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至尊文物乃无价之宝,深埋自家后院80载,解放后上交国家得一锦旗

三月的皖中大地,春寒陡峭,乍暖还寒。位于合肥市郊外的大潜山下,淮军名将刘铭传的故居正在做最后的修复工作。这座规模庞大的庄园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恢复原貌,随后将对游人开放。在这座历经百年的沧桑老宅里,当年刘铭传亲手栽种的广玉兰刚刚吐出新绿,空气中弥漫着初春的气息。如果不去了解这段历史,谁也想不到69年前在这座静谧的深院老宅里,被埋了一件举世瞩目的无价之宝。它就是被称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虢季子白盘,这件国宝被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境外展出,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至尊文物乃无价之宝,深埋自家后院80载,解放后上交国家得一锦旗

说起这件文物,当初发现它是纯属一个意外。时间回到1864年,当时作为淮军的一代名将刘铭传奉命与洪秀全的太平军交战,准备攻陷常州。一天夜里,刘铭传按照惯例去巡视营地,在路过马棚的时候,他听到了马棚里传来了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这清幽的响声悠长悦耳,刘铭传提灯到马棚查看,才发现原来是马匹吃草时笼头上的铁环撞击到了马槽的声音。刘铭传仔细观看,只见这个大马槽上镂刻着一些古代的铭文,整个马槽厚实而沉重。后来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这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虢季子白盘。它是公元前816年周宣王为战胜洛河北岸的少数民族而特别铸造的贺礼。这件文物的价值不言而喻。

至尊文物乃无价之宝,深埋自家后院80载,解放后上交国家得一锦旗

刘铭传深知这件文物价值连城,在那战乱的年代,像这样的文物很可能会随时丢失,为了预防意外,刘铭传当即命人将这个“大马槽”运回了安徽老家,并修建“盘亭”令族人供奉。1896年,刘铭传去世之后,这件“青铜器马槽”便成了刘家子孙的传家之宝。在此期间,无数外商、土匪、高官显贵无不垂涎三尺,他们纷纷提出不菲的条件让刘家人献出此物,但都被刘家后人婉言谢绝了。从此以后,“以身护宝”

成了刘家人的头等大事。

至尊文物乃无价之宝,深埋自家后院80载,解放后上交国家得一锦旗

1935年,这件稀世珍宝流传到了刘家子孙文弱书生刘素身上。当时,社会动乱,他身边不时出现了一些外国移民古董商,他们托人走关系拜见刘家,开出非常诱人的条件想要购买此物,其中一个英国商人以上海租界大片不动产为交换条件,同样遭到了刘素的拒绝。就像他自己的话说的那样:”我是一名中国人,不能做刘家不肖子孙、也不能做民族罪人!“七七事变之后,合肥被日军占领,这些贼心不死的日寇同样对刘家虎视眈眈。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刘素深知在劫难逃,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将文物深埋于大地,并携家带口逃往外地。

至尊文物乃无价之宝,深埋自家后院80载,解放后上交国家得一锦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提倡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参与“献宝”活动。当下时局已经稳定,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家人刘素在国家授权的“寻宝人”几经拜访下,终于被深深打动,他决定将自己家流传的至尊国宝为新中国“献礼”。至此,这件举世瞩目的国家级文物在刘素的配合下“重见天日”。当时,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专程为刘素颁发了褒奖状。2008年三月,国家制作了虢季子白盘复制品将其按在了刘家的老宅“盘亭”之中,供人们鉴赏。至此,刘素的后人对记者说:”当初父亲的决定是对的,国宝只有交给国家,交到人民手中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他们能为国家贡献文物,实乃一大荣幸,也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无限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