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明第一大将军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

视界空间\n


徐达的后人如今被媒体提及的并不多,其中被认可的是江苏南通的退休教师徐永德。

徐达是大明开朝第一大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小,从小一个村里长大,一起放牛,后来又一起参加了义军,反抗暴元,徐达为大明建朝立有很大的功劳,在武将行列里排名第一,后受封为中山王。


徐达家族是大明唯一一个受封两公爵位的氏族,典型的“一门两公”。大儿子继承了他魏国公的爵位,四子徐增寿由于在靖难时期支持了朱棣,虽然他被朱允炆杀了,但是他还是被朱棣追封为定国公,并且有儿子继承爵位。

徐达有四子三女,除了三子夭折外,其他三子都有子嗣延续下来,而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徐妙云还成了朱棣的皇后,生了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炽就是后来的明仁宗,从某种传承意义来讲,朱家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其他都具有徐达家族的基因。

那么徐达的后人如今在何处,是否有考呢,今年来,江苏有一退休老师徐永德拿出了族谱,证明自己是徐达的后人。

徐永德开始并不清楚自己家族是徐达的后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同村的徐永泉家里发现了一本清朝初期编撰的徐家族谱,里面不但有自己的祖父、父亲的名字,而且可以上朔到明代初期徐达的孙子“贵八公”,至于贵八公是徐达哪个儿子的后人,已经不可考了。

如果这本族谱是真实可靠的,我们还是可以推断出来这一支人属于哪一支,因为族谱对这一支人来的迁徙有记载:

“吾徐氏自贵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难兵,由姑苏昆山,迁至如皋东掘港场西北乡银杏村,而卜居为传十有余。”

从此句可以看出,贵八公是为了避靖难之祸而出逃江苏昆山,并一再的迁徙,而且更加族谱记载,贵八公还曾在朱允炆朝为将。

徐氏家族在明朝初期地位显赫,就连最为反抗朱棣的徐达长子徐辉祖后来都没有受到朱棣的为难,而且还依然世袭中山王的爵位世袭罔替,那么贵八公肯定不会是徐辉祖一支人后代;徐达三子夭折,无后;四子徐增寿的儿子肯定不会避靖难之祸,他本来就是朱棣的强烈支持者,贵八公不可能是徐增寿的儿子。

那么只有徐达次子徐膺绪,徐膺绪没有任何的爵位,位居中军都尉佥事,世袭指挥使,中军可是皇帝的亲军,徐膺绪作为皇帝最为信任的禁军将军,又没有爵位,遇到艰难之役,南京城破,朱棣进京,他的儿子只能逃走,所以,贵八公可能就是徐膺绪的后代。

有很多人认为,徐永德发现的这本族谱很可以,因为成谱时间是明末清初,那时候的人有附会名人的传统,可是当时的情况是清廷未定,民间四处都有反清势力活动,谁还敢把自己的祖先附会到徐达身上去呢,这不是引祸上身吗。所以,我觉得徐永德的族谱是真实可靠的。他这一支就是徐达次子徐膺绪的后代!


沉墨I方之城


据我所知,南京确实有徐达的后代。我的一个同事是一个女的,已经退休许多年了,现在已经八十几岁了,多年不联系了,不知道她现在的情况。她是徐达长子的后代,家中有传下来的家谱,还有徐达的遗物,包括宝剑等。徐达的墓地在南京玄武湖东岸的板仓,八十年代还没大开发,在徐达墓地周围的老住户,基本就是原来的守墓人后代,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他们每年春节必须到徐家拜年,我这位同事就要适当给一些赏钱,几百年下来了规矩一直是这样。当年因为她的缘故,她的儿子也在我们那里上班,与我在一个科室,所以这件事情略知一二,后来她的儿子移居泰国,儿子姓吕家族都在泰国,前些年回来的时候还见过一面。


