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在身體各器官中,脾胃正好處於中心,並且連接各處,是五臟六腑的交通樞紐,也是人體氣血生化的源頭和賴以生存的“水穀之海”。

只要脾胃功能強健、正氣不虛,人體就不易受外邪所擾,能夠保持身體的強健;反過來,脾胃一旦受損,影響的將是身體的各個臟器的運轉。

養脾胃不能盲目,要對症下藥,對待不同的病症,採取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這裡給大家推薦應對四種胃病症狀的解決方案。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四種胃病,對症下藥:

第一種,胃痛、嘔吐

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引起的胃痛,嘔吐等。

推薦食療方:白茅根粥

白茅根15克洗去浮土洗淨,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煲1小時,取湯即可。粳米洗淨,浸泡30分鐘。粳米加適量水和藥汁一同熬煮成粥。

功效:白茅根歸肺、胃、膀胱經。常用於,胃熱嘔吐,溼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等。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第二種,胃反酸燒心

常感覺到口腔出現酸性物質,感受到苦味物質。反酸還伴隨有燒心、食管痛、吞嚥痛、吞嚥困難等症狀。

推薦食療方:黃芪粥

取黃芪20克,粳米80克,紅糖適量。黃芪在水中煎煮成汁,去渣留汁。鍋置火上,放入粳米、黃芪汁和適量水,大火燒沸後改小火熬煮成粥;放入紅糖,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黃芪粥健脾養胃是冬季養生養胃良品。中藥黃芪是一個常用的補氣藥,補而不燥,在中醫界有“十藥九芪”的說法,可見黃芪的養胃藥用功效不凡。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第三種,胃腸脹氣

常有胃腸脹氣,有過飽、鼓脹或輕微疼痛不舒服的感覺,甚至產生厭食等臨床症狀。

普通胃脹不需治療,待其胃氣自然順和即愈,如果反覆發作,或頻繁脹氣,則應及時治療。

推薦食療方:陳皮豬肚粥

將豬肚沖洗乾淨,切塊。將豬肚絲用開水汆3分鐘,瀝乾。將粳米洗淨,砂仁、陳皮、白朮洗去浮土。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和料酒,大火煮沸轉小火煲2小時,加鹽即可。

功效:白朮有健脾益氣,常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等。陳皮健脾開胃,可緩解胃脹。幾種食材搭配,對緩解胃脹效果好。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第四種,慢性胃炎

症狀:慢性胃炎常伴有消化不良、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部分胃病還伴隨有貧血、腹瀉以及消瘦等問題。

慢性胃炎反覆難治最主要的原因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此病菌可繁殖於胃酸中,還可致胃癌。

推薦食療方:佛手陳皮茶

取丁香,陳皮,桑葉,菊苣,佛手,茯苓六種成分按照比例製成養胃茶佛手陳皮茶,每天取3~5克,沸水沖泡即可,堅持喝上一段時間就能達到養胃護胃的作用了。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本草綱目》中對陳皮的作用進行了詳細地記載:“橘皮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其味苦辛溫,入肺、脾二經。”中醫認為,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常用於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症。比如陳皮泡水能消除腸道積氣的功效。陳皮對胃腸道平滑肌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腸道積氣。

佛手其實是一種我們可以經常見到的瓜果,也以稱為一種蔬菜,佛手又稱佛手瓜。它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保護我們的胃部非常的有幫助。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堅持四個習慣,養脾胃等於養命:

一、養脾胃,宜吃黃色食物

五行中黃色為土,因此,黃色食物攝入後,其營養物質主要集中在中醫所說的中土(脾胃)區域。

以黃色為基礎的食物如南瓜、玉米、花生、大豆、土豆等,可提供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常食對脾胃大有裨益。

此外,在黃色食物中,維生素A 和膳食纖維含量均比較豐富。

維生素A 能保護腸道,可以減少胃炎、胃潰瘍等疾患的發生;膳食纖維可刺激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洩,保護腸胃,治療便秘。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二、養脾胃,宜食“甘”

中醫認為甘入脾,所以養脾宜多食“甘”。但要注意,這裡所說的甘味,不僅僅指甜,還包括淡味,如大米、小米、白麵等就屬“淡味”。

甘味食物具有滋養、補脾、緩急、潤燥作用,有幫助脾運化的作用。

木耳、絲瓜、蘋果、西瓜、紅棗等均屬於甘味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不妨經常注意適當食用一些。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三、養脾胃,宜飯後摩腹

脾胃的健康與否,是決定溼熱產生的內因與根本原因,所以健脾養胃,養好我們的“後天之本”,保證體內正氣足,才是避免溼熱上身的關鍵。

下面教給大家一個日常保養脾胃的小方法:

做法:每頓飯後,將雙手搓熱,疊放於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環轉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每次20-30圈。

功效:促進胃腸消化功能及腹腔血液循環。

胃病症狀有相似,對症下藥講究四種,簡單有效養脾胃!

四、養脾胃,宜多動腳趾

中醫認為,人體十個腳趾分別與臟腑相通,即大腳趾對應肺和大腸,二趾對應脾和胃,三趾對應心和小腸,四趾對應肝和膽,小趾對應腎和膀胱。

所以刺激腳趾,能通過經絡反射到相應的臟腑器官,從而有效調節臟腑功能,使其正常運行。

平時不妨多做做用腳趾抓地或抓鞋底的動作,每次5 分鐘左右即可,可以兩腳同時進行, 也可分別進行,每天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