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真实的清朝妃子们,个个长得都很丑,而皇帝们有难言之隐!

康熙之后,清朝的后宫开始设置八个等级:皇后1名,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等级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名额限制。最近几年来,各种清宫剧和清朝的历史剧层出不穷,为了剧情需要,也为了留住观众的眼球,一些后宫佳丽经常会出现在镜头中,她们往往都是由漂亮女演员饰演的,观众们也习以为常了,认为皇帝坐拥四海,老婆个个漂亮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当一些当年的照片、画像流传出来后,人们惊呆了,晚清流传至今的大量照片中,从同治到光绪,无论是皇帝宠幸还是不宠幸的妃子,个个都惨不忍睹,放到今天只能选择做女强人;而最近流行的一部《延禧攻略》中,主角魏璎珞的真实造型也被人发掘出来,实在是丑的不像话。

真实的清朝妃子们,个个长得都很丑,而皇帝们有难言之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此,很多人认为,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改变了,还有理有据的说,唐代以胖为美,现在以痩为美。然而这种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唐代所谓以胖为美,也不是越胖越美,大致就像今天欧美人喜欢健壮美女的意思;今天所谓的以瘦为美,也只是部分人的审美观念,而且也绝对不是越瘦越美。

自然,古代的审美即使和今天有所区别,也不可能完全相反。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皇帝们的皇后和贵妃们确实都很丑,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选秀制度,其次来自于礼教的约束。

“选秀女”制度是清朝后宫以及王公贝勒们选择妻女的方式,这个制度的由来是这样的:由于顺治皇帝年幼继位,顺治八年14岁的他娶了自己母亲孝庄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然而这个少年皇后骄横跋扈,而且妒忌心很强,年轻的顺治皇帝每天长吁短叹,孝庄为了自己儿子着想,只能同意废掉。

真实的清朝妃子们,个个长得都很丑,而皇帝们有难言之隐!

顺治皇帝找了个理由,说这个皇后是多尔衮给自己操办的,所以以后选皇后要自己选,于是“选秀女制度”就定了。然而为了加强统治,依然要采取满蒙联姻和族内通婚,顺治规定:满洲官员之女,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子女中选择后宫。

真实的清朝妃子们,个个长得都很丑,而皇帝们有难言之隐!

当时旗人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除此之外还有专门服侍皇族的包衣三旗。包衣三旗就是那些宫女的来源,属于奴隶,而妃子皇后就是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里的,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还专门限制了蒙古八旗秀女的身份不能太高。《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的母亲身份颇高,却也令胤祥失去了争储的基础。

而蒙古族和满足女性当时的血统还非常纯正,世代受关外恶劣气候的影响,基因基础很差。这也是为何相传当年招降洪承畴,尽管洪是好色之徒,却不为满洲女子所吸引,最后居然得孝庄太后亲自出马。

第二点则是更令皇帝御门,如果说总体上这些残余选秀女的女子美貌基因本身就不行,那么总会有沧海遗珠,让皇上挑选几个长相美丽点的,可是接受了汉族儒家教化的皇帝在选秀时,根本不能用相貌去挑选,秀女的牌子上写着她们的出身等信息,这些才是皇帝着重考虑的。其次,如果女子长得美貌,反倒不能选入宫,因为“美女祸国”是历史上有定论的。

乾隆三十年,找了个理由废掉了四十八岁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三十一年,四十九岁的乌拉那拉氏皇后去世,乾隆以贵妃之礼藏之。到了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还有书生拦住圣驾,要求乾隆皇帝下“罪己诏”,理由是皇帝因为皇后色衰而不宠幸。但乾隆皇帝拒不承认,事实上,相比较年老的乌拉那拉氏,魏璎珞不管真实的想象究竟如何,但毕竟还是年轻,作为一个男人,乾隆做出了他的选择。

基本上,宠幸的妃子越丑,家里权势越大,表明这就是一个好皇帝;相反,如果妃子长相美丽,而皇帝执意宠幸,就会招致非议。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的第一位皇后还是长相很端庄秀丽的,因为五位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有机会从皇帝不要的秀女中选择福晋,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都对自己的第一位夫人非常喜爱,后期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程度的重要原因。

真实的清朝妃子们,个个长得都很丑,而皇帝们有难言之隐!

清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出过好色皇帝的长命王朝,有人甚至积劳成疾而死,如果非要说有谁好色,只能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耗尽国力。难道这跟后宫长相会没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