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华雄被斩之迷

华雄被斩之迷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娇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描述了身为马弓手的关羽在汜水关挥刀斩华雄于马下的事迹。

华雄是中国东汉末年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

东汉末年,皇纲失统,董卓专权,滥杀君臣百姓,致使天下大乱。公元190年,曹操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共十八路兵马,推选袁绍为盟主,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战事一开始,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束手无策都很恐慌,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 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袁术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飞身上马去了。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人忐忑之间刚要派人前去探听情况,只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关云长已经提着华雄的头扔到地上了。,而曹操斟给关羽的酒还是温的。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流传后世,为世人津津乐道。

历史上的华雄真的在汜水关被关羽所斩吗? 其实这并不是历史。据《三国志·吴志》记载,华雄是被孙坚在梁县的阳人聚所斩。

东汉末年,董卓在洛阳上欺天子,下压朝臣,黎民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次董卓带兵到了登封,把正在赶庙会的群众杀了很多,将人头砍下装在车子上拉回洛阳,说是剿贼有功。当时有十八个诸侯兵分三路来打洛阳、灭董卓。河阳太守王匡过黄河来攻,在孟津被打的大败,袁绍、曹操也在荥阳、巩县一带吃了败仗,曹操还差点被俘虏;只剩下东南一路的袁术、孙坚联军。他们从南阳、鲁山过来,驻扎在梁县东边的阳人聚。

董卓派大将胡轸来打孙坚,但他的士兵纪律松弛指挥不灵。胡轸在一次会议上说:“要想纪律好,非得杀个都督不行。”有一个武艺高强的骑兵都督叫吕布,听了胡轸的话很不满意,就想捣乱一番,使胡轸无功而返。

一天傍晚,行军到了梁县的广成关,为了防止黄巾农民起义军临时设的八个关口之一,按计划应该在广成关吃饭休息,第二天在去阳人聚攻打孙坚。这时吕布找到胡轸说:“听说阳人聚的贼兵跑了,是一座空城,我看咱们不吃晚饭、不要睡觉,连夜去把这座空城占领,去的晚了恐怕就占不成啦。”胡轸不知是计,连声夸奖吕布出了一个好注意,随即下令不休息、不吃饭连夜赶到阳人聚。到得阳人聚城下,往上一看,只见城头灯火辉煌,人影晃动,就命令兵士们休息。这时吕布又大声喊:“贼兵出来了,快跑啊!”士兵们听见当官的这样喊,只好丢盔撂甲,没命地奔逃。跑了十几里,见没人追赶,才又慢慢地回来。这时天已大亮,城内的孙坚以逸待劳,迅速开城门出击。胡轸的士兵又累又饿,一夜没睡,更是一肚子的气,谁也无心打仗,四散奔逃,将官们也是一样。有个都督叫华雄,本来勇敢异常,但因人困马乏,措手不及,被孙坚一刀斩于马下。随后孙坚乘胜前进,不久便攻进了洛阳。

这才是真实的华雄被斩的情节。而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只不过是罗贯中根据小说情节的需要,在《三国演义》里为突出关羽这个人物形象加工设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