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怎样的,这种造纸术有什么好处?

用户281983686


这个故事有点长……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把字写在竹片上,叫做竹简,再用皮带子或绳子把一片片竹简编串起来,就像竹帘子一样,就成了册,相当于现在的书。因为一片片的竹简写不了多少字,所以现在的几页书,那时候就是重重的一大册呢。而古人的一部书,总要编很多册,小孩子如果带一部书上学堂,很有可能要拿大篓子来当书包。竹简不仅太重,太占地方,而且字容易抹掉、生虫,不管怎么处理,也改进不了多少。书一直是困扰读书人的最大问题。蔡伦那个年代,人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取丝,他们把煮好的蚕茧用棍子敲烂,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人们把丝绵取下后,将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晒干,就成了纸。

有人发现丝纸可以书写文字,用起来比竹简方便多了。但这种丝纸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纸,而且这种纸的原材料是丝,产量少,价钱昂贵,一般人用不起。所以那时候读书写字实在好苦。

蔡伦学问很高,在皇宫里做官,经常用到纸。日子久了,蔡伦觉得丝纸的用量太大,花费太多,心里很烦恼。

有一天,宫廷里来了一位新的工匠,叫黄昌,是从出产蚕丝的江南来的。蔡伦找到他,说:“我一直想知道,丝纸是怎样做出来的?能不能请你把详细的方法告诉我?”黄昌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从此,蔡伦就天天动脑筋想有没有其他便宜的东西来代替丝做纸。

一天,蔡伦把黄昌叫来,问他:“丝纸是做丝绵剩下的纤维吗?”黄昌说:“是一层很薄的纤维。”蔡伦说:“如果我们用其他有纤维的东西来代替丝,是不是也可以做出纸呢?”

于是,他们开始了实验。蔡伦找来树皮、麻叶,全部放到大锅中,加上水煮,黄昌还抱来了破布、破鱼网放入锅中,蔡伦说:“好啊,只要有纤维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试试。”等到锅中的水沸腾,两个人就合力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到入大石臼,再用木棒“笃笃”地捣了起来。等石臼中的所有东西都被捣烂混合成浆状,黄昌便用漂白剂漂白,然后把浆平铺在席子上,铺得又薄又平有均匀,最后把纸撕下,高兴地大叫:“这的确是张完整的纸啊!”蔡伦在纸上写上字看效果,兴奋地说:“成功了,这张纸比原来的丝纸吸墨快,而且不容易散开,这才能算是真正的纸啊!”蔡伦造纸成功后,全国各地开始大量制造、使用这种纸。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宣纸、绵纸还沿用着当初蔡伦造纸的方法,只是现在用的材料已经变成了竹子、木材等。


伙伴正能量


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蔡伦和造纸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史上,书写材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以我国为例,我们的老祖宗们,先后试用过龟甲,兽骨、青铜、竹简、木简和绢帛等材料,比如我们最早发现的文字,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又称甲骨文。后来经济发展了,就在青铜器上刻字,以流传后世,尤其商朝居多,因为商朝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已炉火纯青,各个君主都喜欢在青铜器上铸铭文来为自己歌功颂德;秦始皇每次批阅奏折时,都要让两个甚至更多的宫人担担子,里面是竹木简的奏折,奏折越多,担子越沉重;又如宫廷内用绢帛写字,很是轻便,但却不易保存,尤其是绢帛造价昂贵,寻常百姓家用不起,只能供少数达官贵人使用。由于竹木简、绢帛等这些材质脆弱、造价昂贵等原因,一直难以真正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于是发明一种新的书写材料,既经济又适用,不仅能为统治阶级所用,普通百姓也用得起,就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样日益高涨的呼声中,先人们为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终于,这一难题被东汉时的蔡伦和他所率领的能工巧匠们攻克了!

蔡伦是东汉桂阳人,桂阳,就是现在的湖南郴州。蔡伦自幼家境贫寒,为了糊口,他只得进宫当了太监。在宫内的日子里,蔡伦曾负责皇家手工作坊的工作,这为他日后发明新的书写材料——造纸术提供了方便的试验场所。

古代铜器为了能造出物美价廉,适合百姓们用的书写材料,蔡伦和他所率领的工匠们进行了长久的尝试,反复比较多种原材料,以及他们相互搭配的比例。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蔡伦的勤劳感动了上苍,他研制出了纸——一种经济适用的书写材料,而且是不论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能用得起的书写材料。

这是公元105年,蔡伦和许多能工巧匠一起,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先进的造纸方法。这种方法的原材料,是树皮、麻绳、破布头、旧渔网等,和以前的龟甲、兽骨和后来的竹木简、绢帛相比,可谓是造价低廉,而且不必受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蔡伦造纸的工序是,把原材料洗涤,切碎,浸泡沤制,再在经过处理的原材料中加入石灰浆,放在大锅中蒸煮,反复地用力捣,以分离其中的纤维组织,制成纸浆,再捞出纸浆,均匀地平摊在很细密的帘子上,滤去水分,晾干,再揭下来,这就是成品纸张了。

