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至尊文物乃無價之寶,深埋自家後院80載,解放後上交國家得一錦旗

三月的皖中大地,春寒陡峭,乍暖還寒。位於合肥市郊外的大潛山下,淮軍名將劉銘傳的故居正在做最後的修復工作。這座規模龐大的莊園即將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原貌,隨後將對遊人開放。在這座歷經百年的滄桑老宅裡,當年劉銘傳親手栽種的廣玉蘭剛剛吐出新綠,空氣中瀰漫著初春的氣息。如果不去了解這段歷史,誰也想不到69年前在這座靜謐的深院老宅裡,被埋了一件舉世矚目的無價之寶。它就是被稱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的西周虢季子白盤,這件國寶被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境外展出,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至尊文物乃無價之寶,深埋自家後院80載,解放後上交國家得一錦旗

說起這件文物,當初發現它是純屬一個意外。時間回到1864年,當時作為淮軍的一代名將劉銘傳奉命與洪秀全的太平軍交戰,準備攻陷常州。一天夜裡,劉銘傳按照慣例去巡視營地,在路過馬棚的時候,他聽到了馬棚裡傳來了清脆的金屬碰撞聲。這清幽的響聲悠長悅耳,劉銘傳提燈到馬棚查看,才發現原來是馬匹吃草時籠頭上的鐵環撞擊到了馬槽的聲音。劉銘傳仔細觀看,只見這個大馬槽上鏤刻著一些古代的銘文,整個馬槽厚實而沉重。後來經過專家鑑定,才知道這是商周時期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虢季子白盤。它是公元前816年周宣王為戰勝洛河北岸的少數民族而特別鑄造的賀禮。這件文物的價值不言而喻。

至尊文物乃無價之寶,深埋自家後院80載,解放後上交國家得一錦旗

劉銘傳深知這件文物價值連城,在那戰亂的年代,像這樣的文物很可能會隨時丟失,為了預防意外,劉銘傳當即命人將這個“大馬槽”運回了安徽老家,並修建“盤亭”令族人供奉。1896年,劉銘傳去世之後,這件“青銅器馬槽”便成了劉家子孫的傳家之寶。在此期間,無數外商、土匪、高官顯貴無不垂涎三尺,他們紛紛提出不菲的條件讓劉家人獻出此物,但都被劉家後人婉言謝絕了。從此以後,“以身護寶”

成了劉家人的頭等大事。

至尊文物乃無價之寶,深埋自家後院80載,解放後上交國家得一錦旗

1935年,這件稀世珍寶流傳到了劉家子孫文弱書生劉素身上。當時,社會動亂,他身邊不時出現了一些外國移民古董商,他們託人走關係拜見劉家,開出非常誘人的條件想要購買此物,其中一個英國商人以上海租界大片不動產為交換條件,同樣遭到了劉素的拒絕。就像他自己的話說的那樣:”我是一名中國人,不能做劉家不肖子孫、也不能做民族罪人!“七七事變之後,合肥被日軍佔領,這些賊心不死的日寇同樣對劉家虎視眈眈。為確保文物的安全,劉素深知在劫難逃,於是他當機立斷決定將文物深埋於大地,並攜家帶口逃往外地。

至尊文物乃無價之寶,深埋自家後院80載,解放後上交國家得一錦旗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提倡人民群眾積極踴躍參與“獻寶”活動。當下時局已經穩定,人民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家人劉素在國家授權的“尋寶人”幾經拜訪下,終於被深深打動,他決定將自己家流傳的至尊國寶為新中國“獻禮”。至此,這件舉世矚目的國家級文物在劉素的配合下“重見天日”。當時,文化部部長沈雁冰專程為劉素頒發了褒獎狀。2008年三月,國家制作了虢季子白盤複製品將其按在了劉家的老宅“盤亭”之中,供人們鑑賞。至此,劉素的後人對記者說:”當初父親的決定是對的,國寶只有交給國家,交到人民手中才能體現它真正的價值。他們能為國家貢獻文物,實乃一大榮幸,也是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的無限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