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韩信如果真的造反,刘邦会不会打不过他?

用户50018354576


都知道韩信在行军打仗上几乎没有失败过,所以他非常高傲,由于他自身的本事,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之外,看得起的人没有多少。作为韩信曾经的属下陈豨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加入了刘邦的部队,在秦二世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参加起义了,而且立下了很多功劳,所以早就被封了侯。后来以将军的职位跟随着韩信,由于表现的非常好,而且和韩信一起作战,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还不错。再加上韩信也比较欣赏他,因为他在兵法上还算过得去,在武力上也不错,所以有时间就会对他的兵法进行教导。

那时候韩信的名头也很大了,他得到了指点非常的开心,每一次带兵打仗回来都要去韩信住的地方请教。因为他还比较聪明,又有名师的教导,很快他就立下了更多的功劳,收到了刘邦的重用,让他镇守北方,与匈奴作战。

他感到压力之后向韩信请教,结果还是让他在边疆的时候低调的发展,不要太张扬了,否则会受到皇帝的猜疑。从这个时候开始,便与匈奴进行作战,由于他防御能力不错,再加上汉朝的和亲制度,北方的匈奴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最后起兵造反了。因为他在之前就很喜欢交朋友,所以他在北边作战的同时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并且效仿信陵君养了3000个门客,并没有像韩信提醒他那样低调。有一次他请假回家乡的时候,所有人都一起回去,路上就有人看见了,他所有载人的马车加起来起码有一千多辆。于是被人告诉了皇上,说他招募了很多人才,而且手里还有军队,这样下去有可能出现问题。

皇帝非常生气,但还是没有失去理智,先派人去调查了一番,结果发现他结交的很多人不是江洋大盗就是有钱人。皇帝觉得非常可疑,但暂时没有证据,于是把这件事放到了一边。谁知道他听到了皇帝在查他的消息,因为韩信被皇帝给弄来造反了,所以他也很害怕,于是他直接就韩信取得了联系,想要造反。

这件事情很快就让皇帝知道了,于是在太上皇死去的时候邀请他前来参加葬礼。他心中有鬼,也不敢去参加,于是就说自己生病了,一段时间后,他直接起兵造反。虽然他没有学到韩信所有的本事,但汉朝所有的将领派出去也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平定了这场叛乱。


老农民唠三农


韩信造反,要看他什么时候造反。如果是在做齐王时造反,天下三分。如果是在做楚王时造反,胜败未可知。如果是在做淮阴侯时造反,就是找死。

韩信做齐王时造反,能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做淮阴侯造反,已经身在京城,是个光杆司令,生命在刘邦吕后的掌握中,就是斫板上的鱼肉。如果做楚王时造反,还可以和刘邦搏上一搏,但胜算不大,就看韩信怎么选择了。

后来的九江王英布造反,有人给他出了上中下三策,其实也可以供韩信参考。一,如果韩信东取吴,西取楚,北取齐鲁,传檄燕赵,函谷关以东将不为刘邦所有,韩信可以和刘邦中分天下。二,如果韩信东取吴,西取楚,中取韩魏,屯兵敖仓,胜败如何未可知。三,如果韩信占据吴楚,坐等刘邦前来讨伐,则必败。

韩信造反,一要看时间,二要看地点,三要看天下的形势。韩信虽然带兵打仗厉害,军事才能出众,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讲究就可以打的。

秦国战神白起第一次围攻邯郸时,本可以一举攻破,但丞相范睢忌其战功,劝秦王让白起撤兵,白起非常愤恨。后来,秦国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秦王让白起去指挥。白起不去,说“夺取邯郸的最佳机会已经失去,现在赵国士气高昂,同仇敌忾,邯郸的城防也整修完备,又有魏国信陵君带兵支援。邯郸不可能打下来的,就算我去了也没有用。”后来白起宁可自杀,也不带兵攻打邯郸。就是因为时机已失,不愿打了败仗,毁了一世战神的威名。

所以韩信就算百战百胜,战必克,攻必取,也要讲究一个时机。时机丧失,韩信想要造反,打赢刘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之,韩信造反,凶多吉少,不过就算韩信没有造反,后来也被杀了。名高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造反不造反,他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小杜笑看风云


可以毫无疑问的告诉你,若是韩信真的想造反,刘邦是打不过韩信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韩信手中要有兵,若是手中没有兵,那也只能算是韩信的意淫。

刘邦在干掉钟离眛之后,为什么会把韩信给扣押起来,然后再把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呢?

