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陈兵:龙山法师

陈兵:龙山法师

他不着僧装,不入僧团,只以退休工人的身份养老于寺院,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俗名,只知他叫龙山法师,一位很特殊的老法师。

知道他,是因为时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吴立民先生之介绍。那是1992年初,吴所长介绍我到广东乳源云门寺小闭关,除写一信给方丈佛源和尚外,又说:“龙山法师住在那里,太虚大师、赵朴老都很器重他,朴老曾请他重返僧团,任中国佛学院院长,他不干。他精通唯识学,对佛法有很独特的看法,可以去亲近”。

到云门修行了几天后,从僧人处打听到了龙山法师:一位穿着制服,留分头的老头,住在禅堂上层二楼一间寮房里,每天都从斋堂打饭吃。我终于在去斋堂的路上认出了他,问:“您老是龙山法师吧,经吴立民所长介绍,我想拜访您。”他说是的,并热情的领我到他的寮房,长谈了三四个小时。

从谈话中得知,他是著名居士陈海量的弟弟,浙江天台人,大学文科毕业,26岁就出版过诗集,曾任船山学社社长,参加过革命,不久出家,长住南岳。解放时,作为寺方代表与解放军谈判。军方领导要他还俗从政,他未同意,认为这是工农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以劳动为光荣,不适合当和尚,深信佛教的他也不适合当行政干部及教师之类,便离开寺院,到广州做了一名搬运工,虽着俗装,而一直未结婚成家。他无退休工资,是由民政局给以微薄的生活费。因与佛源老和尚为老相识,安排他在云门养老。侄女陈无暇要接他到上海侍奉,他不去。说到其兄陈海量,他说:“他那人很豪气,信仰极热忱。”问他高寿,自言七十九岁,但看上去只像个六十岁的人,头发茂密浓黑,脸上几乎无皱纹,个子不高,浓眉稍竖,目深鼻高,像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他面貌虽有些威严,不大理会人,说话却极其和气、慈祥、亲切。

他说:出家后,在金山寺禅堂参禅,念佛看话头,进入无生灭境界。当听到引磬声时,忽然开悟。考功时,班首问他:见到什么?他答:“实相是有相的,不但有相,而且有声音。”班首曰:“我参修几十年都没得到,让你这刚出家的毛头小子得到了,便宜了你!”乃给他重重一棒。此后,他认为禅宗是不完全的佛教,乃深入教海,大乘经中所说的多种三昧,他按照经言修习,都证到了。他告诉我:“你只要遵依经教去修,便可以证得,没有其他秘密。”并坦诚地说:“直到现在,我只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常,还没证得超越常与无常者。”他的禅定功夫非凡,自言随便可一坐二十多小时乃至多天,他的寮房里没有床,应是不到单的。

龙山法师参禅的经验对我启发很大。我一直以具有佛陀的智慧神通来理解自心佛性,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证悟。听了他的话,我明白了禅宗所悟不过是众生与佛共同的离念心体,此心体本不生灭,即是本来寂静涅槃。我按云门宗的方法参看念佛的前际及截断后的心体,逐渐对心性明白起来,并能延续无念的心体至一两个小时。

但遇到拂逆,仍然即生烦恼,便知所认非真,须继续参修。直到十多年后,因研究佛教心理学,才从理上弄清了何为真实本面。

龙山法师最尊敬太虚大师,认为是中国佛教有史以来唯一的菩萨僧,对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非常赞同。他说:在民国几大高僧中,太虚大师最自然,不做作,功夫也最高。他在临走前两年(1945)便对弟子说:“我恐怕只有两年时间了。”大师名气大,不容易见到,他有幸被接见过一次,长谈两小时,对他很器重。

龙法师认为:面临新时代,佛教必须改革;宗喀巴是改革家,但其理论、做法到现在也显过时了。龙山法师所致力的是改革方案的思考,他要写两本一百多万字的书阐明其思想,完成后想再写一本讲诗歌改革的书,认为现在的新旧诗都有问题,需要改革。做完这些之后,再修一种法,好让自己在转世之后,还能记得一些前生。他不愿求生净土,只想生生世世来人间修菩萨道,到弥勒下生时,自己能成为弥勒佛法座下的一名小菩萨。他设计有来生建设佛教城的计划,鼓励我要为佛教改革做出贡献。

我问:现在这时代,精进修行可以证得圣果吗?他说:这是妄想!我问他对我的看法,他说:“你有一种仙风道骨,你自己不觉得。但你现在烦恼还很重。”听了我的宗教经验,他说:“这样好的机缘,精进修行,证得果位,应是不成问题的。”

他对现在的僧人很是失望,故不愿意进入僧团与此等人为伍。他告诉我:“社会上有的事,庙子里都有,出家人要说比社会上的人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要说比社会上的人坏,也坏不到哪里去。”问出家修行可否,回答说:一般说来出家修解脱要快些,然也非尽人皆如此。

听人说,法师医术很是高明,常免费给人治疗疑难病,疗效颇佳,但从不开药方,而是自己去抓药,自己煎好给病人吃。他还懂风水,我问这云门寺风水如何,他说一般,山太峻峭,山门前不开阔,只能修成小定。又问南华寺如何,他言十分好,寺后乃象山,是出法门龙象的地方,他通达东西哲学,书架上这类书很多。

两年前,接到云门寺小西天明池法师的电话,说龙山法师走了,按说应该享年九十三,与朴老同寿。不知他的书写完没有,有没有人管此事。在云门寺僧人眼里,他是个脾气古怪的人。非僧非俗,不伦不类,很少有人向他请教佛学、修行问题。他不讲课,不去禅堂打坐,寺里也不重视他。我愧无慧眼,只从教理衡量,认为他应该是为乘愿再来的圣者,起码是断了欲界烦恼的再来人,是位罕见的善知识、菩萨僧、高人。相信不久他会化身再来,为法门龙象。

2008年10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