山峦10


我也姓徐,徐姓在一些历史时期出过智慧式的人物,帮助一些开国,或一些名帝王,建功主业,以及一些其他很有名的一些人和事,流传至今。

古代如徐福,徐茂功,徐达,近代和现代的如徐世昌,徐向前。

我们涪陵徐姓。听我父亲讲涪陵徐姓,是从湖广填四川来的,当年有徐姓三兄弟来涪陵。

为了好记截,經过三兄弟商量,三兄弟把一只锅打烂,老大是锅底徐,老二是锅中徐,老三是锅边徐。

我们这一支是锅边徐,有二十字辈,记得我己是十七字辈。父亲还说:我们这一支徐姓,比那些徐姓要穷些,锅边装不住东西,都往锅中和锅底流去了。

清朝末期涪陵出的名将徐帮道,与我们是一支,但是远离了我们几代人,父亲说:解放前开同宗会,就会把徐帮道的战袍拿来贡起,战袍很重,在涪陵徐帮道军门府召开,地点好象在现在乌江大厦对面城墙里面附近。我们爷爷那辈人,当徐帮道被封侯时,还有人来报喜。来了一批又一批,首先来的是官府人,后来,来的是干人。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八六年己作古,我现已将近七十,但记得我们老祖宗是湖广来的……


徐老大


笔者从查到江苏南京有一支自称徐达后裔,该谱修于民国十四年(1925),谱内有信国公、魏国公、中山王诰以及世系中山王诰,谱系徐达长子魏国公徐辉祖世系,传至魏国公徐弘基时明亡,弘基子久爵归顺清朝,授世袭阿达哈哈番(清朝爵名,顺治四年定名,乾隆元年定汉名轻车都尉)。但此谱真实性存疑,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徐弘基之子并不是徐久爵。虽据《清实录》记载,顺治二年(1645)清军至南京,“忻城伯赵之龙率魏国公徐州爵等降清”,但考《明史·徐达传》,有“……子文爵嗣”,即徐弘基之子为徐文爵,这与《东华录》不谋而合,且在相当多的记载中,亦言徐文爵,故明代最后一任魏国公当为徐文爵,家谱记载失误。

其二,家谱记载极为简略,很多族人都仅留下姓名,而生卒年月等完全失考,虽然明末徐氏家族遭到了严重迫害,但其家谱的记载当不至于如此的粗略简陋。

南京《徐氏宗谱》目录

不过真实如何,具体还待考证。此外,据传民国总统徐世昌亦是徐达后裔,系徐达第四子定国公徐增寿后裔,但笔者从网上未看到其家谱,所以暂时也无法细说,待查看后再具体讨论。

还有一些答主提及今江苏南通有徐达后裔,笔者粗略从上图检索了几部江苏南通徐氏家谱,但可惜都不是,不过倒发现一部1996年编撰的《江苏南通徐氏族谱》,该谱编撰很简略,且大部分都是讲述一些姓氏常识以及徐氏名人,世系部分不多,但有意思的是其对家族是否是徐达后裔进行了考证,最终论证属徐达后裔,但其考证的方法,多属推测,并无任何实际的证据,所以并不足为信。


楚邾


明朝的建立,徐达是最重要的功臣之一,整个大明王朝的领土很多都是经徐达之手打下来的。而且,徐达对朱元璋的忠诚我们也有目共睹,对于徐达晚年之死的争议,个人一直觉得并非朱元璋害死了他,而是徐达旧病复发而亡。

而在徐达去世时,他一共留下了四个儿子,他的这些儿子在朝中后来都成为了重要人物。



老大徐辉祖

大儿子徐辉祖一直都对朱允炆忠心耿耿。在朱棣造反之前,曾派出了他的三个儿子前往南京,但是到了南京之后,徐辉祖第一时间找到了朱允炆,希望朱允炆扣留朱棣三个儿子,这样的话,朱棣很可能就没有造反之心了。

