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狼
這與思維模式有關係,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青春期是一場巨大的測驗。我是聰明還是愚蠢?我長得好看還是難看?我看上去很酷,還是一個書呆子,我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而且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中,失敗者將永遠是失敗者。
所以青春期的學生絞盡腦汁,不是為了學習,而是 為了保護他們的自我意識。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是這樣解釋他們糟糕的成績的,貶低自己的能力,我的智商就這樣,考不好也是正常的。或者去責怪老師,都怪他們沒有好好教我。 而那些很聰明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為了顯得自己聰明以外,就是儘可能的少服努力。因為他們覺得如果付出太多努力,怎麼能證明自己的聰明呢?
接下來我們看看成長性思維模式的學生是怎樣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認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產生學習的有因此傾向於迎接挑戰,面對挫折堅持不懈,認為熟能生巧,從批評中學習從他人的成功中獲得心智,獲得靈感,他們就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父母也要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面對自己的孩子,不能去誇獎孩子的天賦,而是要承擔他為這個結果所付出的努力。當孩子失敗時,要去考慮是因為他沒有努力而造成的失敗,還是因為他盡力了,確實因為對手很厲害。
最後我想說: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傳遞著信息,你是肯定孩子的智力和才能,還是注意他們做事的方法,策略,他們的努力和選擇。當孩子闖禍時,你是建設性的批評,能夠幫助孩子去彌補自己的錯誤,還是給孩子貼標籤或輕率的原諒孩子。
父母經常為孩子設定努力的目標,記住擁有先天的才能,並不是一個目標,拓展技能和知識儲備才是請特別注意,你給孩子設立了什麼目標。
帆Caesar
這是兩個問題,咱一個一個來解答:
第一個問題:孩子會啥會厭學?你見過小孩子厭玩嗎?沒有吧。其實沒有人天生是厭學的,一個小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什麼東西都想往嘴裡放,什麼東西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當他看到好玩的東西的時候,他還會咯咯咯地笑。
我曾經做了7年的中學教育,大家都說中學學生壓力很大,經常出現厭學,但是我教的學生一個比一個有活力,他們很喜歡上我的課。因為,我總是給他們提供一些好玩的任務,並提供足夠的創作時間。在我的課堂,我只用很少的時間講知識,更多的時間都是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主動運用知識。因為我佈置的任務,都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關,甚至有一些是對未來的設想。學生們剛學會某個知識,他們急著去用,而我的任務剛好適合他們。而且我會及時反饋學生的表現,當我看到他們行為上的一點點進步,我會馬上給予誇獎,學生們因此會越來越有自信心,學習也動力十足。
所以學生為什麼厭學?因為第一,他是被動學習,大部分時間都是聽老師講,聽著聽著就走神了;第二,學習內容無聊,無法把學的知識真正和生活連接起來,這需要老師對課堂的設計,對學習內容的設計,但是現在的老師課業繁重,一週幾十節課,還要改作業,還要做各種材料,根本沒有時間把每一節課都上成公開課;第三,正向反饋太少,人人都喜歡被誇,誇了就開心,開心就會有更多的動力。而每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每一次被批評,每一次和同學比較都是失敗的,這種對自己的失望會一點點累積起來,最後就產生厭學了。
第二個問題:青春期為什麼叛逆?
首先從生理上來說,孩子12歲左右(女孩會比男孩更早一些),因為激素的原因,身體發育日漸成熟,第二性徵越來越明顯,男孩慢慢變得更像男人,女孩慢慢變得更像女人。孩子的身體越來越靠近一個大人,這意味著什麼?
這個時候的孩子在潛意識上認為,我已經擁有一個準大人該擁有的權利了。雖然他意識上是不知道的,但是身體上的變化以及大腦的發育,使得他們不自覺中產生了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這個自我意識告訴他們:我要有自己的決定權。
所以這個時候,當父母再像以前那樣命令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反抗權威的,所以會表現得非常叛逆。
這個時候,你越是打壓,越是得到相反的效果。這個時候他們是不懼怕權威的,就算是不反抗,也是暫時的,他們心裡會想:我現在打不過你,等我長大了,你等著。
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對孩子了,你要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商量,要表現出尊重他們的態度。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都是通情理的,只要你願意“放下身份”,好好說話,他們一般也都不會無緣無故地叛逆的。
華生教育
你好,我是藍莓麒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你的問題是學子為啥會厭學?青春期為什麼叛逆?