当蔡伦把历尽艰难研制出的第一张纸献给汉和帝时,汉和帝喜出望外,立即下诏让全国各地都按照蔡伦的方法推行造纸。自此,造纸术在神州大地得到了广泛地推广,龟甲、兽骨早已不再使用,竹木简和绢帛也退出了书写材料的历史舞台。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不仅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和重要文件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公元6世纪时,造纸术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公元751年又向西传入阿拉伯地区,后来,阿拉伯人又把造纸术传到了欧洲。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献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现代的造纸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精美的纸张,如新闻纸、相纸等越来越多的分门别类的专用纸张,但是在根本上,纸的生产原理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延续蔡伦造纸的方法,改变的仅仅是技术和工艺。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造纸术的诞生,改变了人类书写材料的历史,直到今天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造纸术的诞生,不仅是蔡伦个人勤奋努力的结果,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蔡伦作为造纸术发明者的领军人物,将被永远铭记在史册中。


超级科学奶爸


1.将黄麻稻草竹子等原材料切碎,在水塘内泡上100天

2.取出原材料用力捶洗,使其脱胶

3.取出原料,拌入灰水,浸在木桶中,置锅蒸煮八个昼夜

4.锅中取出原料,放入清水内漂洗,再放入锅中蒸煮,反复十余次

5.将煮烂的原料放入缸中,捣成泥状,再用水调配

6.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捞出需要的纸浆,形成纸页,再挤出水分

7.焙干纸张,纸张干透后,揭起来就一张可用的纸了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蔡伦也由于发明了造纸术名声大振,造纸术一经发明便受到了汉和帝的大力推广。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只能在竹简上写字,这种东西极其笨重,如果要写一篇足够长的文章,需要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堆叠特别沉重,不适合携带。

在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荣登第七位,对于人类历史来说,造纸术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对于历史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鼠疫EEE


历史发展来看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来看在那个时代对轻便的记载工具已经有一定的需求。

在西汉造纸方面已经有一些发展,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当时已经拥有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1]

(由于出土的类纸文物,学术界中也有争议造纸术是自西汉起还是东汉蔡伦起,此处设定蔡伦造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

(可以看下纸的偏旁,当初的纸和现在定义的不同,在成本低廉的造纸术发明前,这基本由绢丝类物品制成)


钱自涌


据记载,造纸术首次出现在汉代。劳动人民养蚕缫丝,剩下的质量欠缺的参见便用漂絮法取出丝绵。

随着漂絮次数增多,残留的的丝絮形成一层纤维薄片,这层纤维薄片叫做方絮,晾干之后就成了最初的纸张。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据后汉书记载,造纸术由蔡伦首创,但实际上,早在蔡伦之前便有了纸张,所以说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良者,而并非发明者。


蔡伦改良造纸术

原料:桑麻树皮、破布、渔网、树皮。

工序:

  • 将原料进行粉碎切割,捣碎放入池中。
  • 在池中洗涤浸泡原料,其余杂质腐烂,只留下纤维后再将其打捞。
  • 沤浸于石灰水之,并且持续搅拌,直到原料成为纤维状浆状物,而后进行蒸煮。
  • 再次搅拌,然后进行打浆,使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
  • 然后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 晾晒过后,便可揭纸。

优势

成本降低: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纸张为绢丝织成的缣帛,造价高昂。

蔡伦改进之后的造纸术之后,原料采用桑麻破布渔网等价格低廉且常见的材料,原料的低廉使得纸张可以进行大量的制造,且在大量制造纸张的同时还能保证较低的成本。

纸张质量: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又保证了纸张质量的提高,蔡侯纸易于保存,且纸张细腻。

历史意义:历史上,纸张自发明到蔡伦改进这之间很长一段岁月中,都是上层社会是作为一种奢侈品而存在的。高昂的成本决定了对社会的影响力,而蔡伦改进之后的造纸术控制了成本,并且易于操作,一时间使它进入社会的各个阶层,随着丝绸之路大漠中的驼铃,对整个时代包括西方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蝉鸣七月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造纸的国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的贡献。

提到造纸,总会想到蔡伦,殊不知,蔡伦只是造纸的改进者之一。另有改良者是东汉的佐伯。

在蔡伦之前,己经有纸和纸书了。

a、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只是造纸的改进者。

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谁发明的?过去一般人都根据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的一段记载,认为造纸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蔡伦只是造纸的改进者。如北宋的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b、在新疆、陕西、甘肃的出土文物中发位最早的纸为公元前二世纪。

