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當初為什麼要從馬來西亞獨立?

鳥摩膏

按照李光耀的話說:新加坡不是個自然形成的國家,而是人為的,它沒有腹地,完全要依靠馬來亞,連水都要靠馬來西供應,所以脫離馬來亞,新加坡難以生存,就像心臟少了軀體一樣,但是加入馬來亞僅聯邦僅2年後,新加坡被趕出了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被迫獨立。

圖為1963年,受支持者歡呼的李光耀。

圖為李光耀夫婦和長子李顯龍。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馬來亞聯合邦等在英國倫敦簽署了《關於成立馬來西亞聯邦的協定》。規定新加坡作為馬來西亞聯邦一個州存在,英國繼續保持在新加坡佔有和使用軍事基地的權利,新加坡保持自由港地位等其它權利。於是馬來西亞聯邦正式成立,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聯邦一個州。隨後的時候,李光耀著手解散新加坡立法議會等著馬來西亞政府來接管。

圖為1965年8月10日,李光耀向媒體講述新加坡被獨立的原委。

但是此時新加坡掀起了群眾內亂,說李光耀把新加坡出賣給了馬來西亞,李光耀立即鎮壓鬧事群眾,逮捕了工人領袖林清祥,此事雖然表面平息,但是它像一股暗流一樣還在湧動。因為馬來西亞是伊斯蘭教穆斯林為主,在新加坡除40%華人外,也有40%的穆斯林和其它種族人,在1964年新加坡連續發生了多起種族暴動,並有多人在暴動中喪生,幾萬穆斯林集結在新加坡政府大廈門口舉行遊行,而新加坡就兩個營的部隊還是馬來西亞人指揮的,幾百個警察根本不夠用。

1965年獨立後的新加坡,李光耀看望社區裡的孩子們。

而這場持續不斷的種族暴動是受馬來西亞巫黨政府支持的,而且在新加坡的巫黨分子更加煽動反對李光耀的情緒,此時遠在倫敦養病的馬來西亞巫黨政府首腦拉赫曼對這場暴動頗為自得,李光耀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談判,要麼屈從巫黨,要麼被一腳踢開,李光耀後來回憶說:我們正在體驗一場聯邦種族恐嚇政治,原來是那樣天真的相信他們,可是我們拒絕在受威嚇中屈膝臣服,於是1965年8月9日,新加破和馬來西亞正式分家。


圖文繪歷史



現在的新加坡是當年英國的殖民地,1959年成功爭取成立自治邦,華人李光耀是為首任首相。 1963年,當時的星嘉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砂撈越以及北婆羅洲(沙巴)共同成立 「馬來西亞聯邦」,從而完全脫離英國人統治。

在馬來西亞聯邦時期,李光耀和當時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種族權利分配上意見有所出入,華人的李光耀主張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種族平等方式,抗衡「馬來人『土著』至上」的保護土著政策。人民行動黨與執政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的政治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兩次在

星嘉坡引發種族騷亂。過後,首相東姑阿布都拉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於1965年8月7日下令將星嘉坡州自馬來西亞聯邦中除名。於是在同年8月9日,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馬來西亞國會緊急修憲並通過,解除星嘉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致使其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1965年8月9日,星嘉坡被迫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後,獨立成國的新加坡嘗試尋求國際承認,深怕有朝一日會被馬來西亞強行合併或被印尼攻擊(當時印尼對抗新馬的活動還沒結束),遂於1965年9月21日正式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也加入大英國協(英國聯邦)。

很明顯,華人的李光耀想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民族平等方式,不讓「馬來人至上」的偏坦保護政策。是人民行動黨與執政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的政治較量,當時人口以華人些微佔優的情況下,政治理念也並不偏坦華人,人民行動黨是有機會贏得統治政權的。但在當時首相東姑阿布都拉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實是恐怕輸給人民行動黨,讓華人的李光耀掌政,也不能忍受馬來人失去統治權,遂施以小手術讓以華人為主而面積細小的星州脫離,把華人佔優的狀況,一夜之間逆轉,遂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將星嘉坡州自馬來西亞聯邦中除名。於是,新加坡國在8月9日正式獨立!


