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人民幣貶值“保錢”還是“保房”?

持續多日的人民幣貶值,在目前點下通脹預期和穩定國內經濟增長才是人民幣匯率維穩的關鍵。“房價和匯率只能二選一”是偽命題,從資金流動角度來看,它倆是一個此長彼消的趨勢,但如果應用多種調控手段可以把倆個目標同時控制在一個很好的程度。兩者主要取決於中國經濟的長期漲勢,只要中國經濟的基本足以支持,就不會發生二選一的局面。在短期內人民幣的匯率將頂住承受貶值壓力,但仍需要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有效的支撐,外匯市場穩定供求和基本預期,也決定了人民幣匯率不會發生大幅度貶值風險。雖然人民幣貶值帶來影響,但對大類資產的影響還是有限。

“二選一”

近幾天的連續跌幅一下子抹去了一年的漲幅,讓大夥對人民幣的關注有多了起來,匯率在實際生活中,如果不是外向型企業,對於匯率變動並不敏感,為什麼現在這次人民幣會有任何動靜變成全民都在討論的大話題。我可能沒有外貿企業但是有房子或者準備貸款買房子。所以,對於一般群眾來說還是研究房價走勢比較客觀,當網上出現“房價匯率二選一”的話題時,就格外顯得引人注意。

的確,在過去的十年的高貨幣供應量,造成大多人的財富重構。站在當下時點,十年前買或不買房的,十年前在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買房的,資產負債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但是要知道,無論是房價還是股市,甚至藝術品市場、新三板市場,其本質都是貨幣的載體,加上保匯率還是保房價艱難抉擇中。之前世界上也發生過類似事情:除了日本和俄羅斯,我們也可以看看美國的經驗:在1995-2001年間,美元指數和房價同向上升;2002-2007年,美元貶值、房價上升,兩者負相關;次貸危機後,美國的房價和匯率齊跌;而從2011年底開始,二者又呈現出同向上升的趨勢,所以,這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中國如何抉擇是真正的考驗。

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有些記憶,那麼應該回想一下倆年前我們討論過類似問題,甚至理財換成了美元,後來討論漸漸消散做到了雙贏匯率回升房價也沒有出現大幅度下跌。首先外匯儲備從2014年到今年5月,外匯儲蓄從4萬億下降到3萬億。主要就是收購市場上多餘的人民幣。其次外匯做管控,這兩年對資金流出的管控明顯加大,就連個人購匯無論是網絡還是櫃檯,都要填一份《個人購匯申請書》。再者就是降低貨幣供應量。從一組簡單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2009年國內M2增速28.41%對應GDP增速為9.4%;2017年國內M2增速為8.2%,對應GDP增速為6.9%。在保住外匯的同時房地產會產生明顯的衝擊。

好的是政府在實行貨幣調控同時,針對穩房價有很多保護措施。例如對金融業進行強監管,實現金融去槓桿,引導資金從房地產市場轉向實體經濟釋放流動性,長期手段大病慢治。為了短期內的穩定,各地出臺各種限價限售限購等措施,實際是降低商品房流動性。而這些政策也壓縮了炒房者的空間,多地都出臺政策,限制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三無人員”買房,最近甚至調控加碼,限制企業買房,父母落戶、離婚時間數年內也不能買房,繞過去的監管“空子”全部堵住。

兩者的根基實際取決於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只要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足以支撐,二選一的局面永遠不會發生。

人民幣貶值“保錢”還是“保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