其实刘邦就是怕韩信谋反,毕竟在汉代作为诸侯王的,是有军队统领权的。所以,诸侯王是能对皇帝造成威胁的人。

若是刘邦把韩信贬为诸侯王,然后再把他安插在都城,自己可以监视的范围之内,韩信的一举一动,刘邦都能了如指掌,这时候刘邦就不怕韩信了。

刘邦为什么那么怕韩信,势必要把他囚禁在自己身边呢?

在韩信刚平定完项羽时,刘邦为什么那么急于把韩信由齐王改成了楚王,然后又把韩信贬为淮阴侯的呢?

就是韩信这个人太厉害了,只要是经过他训练的兵,不管这个兵之前打没打过仗,是老还是弱,他都能把这些人给训练成一流的士兵。

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他曾经有两次从韩信手中抢夺韩信的兵,然后在让韩信招募新兵,带领这些新兵去攻城略地。

结果是刘邦带走韩信之前训练过的兵依旧打败仗,而韩信则不同,他刚训练几个月的士兵,仅仅三万之众,就能打败赵国二十万精锐,这就是刘邦惧怕韩信的原因。

韩信统兵的顶峰时期,是在他占领齐国后,这时候他手里有三十万将士。可是,这三十万人在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又被刘邦给带走了。

韩信又成了光杆司令,他去楚国上任的时候,士兵都被刘邦给调遣走了。韩信也很郁闷,不过他也不怕,在招募一些新兵,去训练一下就行了。

韩信训练这些士兵的结果是,刘邦想找韩信事的时候,不敢来和韩信一战。

当时刘邦和陈平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刘邦告诉陈平,我听说韩信要谋反了,我要带兵前去捉他。

陈平问刘邦,韩信谋反是谁说的?天下百姓知道吗?韩信自己知道他要谋反吗?

刘邦说百姓也不知道,韩信也不知道。

你看,这分明是刘邦在陷害韩信。

陈平又问刘邦,你去打人家韩信,你觉得你的兵能打过韩信的兵吗?

刘邦说不能。

陈平又问刘邦,那你的将能打过韩信吗?

刘邦说也不能。

陈平就急了,兵是兵不如人家,将是将不如人家,这个仗还打个毛呀。

这样就贸然前去打韩信,分明就是送死去呀。

但是,也不能任韩信逍遥法外呀,刘邦始终是要拿韩信开刀的。

陈平就告诉刘邦,其实捉拿韩信,并非需要武力,你找几个人来,等见到韩信的时候把他给擒住就行了。

很显然刘邦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陈平告诉刘邦,我听说古代的君王,去地方游玩的时候,各地的诸侯王就会来觐见。你不防去楚地云梦泽游玩,到时候韩信肯定会前来迎驾,那时候他带的人不会多。你安插几个人,把韩信捉住不就是了。

刘邦对着陈平树立了大拇指,这确实是一个高名的策略。

结果韩信就是这样被刘邦给捉住的。刘邦捉住韩信后,就把他贬为了淮阴侯,然后把他囚禁在了都城。

这也反映了刘邦是惧怕韩信的,不能让韩信手中有兵,否则,大汉江山就会不稳固。


史学达人


假如韩信拥有兵权有心夺天下,那天下属齐还是汉,真就不得而知。那韩信真的造反了,刘邦会不会打不过他?答案是刘邦必定可以击败韩信,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韩信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将帅之才,政治谋略却显不足

在刘邦麾下,军事方面可以对抗项羽的就只有韩信了。

他被人称为“兵仙”,可谓用兵出神入化。韩信也是有政治头脑的,只是和刘邦的政治谋略比起来,韩信简直被秒成渣渣。

刘邦从处于社会底层的混混,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统治者,其实力不容小觑。

韩信虽然有可忍胯下之辱的韧性,但在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活中,明显神经大条,这也是最后杀了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任何起兵都需要一个由头来获得拥护者,韩信显然师出无名

刘邦对于韩信赏罚分明,对于天下的统治也无大的过错,若要起事没有一个正当的由头,很难得站住脚跟。在韩信被封为齐王时,尚有一点希望,因为那时候齐人对刘邦没有多大的认同感。然而在韩信被封为楚王时,他的机会就不大了,因为楚人都是刘邦的支持者。从全国范围来说,韩信贸然起兵,百姓渴望已久的和平又要被破坏,不会有太多的人去支持和拥护。