要知道,徐辉祖和朱棣的这三个儿子关系可不一般,是他们三兄弟的亲舅舅,朱棣的正室正是徐达的大女儿。而且,在三兄弟来到南京之后,就选择住在了徐辉祖的府上。

不过徐辉祖企图扣押他们三兄弟的消息走露了,随后他们兄弟三人成功逃出了南京,并且把消息告诉了朱棣,朱棣这才下决心走上了谋反之路。

朱棣造反之后,徐辉祖又率军阻止,但是被朱棣打败,在南京城被攻陷后,徐辉祖成为了阶下囚。

不过徐辉祖毕竟是自己大的舅子,同时徐达一家还有朱元璋赏赐的免死金牌的原因,朱棣在后来只是将徐辉祖囚禁,而没有选择杀掉他。

在被囚禁之后的徐辉祖仍旧宁死不屈,在朱棣登上皇位的第五年去世。

老四徐增寿

不过和老大徐辉祖不同的是,徐达的四儿子徐增寿却力挺姐夫朱棣,朱棣三个儿子当时得以逃出南京其实也有得到徐增寿的帮助。

不过这件事在当时被朱允炆知道了,在朱允炆讯问徐增寿之时,他当场撞柱而死。

老二与老三徐膺绪

而徐达其他的两个儿子呢?

二儿子因病早亡,这里不多说。

因此只剩下了三儿子徐膺绪,他则是在朱棣起义之时一直都举棋不定,不像其他两个那么站队明显,而这也让他保住了性命,得以善终。

发展状况

总的来看,徐达的后人其实就是后来徐膺绪这一脉发展的还算不错。

其他的,徐辉祖和徐增寿后代发展的并不好。特别是徐增寿,虽说他死后被朱棣追封为武阳侯,他唯一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爵位,但因为其后来生活极度奢侈被人告发,朱棣下令将他贬为了庶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年江苏如东发现了一位姓徐的老人,老人已经有八十岁高龄了,名叫徐永德,自称是徐达的后人,而这也是他在无意之中发现的。


发现经过则是,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人去同村的徐永泉家中做客,在徐永泉家中看到了一本家谱,他的父亲和祖父名字居然都写在上面。

随后,在徐永德刨根问底之下,得知这本家谱最早编篡于明朝,而他们就是徐达的后人,不过至于是那一支已经无从考证了。

而且徐永德确定,他们这一辈已经是家谱上第二十二代人了,也正是因为朱棣的靖难之役,他们才搬到了如东。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徐达的后人不可能只有他们这些人,至于其他的去了哪里现还没人知道。


夏目历史君


明朝开国将领徐达,帮助朱元璋推翻了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可以说是明朝开国第一大功臣,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从关于徐达的历史记载来看,徐达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全部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们,四个儿子只有老三是早逝的,其余应该都有后代。

现在关于徐达后人如今在哪里,主要有两个是比较热议的。

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徐永德

徐永德曾经跟媒体说过,称自己是徐达的后人,他们的徐氏家谱从明朝开始到现在已经编写到第22代了,而徐永德也一直在修缮家谱,根据他的回忆,他在17岁那年无意中看到了一本清代编写的徐氏家谱,他一直翻看,还看到了自己的祖父徐先芝和父亲徐可如的名字,这让他非常好奇,因为他从小时候就听老一辈的人说,这一代地区姓徐的大多是明朝开国将领徐达的后代,后来他不断的从各个方面去研究查看,终于在家谱里找到了一支祖先是“贵八公”的人,此人是明朝年间的,考证之后才知道这个“贵八公”是徐达的孙子,曾经在建文帝朱允炆执政时期做过武将,但是里面的具体信息已经丢失了,而这个“贵八公”究竟是徐达哪一个儿子的儿子,也没有详细的记录,只知道是徐达的孙子辈。

那么“贵八公”又是如何到了如今的如东县的?原来是为了躲避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大肆追杀建文帝朱允炆手下的官员,而这个“贵八公”和其他两个徐达孙子辈的人一起逃亡,他们最先逃到了姑苏昆山,后来又经过苏州阊门,最后到了南通市的如东县,而这三个徐达孙子辈的兄弟分别在如东县掘港镇、丰利、栟茶地方繁衍生息。据徐永德说,栟茶地区的徐达后人最多。

徐永德作为一名教师,他一直都想把徐达后人编写到徐氏家谱里面,皇天不负有心人,现如今,他所编写的徐氏家谱里可考察徐达后人已经多达数千人了。

二:日本人——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战犯,也是百团大战时任华北方面最高的司令官,为什么会说他是徐达的后人?主要是因为据说明朝灭亡时徐达的后代有个叫徐青山的人有流亡到了日本,后来流落到了冈村家为仆人,也改姓冈村,而冈村宁次也向蒋介石说过自己是华人的后代。冈村宁次的父母亲都会汉字,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简单的汉字,所以就有说他是徐达的后代,但终究是无法考证的东西,没有得到实际认可。


