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漣水城下敗退後,張靈甫何以認為“再過年餘,死無葬身之地”呢?

解放戰爭爆發後,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戰六合、攻天長、克兩淮,可以說出盡了風頭。

然而,就是這個張靈甫,在打完第一次漣水作戰後,發電給整編第11師師長鬍璉不無哀嘆地說:“匪軍無論戰略戰役戰鬥皆優於國軍……本軍北調援魯,南調援兩淮,傷亡過半,決戰不能。再過年餘,死無葬身之地。吾公以為如何?”(《粟裕傳》第一版,第538頁)

解放戰爭剛開打即出足了風頭的張靈甫,為何在漣水城下敗退後,即發出瞭如此不堪的哀嘆呢?

漣水城下敗退後,張靈甫何以認為“再過年餘,死無葬身之地”呢?

時間回拉到1個多月前,那時張靈甫和他的74師剛剛攻陷兩淮,當時國民黨上下高興不已。畢竟兩淮是共產黨華中首府,喜歡佔地盤的蔣介石極為看重。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李延年更是連夜向蔣介石報功,稱張靈甫“深體委座宏旨,指揮有方”,“出師三日,連下兩淮”,“粟裕主力死傷殆盡,爭相逃之夭夭”。

大喜過望的蔣介石立即傳電全軍:“張靈甫不愧為模範軍指揮官,李延年果不負黨國厚望。兩淮既克,平定蘇皖不遠,希再接再厲,迅速擴大戰果,謹備勳章重賞以待”。

在慶功會上,李延年甚至大吹大擂:“國軍像整編74師這樣的部隊不要多,只須10個,就能安邦定國了!”(《粟裕傳》第一版,第520頁)

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作為一線指揮官的張靈甫深知,表彰和獎章的背後,是74師喋血的將士們。因為兩淮之仗雖打贏,但打得相當不輕鬆,74師“死傷慘重,陣亡團長2名、營長6名”。

而這次漣水之戰,張靈甫本想乘攻克兩淮之威,再立奇功。沒想到在漣水城下遇到了粟裕,兩人硬碰硬的結果是,進攻一方的張靈甫不得不鎩羽而歸。

“國民黨軍的進攻,遇到了華野部隊的頑強抗擊,每發動一次攻擊,就留下一堆屍體。激戰至10月28日,粟裕下令全線反擊,敵軍有的被殲,有的投降,有的潰退。張靈甫組織‘督戰隊’,以幾十挺機槍阻擊潰退蔣軍。整編第28師192旅大部被殲,旅長曾振負傷,率殘部潰退,被張靈甫的‘督戰隊’殺傷數百人,還有不少人在渡河時落水身亡。曾振丟開整編第74師,率殘部逃往淮安。隨後,張靈甫也急忙收拾人馬,逃回淮陰”。(《粟裕傳》第一版,第537頁)


漣水城下敗退後,張靈甫何以認為“再過年餘,死無葬身之地”呢?

顯然,在與粟裕第一次硬碰硬之中,張靈甫的“督戰隊”射殺了那麼多自己人仍阻止不住潰退,這說明74師的作戰已經徹底到達頂點了。配屬給張靈甫的整編第28師192旅就更不用說了,已經被打得自行狼狽逃竄了。

鏖戰14天的第一次漣水保衛戰,殺得天昏地暗,國民黨軍的王牌主力整編第74師第一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此戰共“殲敵9000餘人,其中74師6000餘人”。連同1個多月前兩淮保衛戰中被殲的4000多人,74師在兩個月內即傷亡了1萬餘人。這個傷亡數可真不算低了。

無疑,經過這次漣水激戰後,張靈甫的頭腦開始清醒起來。儘管他那顆驕狂之心並未泯滅,但幾次交手過後,他已深知共產黨的軍隊並不好對付。特別是這次與粟裕直接硬碰硬之後,自己的王牌部隊居然吃了不小的虧,不得不敗退下來,這無論如何是張靈甫所沒有想到的。

所謂樂極生悲,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張靈甫的人生因攻陷兩淮剛達頂峰之時,馬上就來了一個漣水敗仗。此時的張靈甫給他的老鄉、同學、好友胡璉發出的“傷亡過半,決戰不能。再過年餘,死無葬身之地”的哀嘆,應該是符合他的心理的,應該是他真實的心理道白。

比較巧合的是,張靈甫電報當中說的這些哀嘆之話,居然神一般地應驗了。他說的死無葬身之地是準確的,但時間和結果上卻還是樂觀了。“年餘”根本沒到,僅過了半年;不僅他死無葬身之地,他的74師也悉數被全殲了。


漣水城下敗退後,張靈甫何以認為“再過年餘,死無葬身之地”呢?

主要參考文獻:《粟裕傳》《粟裕戰爭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