上个世纪。在新疆、陕西、甘肃先后四次出土了西汉时期的古纸,为研究我国造纸发展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早在193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罗布淖尔的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了一片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749年)的麻纸。

1957年在陕西西安灞桥一座西汉墓葬里发现了一叠麻纸,经揭剥分成了八十多片。因出土于灞桥,故称“灞桥纸”,其年代为公元前二世纪。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植物纤维植物。

1972年至1976年甘肃居延地区额济纳河汉代烽塞遗址出土了两片麻纸,其中一片含麻金、线头和破布片。其年代分别为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哀帝建平(公元前6~3年)以前。

1978年底,在陕西扶凤县一处西汉窑藏中,又发现,发现了三片麻纸相当结实,有一定的光泽和耐折性,是西汉宣帝时期制造的。

c、另外,古代文献中也有不少地方提到,在蔡伦之前已经有纸和纸书了。

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记载说,东汉光武帝刘秀从长安迁都洛阳(公元25年),载素、简、纸经二千车。这里明确地把纸书同素(缣帛)、简(竹简)书区别开。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记载蔡伦发明纸的《后汉书》里,也有两处提到蔡伦向朝廷献纸前就已经有纸和纸书了。

根据考古发现的西汉纸实物和古代文献记载,足以证明造纸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西汉时期发明的,并且到了西汉末东汉初,已开始用纸书了。

我国最早的造纸法是模仿漂絮法而产生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纸一般是指植物纤维(麻、木材、竹、草等)做原料制成的。而我国最早的造纸法是模仿漂絮法而产生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蚕缫丝的国家。古代制丝绵,先把蚕茧煮了,然后放在席子上,浸在水中,反复捶打,将蚕衣捣碎,蚕丝散开成为丝绵。这叫做漂絮。

漂絮是为了制丝绵,但是每次漂絮之后,总有一些残絮留在席子上,晒干之后成为薄薄的丝棉片。人们受到启发,有意用丝絮按照漂絮的方法制成丝棉纸。

丝棉纸原料来源少,价钱贵,质量不理想,不可能大量生产。经过人们不断的摸索、实践,终于创造了用麻纤维做原料造纸的新工艺。为制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不从这里不难看出,我国首先发明造纸不是偶然的,是和我国最早养蚕缫丝分不开。

宦官蔡伦在原料上改造,制造出一批良纸,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

当然,西汉早期的植物比较粗糙,质量不太理想,不便于书写,不能完全代替简帛的书写地位。

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改进,到了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利用担任尚方令官职的机会,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做原料,监制出一批良纸,献给朝廷,受到赞扬,得到推广,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蔡伦在献纸后九年(公元116年),后人把蔡伦制造的纸称为“蔡侯纸”。蔡伦在我国造纸发展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东汉后期的佐伯,造出了细匀而有光泽的高级书写纸。

东汉后期造纸业加速了发展,纸得质量不断提高。东汉末年有一位叫佐伯的造纸能手,造出了细匀而有光泽的高级书写纸。1974年,甘肃武威旱滩坡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出土的若干麻纸;质量细薄,柔软平滑,纤维交织紧密。纸上留有文字墨迹,笔画粗壮。这些纸是用来衬裱一具制作的相当粗拙的牛车模型,看来它不一定是当时最好的纸。

两晋、南北朝时,我国造纸业获得较大的发展。造纸原料,除麻之外,还用稻草、麦秆、藤皮、楮树皮等,纸的质量更高,产量增加。晋朝时期,纸张为人们普遍使用,代替了简帛的地位,成为社会上主要的书写材料。

隋以后,造纸业日趋发达,造纸规模扩大,纸的品种增多,加工技术提高,用途更加广泛。

元以后,我国造纸业处于发展处于缓慢发展时期。直到1891年,上海兴办“伦章造纸局”引进外国的机器造纸技术,我国造纸开始由手工制作转入机器制作的阶段。

我国的发明的造纸法,在魏晋时期首先传到朝鲜(公元610年),又从朝鲜传到日本,唐玄宗天宝10年(公元751年)向西传到了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又由欧洲传到和北美洲以,逐渐传遍全世界。


文子心语


1.将黄麻稻草竹子等原材料切碎,在水塘内泡上100天

2.取出原材料用力捶洗,使其脱胶

3.取出原料,拌入灰水,浸在木桶中,置锅蒸煮八个昼夜

4.锅中取出原料,放入清水内漂洗,再放入锅中蒸煮,反复十余次

5.将煮烂的原料放入缸中,捣成泥状,再用水调配

6.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捞出需要的纸浆,形成纸页,再挤出水分

7.焙干纸张,纸张干透后,揭起来就一张可用的纸了


每日的那些事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历史上对于蔡伦的造纸术记录只有短短的二十字,只说他“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但是其中的工艺却非常的繁杂,蔡伦对于造纸术的贡献就是通过对工艺进行改进、统一,从而使得造纸的过程变的简便,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御前带刀侍卫


大家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油、盐、酱、醋?别逗了,说正经事儿吧!