猫眼观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徐达这可是个牛人啊!和朱元璋打小就认识,也算是和朱元璋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发小。

当年朱元璋被人陷害,和尚是做不成了,接了汤和的邀请去了郭子兴的地盘,开始起义。

这不回头就回家乡募兵,那没说的,既然是发小,当然响应,所以打这开始,徐达这就开始跟着朱元璋起事,一君一臣算是没有分离。

那么徐达也对得起朱元璋,攻城略地的那自不必说,也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老朱封六个王,他徐达就是头一个,就家里边的免死金牌朱元璋都发了好几个,死了以后配享太庙。

徐达人家虽然功劳那是数得上号的,但没到那功高震主的地步,因为人家压根就不居功自傲,所以他和汤和一样也是能够善终的一个。

徐达的后人

那么根据史书上记载,徐达这人,七个娃,四个男娃,三个女娃,外加九个大孙子。

这些个后人一个比一个牛气。

首先这老大徐辉祖,这真真的是个人物,徐达的爵位就落他的身上了。这人一辈子就认一个主,不管对错就一个,多了他跟你翻脸。

这不朱元璋死了之后,扶持了孙子朱允炆上台,徐辉祖那没说的,这就是他这辈子伺候的人。

但结果大家伙也知道,一个靖难之役,朱允炆没了,朱棣上台了。

徐辉祖一瞅那哪成啊,就为了忠诚二字,被朱棣囚禁致死。

说起来徐辉祖还是朱棣的大舅子呢?徐达的长女就嫁给了朱棣,这长女就是后来的徐皇后。

既然聊到这了,咱把这话题捎带着聊上一聊。

话说当年朱允炆年轻气盛,屁股下边这皇位还没咋地稳当呢?这就着急忙慌的削藩,咋说呢?削藩这事确实应该削,但他这太过急切了。

那么朱棣作为地方上的王爷,他毕竟属于小头,他为了试探朱允炆的态度,这一家伙就派三个儿子搁南京去面圣。

话说你朱允炆都已经到了和朱棣翻脸的时候了,就这机会,抓住朱棣三个儿子,你一个都不能放才对。

但朱允炆在这事上办的就不利索,整到最后还是放这三人回去了,结果这三人成了朱棣最为得力的助手。

其实在这当中间呢,徐辉祖作为这三人的舅舅,而且是亲舅舅,他对这三人的能力知道的那不是一星半点儿,毕竟这三人一到了南京这块,咋也的会在他的府上住个三五天的。

在这件事上他这个亲舅舅,没有一点徇私情,就建议朱允炆至少扣一个下来,但架不住朱允炆还顾着叔叔侄子的面子,压根就没听进去。

这后悔也没这黄瓜菜了不是。后来朱棣真的反了,徐辉祖还奉旨提兵和自己这妹夫打了起来。

就算是这样,徐辉祖也没能阻止朱棣攻占南京,事情都到了这份上了,为了守节就是不降,就呆在王府里边。

“你让俺去迎接你朱棣!没门!要不你干脆把俺也给剁了!”

朱棣遇到这么个倔脾气守节的大舅子也没辙了,所以就将徐辉祖给软禁起来了,五年以后这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是四十多岁。

朱棣还是让徐辉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

那么老二徐膺绪,这也是个能征善战的主,靠着军功也是一路升迁,就世袭了指挥使这职务。

但现在的人发现这老二的墓志上写着季子,也就是第四个儿子,这和史料中记载的有点矛盾,因为史料中记载是二儿子。所以有的人就直接写这人是老四,大家伙注意一下就行了。

那么老三叫徐添福,这人死的早,历史上也就是一笔带过。

老四角徐增寿,这是朱棣铁杆的拥护者,当年朱棣南下的时候,就给朱棣通风报信,后来朱允炆知道了这事就被朱允炆给杀了。

最后朱棣造反成功,就把他追封为定国公。

所以老徐家那是一门两公的存在,就这一点其他人都比不了,因为整个大明朝就这么一家。

您要问徐达的后人在哪?这不好说,毕竟这都几百年的事了,要是追根去,这难度可不小。

但在江苏南通如东县有这么一档子事,说有一个老大爷拿出了家里边的族谱。

就这族谱年头也多了,有点破损,但里边的字还是能够辨认一二的,最后专家认证,这就是徐达后人的族谱。加上就这县姓徐的他也多,也就可以认为徐达的后人大多应该集中在这里。