三,打仗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后盾,韩信的经济能力显然不足

打仗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需要足够的粮草和粮食,这就和站在军队身后的百姓供给分不开。

你获得的支持者越高,你的经济条件越富足,你胜算的可能性才会越来越高。刘邦的背后是整个天下,而韩信的背后是少部分人的支持。孰高孰低,一目了然。韩信经不起长久战,快速出击却又敌我悬殊,所以结局必定会败。

有书君认为,其实韩信根本就不会造反,因为他一直怀才不遇,寂寥太久了。刘邦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尤其是刘邦为他举办的拜帅仪式,更是让韩信感激涕零。

他对刘邦这个伯乐一直怀着尊敬和感激之情,只是最后的结局让人很惋惜。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根本打不起来!

那时已经不是秦末楚汉争霸的时代!说白了,虽然秦国因胡亥上台,将国家整个运作体系用短短3年就完美破坏,导致民怨起,属于自己找死。但后来的事情发展,实际是六国贵族后裔发动的分封制复辟叛乱!

为何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先看前期,借助出头鸟陈胜吴广起义之际,一直不消停的原六国遗老遗少们认为机会来了:楚国項梁、项羽乘机发动起义。燕、赵、齐、魏等原六国都自立为王。这边项家也推出楚王。由于项家名望高,被推举为首领。这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所谓起义军的性质!相比于其他六国贵族,项家还有一个明显的目地,就是报私仇!为祖上项燕报仇恨!后来項梁又被秦军斩杀,这下新仇旧恨一起上来,从小养成的仇秦心态越发膨胀,纵然有英雄气度,也不免变得凶暴。后来的行为也验证了这一点!

但世事难料,不想,起义队伍里还有个平民出身的刘邦(泗水亭长类似治安联防队队长,没有正式编制和工资,具体收入何来,另考),这个从底层出来的帝王,深知百姓心思、也知如何利用形势,身边一干人等也是很卖力!最终,历史选择了刘邦,,或者说形势选择了刘邦!也可以说百姓选择了刘邦!又一个大一统的汉帝国出现了!

民心盼安定,原本六国百姓对贵族就没有好感,要不是胡亥赵高瞎折腾,响应贵族号召的人能有多少?项羽也不过拥有楚国部分百姓对项燕的钦佩才获得江东父老的支持,如果换个人,没戏!秦末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做到了!这是民心问题!


韩信造反,单纯靠军事?对于当时的形势下,反叛会成功吗?韩信聪明,没有造反,他知道,也许根本就打不起来!(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有画说话


如果韩信造反,是否打得过刘邦?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很难,为什么?下面请看分析:

秦朝末期,君主无能,天下大乱,项羽起兵一呼百应,顺民心,项羽得到百姓眷顾,很快灭掉秦朝,但是项羽也是个暴君,虽说他用武力压制诸侯,基本统一天下,但是,天下依然大乱,百姓希望一个新的明君出现,这时候刘邦在汉中得民心,百姓都依靠刘邦,韩信一出关,诸侯纷纷投降,百姓归附与刘邦,最后刘邦战胜项羽,一统天下,韩信造反,被刘邦以造反罪名杀害。

韩信是刘邦一统天下最大的功成,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被后人称为“兵仙”,刘邦以韩信造反的罪名杀害,但是实际上,韩信还没有正式起兵与刘邦对抗。如果韩信当初脱离刘邦,起兵造反,是否有机会战胜刘邦呢?有,但是很难,韩信的军事才能远远高于刘邦,这个大家都不会有意见,而且兵力也不比刘邦弱,既然有这种优势,为何还是战胜不了刘邦呢?

一个人能否掌控天下,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韩信的军事才能虽然比刘邦高,但是政治才能非常弱,比谋略,比军事刘邦比不过韩信,但是刘邦也不是傻子,他的政治才能非常的高,因为的头脑聪明,所以每次吃败仗都能逃跑,又重新归来,所以如果刘邦与韩信对决,韩信能打败刘邦,但是杀不了刘邦,最后肯定是刘邦胜,理由如下:

第一,韩信造反,违背天时,逆天而行,刘邦起兵反项羽是顺民心,拥有天时,百姓拥护刘邦,韩信造反刘邦,也就意味着他不到要跟刘邦斗,还得跟天下百姓斗,以韩信的政治头脑,根本压制不住百姓,不要小看百姓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就是水。