新加坡在獨立前英文名字一樣叫Singapore ,馬來文叫 Singapura,中文則普遍叫它「星嘉坡」「星架坡」「星洲」「獅城」「叻埠」「石叻」或 「叻」,獨立後國名統一叫「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國」英文 Republic of Singapore、馬來文 Republik Singapura

喜愛本文可收藏 . 謝謝【贊】鼓勵


太平山花葩山兩地一檢

新加坡不是自己要獨立,而是被馬來西亞踢出來的。二戰後,許多民族國家紛紛擺脫了殖民地的地位獨立。獨立後的國家無不歡欣鼓舞,舉國同慶,新加坡獨立時身為總理的李光耀卻說: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要弄懂李光耀的心情,我們得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

二戰後,“日不落帝國”英國撤出東南亞,馬來亞、新加坡、沙巴、砂勞幾個地區就商量著:我們單個人的力太小,要不咱們四個搭夥過日子組成一個國家吧。於是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了。但是,聯邦剛成立不久,馬來亞就和新加坡接二連三地發生了矛盾。

首先是經濟上。雖然馬來亞和新加坡名義上屬於一個國家,但是雙方經濟上並沒有統一。新加坡商人希望建立共同市場,把新加坡的商品賣到整個聯邦。由於馬來亞的經濟基礎薄弱,新加坡經濟發達,建立共同市場後新加坡不久就會控制整個聯邦的經濟,馬來亞自然不會答應。相反,馬來西亞本著“劫富濟貧”的原則,要提高新加坡的上繳的稅收。新加坡也不幹了,不讓我們賣東西,還要多交錢,這叫什麼事啊!

政治上,馬來西亞憲法規定新加坡公民不能參加馬來亞的大選,馬來亞的公民也不能到新加坡從政。然而實際上,馬來亞和新加坡都在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對方的地盤。馬來亞的幾個政黨組成了新加坡聯盟,參加了新加坡大選。新加坡也以牙還牙,宣佈新加坡執政黨成為全國性的政黨,參加馬來西亞聯邦的大選。

種族和文化上,新加坡是華人的聚集區,有100萬華人。新加坡加入聯邦後,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將從37%上升到42%並超過了馬來人。時任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宣傳:馬來西亞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則倡導: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除了馬來人還有華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這讓壟斷馬來西亞政治權利的馬來人感到了威脅。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日,馬來人舉行遊行,並對華人發動了進攻。由於警察多由馬來人擔任,他們在暴亂中偏袒馬來人,所以暴亂前期受傷的都是華人。後來,在華人幫會的反擊下,受傷者多為馬來人。

馬來西亞首相東姑為了維護國家國家團結,減少種族衝突,把新加坡踢出了聯邦,徹底打破了李光耀希望的華人通過選舉掌控馬來西亞政權的機會。新加坡被迫獨立,李光耀說: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因為獨立後的新加坡只是一個719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連淡水都要從進口,失去了馬來西亞這塊經濟腹地,它無法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下去。所幸勤勞機智的新加坡人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打趴下,依然把新加坡建設成了一個繁榮的國家。新加坡穩定發達後,李光耀仍然不忘加入馬來西亞,曾經三次申請過要加入,不過都被馬來西亞拒絕了。


歷史觀

那一天是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日,新加坡的大批馬來人走上街頭,開始只是正常遊行,後來卻演變為一場暴動,而受害者便是新加坡的華人。22人在這次暴動中死亡,461人受傷,這是新加坡歷史上第一次種族主義暴亂。

對於這場暴亂,中立方如澳大利亞,在其報告中說:“毫無疑問,新加坡發生暴亂的責任應該明確地落在巫統頭上。巫統成員發起了種族主義運動,並任由這種運動發展”。而巫統,便是馬來執政黨。

事實上,一個多月後衝突事件仍有發生,9月2日這一天便有兩名馬來人用石頭砸傷了一名華人,而稍後,僅僅是10分鐘後,另一名華人下巴士時,遭遇兩位馬來人的攻擊。政府不得不援引公共安全法令,宣佈新加坡為“危險區”。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這就得搞清楚之前的狀況。

