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太平天國士兵用大刀長矛對付清軍的火槍和大炮?歷史上正好反過來

大家對天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大概是這麼一種印象,畫風是這樣的。

太平天國士兵用大刀長矛對付清軍的火槍和大炮?歷史上正好反過來

太平天國士兵用大刀長矛對付清軍的火槍和大炮?歷史上正好反過來

而對於清軍的武器裝備,畫風是這樣的。

太平天國士兵用大刀長矛對付清軍的火槍和大炮?歷史上正好反過來

太平天國士兵用大刀長矛對付清軍的火槍和大炮?歷史上正好反過來

而真正的歷史上,當天平天國軍隊佔領了南京之後,就開始大量從西方人那裡購買洋槍洋炮。

這是因為天平天國佔領南京等江南富庶地方之後,稅收收入大增。另一個是太平天國還和西方人做起了外貿生意,主要為茶葉和生絲。比如1862至1863年,太平軍佔領地區就生產生絲8萬包。而在道光末年,全國每年出口生絲只有2萬包。

有了外貿和稅收賺來的銀子,太平天國從西方人那裡進口了大批的火炮和洋槍。

太平天國士兵用大刀長矛對付清軍的火槍和大炮?歷史上正好反過來

(西方人所繪太平軍和清軍大戰,左邊為清軍,右邊為太平軍,可見太平軍槍炮如林)

根據資料記載,1862年4月,上海一家洋行就賣給了太平軍火槍3046支、火炮795門、火藥10947磅(接近5噸)和炮蓋450萬個。

西方人為了賺錢,不顧一切突破清軍的封鎖,給太平軍輸送武器彈藥。當時有艘英國商船,名叫“模範”號,衝破清軍封鎖,抵達太平軍佔領的港口,一次性就買給太平軍300門大炮、50噸彈藥。

另外,據太平天國火炮銘文記載,太平軍每佔領一處要地,就在統轄地區建立了各種兵工廠,如興國子藥廠;吉安的船炮局;湖口火藥局、鑄炮局;武昌的鑄炮局、火藥局;安慶的船炮廠等。凡是太平天國的統治地區,各地幾乎都有熱兵器製造工廠。

不光如此,為了提高火槍和大炮的製造水平,太平軍在這些兵工廠聘請了很多洋人,作為技術指導。比如崑山的槍彈廠、常州的洋炮館、蘇州彈藥廠、漳州軍械廠等都有眾多洋人在裡面工作、服役。這個辦法使得太平軍造火器的技術突飛猛進。據《餘生紀略》記載,太平軍盛讚洋人“製造巨炮、噴筒、甚精利,能達遠”。

英國水手呤俐就曾在太平軍當中服役,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他於1861年在天京加入了太平軍,處於語言溝通上的便利,幫助太平軍購買軍火,他甚至還親自參與到戰爭中,幫助太平軍和清軍作戰。在不打仗的時候,呤俐就專門負責教授太平軍西洋戰法,訓練太平軍炮術。他對中國人的學習能力感到萬分驚訝。他在回憶錄中稱:“中國人的學習效率非常之好,可以迅速學習英文及其他各種技能,他們的本領讓我感到十分的驚訝。”

太平天國士兵用大刀長矛對付清軍的火槍和大炮?歷史上正好反過來

(太平軍和洋槍隊作戰的油畫,真實反映了太平軍武器裝備,火槍居多)

而清軍這邊,對太平軍裝備火器數量越來越多,感到大為恐慌。據《向榮奏稿》記載,在太平軍攻打武昌時,清軍將領向榮發現,太平軍“各營火炮極多,聲震如雷,子密如雨”,“至兩湖安徽及江寧鎮揚三府,大小炮位,以及抬鳥槍盡為賊有,偏布城上及各賊營,我兵每次接仗,賊中槍炮如雨……”

對西方人不顧一切和太平軍進行軍火交易,清軍也感到非常不滿,大加指責。當時有清軍將領評論:“賊無技勇......只重洋炮。夷人過昂其值,兵火後賊所掠之金銀,半歸夷人。”可見當時軍火交易是多麼繁盛。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曾描述和太平軍作戰時,對方火器之迅猛:“(太平天國部隊)開花大炮多尊及洋槍二萬杆,其火器精利遠優於湘軍百倍”。

由此可見太平軍在武器裝備上,比清軍和湘軍厲害多了。

太平天國後期,由於所控制的地盤逐漸縮小,加上交通要道被清軍控制,使得太平天國的稅收和外貿都大大的下降了,加上英國等西方國家對太平天國採取了貿易制裁,使得火器和彈藥的交易也中止了。這使得太平軍的糧食和武器彈藥,都發生了補給困難。

而清軍這邊,開始大批量購買西方的洋槍和大炮,武器裝備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而且西方國家一改中前期的中立態度,不僅銷售洋槍洋炮給清軍,而且暗中支持和組織了“洋槍隊”,對太平天國武裝力量進行絞殺。這也是太平天國最終走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親愛的讀者們,當你們第一次看到電影《投名狀》中太平軍槍炮如林的鏡頭時,是怎麼樣的一種心情呢?

太平天國士兵用大刀長矛對付清軍的火槍和大炮?歷史上正好反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