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从全球和整体来看反法西斯战争的脉络

一,背景和准备

第二次世界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根源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不平衡和各国的矛盾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1866—1914)中,美、德、英、法、日、俄、意等国纷纷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也基本被其瓜分完毕,由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空前加强。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的不满和复仇情绪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一战后,英法美等战神国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前者过度削弱了德国,而后者限制了日本在华的势力发展,这导致日本和德国和其他国家的矛盾依然存在。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在经济危机中,世界各国内部矛盾被激化,急需转移国内矛盾。日本、德国也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苏联由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因而躲过了危机,而美国因为实行罗斯福新政,逐渐恢复了经济实力。

“法西斯”一词为英译词,如果意译过来就是“专制”或者“独裁”,“法西斯”的本义是“斧钺”,象征王权,同中国古代一样,斧钺是权力的象征。法西斯政权一般出现在专制色彩浓厚的国家。

意大利是第一个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意大利在19世纪中后期实现了国家统一后,并未成立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了王国,这就让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专制残余。一战中,意大利王国的经济动荡不安,政府软弱无能。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趁机于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独裁统治。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一战后受到严重的削弱。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国内经济迅速恶化,国内矛盾激化,垄断资本家和人们都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策。这给德国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提供了机会。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法西斯政权开始在德国建立。之后,德国开始为战争作全面的准备,国家控制全国工业生产,并为军事工业服务。1935年,希特勒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封锁,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同时德国的工业产值再次超越了法国和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从全球和整体来看反法西斯战争的脉络

德国的扩张

日本方面,在一战后,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华盛顿体系限制了日本在亚太的扩张。同时经济大危机让日本经济迅速恶化,国内动荡不安。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也是导致一战后日本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当然,日本的对外扩张也是长期的既定国策,日本的“大陆政策”中就有吞并中国的野心。

一般国际上将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但实际上世界大战的局部战争早就开始。这里面主要包括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苏台、西班牙内战等。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是大陆政策的一部分。1927年,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出台“大陆政策纲领”。田中向日皇密奏中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因此,入侵中国东北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一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东北事变”,由于中国东北军的撤退,日军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并于1932年成立了“满洲国”傀儡政策。

日本占领东北之后,侵略的步伐加快了。日本沿着长城一线进攻中国,占领了热河、察哈尔等地方。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占领华北。海军方面,1932年开始,日本开始不断进攻上海。

1935年,意大利对非洲唯一的国家——埃塞俄比亚发动了战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企图恢复罗马帝国时代对地中海的控制权,因而在非洲发动战争。而埃塞俄比亚早在一战之前就是意大利试图吞并的对象。战争发动后,国联虽然颁布了制裁措施,但是没有实行石油禁运,这是欧美国家绥靖政策的表现。到1936年,埃塞俄比亚沦陷。

1936年,德国开始走上扩张道路。这一年,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并参与了西班牙内战。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而后又企图吞并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地区。1938年9月,德、英、法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同意将苏台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国则保证“永远不再投入彼此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慕尼黑会议也是英法绥靖政策的表现,两国希望缓解和德国的矛盾,实行“祸水东引”政策,利用德国对抗苏联。

1936年的爆发的西班牙内战则是世界大战的一次“演习”。30年代西班牙矛盾重重,政党林立,斗争不断。1936年,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发动叛乱,随后德国和意大利为其提供支援,而苏联则为共和国提供援助,而英法和美国则宣布中立,置身事外。最终,西班牙法西斯政权建立。

二,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1938年慕尼黑会议结束,英国首相张伯伦飞抵伦敦宣称:“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但是和平并未来临,降临的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1938年8月,德国为了稳定苏

1939年9月,德国违背诺言,进攻波兰,英法接着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正式爆发。在进攻波兰之前,德国便已经和苏联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根据条约,德国和苏联将瓜分波兰。 在德国的闪电战下,波兰很快便灭亡。随后,苏联吞并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攻芬兰,建立了所谓的“东方防线”。

波兰沦陷后,德国又吞并了丹麦和挪威,至此北欧地区已经基本被苏德瓜分。随后,德国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西欧。1940年的2月,德国便制定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5月,德国正式进攻法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法国和比、荷便沦陷。德国在法国南部建立了维希法国傀儡政权。但是德军并未完全消费法国的有生力量,在进攻法国的过程中,40万的英法联军成功实行“敦刻尔克撤退”,这次事件为后来的反攻保留了有生力量。