第二,韩信后勤不足,韩信作战能百战百胜,是因为后面有萧何不断提供后勤保障,足兵足粮,所以韩信在前方作战才能百战百胜,所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在强大的军队也会溃败,所以说韩信前期对抗刘邦,我相信在战争方面,韩信能像项羽那样打败刘邦,但是刘邦很快就能卷土而来,长此下去,韩信会跟项羽后期一样被刘邦拖垮,因为后勤跟不上。

第三,韩信在作战方面强,但是在大局观上远远不足张良,韩信谋的只是一场战争的胜败,但是无法像张良一样控制整个天下的大局,而刘邦有张良辅佐,所以才能在大局观掌控天下,虽然每次都吃败仗,这对于刘邦来说不算什么,失败了再来过就行,因为有萧何提供源源不断的兵粮,而韩信没有,如果韩信不能一口气杀死刘邦,韩信就得被刘邦杀死。

第四,韩信比不上项羽,项羽神勇,千古无二,项羽可谓也是百战百胜的名将,项羽虽败了,他不是败在了军事才能上面,而是败在了天时上面,项羽每次作战都能以少胜多,他灭秦,杀得刘邦丢盔弃甲,差点丢命,可见项羽很猛,但是项羽比韩信强如何败在韩信手里。其实项羽不是败在韩信手里而是败在了刘邦手里,当韩信面对项羽时,项羽已经被刘邦手下的英布打的疲惫不来,军队根本无心作战,韩信这时候几十万大军包围项羽几万,既然让项羽跑出去了,可见项羽比韩信强的多,如果韩信一开始对付的是项羽。我相信韩信很难打赢项羽。

第五,韩信的军事才能高,但是他的一生,没有遇到过会用兵的对手,韩信的对手,可以说真是菜到没话说,唯一能拿得出手是章邯与项羽,可惜章邯,先被逼投靠项羽,又被项羽坑杀几十万大军,之后与韩信,还没有较量有输了,其实章邯也是个用兵高手,只是他运气太差了,跟项羽、韩信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决过,项羽跟韩信也没有真正的打过一场,唯一一场都是几万残兵对抗几十万大军,项羽在作战方面也确实很猛了,但是政治才能真的跟韩信有的一拼。

最后,刘邦没有了韩信,但还有张良、萧何,而韩信只有他自己,所以刘邦能吃得起败仗,而韩信吃不起败仗,所以韩信只能一次性灭掉刘邦,但是刘邦非常狡猾,很难消灭,所以韩信军事才能再好,时间久了,韩信也不过是第二个项羽,被刘邦拖垮,所以个人觉得刘邦会战胜韩信,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汐水柔情


如果韩信在楚汉争霸最后时刻反叛刘邦,刘邦显然是打不过韩信的。


首先,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想必项羽深有体会,他的战略部署战术修养都是首屈一指的,从效果来看也是很好的。依附项羽的诸侯王几乎都是被韩信打败和剿灭的。可以说韩信开辟的第三战场是刘邦最终打败项羽的关键。这其中项羽手下数一数二的骁将龙且惨死于韩信之手也是最好的证明。


而项羽在垓下大决战中惨败于韩信之手,足以证明韩信的军事才能比项羽要强。这里面尽管有兵力悬殊的原因(项羽10多大军对60万汉军),但韩信的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堪称经典,彻底击垮了楚军。由此,可见韩信可以称得上楚汉用兵的"大哥大"。 而刘邦论军事才能和项羽都有很大差距,在楚汉争霸中,被项羽追的满地跑就是最好证明。

如果韩信反叛,刘邦自然不是他的敌手。 而韩信之所以不反叛,是感恩于刘邦对他的知遇和提隽之恩,正是刘邦拜他为大将军,他才有机会一展军事才华,为此,他选择了愚忠,结果落得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这要看什么时候,当韩信攻下齐国当齐王的时候,这时候的形势和三国当时的形势类似,如果这时候的韩信听取谋士的意见,拥兵自立,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通过三国后续的发展,晋代魏,最终统一了三国,韩信所处的位置十分有利,加上韩信自身超高的军事才能,战胜刘邦是有很高的胜算的,但是韩信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从他当楚王后厚待漂母和给他胯下之辱的人可以看出。刘邦给了韩信展现才能的机会,韩信不忍背叛刘邦,这个不忍错过了很好的时机。当刘邦战胜了项羽,夺了韩信的齐王,让他去当楚王,此时韩信应该明白了功高震主,自己成了刘邦眼中最大的威胁,此时刘邦处长安,他的儿子在齐国,一个是有利的地形,一个是富庶的大国,刘邦有这两个地方,形势上很有利,如果此时的韩信联合几个异姓王造反,也有几分胜利的希望,但是韩信还是有一些信任刘邦,去楚国边境迎接刘邦,最后被囚,在长安,此时的韩信造反豪无胜算,但偏偏选择了这个时机,最终被吕后诱杀。


