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為啥“環保”的代價總是讓農民來兜?

為啥“環保”的代價總是讓農民來兜?

農村農民生產生活在整個社會體系的末端!要靠天吃飯,靠地生錢。而農民們在社會發展和進步中,間接地和直接地付出的代價太多太多了!農民的日常生產所需帶動了整個生產資料行業快速發展;農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拉動了各行各業的蓬勃向前!由於這麼多年來,發展之路走的太快,各個方面都面臨著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式不足,經濟是發展起來了;但環境的惡化促使國家不得不重新掉過頭來花大力氣整治環境,而在整治環境的過程中,生產資料價格的猛漲,農民只能被動接受;導致種田成本越來越高,糧食價格呢,並沒有像農資一樣年年看漲。

為啥“環保”的代價總是讓農民來兜?

《環保令》這柄尚方寶劍指哪打哪,成績斐然有目共睹。一些環保不達標的化肥、農藥的生產汙染嚴重的企業紛紛停工停產。結果是農資產能急劇下降。 引起市場供需失衡化肥、農藥價格高漲,像坐過山車似的。農民咬牙忍痛割肉,為 “環保” 買單 !

為了提高糧食產量,農民已經習慣過度依賴使用於化肥,導致農田土壤板結、土壤肥力下降。針對這些環保潛在問題,國家推出了輪作休耕、秸稈還田、鼓勵施用有機肥等一系列的補貼政策和措施;並相應提高化肥價位,想用市場調節槓桿讓農民減少化肥用量,不知不覺農民又間接地成為環保代價的接盤俠!

為啥“環保”的代價總是讓農民來兜?

​農村三農產業正在向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高科技及現代化管理的方向邁進!但是,我們也必須不得不承認這麼多年以來農藥、化肥、種子價格漲了近10倍 ;農用機械器具漲了近20倍;農村農民的醫療、教育成本漲了近50倍;而糧食價格,才上漲了區區3倍多一點點;這些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客觀事實。

農民感覺種田越來越掙不到錢了!一年上頭吃虧不討好!

為啥“環保”的代價總是讓農民來兜?

“振興鄉村”,農民充滿期待 !在大力發展農家樂、採摘園、旅遊觀光農業這些“非糧化”產業的同時。不要忽視了我國糧食安全生產的根本!農業是國民之根本,糧食安全才是國家穩定之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