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大秦帝國的起源——第十七代君主秦恆公,伐晉慘敗讓秦實力大減

大秦帝國的起源——第十七代君主秦恆公,伐晉慘敗讓秦實力大減

大秦帝國從彈丸之地到一統全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以郡縣制統治全國,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車同軌,影響深遠。秦穆公帶領秦國晉身春秋五霸之一後的君主在不斷揮霍秦國的實力,到秦共公,好不容易緩和和晉國的關係,減少和強大的晉國的大規模戰爭削弱國力但是,秦共公只在位四年便離世,其死後,其子嬴榮繼位,成為秦國第十七代君主——秦桓公。

秦恆公在位時間也算長,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但是其帶領下的秦國,戰略不當,進一步走向衰落,秦國的實力在他的手上可謂被大幅削弱。

大秦帝國的起源——第十七代君主秦恆公,伐晉慘敗讓秦實力大減

秦恆公先是與晉厲公沿黃河結盟,但是此後秦國卻眼見晉國連續合縱連橫,封死秦國東進的道路,為了打破這種格局,秦恆公不惜違背和晉國的盟約,籌劃楚國和西戎的翟族聯合攻伐晉國,但是楚國和晉國的關係已經轉好,其拒絕了秦恆公的邀請,秦國只得與翟族一起進攻晉國。

晉國充分發揮了多年來合縱連橫的外交優勢,發佈《絕秦書》,盡數秦之不是,違背盟約,在正義的旗幟下,鼓動齊、魯、宋、衛、鄭、曹、邾、滕等諸侯國聯合派兵討伐秦國,大敗秦軍,並追擊至涇陽,殲滅數萬秦軍主力,史稱麻隧之戰。秦國實力被較大幅度消耗,為此秦桓公身心重挫,深感對不起列代秦國先祖的努力,在兵敗不久即離世。

大秦帝國的起源——第十七代君主秦恆公,伐晉慘敗讓秦實力大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