些人的情况。

但对赵光义来说,这调动就是警告,我还是皇帝,你就是准皇储也得夹紧尾巴做人。

就此一盆冷水浇到了赵元僖头上。

不到一年后,赵元僖又失去盟友赵普。

992年七月,赵普去世,终年71岁。

他去世前,各种传言都有。有说见到他曾派亲信前往道观为赵光美祈祷,又有的说赵普临死前痛哭流涕,仍在为赵光美的事耿耿于怀。

不管怎样,开国元勋赵普,终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千秋功与过,任凭后人说。赵光义为他留下眼泪,并举行了隆重葬礼。

太子梦终究梦碎

当下对赵元僖来说,这个重要盟友的离去是他无法挽回的损失。接下来,全靠他自己,看能否平安坚持到继位那一天。

而这个朴素的愿望很快破灭了,赵元僖的太子梦终究未能实现。

992年十一月,一个普通的日子,这天也是冬至。

他早朝时,刚坐到殿庐中,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于是不再入朝拜谒,马上返回府中。

赵光义闻知消息后,立刻到他府中看望,此时他还能应答。不一会儿,赵元僖就死去了,终年26岁。

赵光义哭得很伤心。这个小儿子再有不是,也已经作为准皇储培养了五年,就这样走了。

为了弥补他,就

追赠他为恭孝太子,让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太子梦吧。

宋史笔谈119:继大儿子疯了后,赵光义培养的小儿子太子梦碎

可很快这个太子也被取消了。因为赵光义听到传言,说赵元僖的死另有原因。他马上令王继恩去调查真相

一查,原来是后院起火。赵元僖原本娶了李氏,自己却不喜欢,后来又纳了侍妾张氏

这个张氏恃宠骄横,有许多不轨的事。她对奴婢稍不如意即予以重罚,甚至有棰死的,而赵元僖对此一无所知,还为张氏死去的父母在京城西佛寺大作法事招魂,逾越礼制下葬。

时间一长,张氏的野心愈加膨胀,开始准备取李氏而代之

据说她做了精细的安排,花重金找人做了个暗含机关的酒壶,一壶两用,一边装正常的酒,一边装毒酒,想要倒什么全由自己控制。

等到冬至那天早上,张氏预先倒好酒,然后躲在屏风后看着,准备将李氏毒死。可赵元僖夫妇恭祝佳节后,居然交换了各自酒杯。张氏急得捶胸顿足,但来不及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元僖饮了毒酒。

赵光义得知真相后大怒。

此时张氏已自缢身亡。

赵光义下令:擒拿诛杀相关人等,毁去张氏父母坟墓;停止赵元僖的追赠仪式,降低其葬礼的规格;开封府的吕端、陈载,包括已经调离开封府的张去华,全部贬职。

就这样,赵元僖的太子梦,消散在生前身后。赵恒的机会来了。


多谢欣赏。读完此篇,如仍感兴趣,敬请关注本号,后续连载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