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要想孩子肯學習,就要培養他興趣,多鼓勵少批評,你認為呢?

合肥寶迅


是的,久明老師曾經說過,快樂使人堅持!

只有這件事讓孩子覺得是快樂的他才會願意去做,如果總是被批評受打擊,那他就會覺得反正都是做不好,就這樣了,甚至是放棄不做了。


如果是讚揚呢,不要說你真棒,你真厲害這樣不走心的話。

要說:孩子,你這子字寫的真的是好,你看這個豎,特別直。也就是說要誇的具體。


久明教你管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在輔導孩子學習時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不喜歡上學,一到上學拖拖拉拉,各種突發狀況;孩子不喜歡和老師交流,不願意見老師;孩子課上沒勁,課下沉迷玩樂,無心學習,家長怎麼都叫不動;孩子不願意做作業,不想看書,一到看書寫作業的時間就找藉口或者犯困沒精神。

這些孩子的問題,老師幾乎每天都聽到各種各樣的家長來問我,相信不少家長也遇到過。雖然孩子的這些問題會讓家長們比較著急,但是這也是孩子學習成長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家長解決得當,對孩子們來說,反而是一種巨大助力。

其實,在這個年齡段的同學們的腦子裡總會徘徊著這幾個問題,如果能戰勝這幾個問題,孩子都將爆發出非常強的學習的動力。你可以問問孩子,學習有什麼意義?讀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時候反而就是無欲則剛。你給孩子說,地球上有人和動物,你看看貓過的什麼日子?一千年前貓怎麼過現在還怎麼過,可人不同。人過的是創造性的生活,因為人會學習,大自然給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課堂學習是狹隘的一部分。你不學習也可以啊,那跟貓狗來到這個世界是一樣的。

學習需要的是自覺性,只有讓孩子自覺得把學習作為一種興趣才是長久之計。


布衣學堂


這種說法只說對了一半,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1.孩子在兩三歲時,父母就要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

一開始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畫本,父母給他買幾本,觀察他,看孩子喜歡哪一類畫本,如喜歡童話故事。他有空就去看。父母就要投其所好,專門買童話故事書。

2.和孩子一起讀,讀完了再說,再講故事。家裡三口人都參加,都講,看誰講的好。講的好的給予獎勵。這樣孩子慢慢地就有了很大的興趣。

孩子喜歡他就有了興趣,不用你說,他就自覺地去讀書。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有的小孩從小就多動,坐不住,一會拿玩具,一會拿畫本,他到底想幹什麼?這樣一會兒,一會兒什麼也幹不好,因為他不專注!沒有專注力。

當你發現孩子在讀書,哪怕在玩玩具,父母也不要打擾他。叫他吃飯,給他吃東西,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還有的家長喊:“吃飯了!吃飯了!看!你就知道玩!”家長的一句話像刀子,攪亂了孩子的思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這個時候你要鼓勵他:真好啊!媽媽叫你吃飯都沒聽見!真是個好孩子!先吃飯,一會媽媽陪你玩!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觀察,看孩子喜歡什麼玩具,他是喜歡機器人呢還是小汽車?

孩子喜歡小汽車,你就陪伴他玩,用搖空器指揮,看誰指揮的好,汽車不出事故。

在學校裡可以發現,凡是專注力好的孩子學習成績都很好!

培養孩子懂規矩。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學校裡有學校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最好的教育是來之父母的家庭教育。

孩子生下來,兩三歲時就讓孩子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要學會跟孩子說不!在家裡不能亂動爸爸媽媽的東西。外出串門不能要人家的東西,亂翻人家的抽屜。

去幼兒園不能遲到早退,坐有坐像,站有站像。尊重師長,和小朋友團結友愛。去衛生間要排隊。吃飯時不要挑食,多吃蔬菜水果,阿姨給多少吃多少!

媽媽接送孩子時要和孩子聊天,通過聊天告訴孩子在幼兒園不能拿小朋友的東西,喜歡別人的東西,告訴媽媽,需要的媽媽給你買。

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小偷!

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哪怕是手功作業,一點都不能馬虎。

幼兒園老師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疊一些小船啊,小動物啊。

家長一定要重視,不要看成可有可無!和孩子一起完成,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讓孩子懂得:老師的作業必須完成!

孩子完成了,並且做得很好,阿姨表揚了他,樹立了孩子的信心。孩子對老師的作業有了興趣。他六歲時上學了,他就知道了:老師的作業必須完成,還必須做好!

結束語:要想孩子學習好,必須有好的習慣,有專注力。還要多鼓勵多表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興趣了;他喜歡了;才能學習好?


語文萍


孩子有意願學習,我們要給孩子提供條件,培養興趣。是的哦~

接下來那句“多鼓勵少批評”才是重點

我認為 客觀對待吧。

鼓勵要有,不好的地方也要說,一直活在掌聲中,孩子的受挫能力很差也不行。

鼓勵有講究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有一個研究,兩組孩子。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三輪測試下來得出結論:

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批評有方法

美國教育家塞勒-塞維若認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父母批評教育子女,靠強制壓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給孩子充分的說話機會,他們才能剖析自己的行為,觸及靈魂的最深處,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

只有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批評孩子,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而且在相對融洽的氣氛中,孩子處於輕鬆的心境狀態,也樂於接受批評。

推薦《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


孩子和他的藝術


放寒假的時候,很多人在朋友圈或小視頻中看到了像“各回各家各氣各媽”這樣的名句,相信很多家長在這個特殊的假期中深有體會吧。在和孩子的溝通中,你應該怎樣……是說教,你要如何……是命令,你為什麼不……是抱怨,這些都不是教育,或者說不是有效教育,教育是有共情、有共鳴、有愛的。

我們在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要做什麼呢?是幫助、指導、引導。讓孩子明白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學習的目標是什麼,我們做了什麼,我們還要做什麼,我能幫你做什麼。

我為你做什麼,是因為我愛你,我們有幸在你人生道路上相伴一段路程,我願意傾聽你的委屈和煩惱,也願意為你擦去失意時的沮水,我不會把你的成功當作我的驕傲,但我想分享你的喜悅。


Physics驛站



公正永生


我認為這個說法很正確。

因為除了天才,天生的學霸,愛學習,聽話,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孩子。貪玩是天性。要加以引導。

大人都喜歡聽好聽的,喜歡聽別人誇獎,孩子也是這樣。所以多鼓勵,培養興趣,孩子肯定會積極主動地學習。


玩具屋的童童阿姨


教育孩子,表揚比批評有效,但表揚有技巧:表揚勤奮,不表揚聰明;表揚進步,不表揚優秀;表揚合格加特長,不表揚平均發展;表揚團結協作,不表揚個人英雄主義;表揚自主創新,不表揚墨守成規。



鄰家五哥老師


第一要看看學習內容,內容正能量的則多鼓勵,內容不當的應當給予引導。第二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正確的應該表揚,如不正確的應給予引導。



長盛交校集團祥哥


從成功走向成功,是我們願意前行的動力,孩子也是。獲得感和成功感是學習和興趣延續的動力。但是,要避免泛泛的鼓勵,要鼓勵與品德、行為、方法有關的方面,而不僅僅是結果。這樣,孩子的注意了就從關注結果轉移到關注通往結果的路徑上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