当然都这么多年了,其他的地应该也有。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人,和朱元璋是老乡。徐达最早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在其手下南征北战,朱元璋称帝后,徐达因功位高权重,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朱元璋后期屠杀功臣,徐达因此幸免于难。


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子3女,孙9人。四子即徐辉祖、徐添福、徐膺绪、徐增寿。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因“靖难之役”忠诚而被囚致死。说起徐辉祖之死这事还得从头说起,朱允文称帝后削蕃,起初,朱棣为了试探朱允文,故意派三个儿子去南京面君,如果被朱允文扣为人质,自然是针对朱棣,朱允文和徐辉祖也料到了这一手,徐辉祖建议扣留一个,说实话他们都是自己外甥,但为了朱允文的江山,徐辉祖不徇私情。但是,建文帝踌躇不决,最终还是决定 “旨着三子还国”,下决心要放他们回去了。燕王起事之后,徐辉祖也奉旨出征。

徐辉祖带兵力战。但最终建文帝兵败,朱棣进占南京,徐辉祖守节不降,他呆在徐达王府里,拒不出迎。


朱棣称帝后想杀大舅哥徐辉祖,但朱元璋曾颁给徐家免死铁卷。朱棣无奈,只好把徐辉祖终身监禁于此,五年后去世。

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姐夫朱棣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朱棣夺位后被追封为定国公。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

徐达的另两个儿子随着南京城破而四处奔逃,自此消失在民间。

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

说到徐达后人现在在哪居多这个问题,查资料说是江苏南通如东县的徐姓占比例较大,也不知道是否属实。如果有那个地方的朋友请留言是否确有其事。


据说有个老人出具了徐达后人族谱,族谱年久失修,破破烂烂,但字迹清晰,能够证明是徐达后人。


秉烛读春秋


徐达同朱元璋一样,也算是草根变凤凰的典范,家中世代为农,自然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在当时身处乱世,也顺势抓住机遇,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最终也建立了一番功勋,成就了一番伟业。

身为大将军的徐达,是深得朱元璋信任,纵观那段历史,老朱面前信任仿佛不值一提,任何部下都有可能产生信任危机问题,但好在徐达算是朱元璋众多开国元勋中,难得的善终之人。

徐达大将军这一生共留下子嗣七人,4个儿子,3个女儿,也算是沾了父亲的光,受到当时大明朝的恩宠与优待。

  • 大儿子名叫徐辉祖,对于大明王朝的衷心和父亲无异;

  • 二儿子早年因为身患重病,不治身亡提前夭折;

  • 三儿子算是其中最幸福的一个,同父亲一样,落了个善终的结局;

  • 四儿子名叫徐增寿,恰恰与他的大哥截然相反,大哥是朱允炆绝对拥护者,但他对燕王朱棣却颇有好感。

朱棣有难时也屡次出手相助,后来朱棣起兵造反,自然也就引起了朱允文的怀疑,当即抓他去宫中对质,迫于兴师问罪的压力,也最终丧命于皇宫之中。

关于大儿子徐辉祖的故事也没有结束。

他也被卷入了朱允炆与朱棣的党派斗争,徐辉祖算是一个矛盾集合点,他坚决拥护的是朱允炆,但他的三个妹妹却有一个嫁给了朱棣,算是朱棣的大舅哥,自然对于朱棣的那点事儿,还是有所耳闻的。

何况当时朱棣的儿子们都已经不小了,每当去京城玩耍,也都会在这个舅舅家里住上几日,一来二去,他知道的信息可不少呢。

其实徐辉祖当时并没有直接挑明,而是在朱允炆面前旁敲侧击,变相的告诉他真相,但当时的朱允炆太过于年轻,宁可相信自己也不愿意相信徐辉祖,徐辉总直接说的太明了,自然也容易惹火上身,有挑拨离间的嫌疑。