雄观历史


韩信能不能打得过刘邦,实际上是一个时机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韩信真要造反,并打败刘邦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他什么时候造反。

韩信有军事才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统帅。在兵力屡次被刘邦夺走的情况下,他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一群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战场菜鸟,变成战斗力强大的虎狼之师;他也能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战术战法,灵活变通,出奇制胜,先后帮助刘邦拿下魏国、赵国、燕国和齐国。

在韩信拿下齐国时,刘邦正在荥阳与楚霸王项羽对峙,情况十分被动。

这个时候,如果韩信造反,自立为王,刘邦也无可奈何,因为那个时候,他自身难保,更别说能不能打得过韩信了。

但韩信当时只是向刘邦讨要一个“假齐王”的封号,这在刘邦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于是刘邦干脆再慷慨一把,去掉“假”字,直接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因此对刘邦更加感恩戴德,从而失去了最佳的造反时机。

之后,韩信还有两次造反并可以打败刘邦的机会。

一次是项羽派人去拉拢韩信,提议韩信,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韩信的谋士蒯通也有类似的提议。此时韩信如果造反,刘邦拿他也是毫无办法。

韩信最后一次可以造反的机会是在垓下之战打败项羽后。

垓下之战,韩信手握重兵,如果他能在打败项羽后趁机造反,有很大几率可以成功。但韩信当时并没有造反,反而被刘邦迅速夺取的兵权。

韩信手中没了兵权,就只能任由刘邦摆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后又从楚王降格为淮阴侯。

到这时,韩信才想起造反,暗中与陈豨联络,最终落得死于妇人之手的下场。



至简历史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首先要讨论一个背景,就是刘邦把韩信这个大杀器撒出去,是不是撒出去就不管了?随你称王称霸,拉起队伍来回头揍刘邦?

换句话说,刘邦对韩信留了什么后手没有?

空谈无益,还是直接上《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这个时候,韩信是以左丞相领兵破魏、代两国,接下来就是“背水一战”了,韩信与张耳数万人大破赵军二十万,也是这个时候,俘虏广武君李左车帮他规划下一步的战略,说的是:

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

如什么是呢?让韩信和张耳合作,在赵国偃兵修武,以外交手段威胁燕国和齐国,从而完成牵制燕、齐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取赵地民心、军心。

那么,刘邦是怎么做的?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想想看,在刚刚大败二十万敌军的无敌统帅的卧室里,拿到他的印符,这个难度是不是赶上偷天换日了?刘邦俩人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还用说吗?肯定是在韩信身边的亲卫有内应,或者说根本就是刘邦派的人,所以,韩信对于刘邦来说没秘密,也没威胁,否则,刘邦就不是赌博,而是发疯了。

再看“夺”字,也就是说,刘邦就没想给韩信留下宿将、老兵。

再往下呢,韩信破龙且二十万大军,齐国占领,就是求封齐王,刘邦派张良去封王,后面跟了一句什么?

徵其兵击楚。

击楚的兵谁来带?看《灌婴列传》,灌婴将齐军击楚,也就是说,韩信的兵,又被灌婴带走南下打楚国去了。在这之前,灌婴这个老资格的丰沛元从,明显就是刘邦派在韩信身边的高级钉子。

再往后呢?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

这里,我们不用去谈刘邦的反复无常,只谈一个,韩信的部队,为什么三番五次被刘邦夺下?为什么能夺下?韩信就一点不长记性吗?

发生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韩信军队的中上层,本身就被汉军将领把持,或者说被“丰沛元从”功臣集团占据了,韩信就算想反,将吏也不会跟着反,这就是有团伙和没团伙的区别。

所以说,韩信造反能不能赢就是个笑话,他就算一意孤行,也很可能刚刚动手就被镇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