1940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了加速英国的投降,德军不断对伦敦等城市进行了空袭和轰炸,造成了英国大量平民死亡。同时,德国潜艇埋伏于大西洋,不断袭击英国的船只和舰队,切断了英国和海外的海上联系。英国进入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随后,德意两国开始在非洲和东南欧地区大规模扩张。在1940年到1941年间,德意联军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和北非部分地区。

实际上,在东方的战争已经全面打响。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进攻中国。到1938年,中国东部的半壁江山都已经沦陷,中国国民政府选择迁都西南的重庆以继续抗战。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合作协议,决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德国和日本的取得一系列胜利,两国开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1940年的12月,希特勒便批准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待东南欧已经基本沦陷后,德军便腾出手来,开始入侵苏联了。1941年的6月22日,德军集结550万人,正式入侵苏联,在闪电战的突击之下,德军在18天就推进了600公里,苏联损失惨重。而后德军沿着三个方向进攻苏联,北路军队进攻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中央军进攻莫斯科,南部军队进攻基辅。1941年9月,莫斯科会战爆发,德军损失惨重。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从全球和整体来看反法西斯战争的脉络

苏德战场

同时,东方的日本也秘密发动了对美国的进攻。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随后美国对日本宣战。至此,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均已经加入了世界大战。在偷袭珍珠港之后,日军又以闪电战的方式占领了东南亚地区,势力扩张到达了极点。

在北非战场,1940年6月,意大利开始进攻英国的殖民地,但是意大利的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很快被英国军队击败。为了帮助意大利,德国隆美尔将军帅军到达北非,和英国军队保持僵持的局面。

三,盟军的反击和胜利

在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最猖狂的时候,反法西斯的同盟开始建立。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上会晤,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这成为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1941年9月底,苏美英三国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会晤,对法西斯国家作战达成一致。1942年元旦,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了。美国开始对苏联和中国等同盟国提供大规模的物质援助,大大增强了同盟国的信心。

首先投降的是意大利。1942年蒙哥马利指挥英联邦的军队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击败了意大利和德国军队,成为了北非战场的转折点。随后,英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反攻。1943年,意大利发生了政变,墨索里尼政权倒台。随后意大利宣布投降,并加入盟军作战。

1942年6月,德军企图切断苏联的补给线,因此绝对发动对苏联最大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在3个月的僵持下,以德国为主的法西斯同盟死亡150万人,这是苏德战场德国兵力的四分之一。从此,德国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开始进入防御状态。而苏联则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1943年初,入侵苏联的南方集团军试图对苏联进行反扑,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德军又损失了50万人,1500两坦克。随后苏军发动了10次大型反击战役,德军被迫撤出苏联的领土。

1943年11月底,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伊朗德黑兰会议,绝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盟军6000多艘军舰在诺曼底实施登陆,随后盟军光复了法国。第二战场开辟后,德国陷入了两面夹击。之后苏联军队更是势不可挡,一路解放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1945年4月,苏军已经到达柏林,最终苏联攻陷了德国首都,希特斯自杀。

太平战场上,美国开始逐步占据上风。1942年5月,美日在澳洲进行了珊瑚岛战役,日本被迫放弃了对莫尔斯比港的占领企图,南下战略遭到遏制。同年六月,中途岛海战爆发,日本的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日本海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被迫转入防御。日本为了切断美澳之间的联系,发动了瓜达尔卡纳尔岛等战役。最终日军损失了24艘军舰,将近900架飞机。从此,美军开始大规模的反攻。1943年,战场已经转移到了东南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从全球和整体来看反法西斯战争的脉络

太平洋战争地图

1943年,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晤,签署《开罗宣言》,确认联合对日作战。1943年10月,为了打通中国的交通线,中美联合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揭开了中国战场的反攻序幕。1944年,美军发动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日本海军基本上全军覆没。随后美国的大型轰炸机便可以源源不断地对日本进行大规模的轰炸。1944年9月,美国开始了收复菲律宾的作战。随后美国发动了冲绳战役,经过巨大的伤亡代价,美军已经接近日本本土。

1945年2月,欧洲的战争已经结束,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确立了苏联对日本作战计划。随后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全军覆没。同时,英国和美国集结了1000万军队准备登陆日本,但由于考虑到伤亡代价,美国决定对日本进行核战争。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宣布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