从朱允炆开始削藩的那一天起,徐辉祖就再也没有安宁过,整体来说,徐辉祖对于整个政治格局的把握相当到位,他对于朱棣的三个儿子,也就是那三个小外甥,算是了如指掌,不止一次建议朱允炆,让他明白控制朱棣3个儿子的重要性,但最终还是被朱允炆错失良机。

后来朱棣真正起兵造反,徐辉祖临危受命前去阻击,但他压根不是朱棣的对手,尽管他一再反对朱棣称帝,凭借着与朱棣的那层关系,你在一次次挑战着朱棣的底线,最终也被朱棣无奈囚禁,仅仅5年就病逝离去。

关于徐达的女儿,她们都甚是好命。因为朱元璋与徐达的关系,他们也被依次嫁给了朱元璋的三个儿子朱棣、朱桂和朱楹。后来随着朱棣登基,徐达的长女也被封为皇后。

徐达后人徐永德。

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很多关于徐达后人的故事都无从追溯,就目前的证据来看,只有江苏地区有一位自称徐达后人的老人。

通过他手中的家谱可以了解到,明朝初年的编撰佐证,无疑见证了这22代人的发展历程,这位名叫徐永德的老人,对于先祖的变迁,也了解的不甚详细,但是为了纪念先祖的伟大功,他还特意为祖先们修建了一座祠堂。

尽管是徐达后人,但徐永德也是后来才知道的,由于他的父亲相当重视教育,所以他也有幸能够读书,后来他到同村徐永泉家中做客拜访,却不料有了惊人发现:根据他家中保存的族谱,仔细研究才发现,他们竟然是徐达后人。


大国布衣


徐达 (1332年—1385年),汉族,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先来了解下徐达其人

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徐达是怎么死的?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徐达在北平的时候,背部生疽,次年病死。

而据徐祯卿的《翦胜野闻》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

《翦胜野闻》“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并不可靠。清赵翼《廿二史札记》转述了这个故事,才说是

“赐以蒸鹅,疽最忌鹅”

虽然赵翼本人认为这是“传闻无稽之谈”,但“徐达吃蒸鹅而死”却从此成了一个表现朱元璋阴险毒辣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

这条野史记载之所以不可信,主因有几点。

第一,徐达安分守己

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

第二,朱元璋未使用过暗杀手法杀大臣

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

第三,时机不对

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了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

而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

我们来看看徐达的后代怎么样了

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候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靖难之乱”。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

长子,徐辉祖

徐辉祖,原名徐允恭,继承了徐达的爵位,后来避讳建文帝朱允炆的名字,就改成了徐辉祖。朱棣入京后,徐辉祖不肯迎接朱棣,被放进监狱,朱棣亲自见徐辉祖,徐辉祖一言不发,朱棣想杀死徐辉祖,但是有所顾虑,最终革去徐辉祖爵位。

徐辉祖永乐五年去世,朱棣说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由徐辉祖的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

次子,徐膺绪

徐膺绪,母孙氏,任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去世。

三子,徐添福

徐添福,早卒,母谢氏。

四子,徐增寿

徐增寿,母孙氏,官至左都督,建文帝怀疑朱棣造反,就问徐增寿。徐增寿说:燕王富贵已极,怎么会造反呢?燕军渡过长江后,建文帝质问徐增寿,徐增寿无法回答,建文大怒将其诛杀。

朱棣登基后,封徐增寿为武阳侯,后又进封定国公,让他的儿子徐景昌继爵。

长女,朱棣皇后母谢氏,名叫徐仪华,也叫徐妙云,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病逝,史称仁孝徐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母亲。

次女,代王朱桂妃三女,徐妙锦,出家四女,安王朱楹妃据说在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有很多徐姓,据说是徐达的后人。

总结:什么友情、亲情、感情,碰上不讲人情的政治角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只可叹,徐达英雄盖世,仅有徐膺绪曾授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等职,得以善终。仅此而论,徐达死后,葬于今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至今其墓仍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碑也是明朝诸功臣中最大的,碑文亦由朱元璋亲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