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提到地道戰,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哼起這段熟悉的旋律。全國抗日戰爭期間留下來的“地道戰遺址”一共有兩處,今天我要探訪的是位於河北省清苑區冉莊鎮的“地道戰遺址”。這個村莊因為早年拍攝經典故事片《地道戰》聞名遐邇。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美國記者亞·諾爾曼曾經採訪晉察冀根據地,他在文章中寫道:“對於大多數美國人,戰爭是一種坦克、飛機、艦船和大炮史詩式的鬥爭。我卻從世界的另外地方歸來。在那裡,他們是從佈滿機關門洞和秘密入口的隧道進行著戰爭的(中國的地下城市)。”抗戰時期,冉莊人民利用地道的特殊性和複雜隱蔽性,配合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其中較大的戰役5次。其中利用地道作戰72次,配合部隊作戰85次,擊斃偽團長一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的光榮稱號。當年的《冀中報》對冉莊抗戰偉績予以刊載報道。冉莊附近的日軍經過多次失敗後哀嘆:寧繞黑風口,不在冉莊走。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看過電影《地道戰》和來過冉莊的人往往會以為影片中高家莊的原型便是冉莊,其實不然。當年電影導演在冀中採風的時候,到了正定縣高平村觸發了靈感,後來影片中的村子取名“高家莊”是有出處的。高平村的地道戰打的比冉莊好,是“抗日先鋒村”,但是地道遺址沒有冉莊保存的好。尤其是冉莊的十字街和街心的三課大槐樹,很有冀中平原古樸村莊的典型風貌。因此,冉莊成為影片中高家莊的三個外景拍攝地之一,今日更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景區,可見妥善保護的歷史傳統和遺存能轉化為有形與無形的資產,惠及後人。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千里大平原展開了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在響亮歌詞背後,是滿浸鮮血的無奈和不屈,也說明冉莊地道是被逼修建的。冉莊地道始挖於1938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大舉南侵,採取“鐵壁合圍”、“縱橫梳篦”的清剿戰術,對無堅可守、無險可據的冀中平原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僅在6萬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築據點、炮樓1783處,修公路2萬多千米,挖封鎖溝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細碎分割成2670塊,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戰爭苦難。形成“抬頭見崗樓,邁步登公路,無村不戴孝,處處起狼煙”的悲慘景象。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有效打擊敵人,冉莊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始挖地洞,開展了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最初,為了躲避敵人的殘害,人們自發地挖了單口洞,又叫“蛤蟆蹲”。這一發明,成了敵佔區,尤其是近敵區的幹部民兵堅持鬥爭的重要依託,也是地道的開始和雛形。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冉莊地道的出入口設計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內牆根壁上,有的修在靠牆根的地面,還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鍋臺、井口、面櫃、織布機底下等處,偽裝得與原建築一模一樣,使敵人很難發現。地道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還根據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別在小廟、碾子、燒餅爐、櫃檯、牆角、牆根等處,修築了工事、槍眼。所有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觀望,又能射擊和拉雷。針對日偽軍一旦找到地道就會往地道里灌水,或放煙放毒氣,各種手段無所不用。於是軍民的聰明才智也被激發,不斷總結作戰經驗,邊戰邊挖,虛虛實實,精心設計了各種各樣構思精巧的地道口和作戰工事。如針對敵軍灌水,雙層地道被群眾開發出來,下面一層與水井連通,敵人灌進來的水可通過下層地道流回水井。敵人殘酷的手段均被冉莊抗日軍民一一巧妙化解。戰鬥中,常常如神兵天將,敵人常被打得如驚弓之鳥、草木皆兵。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走進冉莊,像置身於歷史的畫卷中。冉莊始建於隋唐,至宋代時,楊業之子楊延昭部將在村北河畔荒原築營戍守,冉莊因此而一度繁榮,初具小鎮規模,故冉莊素有唐村宋鎮之說。街上兩棵老槐樹,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影片中那口用於報警的鐵鐘,還懸在老樹上。1965年拍電影時,它們還有暮年的樹葉,拍攝完《地道戰》第二年它們死去了,因為當年挖洞時傷到樹的根,樹身也被挖空了。20世紀70年代末,西側古槐被狂風攔腰颳倒,人們細數年輪,密密匝匝,確超千年。冉莊的所有巷子,也都沒有巷名,門牌號統一以“文保字”開頭。因為冉莊整個村子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不能對房屋的外立面進行任何改動。每年,有關部門都對一些破損的房屋進行修葺。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1959年8月,冉莊地道戰紀念館落成,聶榮臻元帥親自題寫了館名,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了“冀中冉莊地道戰展廳”牌匾。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展廳佔地面積980平方米,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過的鎬、鐵鍁、轆轤和照明燈;民兵集合、作戰使用過的銅鑼、軍號、牛角號;士兵工廠製作的土槍、土炮、翻火子彈及使用過的工具;烈士遺物、遺詩、資料、照片、獎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無一不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如今,冉莊地道戰遺址已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成為重要的愛國教育基地,每年都有約150萬遊客來到這裡重溫那段紅色的記憶。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許多人看過電影《地道戰》,去過清苑冉莊等地道戰遺址,但這些並不是抗日地道戰的全部。在廣袤平原之下,長度以萬公里計的地道中發生過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是遠非一部電影所能表現的,也不是一個冉莊所能濃縮的。1944年秋,楊成武出任冀中軍區司令員,在大範圍實地考察後他系統總結了地道的構築以及戰術、技術等方面的經驗,寫成兩三萬字的《冀中平原上的地道鬥爭》,作為秘密文件油印下發各地,之後冀中地道戰從構築到戰鬥技術都明顯提高。不少地道里有秘密會議室、廁所、汲水處,並有防毒、防火、防煙等設備,如地下村莊,在一望無際的冀中平原上形成了可攻可守的“地下長城”。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此行唯一遺憾的是沒有在這裡的電影院裡,看到電影《地道戰》。冉莊唯一的一家電影院,早已變為大禮堂,現在已破舊不堪,很久沒有放過電影了。但是從遊客的角度看,在冉莊看《地道戰》,就跟在羅馬看《羅馬假日》,在廬山看《廬山戀》一樣,有著特別的意義。近日,中國影片《廬山戀》成為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放映這部影片的江西廬山戀電影院,從1980年至今,已經連續放映了6000多場。而《地道戰》完全有跟《廬山戀》爭一爭的實力。可惜,冉莊人沒有利用這個資源優勢。不過,有理由相信,能夠發明地道戰的冉莊人,一定也會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把未來描繪得更加絢麗!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創造平原遊擊神話的冉莊地道戰,是日本人“逼”著修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