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婦女


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平壩區、鎮寧縣有很多以堡、屯、鋪、旗、哨、營命名的村寨,這些村寨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木石結構的房子,村中有古老的哨樓,每個村都有一夥地戲班子,婦女服飾比較特別,語言溫和軟糯。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婦女服飾,本地人稱為大袖子。


查閱貴州相關歷史書籍,朱元璋為一統江山,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派大將湯和率兵南征貴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徵南將軍率30萬大軍第一次“調北征南”。徵南戰事一直延續了許多年,軍事鎮壓的結果,並未制服西南,反叛之火不時重燃,威脅著明王朝的統治。朱元璋採納大臣意見,以征剿與安撫相結合的策略,除置官設衛外,推行屯田制度,按三比七的比例,三成軍隊駐紮城市,七成軍隊屯駐農村,並按總旗每人領種田地24畝,小旗每人領種20畝,屯軍每人領種18畝的比例發給田地,使屯軍和家屬就此立寨安居。此外,明王朝又以“調北填南”的舉措,從中原、湖廣、江南等省強行徵調大批農民、工匠、役夫、商賈、犯官等遷來黔中,名曰“移民就寬鄉”,發給農具、耕牛、種子、田地,以三年不納稅的優惠政策,就地聚族而居,與屯軍一起,形成軍屯軍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構成安順一帶獨特的漢族社會群體──安順屯堡。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的碉樓,為掎角之勢,易守難攻。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碉樓近景,較為堅固。


至於鋪,鋪其實就是當時的驛站,從鎮寧縣沿大路至平壩一帶,有邊山鋪、龍井鋪、么鋪、頭鋪、二鋪、三鋪、飯籠鋪(現稱天龍村)、下頭鋪等。這些“鋪”都在古驛道上,是穿越屯堡圈古驛道的必經驛站。 作為古驛道,這些村子均有商鋪、店鋪,可以就餐住宿,可以進行買賣交易。這些帶“鋪”的村子,相距一般都在10裡左右,故有“10裡1鋪”之說。在古驛道上行走,走上10里路,花去個把小時,該歇歇腳、進點食,就是趕馬車,也該添點馬料或讓馬喝口水。這些“鋪”恰好給提供了方便,鋪是聯繫各屯、堡之間的。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村寨中的四合院,與貴州土著少數民族有明顯區別。

屯堡人進入貴州已經600年,經歷了清朝與民國的服飾變遷,但為什麼屯堡人還保持原在的生活習俗與及服飾文化、戲曲文化?這是一個讓人不解的問題,追根溯源,查找歷史。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地戲與古寨圍牆、寨門。


第一,安順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安順位於貴州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丘陵之間有大片的平坦土地,加上充沛的水源,亞熱帶多雨溫暖的氣候,黔中腹地的地位優勢所帶來的相對發達的交通。在安順這片土地上,成為西南一帶屯堡最集中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聚族而居世代相守,對屯堡文化的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村內實景與村內古橋。


第二,實行屯田制以後,大批的屯田官兵集中連片,保持著軍隊的體制,平時以耕種為主,並負責保衛周邊的區域;一旦發生戰爭,則整裝開上前線。這種自成體系亦兵亦農的建制,不同於正規軍隊可以調動、換防。代代相傳換來了搬不走的土地和家園。這種命運的安排,面對周邊矛盾尖銳的環境,同為"遠在異鄉為異客"的心理,一種老鄉的文化認同感,就把這些來自外鄉的"老鄉們"緊密聯繫在一起,共同傳遞著同一文化信息同一表現形態。在相對固定的生活圈互動互助,共同塑造了屯堡文化的傳承。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地戲臉譜。


第三,明代在安順推行屯田制,多是以一個家族或幾大姓來設屯建堡。明朝皇帝非常清楚傳統的宗法思想所產生的內聚合力和外在張力,能匯聚成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實施“填南”方略,以家族為主體來建構屯堡片區,無疑是最佳選擇。至今在眾多屯堡村寨中,仍以大姓為主體,他們聚族而居,建祠堂、修宗廟、上祖墳、續家譜,用傳承的宗法思想延續本族的光榮和發展。其結果是對屯堡文化的沉澱,加速了固化作用。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村寨內的演武廳。


第四,傳統意義上的婚姻,是保證家族血緣得以延續的必須過程。在宗法思想支配下,過去的婚姻觀很講究“門當戶對”。在這種婚姻理念支配下,他們擇親不但絕不會與周邊的其他民族通婚,也不是擇偶的對象,甚至形成“屯對屯”、“堡對堡”、“民屯對民屯”、“商屯對商屯”的婚姻圈。就是這種親對親、戚對戚的單向性婚姻,以世家通婚的姻親關係,形成了一種互助互動的人際網,把固有的信仰、民俗、習尚等文化具象相互影響相互聚合而保存下來。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典型的屯堡寨,碉樓遍佈。


第五,屯堡人都是來自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江南地區,其生產方式大大優於當地的夷人。屯堡人是明王朝開疆拓土的功臣。對當地少數民族,他們是征服者、佔領者。加之相對先進的經濟和文化,使他們之間自然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自為一脈,自成一體,在整體意識的驅動下,整合成一道厚厚的牆,不屑周邊少數民族文化的滲入。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屯堡裡機關重重。

第六、貴州省安順一帶一直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數民族文化難以融入其它文化,其中苗族、布依族等民族之間互不通婚,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之稱。少數民族在文認同上較為保守。於是土著與外來者之間各行其是,互不滲入。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苗族服飾。


安順屯堡人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三個不同服飾的布依族婦女一起包粽子,不同的土語區不同的服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