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泸州故事:小市陈公祠,一段屈原式的为民请命的往事

小市在解放前陈公祠都还在,作为泸州人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会为民请命屈原式的清官

古人常说一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但是你以为古代的官都是坏的吗?有口皆碑的大有人在,比如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泸州故事里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讲述一位明朝爱民如子的好官,陈谦。

相传,明朝初年,泸州上头有叙府,下面有渝州。叙府和重庆两处都在收泸州的税。多收重收加皇贡,闹得泸州城百姓叫苦连天,都要求州官陈谦想个办法。

陈谦是个一心为老百姓办事的清官,就上书朝延,奏明皇上朱元璋,要求将泸州直隶省管。文书上了一封又一封,奏折递了一回又一回,朱元璋都没有理睬。

有一天上朝时,陈谦求见皇帝,皇帝不宣,他就头顶奏折走上金銮殿。哪知,朱元璋认为是冲撞了他的皇威,当堂问罪,送回泸州。

泸州故事:小市陈公祠,一段屈原式的为民请命的往事

陈谦被押回泸州,行至大河与小河汇合处的抚琴台时,他步也走不动了。面对两河水,他悲痛地哭着说:“我陈谦一番好意,却不蒙皇上采纳,反遭冤屈,身为父母官,不能为百姓免除苛捐杂税之苦,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泸州父老?不如早死。”说完跳河而死。

陈谦投江而死的消息,很快传到泸州城里,全城父老百姓恸哭连天,罢市三月不纳粮款。这事闹大了,朱元璋才恩准泸州改为直隶州。

圣旨送到泸州那天,陈谦的尸体浮出水面,容貌就像活人那样。百姓们捐钱把他安葬了,还在他投江处修了一座庙宇,取名陈公祠。

每年三月逄陈谦投江的日子,八月尸体浮出水面的日子,在这儿办庙会,祭祀这个为百姓做过好事的清官。

泸州故事:小市陈公祠,一段屈原式的为民请命的往事

信息扩展

旧编泸州地方志书记载:元代泸州,隶属重庆府路。明承元制,赋税苛繁,比其他州府多三至四成,民众不堪重负,科举名额又少,与经济、教育、社会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湖南茶陵人陈谦来任知州,报请朝廷把泸州升格为“直隶州”,被严令申斥。

陈谦投江自沉,以死为民请命,感动朱元璋派人查明事实,将泸州升格为“直隶州”,与府同级。事实上这里有真有假,民间有时候会对爱戴的人予以神话。

陈谦 字益翁,腰陂东山人。明洪武年间进士,任泸州知州。

泸州地广而贫瘠,旱荒频繁。他推行社仓法,以备灾荒,受到百姓拥戴。九载任满,按例应调任他职,由于州民再三请留,获准留任三年。

泸州故事:小市陈公祠,一段屈原式的为民请命的往事

因操劳过度而死于任上。陈谦为官清廉,去世后,清理他的遗物时,仅有青布袍一件、米数升、《大明律》一部。因无钱将灵柩运回茶陵,只好安葬泸州。

据史载:陈谦 字益翁,腰陂东山人。明洪武年间进士,任泸州知州。泸州地广而贫瘠,旱荒频繁。他推行社仓法,以备灾荒,受到百姓拥戴。九载任满,按例应调任他职,由于州民再三请留,获准留任三年。

因操劳过度而死于任上。陈谦为官清廉,去世后,清理他的遗物时,仅有青布袍一件、米数升、《大明律》一部。因无钱将灵柩运回茶陵,只好安葬泸州。

关于陈谦是不是真的死在任上或是死谏,这一点对于那个年代的泸州人已经不重要,因为大家爱戴的好官,总希望给他一个人民期望的故事和结局,可惜现在陈公祠已经不在,具体已经无法考证,所以大家当故事来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