1946年,大英帝國從馬來撤退,戰前分散的海峽殖民地、馬來聯邦和馬來屬邦的行政管理權集中起來組成馬來亞聯邦,並於1957年正式獨立。

在此情形之下,與馬來僅隔著柔佛海峽的新加坡,支持合併,因為他們相信新加坡與馬來亞的政治合併,將有利於在兩地建立一個共同市場。無疑,對於資源匱乏的新加坡而言,馬來亞是其最理想的經濟腹地和產品銷售市場。

馬來人擔心擁有百萬華人的新加坡一旦加入,馬來語的種族構成將發生鉅變:原本華人是37%,一下子將劇增至42%,換句話說,華人將通過選舉掌權,馬來人的政治壟斷恐怕不復存在。

當然,此時馬來人還是打算接納新加坡,他們計劃把馬來亞、新加坡、文萊、沙巴、沙撈越幾個部分統統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大聯盟,這樣一來華人就不會佔多數,而吉隆坡政府可以獲得富庶的新加坡上交的財政稅收。

所以經過了兩年磋商,在文萊退出的情形之下,馬來亞、新加坡、沙巴、沙撈越組成了一個馬來西亞聯邦。

然,新加坡人發現很不划算,因為“馬來亞要我們上繳40%的關稅收入給中央政府,而我們的貨物如果不能推銷到協助的地區,這是極不合理的”。馬來西亞政府則認為,新加坡是大馬收入最多的一個州,所以上繳中央的稅收比例應進一步提升到60%。

也就是說,新方要求能公平無障礙地做生意,而馬來則說:你要多交錢。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很快陷入了僵局,誰都不肯讓步。

而在這經濟問題之上還有政治問題,馬來西亞憲法規定新加坡公民不能參加馬來亞的大選,馬來亞的公民也不能到新加坡從政,但新加坡政黨可以參與馬來亞大選,馬來政黨也可以參加新加坡大選。

1963年新加坡大選,馬來亞的主要政黨巫統、馬華華會、印度人國大組成的新加坡聯盟參加了選舉。而1964年,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也宣佈參加馬來西亞大選,目標是競選9個國會席位,取代馬華公會成為巫統的合作伙伴。

這一事件的發生,立刻引起了馬來首相東姑的警惕,雖然李光耀說:“只要東姑在那裡,他就是馬來西亞的領導人”,但東姑顯然認為李不可信任,因為“這個強大的政治對手遲早有一天會取代自己的位置”。最終,東姑支持的馬華公會,在大選中獲勝,而人民行動黨遭慘敗,參選9個席位只贏得1個。顯然是這場大選,導致了兩坡關係的急劇轉變,種族對立最終導致了1964年7月21日的“黑色星期二”。

這場騷亂,李光耀政府認為是聯邦政府試圖推行“種族沙文主義”,企圖使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待遇,煽動在新加坡的馬來人所致。

也正是這種激烈對抗事件的發生,身為巫統溫和派領導人的東姑認為,唯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困境,那就是:“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其他部分分開。”

後來,東姑回憶說,“新加坡的離開是由於新加坡的總理想當(馬來西亞的)總理。”

對此,李光耀的態度是倘若建立一個包含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他願意留下。但1965年8月9日上午10時,新馬分離議案在馬來西亞國會迅速三讀通過。李光耀向新聞界宣佈新加坡獨立的時候,“痛苦地哭了,因為他半生為之奮鬥的理想破滅了”。當時外國評論都預測獨立後的新加坡將走投無路,連李光耀自己都覺得“我們眼前困難重重,生存機會非常渺茫”。

對此,有人認為:李光耀不願意新加坡獨立,原因在於:新加坡不獨立,他有可能當整個馬來西亞的領導人。而新加坡一旦獨立,什麼資源甚至連淡水都沒有,且四周又是強鄰環視,咋辦?

