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大家好,我是貳拾意。一個旅遊從業者,攝影愛好者。

希望大家不管天南地北,都能關注我。我會帶你們打卡小眾的景點哦

————————————————————————————

小橋流水、窄巷石路、吳儂軟語……江南人對於古鎮,有著天然的依戀。看過烏鎮的張揚,讀過同裡的詩意,在杭州人眼裡,最憶始終還是這座極具老底子味的江南水鄉。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起周邊那些江南名鎮,塘棲古鎮只靜靜地坐落在杭州餘杭一隅,似乎低調許多。但要說江南水鄉的韻味,這裡卻是不讓分毫。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古鎮始建於北宋,自元代就商賈雲集,到了明清,已位居“江南十大名鎮”之首,乾隆帝七下江南時來過數次。

塘棲不大,卻有跨越明清的老房子、讓吃貨惦念的美食和城裡人嚮往的慢生活。比起西湖周邊,這裡才是“活著的”老杭州。

古時富甲一方的魚米之鄉

最具市井氣息的江南古鎮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始鑿於春秋,作為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最是惹人矚目的莫過於大運河杭州段。北起塘棲,南至錢塘江,110公里的河段記錄了杭州太多的白牆墨瓦、市井百態和歷史滄桑。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黃德燦/攝

運河的水穿鎮而過,歷朝歷代以來,塘棲作為杭州市的水上門戶,不僅經濟發達,物產豐富,而且人才輩出。這片文物古蹟遍佈的土地上,擁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是浙江首批“省級旅遊風情小鎮”。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如今,古鎮經過600多年歲月磨礪,依舊沿襲著明清格局,仍保存有比較完好的古街、沿廊和建築。滿世界的水,恣肆漫漶,漁柵憧憧,人們依水而居,是真正的“人家鱗列水邊樓,樓自浮空水自幽。”

用腳步丈量每一塊石板

走進老杭州人的生活裡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與一般的小橋流水不同,廣濟橋有著直登雲碧的恢弘氣勢。腳踩著飽經風霜的石階上行,每一步彷彿都在與歷史觸碰著。這座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七孔石拱橋,歷經數百年的歲月,就像塘棲的魂,見證了塘棲的興衰。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走過廣濟橋,眼前絕不僅僅只有詩詞裡“煙柳畫橋”的意境之美,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氣息。米店、竹器店、雜貨店、缸罐店、餛飩店、手工蠶絲被……一排排店面,是不亞於古時的繁華。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黃德燦/攝

深宅大院皆高築封火牆,隱於弄內,引升出條條陪弄。曲曲直直的長廊將全鎮連成一片,晴無需帶帽,雨不必帶傘,行勿用出戶,路不會溼鞋。若剛好遇上雨天,江南的小雨不緊不慢,煙雨中的塘棲,就似一個清淺的夢境,讓人沉迷。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Crip@阿萌Mona/攝

白天午後,行走在窄小的巷子裡,時光好像悠然退後幾十年。躲進茶館,聽一段評書,與友人一道談古論今;或在古北小吃街上,把那些傳承了百年的傳統美食一家家吃遍……這裡的小日子比都市少了一分喧譁,卻更添了一分悠閒。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夜幕降臨,運河兩岸的商鋪點亮了紅燈籠,石橋被燈光勾畫出美麗的身影,走過幽靜的小巷子,穿過紅燈籠照亮的河岸,站在石橋上遠望,時不時還有貨船鳴笛駛過,遠離遊人的喧囂聲,這才算走進了老杭州人的生活裡。

將古鎮的秋天裝進肚子

吃貨嚮往的美食天堂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塘棲百姓歷來對菜頗為講究。舊時,店主立於門前,招徠食客聲、夥計報菜吆喝聲、賬房收賬允諾聲……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此起彼落,極為熱鬧,是塘棲特有的一道風景線。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如今的塘棲吆喝已經遠去,卻仍有不少風味食品的名氣響徹遠近。尤其是水北街上,幾乎網羅了小鎮所有流傳百年的美食。很多老杭州人會特意去塘棲,在法根糕點、老刀糕點或是朱一堂買些零嘴回來,不光用料足,價格也很實惠。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黃德燦/攝

廣濟橋往北走上20米,有家浙江老字號的“百年匯昌”食品店。這家老店最早創辦於1800年(清嘉慶五年),比胡慶餘堂、知味觀都要早。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Ctrip@南淮月樓船雪/攝

粢毛肉圓的歷史悠久,是塘棲人正月裡接待客人、辦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菜,連乾隆帝都對它讚譽有加。剛出鍋的粢毛肉圓,個個足有乒乓球大小,糯米粒粒晶瑩,被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蒸籠上。咬上一口,糯米的香甜裡裹著豬肉的鮮美,讓人食慾大開。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塘棲板鴨已有半個多世紀的製作史。每年秋末冬初,氣爽鴨肥,就是塘棲板鴨上市的旺季。從宰殺到擦油上架,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整個過程除了用鹽,不加任何佐料,但依然清香鮮美。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細沙羊尾是塘棲的傳統美食,因為長的像羊尾肥糯可愛而得名。當地人也叫它“細沙高麗肉”。它色澤金黃,脆中帶軟,內裡豬油融化被香甜的豆沙吸收,油潤甘香,作為酒桌糕點最適合不過。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在塘棲古鎮,粽子也要分性別的。“雄”粽是三角粽,“雌”粽則是四角粽,也叫“斧頭粽”。當然,兩者裡面的餡兒也是各不相同:“雄”粽一般不放餡或者只放些藕絲,而“雌”粽內裡卻被紅豆或者肉塞得滿滿當當。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天下枇杷出塘棲”,每到春末夏初枇杷上市的季節,街路上、菜場裡和河港裡的農船上,都是滿籃滿筐的枇杷,金黃誘人。這裡的枇杷尤以“軟條白沙”為最。這種白沙枇杷個小帶雀斑,看似貌不驚人,卻勝在肉軟而厚,水份多,入口鮮甜,誰吃過誰知道!


出行攻略

比烏鎮、西塘低調,比南潯繁華,這才是江南人眼中的NO.1

交通信息:塘棲鎮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距杭州主城區15公里,與湖州市的德清縣接壤,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浙S13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浙S304省道、京杭運河東西向貫穿全鎮,塘康公路、拱康路、圓滿路延伸段(S304省道G320國道連接線)可直通杭州。

美食推薦:

法根糕點、老刀糕點、朱一堂、永財糕點、門板飯、康乾食府、一煲鄉、阿忠粢毛肉圓

周邊景點:廣濟橋、乾隆御碑、水北糧站、運河谷倉博物館、市南街等

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