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陈兵教授学佛群疑汇编(2)


陈兵教授学佛群疑汇编(2)


1、问: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

答:我在1990年发表了一篇《现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学佛》的文章,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与我成了好朋友。我年轻时学佛,也走了一些弯路。我现在观察学佛的年轻人中,走弯路的也还是相当多。因为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不足,很容易偏激,而佛法里面容易导致偏激的词语、习俗很多。如果过分执著、偏激的话,就会影响你的成长与世俗生活,在社会上就不能正常生活下去了。

现在,这样的人还是有。一些大学毕业的佛教徒,虽然很聪明,但是因为太虔诚,在社会上工作时,什么都要死板地按照他自己认为的佛教道德去处理问题。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果完全按照刻板的自认为的佛教价值观念为人处事,不一定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有的年轻人就是这样,因为信仰与现实的矛盾,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因此自杀。

学佛,首先应把自己的世俗生活处理好。就像佛陀在《阿含经》中教导青年善生那样,首先要“四种具足”:方便具足,就是要掌握谋生的方便和技巧,而且要比别人做得好,才能够生存得好一些。另外还有正命具足,善知识具足、守护具足。总之,要有专长,要有正当的职业,要从事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佛教所允许的职业。当时佛在这一方面的教导很多,也非常切实。先在社会里立足,把生存问题解决好了,再将生活与信仰结合,使你的社会工作尽量有意义,使你的家庭生活和谐一些,生活安乐一些。佛法把这个叫做“现法安,现法乐。”就是现前人生的幸福与安乐,我觉得这应该是第一。

青年人不应该把往生净土、明心见性,或者要证得道果、深入禅定、发神通等作为自己的全部。这样的人我碰到很多。在这方面过于虔诚急切的话,花的工夫太大,大部分都出了问题。一天到晚打坐,没有明师指导,即使不出问题,也很难工作。因为要住在禅定里,得到某一种定,就对世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了,走到人群中会感到很烦。比如当代西方最著名的杰克·康菲尔德禅师,他是美国人,到泰国出家,学了几年以后,觉得佛教里面讲的东西他都证到了。回到美国以后,一走入社会,他就发现自己不能生存下去了,因为没有办法跟别人交往,产生了社交障碍。一个人,如果跟普通人的信仰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观念不一样,没办法跟人交往,也很难生存下去。后来,他慢慢调整自己才逐渐适应。现在,他创设出一种美国式的禅法,在西方已经比较盛行。也是教你先把人做好,把家庭关系处理好,在家庭里首先要发挥爱心,把各种关系都处理好,心理非常健康,然后再坐下来修禅定,这样就不会出问题。

还有些年轻人,修了密法以后就想要得大成就,像莲花生大士、米拉日巴大士一样。但是,莲花生大士、米拉日巴大士是什么人呢?那都是大菩萨的化现。能不能证到大成就,要把自己跟他们比一比,就会发现自己是什么根器。最简单的可以跟弘一大师相比。弘一大师是什么人呢?他极为聪明,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一流的人才,非常清高,非常出众。他出家以后严守戒律,精进修持。可以说,从古至今都很少有这样的人。那样辛辛苦苦修行了二十四年,也就证到初果。想要证到阿罗汉果,要发大神通,要得大成就,一般来说是一种狂妄,或者说是一种扩张的我执。

2、问:如法的皈依是什么?怎样皈依才能获得皈依戒、皈依体?

答:如法的皈依,在显教里就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经典中讲得很清楚。首先要认识到佛是无上的导师,认识到法是无上的真理。区分清楚它跟外道,跟世间的哲学、科学不一样的地方,明白它真正高明的地方在哪里。认识到这些以后的皈依,才是发自内心的皈依。现在主要的问题就出在皈依僧宝上。

什么是僧宝,经论里面讲了很多,讲得非常清楚。如《地藏十轮经》说,僧分为四种或三种,能够作为皈依对象的僧只是“贤圣僧”或者“第一义僧”。“贤圣僧”中贤位僧的最低标准,是《优婆塞戒经》里所说的暖位,第一义僧的最低标准,是小乘须陀洹向、大乘初地菩萨。藏传佛教三归依偈说:“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归依。”但从修证的角度讲,贤位僧实际上够不上归依处。暖位、顶位人虽有正见,而尚有退堕入三恶道的可能,大乘贤位菩萨尚未见道,对佛法的把握也未必全面、透彻。大多数大小乘经论,都说作为归依处的僧宝是圣僧、第一义僧,小乘指四向四果,大乘加见道以上菩萨。密教与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中,都说大乘归依的僧宝是不退转菩萨,即八地以上菩萨,密乘三皈依还特别申明不归依二乘即小乘的四果圣者和辟支佛,因为见地和发心不同。按此,受了大乘、密乘戒者,若归依南传佛教僧,即犯了大乘、密乘的三皈依戒。