但今天的新加坡,顯然“打死也不願重回馬國懷抱,維持現狀是他們絕大多數人的意願。”《星洲日報》文章雲:“維持現狀,馬新共贏是今天許多人的共識和期盼,新加坡人這樣想,馬來人也認為如此。”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19世紀初,新加坡因為具備天然良港的潛質,被英國人看中,並於19世紀中期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42年由於英軍戰敗,新加坡又被日本人佔領,1945年日本人投降以後,英國恢復了其在新加坡的殖民統治,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並同時宣佈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又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了獨立的新加坡共和國,並於同年9月份加入聯合國,10月份又成為英聯邦的成員。

為什麼短短的兩年時間,新加坡就宣佈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呢,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首先,新加坡的獨立並不是自願的,新加坡只是一個700平方公里的小島,資源缺乏,如果與馬來西亞分離,新加坡的前途必然是未卜的,當時的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非常反對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李光耀在晚年回憶時也曾經說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是一件令他終生抱憾的事情,他從沒有爭取過新加坡的獨立。甚至在1996年和2007年李光耀兩次主動提出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新加坡可以回到馬來西亞,但仍然遭到馬來西亞拒絕。新加坡最終的獨立是在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完成的。

其次,合併之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是導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個重要原因。新馬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總理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雙邊經濟矛盾則發生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後升溫。新加坡則認為這對自己不公平,因為其他州屬並沒有因此增加繳稅。同時在語文和教育政策上新加坡和當時的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發生嚴重分歧。

新加坡獨立後,四顧茫然,要資源沒資源、要靠山沒靠山,因而新加坡最終選擇了倒向美國,因為當時的新加坡被東南亞一些國家認為是第二個中國,因此,周邊許多國家對新加坡充滿了敵意,新加坡必須選擇一個靠山。同時,鑑於資源的缺乏,新加坡走出了一條依託科技、教育強國的路線,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新加坡就成長為了亞洲四小龍,直到現在新加坡都擁有與其國力不相匹配的國際影響力。


青年史學家

在二戰之前東南亞馬來半島這一大片地區都是英國殖民地,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首先獲得獨立,之後1959年新加坡等地獲得獨立。後來為了聯合力量、共同發展,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佈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想法。當時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舉行全民公投,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1963年9月新加坡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但是新馬合併後各種矛盾叢生。首先在經濟上當時的新加坡並沒有現在這麼富有,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想要發展需要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撥款,但是馬來西亞不同意;新加坡的商人抗議馬來西亞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地區商人一樣的權益;最嚴重的是1964年12月,馬來西亞中央政府以擴軍防備印尼為藉口,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雙方矛盾激化。

其次在政治上新加坡本地以李光耀為首的人民行動黨在競選中非常有戰鬥力,引起了馬來西亞執政黨的恐懼。1963年,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國陣執政聯盟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看似強大的聯盟黨不但沒贏得選舉,反而把自己手中掌握的三個選區丟了。

最後是民族矛盾尖銳。馬來西亞地區本土居民是馬來族人,後來英國殖民者為了掠奪該地區資源,遷入阿拉伯人、印度人、華人,其中華人定居在當地的人數最多。1963年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華人人口數量暴增,佔馬來西亞人口的42%,和馬來族人口不相上下。

馬來西亞地區本土居民認為馬來族是馬來西亞的主人,應該擁有特權;而後來定居的華人和印度裔被認為是承蒙馬來族恩惠的外來者,應該處於次等地位。馬來族精英懼怕以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會削弱他們佔多數的人口比例,並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

於是1965年8月8日,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利用其在馬來西亞國會的人數優勢強行通過決議,修改憲法,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當狗容易做人難

新加坡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

1946年英國將其劃為直轄殖民地。

1959年6月新加坡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國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佈“緊急法令”等權力。

1963年9月16日併入馬來西亞。

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新加坡的獨立是被迫的,是被馬來西亞聯邦“開除”後不得不獨立的。馬來西亞之所以“開除”新加坡,是因為新加坡是華人主政的州,馬來西亞擔心其會成為在馬華人的後臺勢力,改變馬來西亞的政治格局,同時也擔心被我朝利用。李光耀的自傳裡有提到過這點,說當他從電臺裡聽到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宣佈放棄對新加坡的主權時,心裡萬分痛苦。


