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臣3計滅一國只是開始,共有7計 君主:去見先王獻上4計吧

古代有一種非常敏感的上下級關係,那就是君臣關係。君和臣,均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單元,古語有“國不可一日無君”,說的就是君王在一個國家之中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君王的這種重要性,不僅體現在身份地位上,更重要的是,君王是一個國家的首領,作為下達一切政令的主子,君王在古代國家的地位可想而知。

大臣:臣3計滅一國只是開始,共有7計 君主:去見先王獻上4計吧

而臣子,則是輔佐君王的人群,是君主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在過往的歷史中,這兩者的關係好時足以傳為佳話流傳千古,反之,一般是君王賜死臣子,或者是臣子以下犯上謀權篡位。

這裡要說的是春秋時期的那些君臣之間的事情,主角是分別是吳王夫差和伍子胥,以及越王勾踐和文種。

大臣:臣3計滅一國只是開始,共有7計 君主:去見先王獻上4計吧

首先來看吳國,當時這個國家非常強盛,夫差得伍子胥這樣一個奇才,可以說是吳國的幸運。不出多少年,吳國就成為周邊一些小國的噩夢,強大到令人髮指的地步,這一切當然要歸功於夫差身邊的能人們了,比如伍子胥等人。

在吳國強大的同時,伍子胥一直都主張趁勢擴張,但夫差卻不聽,一直不採納。後來伍子胥好不容易得到一個機會,那就是越國主動“招惹”吳國,於是吳軍將越軍打得潰不成軍。

大臣:臣3計滅一國只是開始,共有7計 君主:去見先王獻上4計吧

越國見識到吳國的厲害,自然就沒法再打了,此時的勾踐身邊有一個謀士,叫做文種。此人聲稱有三個計策,可以打敗吳國。勾踐沒辦法,只得賭一把,於是,勾踐將自己和妻子作為人質,供夫差使喚,甚至自己還做了他的馬伕,如此“糟踐”自己,麻痺夫差。這是第一計,麻痺吳王。

其次,文種繼承越王的事業,在越國國內悄悄發展起來,軍隊上上更是得到重整,等待著有一天能夠東山再起,一雪前恥。發展國內,這是第二計。

大臣:臣3計滅一國只是開始,共有7計 君主:去見先王獻上4計吧

在吳國方面,文種也做了安排,伍子胥一直和丞相不和,於是文種便和吳國丞相搞好了關係,一步步彈劾伍子胥。而伍子胥最終也沒能勸動被麻痺的吳王,最終被賜死。除掉伍子胥,這是第三計。

三計都完成了,時機成熟,越王也得到信任被放回了本國。而此時的吳國早已被算計得徹徹底底,勾踐趁著夫差不被,一舉攻陷了吳國,一雪前恥。

大臣:臣3計滅一國只是開始,共有7計 君主:去見先王獻上4計吧

慶功宴上,勾踐對文種誇讚不已,讚歎他的三條計策是真的厲害。文種這人也是耿直,居然就沾沾自喜起來,又因為喝了些酒,嘴上開始跑火車了,還說這三計只是開始,他總共有七條計策,沒想到吳國經不住三計就亡國了,實在是太弱了。

在勾踐面前說出這等狂妄的話,自然讓勾踐產生了一些牴觸心理的。後來勾踐找他談話,提及後面的四計是什麼,文種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勾踐便賜死了他,讓他到陰間去給自己的先皇獻上那四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