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卜算子慢——詞牌名B部之34

卜算子慢----詞牌名B部之34

慢,古書上寫作曼,亦是延長引伸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得遲緩了,由此“曼“字衍生出”慢“字。《樂記》雲:“宮、商、角、徵、羽,五音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又云:“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這兩個慢字,都是指歌聲淫靡。《宋史·樂志》常以遍曲與慢曲對稱。法曲、大麴都是以許多遍構成為一曲,如果取一遍來歌唱,就稱為遍曲。慢曲只有單遍,可是它的歌唱節拍,反而比遍曲遲緩。

卜算子慢——詞牌名B部之34

張炎《詞源》雲:“慢曲不過百餘字,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頓、小頓、大柱、小柱、打、掯等字,真所謂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之語,斯為難矣。”這一段話,其中有許多唱歌術語,我們已不很能瞭解,但還可以從此瞭解慢曲之所以慢,就因為有種種延長引伸的唱法。唐代詩人盧綸有一首《賦姚美人拍箏歌》雲:“有時輕弄和郎歌,慢處聲遲情更多。”由此可見唐人唱曲已有慢曲。到了宋代,有了慢詞,於是曲有急慢之別。大約令、引、近,節奏較為急促,慢詞字句長,韻少,節奏較為舒緩。但在令慢之中,也各自還有急慢之別。例如促拍採桑子,是令曲中的急曲子。三臺是古十拍的促曲,就是慢詞中的急曲子了。

宋初的詞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後,長篇的慢詞才開始流行。慢詞是宋詞的主要體式之一,它與小令一起成為宋代詞人最為常用的曲調樣式。慢詞的名稱從“慢曲子”而來,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詞譜》卷十慢詞“蓋調長拍緩,即古曼聲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對於“急曲子”而言的,慢與急是按照樂曲的節奏來區別的。

卜算子慢——詞牌名B部之34

“慢曲子”又稱“慢遍”,王建《宮詞》說:“巡吹慢遍不相和,暗裡看誰曲較多。”《詞源》卷下說:“慢曲不過百餘字,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曳,有大頓、小頓、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謂‘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之語,斯為難矣。”顯然,由於曲調變長、字句增加、節奏放慢,與小令相比慢詞在音樂上的變化更加繁多,悠揚動聽。於是,這也就適宜表達更為曲折婉轉、複雜變化的個人情感。

《卜算子慢》這個詞調,《樂章集》將其列入注歇指調。為雙調八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八句五仄韻。現錄柳永《卜算子慢》如下: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客登臨。正是

○○●● ○●●○ ●●●○○● ◎●○○ ◎●

暮秋天氣。引疏砧、斷續殘陽裡。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

●○○●●○○ ●●○○● ●◎◎ ○○●● ○○

舊恨相繼。

●○○●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

●●○○● ●●●○○ ●○○● ●●○○ ●◎

翠峰十二。盡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

●○◎●◎○○ ⊙●○○● ●●◎ ○○●● ●○

鴻難寄。

○⊙●

卜算子慢——詞牌名B部之34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鍾輻“桃花院落”詞,與此同。若張先詞之添字,乃變格也。鍾輻,五代時人,在柳永之前,因其前段第六句脫一字,故以柳詞作譜。鍾詞,前段第四句“風拂珠簾”,風字平聲;第五句“還記去年時候”,還字平聲;第七句“倚屏山、和衣睡覺”,屏字、山字俱平聲;第八句“醺醺暗消殘酒”,消字平聲;後段第五句“萬般自家甘受”,般字平聲;第六句“抽金釵、欲買丹青手”,抽字平聲;第七句“寫別來、容顏寄與”,來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張詞。

張先《卜算子慢》為雙調九十三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後段九句六仄韻。惟前後段第五句以下,各添二字,押一短韻,前段結處攤破句法異。

卜算子慢——詞牌名B部之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