在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他们分别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活字印刷术。今天在这里咱们了解一下造纸术,说一说蔡伦和造纸术有什么不解渊源!

当今时代,科技已经今非昔比。我们在生活中所看的书或者用于书写材料的纸已经非常的普遍并且种类也是鳞次栉比,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电子产品观看电子书或者通过手机、电脑等编辑录入文字信息等。比方说我现在就在用手机来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在没有纸以前人们的书写方式是极其艰苦的。在最开始没有汉字以前,人类通常都是结绳记事。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文字。这时候的人们通常都是在龟壳、石头、树皮、树叶上镌刻文字,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说的甲骨文。在商代时期甲骨文尤为盛行,而在西周时期也多有在青铜器上镌刻文字用于记事。到了东周时期,文字的书写材料则多用在竹简或锦帛上。

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其实在西汉初期就已经有纸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的纸是早期的纸,不适合在生活中应用,所以也就没有流传开来。只到东汉年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这时候纸才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流传开来。那么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这种造纸术有什么好处呢?

蔡伦是东汉时期桂阳郡人。开始的时候蔡伦也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中,农村嘛!从小没事就跟父母下地干些农活。在那时候皇帝经常会从各地选些幼童到宫里做太监!蔡伦很荣幸的就捞到了这份工作。公元76年蔡伦来到了宫里,由于刚来嘛,又没有什么背景!于是他很正常的就做了小黄门,小黄门在当时是太监里职位最低的一个级别。虽然蔡伦读书不多,但是相当聪明伶俐。很快他就升到了黄门侍郎的职位。随后他干了几件“像样”的事,使他在这个不被看起的职位上一路平步青云。由于窦太后无子,便诬陷汉章帝的妃子宋贵人“挟邪媚道”。蔡伦则通过窦太后的旨意对其彻查并通令宋贵人自杀。窦太后又通过匿名信诬陷章帝的妃子梁贵人,抢夺了梁贵人的孩子刘肇认做养子并立为太子。后来章帝死了,十岁的刘肇做了皇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帮着窦太后干了怎么些事儿,因此对于窦太后来说属于有功之人,蔡伦也因此被提拔为中常侍。

其实在当时蔡伦造纸并不是想要自己扬名立万,更没想过为国家和社会做多大贡献。公元102年汉和帝立邓绥做了皇后,而这个皇后平时没事干就爱写个字、画个画。当时不是没有纸嘛,你就算写字也不方便嘛!这时候蔡伦心甘情愿的兼任了尚方令一职。这个职务是干嘛的?这个职务是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和宫内手工作坊的。他想干嘛?当然是为了投其所好,利用职务之便给邓绥皇后鼓捣造纸了。

还真别说,当然谁都没想过能捣鼓成的事儿竟然让他给捣鼓成了。当时他是这么捣鼓的!他总结了一下西汉时期的造纸经验,然后顺着这条老路子利用树皮、破布、麻袋、麻头等这些破烂儿东西搅合搅合,通过各种工序就把这纸给造出来了。不过这纸的质量估计连现在的烧纸钱都不如,但是在当然已经是高质量的纸品了。

纸造出来以后,蔡伦一看这造纸相当容易,这玩意儿要光巴结皇后也太大材小用了。于是公元105年,蔡伦就把造纸这档子事儿上报给了当时的汉和帝。对汉和帝意思说:“我把纸给造出来了,以后不用再砍竹子了!”汉和帝看后,当时也特别兴奋。马上将这项技术推广起来,蔡伦也因此得到了封赏。最重要的是他将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名扬四海的人物。

当我们在用到纸的时候,最起码我们应该想到曾经有个人为了造纸煞费苦心。不管他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也不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干没干过多少不光彩的事,但他确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个人叫蔡伦!


馨晨复语


蔡伦担任尚方令官职期间,在休息的日子里,从不同宾客往来,常常是走出宫廷,来到民间,广泛收集民间的造纸经验。经过长期的观察和钻研,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一套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方法。

蔡伦创造性地使用树皮、麻头、旧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做造纸的原料,并改进了造纸技术。首先,把树皮、麻头等废物用水浸泡,泡透后上火煮,煮烂后再捣碎成浆糊状,这就是原始的纸浆。然后把纸浆倒在细帘子上,铺平,漏去水分,晾干。干了以后,留在帘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片就成了纸张。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制造的第一批优质的纸奏报朝廷并献给了和帝,受到了和帝的称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