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只論寫人,《水滸傳》與《紅樓夢》您覺得誰更勝一籌?

沒有冰點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如果問《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誰寫人更勝一籌,或是《紅樓夢》與《西遊記》誰寫人更勝一籌,這很容易回答,當然是《水滸傳》和《紅樓夢》更勝一籌。

《水滸傳》與《紅樓夢》在寫人上,真是高手對決。

我仔細想了想,還是《紅樓夢》更勝一籌。《紅樓夢》更寫出了人性的複雜,探索了人性的極限空間——情感的極限、智慧的極限、理性的極限。

《水滸傳》在寫人上,無疑是十分成功的,一百多個好漢形象個個特色鮮明,無一雷同,哪怕是非常相近的人物形象,也有非常明顯的辨識度,武松、李逵、魯智深都孔武有力,性情急躁,但是,武松有智有勇,魯智深粗中有細,李逵就是個莽漢。

《水滸》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成功,也限制了它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

《水滸》最初是說書藝人以口頭文學的方式在民間傳播,後來由文人整理成書,還是保留了民間文學的痕跡,人物形象誇張,這樣的形象易於傳播,但是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神性”。這種“神性”讓他們從人群中拔地而起,也拉遠了他們與普通人的距離,從而很難細膩描繪他們的內心世界。

《紅樓夢》是一部獨立創作的小說,它的創作初衷是“為閨閣昭傳”,借用空空道人的話說,它寫的是一群“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女子。就是這樣一群女子,曹公還不肯採用“佳人才子”的模式,而是儘可能地讓她們生活化。為此他苦心詣旨地創造了一個高度模擬現實的大觀園,把那些女子放在這個環境中,讓她們隨著生活的波動衍生故事。

我覺得,賈府是曹公精心設置的一塊實驗田,他撒上一個個女孩子做種子,撒上一個賈寶玉做蜂蝶,演繹人類情感的種種方式。紅樓夢是人類情感的大觀園,從親情、友情到愛情,從賈寶玉、林黛玉毫無塵垢的精神之戀到賈珍、多姑娘毫無下限的肉體之歡,賈公都借賈寶探索愛情真諦的過程,把它們一一展示出來。這點上,沒有任何一部文學可以與《紅樓夢》媲美。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號稱“窮盡愛情的可能性”,以我看來,它比《紅樓夢》要差不小的距離。

人何以稱之為人?曹公拿一塊石頭跟人做了對比,石頭是沒有靈性的,人是有靈性的。靈性是智慧與情感的統稱。紅樓夢極力探討地就是智慧與情感的空間,一個人聰明可以聰明到什麼地步,多情可以多情到什麼地步。

它探討的,是我們作為“人”的特質,而不是“神”的特質,或“動物”的特質。

賈寶玉是人類進化的終極形式,當我們的所有勞作被別人(比如機器)代替時,情感是我們最後被代替的區域。

情感是人類最根本的屬性。

而這,正是紅樓夢探討的問題。


夜老師說經典


《水滸傳》與《紅樓夢》同為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刻畫人物方面的功力都非常深厚。分別塑造了眾多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光彩奪目的人物群像。要說兩位文學大家在寫人方面誰更勝一籌,我覺得這個真的沒法比較,只能說兩人作品完全不同,塑造的人物各不相同,側重點也不同。如果非要給出一個答案的話,我的答案是各有千秋,各有所長。



《水滸傳》塑造人物猶如開山巨斧大開大合,粗線條勾勒

《水滸傳》與《紅樓夢》最大的區別是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水滸傳》刻畫的是男人群像,而《紅樓夢》更多的是刻畫女性群像。施耐庵在刻畫《水滸傳》中的男性形象時外形上都非常符合各自性格,無需直接接觸,通過觀察就可以得出這個人大致的性格特徵。非常粗獷,猶如巨斧一般大開大合,通常通過語言來烘托性格。比如黑旋風李逵動輒“殺他個鳥官”等諸如此類的口頭禪來框定住李逵的性格。

李逵道:“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若真個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閒人,我卻拜甚鳥!”

這就是李逵的邏輯,是一個說話不經過大腦的人,完全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通過三言兩語幾句話李逵活生生的性格特點便立了起來。

再比如宋江,常用的語言就是小可宋江云云。一句“小可”就把宋江此人謹小慎微、城府深重的性格非常鮮明的烘托了出來。



《水滸傳》寫人就是粗線條勾勒,通過外形加語言就讓梁山各好漢的形象栩栩如生起來,躍然紙上。《水滸傳》中非常經典的人物代表有武松、林沖、魯智深、李逵、宋江等,這些人物都非常深入人心,廣為流傳。要說缺點的話,我感覺施耐庵對女性的塑造的功力似乎不如塑造男性那麼出彩,梁山一百單八將雖然人物眾多但幾乎個個出彩,但是為數不多的女性就好像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梁山三女傑不在其列)基本都是紅杏出牆,出軌的蕩婦形象。比如潘金蓮、潘巧雲、閻婆惜、賈氏等,在對女性人物刻畫上顯得有些沉悶缺乏個性。

《紅樓夢》刻畫人物猶如繡花針飛針走線,細膩嚴密

《紅樓夢》中的女性僅僅從外貌和語言上似乎看不出其真實的個性。從外表上看這群女子都是衣著光鮮非常漂亮;從語言上看無論小姐還是丫鬟婆子說話得體、很懂禮儀規矩。讀者僅僅從這些方面是無法判斷她們的品性的。這種表裡不一導致了紅樓女性的複雜化,他們的性格要遠比水滸好漢們複雜多了。曹雪芹在刻畫這些女性時,猶如拿著一根繡花針飛針走線,通過日常的生活細節,精雕細鑿地刻畫人物。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比如《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賈府剛見王熙鳳時的場景:

一語未了,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別人都在“斂聲屏氣”的莊肅氣氛中,獨她一個人竟敢如此大膽,可見她在賈府中的地位,也可見她迥異於別人的性格。



曹雪芹對人物心理及其矛盾衝突的描寫有著高超的技巧。我覺得最經典的莫過黛玉葬花時的那段內心獨白,真的是震撼心靈,將黛玉內心的悲苦徹底的表達了出來。《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濃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當然葬花詞很長,我們僅截取其中一部分也足以證明,曹雪芹在人物心靈刻畫上的匠心獨運及大師風采。這首詞是林黛玉內心的真實獨白,表現出來了黛玉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紅樓夢》塑造了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寶玉等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我想無論是《水滸傳》還是《紅樓夢》在寫人方面都筆力雄健,都具備大師級的匠心風範。


鄭非夢妙文


《水滸傳》,《紅樓夢》皆列四大名著,其寫人物也各具所長,各有偏廢。

《水滸傳》以忠義二字為書寫重點,通過一個起伏跌宕時代,富於傳奇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約幾百個)都各具鮮明的個性特徵,各異筆墨,極少雷同。至今思之,自覺有血有肉,逼真映目。

而《紅樓夢》同樣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大概四百多個),一個人物的出現,只要三言兩語,便可勾畫出各自的格性,形象鮮明,又各具持質,成為不朽的藝術典範,為人喜聞樂道。

二書的佈局,情節略覺殊異。紅書突破了以往長篇小說人物情節的單線描寫,創造了一個完整而自然的藝術空間,使眾多的人物在一定的時間內,整體推進,足見作者卓越的藝術才思。

一部寫英雄好漢的忠義之舉,一部寫世間男女的泣血柔情。歷史佈景不同,自然人物的書寫也各具差異。一部粗獷絕情事,一部極細不了情!

細觀細品,對人之書寫,各具偏廢,又各具短長。實不宜厚此薄彼,定要分個好歹了吧!


淨心修道


本人喜讀《水滸》《三國》《西遊記》,自然更喜歡《水滸傳》中的人物了。

《水滸》中的人物,個個性格鮮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那一股豪俠之氣簡直能躍出紙面,活靈活現的印入你的腦海之中,從《水滸傳》出現,《水滸傳》的許多章節就被改編成戲劇,搬上了舞臺,而民間的說書藝人更是將《水滸傳》章節搬入了說書場中。有多少說書藝人在說武松的故事?

所以從《水滸傳》成書到現在,《水滸傳》裡邊的各條好漢的形像已深深的紮根在了民間,這與書中人物鮮明的性格不無關係。


用戶2394723182969王


《紅樓夢》更勝一籌!因為《紅樓夢》多是每個人人生生活經歷的必經的階段特別是男女感情方面!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的《紅樓夢》全球發行量已經過億冊。一般人看《紅樓夢》有三條主線:

第一條:明線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

第二條:暗線是四大家族的毀滅是一條線;

第三條:線人生的規律:奮鬥得功名;功名得富貴;富貴易奢侈;奢侈易落魄!

《紅樓夢》當中的四大家族史、王、賈、薛。實際上諧音就是“死亡家血”!再大的家族,如果奢侈淫逸,也必然是落魄或者落敗!

對愛情和婚姻《紅樓夢》當中分了很多類。人選擇配偶一般分三種:一是碰配偶;二找配偶;三選配偶,而普通人多是前兩種為主,尚未達到選配偶的階段。因為配偶你需要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而在古代和現在能夠選擇配偶的家庭多是感情佔一半,社會地位和財富佔另一半,甚至多數前提下後者略大過前者!



紫微斗數


《水滸傳》是英雄譜,《紅樓夢》是群芳圖,它們各自成功地塑造了上百個形象豐滿的經典藝術形象。寫英雄,註定要金戈鐵馬、跌宕起伏,猶如雕塑,刀劈斧砍,亦不忘細細雕琢;寫群芳,註定要你儂我儂、花前月下,猶如繪畫,工筆為主,亦不忘境界為上。貿然地去比較兩部名著的優劣,顯然有些任性,權當戲言吧。

如果非要給一個答案,我選擇《紅樓夢》。《紅樓夢》裡的判詞設計十分精妙,每個人物都如詩如畫,又暗藏玄機。後四十回的缺失,使得《紅樓夢》的人物形象更加耐人尋味。《水滸傳》吸收了前人的諸多成果,不如《紅樓夢》純粹。《水滸傳》的結構是串珠式的,沒有《紅樓夢》嚴密,在塑造人物時似乎欠點火候。


上頭派掌門


只論寫人(水滸傳)和(紅樓夢)各有千秋。(水滸傳)以忠義為主線,以描寫男性英雄形象為主,108位英雄好漢性格各異,形象鮮明,堪稱經典,並被改編成電影、戲劇、電視劇、漫畫等,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氣節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紅樓夢)是以女子的愛情為主線,全景式地展現了假死血亡四大家族的興亡史。金陵十三釵女子個個形象鮮明、性格獨特、情感細膩,堪稱為封建女子立傳的經典。兩部奇書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二,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而經久流傳,我們應當珍惜、學習、傳承,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做出貢獻。


趙明晨


紅樓夢更好一些。我在上高中時候,四大名著都看過,感覺紅樓描寫人物更細膩一點,特別是人們的心裡活動描寫更到位,而水滸裡裡則描寫人的外貌特徵多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