青春期是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時期,年齡一般在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之間。包含了成長中的男孩和女孩從兒童期到成年期所經歷的一切生理變化。由於身體發育不均衡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有厭學、叛逆等現象。
首先我們要了解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徵。青少年正處於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變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劇烈的、動盪的時期。在青春期到來時,青少年在身體和心理方面呈現快速發展,表現為身體急劇生長和變化,肌肉、骨骼等組織全面成長、生殖系統的成熟,第二性徵逐漸顯露。隨著身體的發育,青少年需要適應自己的這種巨大變化。然而,由於身心方面的發展不一定均衡,因此會產生不穩定的現象。主要的表現有:
1、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
青少年在這一時期萌發了自我意識概念,需要獲得別人的尊重、認可。他們面對呈現在面前的物質世界的形態日益複雜。開始對自己的內心和個性品質方面進行關注和評價,並且憑藉這些來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言行。他們不再對父母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而是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觀點。但是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並不穩定,沒有一個穩定的個人形象。所以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思想並不成熟,處於上升期,會有不同程度的思想反覆。這是青春期的思想特徵。
2、情感豐富卻易衝動
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的情感變得豐富。但是由於閱歷不深,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沒有形成,常常容易感情用事。生活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或者矛盾,感到委屈或者不滿,他們便會不假思索的去爭吵、慪氣,認為都是別人的錯,嚴重者會做出更極端的事情。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暴風驟雨式的“心理動盪期”。這個時期的少年容易出現叛逆的現象,他們確實需要經歷痛苦的蛻變,才能由一個懵懂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因此這個時期正是需要進行社會化教育的重要時期。
3、煩惱和矛盾逐漸增多
青少年時期情感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豐富心理特點,並非孤立地存在,它們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影響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各種矛盾。
隨著學業的增多,競爭的激烈,學習壓力是每個青少年都要面對的事情。學習成績的起伏是他們最大的煩惱,有些學生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又不能很好的與老師家長溝通,學習自信心下降,會導致厭學的情緒增加。
4、青春期親子衝突的原因
除去以上我們談到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徵以外,孩子出現叛逆,與家庭教養方式有關。
(1)父母教養方式
父母教養的方式是父母教養的態度、行為和非語言表達的集合。它反映了親子互動的性質,具有穩定性。
據專家研究發現,不同的教養方式出現的親子關係是不一樣的。權威性教養下的親子衝突比較少,衝突強度也較弱。而專制型教養方式會導致較頻繁與激烈的親子衝突。
(2)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尤其是家庭氛圍對青少年與父母的親子衝突有重要的影響。研究顯示在溫暖、支持的家庭氛圍中,親子間的分歧較少;在充滿敵意、強制的家庭氛圍中,親子之間經常抱怨,這樣的家庭衝突就比較多。
那麼如何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問題。我建議以下幾點。
1、採用良好的撫養方法。父母為孩子示範關心他人和對社會負責的模式。比如,權威型的父母為他們的孩子提供了關心他人和更具社會責任的行為模式,而孩子可以通過模仿獲得這種行為模式。專制型或者放任型的父母對孩子要麼過於干涉,要麼缺少關心,因為這些家庭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就容易出現厭學或者叛逆的現象。
2、良好的家庭氛圍為青少年發展成熟的社會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支持。研究表明,在權威型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做事更具有積極性。
3、權威型的家庭所提供的信任感有助於青少年期的自我認知和成長。
所以正確認知青春期的特徵,可以為家長們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出現的各種狀況來解決問題。青春期少年畢竟還是孩子,很多事情不能完全怪他們,之所以出現消極不好的行為,都與家庭教育離不開關係。為了正確引導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需要學習的知識還很多,只要肯付出努力,一定會看到成效。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