凌塔太守

新加坡的獨立並不是自願的❕

新加坡只是一個700平方公里的小島,資源缺乏,如果與馬來西亞分離,新加坡的前途必然是未卜的❕


當時的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非常反對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

李光耀在晚年回憶時也曾經說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是一件令他終生抱撼的事情,他從沒有爭取過新加坡的獨立❕

甚至在1996年和2007年李光耀兩次主動提出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新加坡可以回到馬來西亞,但仍然遭到馬來西亞的拒絕❕

新加坡最終的獨立,是在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完成的❕


四都火雞

在殖民地時期,沒有馬來西亞這個國家,而是分為馬來亞、沙巴州、砂拉越州、文萊幾個殖民地,新加坡是這幾塊殖民地管理的中心。後來馬來亞、沙巴州、砂拉越州組成了馬來西亞並宣佈獨立,文萊拒絕加入馬來西亞並選擇了獨立。也就是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殖民地時期就不屬於一個國家。

二戰後英國開始退出東南亞,但東南亞那些國家面臨嚴重的共產主義運動,自己又控制不了,尤其是新加坡,所以李光耀一再的要求英國延緩撤軍,英國也同意了李光耀的要求,鎮壓當地共產主義運動直到李光耀權力穩固,可以掌控新加坡。

新加坡獨立後,華人比例非常大,而且很多人認同共產主義,李光耀必須要打擊共產主義運動,但自己的實力不行。馬來西亞也面臨嚴重的共產主義運動,如果新加坡變成了共產主義國家,那憑藉馬來西亞大量的華人,新加坡可以迅速向馬來西亞輸出共產主義,所以馬來西亞也不能接受新加坡成為共產主義國家。這樣新加坡提出加入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就同意了。

也就是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相互利用,共同鎮壓共產主義運動,所以才組成了一個國家。

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同床異夢。

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李光耀還是自稱總理,沒有改叫州長,這讓馬來西亞首相很不爽,因為總理和首相地位是一樣的。

馬來西亞推行馬來人優先政策,作為華人領袖,李光耀認為馬來西亞應該是馬來西亞人的國家,而不僅是馬來人的國家,這就又有矛盾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華人比例就超過了馬來人,憑藉李光耀的能力和華人比例,在民主選舉的政治制度下,李光耀一定能夠成為馬來西亞的首相,這讓馬來人也無法接受。

於是等到共產主義運動被鎮壓後,馬來西亞就把新加坡踢出去了,踢出一個小島,是符合馬來西亞的利益的。

但新加坡就慘了,沒有戰略縱深,淡水、食物需要進口,沒有什麼軍隊,周圍都是伊斯蘭國家,尤其是印尼虎視眈眈。但李光耀還是能力太強,都闖過來了。

可是李光耀在自傳中說他直到老了還是希望加入馬來西亞,馬來亞是新加坡國語的地位一直沒變過。


租房派租房

2016年年中去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地處熱帶。但兩地經濟卻相差很遠,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總面積719.1平方公里,差不多隻比中國深圳的三分之一大那麼一丟丟。但就這麼個彈丸之地,在世界地圖上就一個點的大小,卻成為了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紐約、倫敦是前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相互膠著,一直都在競爭第三的位置。

所以,你會發現,就這麼一個城市國家,在國際上卻很有話語權。而與之相鄰的馬來西亞,無論經濟、還是國際話語權,都不如新加坡。

現在的馬拉西亞肯定悔青了腸子,因為當初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已經合併了,但馬來西亞在1965年硬是強烈要求新加坡,你必須給我獨立出去,別粘著我。理由是,新加坡華人太多了(70%都是華人),當時的馬來西亞中的馬來人和華人起了衝突。

一九六一年,當時的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有意將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對此,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決定將選擇權交給人民,於是就舉行了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再次獨立,建立了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一個彈丸之地,要資源沒資源要財力沒財力,要生存是相當困難的。但新加坡還是找到了出路,一方面以互利共贏的政策吸引外資,另一方面,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

同時,新加坡利用自身地理優勢,扼守馬六甲海峽,建立起來新加坡港口,賺取了大把的資金。

新加坡憑此,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在八九十年代,與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並稱“亞洲四小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