依《地藏十轮经》,作为归依处的第一义僧、圣僧,不仅指出家人中的证得圣果者,而且包括了在家人中的证得圣果者。如米拉日巴尊者,虽然是在家瑜伽行者,而证得的果位甚高,当然是作为归依对象的僧宝、第一义僧。

此外,皈依僧指的是皈依圣僧的全体,而不是仅皈依某一个人,这点弘一大师讲得非常清楚。

还有,归依僧宝的真实意趣,是归依他们所修证的佛法,其实质是归依正法,并非靠哪位圣僧获得解脱。如果碰不到或者没有圣僧,那么还是要归依僧宝,归依观音、文殊等大菩萨及公认为证得果位的祖师大德。进一步讲,皈依圣僧,归依的是他的正见,而不是一定要拜他为师。圣僧讲的佛法是很准确的,因为如果没有证道,讲的佛法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假如所讲的法中有百分之一的偏激,或者根本是错误的,就会误导人,甚至置人于死地。

不仅在家人要归依僧宝,即出家人,也要归依僧宝,归依圣僧的正见。如果不依圣僧正见,没有证果而自以为是,甚至见道不正,误导信众,虽然外现僧人形相,实际上不具备归依僧宝,也就不是僧宝。

仪式上的皈依僧宝,作为佛教徒来说,必须要有一个清净的比丘或比丘尼为之证明,证明你皈依了三宝,但不是皈依具体的某个人。民国时期中国佛教总会印发的皈依证,第一页就说明这一点。但现在,很多信众不明白这个道理,好多寺庙的皈依都是皈依个人,皈依某一位师父。弘一大师当时讲过,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一个僧人讲你归依我或谁是我的归依弟子的话,就等于自己宣布自己是圣僧了,如果不是,那就犯了要堕入地狱的极重的“增上妄语戒”。作为一个佛弟子,如果认为自己归依的是哪位凡夫僧,不明白归依的是圣僧的正见,只认自己师父的,那就不具备三皈依中的归依僧宝。三皈依这第一步不具足,以后的修证就很难成就。

第二种僧是“福田僧”,即具有正信和正见,持守戒律,没有犯四根本戒,没有被驱逐出僧团。这样的出家人也很宝贵,堪做大众供养的对象,因此称为福田僧。假如从外表看是出家的僧人,但不具备正信和正见的话,从严格意义讲属于佛教中的外道,是不应该供养的。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

还有一种僧人,出家的动机是因为贫穷、饥饿,《涅槃经》里面讲这种人“名为秃人,不名为僧”,是不应该供养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出家人,如果不具备正信和正见,而只具备出家人的形迹,则或者属于外道,或者属于魔子魔孙,钻到僧侣队伍中来破坏佛教。对这种僧人,不应该恭敬供养。

佛经里面讲,在家人即使证到圣果,也不具备主持佛教仪式、法会的资格。在家人不能给别人授三皈依戒,但是可以给别人授菩萨戒和密宗的戒。菩萨戒是所有的在家人都可以传授的。《菩萨本业璎珞经》说:夫妻、父子、兄弟可以互相授受。在家人不适合主持显教的法事,但是具传法阿阇梨资格的在家人,可以主持密教的法事。弘一大师说过,比丘戒是绝不可能得戒的。因为比丘戒有一个团体,要一代一代传承不断,是皈依这个团体,不是某一个人。如果这个团体的传承中断,就不可能得戒。南传佛教界不承认中国有比丘。当时太虚大师请来了五个南传佛教僧人,他们在上海看了半年,不承认中国和尚是比丘,就回去了。汉传佛教守的戒律和生活方式跟他们不一样,他们不能承认。所以藕益大师先自称为沙弥,后来自称是出家优婆塞,不敢自称为比丘,因为传戒的团体不够资格,不能得戒体。当然,这是祖师这样严格要求,我们不能这样要求现在的僧众。

作为在家人,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在佛事活动中,一定要对出家人非常尊敬,坐的时候、法会上,一定要把出家人请在上面,对他们非常尊重,因为他们在事相上代表僧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