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世民要殺單雄信,秦叔寶為何不替其求情?

775890709


因為歷史上的秦瓊秦叔寶,和單雄信其實沒啥交情,頂多類似於現代一起同一個公司呆過幾年的普通同事關係。演義中秦瓊和單雄信的兄弟情誼,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歷史上的單雄信是瓦崗軍元老,而秦瓊則長期做為隋軍將領和瓦崗軍作戰,很晚才加入瓦崗軍。

演義中的單雄信是山西省長治二賢莊人,但歷史上的單雄信是山東曹州人(現在的山東菏澤一帶),可能是因為早期的說書人是山西人將單雄信改成了山西人,瓦崗軍前期首領翟讓是翟讓東郡韋城人(現在的河南滑縣一帶),與單雄信的家鄉很近。

(單雄信)

翟讓起兵建立瓦崗軍後,單雄信和同郡老鄉徐世勣(即演義中的徐茂公)很早就加入了瓦崗軍,同樣是瓦崗軍的重要元老人物。兩人都驍勇善戰,也有著良好的個人關係,是生死之交。

瓦崗軍早期的重要作戰對象是隋軍名將張須陀。張須陀是河南、山東一帶擊敗了多股農民軍,也多次擊敗瓦崗軍。秦瓊是張須陀手下的得力部將,肯定也多次參與了與瓦崗軍作戰。單雄信、徐世勣這一時期多半經常被秦瓊等張須陀下屬打的大敗而逃。

出身高貴雄才大略的李密加入瓦崗軍後,瓦崗軍迎來了大發展,李密設計在大海寺之戰中一舉擊殺張須陀。此戰秦叔寶同樣是單雄信、徐世勣的生死對手。

張須陀被殺後,秦瓊逃脫,帶殘部歸屬隋將裴仁基。裴仁基與瓦崗軍作戰也屢次戰敗,加上與監軍的矛盾,最終投降李密。秦瓊也跟隨裴仁基成為瓦崗軍成員。

秦瓊加入瓦崗軍之後,很受李密看重。但單雄信作為瓦崗軍元老,地位遠高於秦瓊,兩人也不是同鄉之類關係,交集很少。秦瓊這類原官軍投降瓦崗軍之人,天然親近李密,與翟讓系的單雄信也不是一路人。

李密殺翟讓時,單雄信叩頭免死,保住了性命,也幫助李密穩定了殺翟讓後的瓦崗軍。但李密慘敗於王世充後,翟讓系的單雄信等人主動投降了王世充,讓李密失去翻身機會。李密隨後入關中投奔李唐,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等瓦崗軍將領隨後投降王世充。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等人在投降王世充後不久,轉而投奔李唐,在秦王李世民屬下作戰,單雄信則一直在王世充屬下。

李世民和王世充作戰時,驍勇善戰的單雄信幾次威脅到李世民的性命。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後,在洛水邊殺了一批王世充政權的高官骨幹,單雄信是其中之一。李世民殺單雄信時,徐世勣苦苦求情毫無作用。和單雄信沒啥交情的秦瓊等人,則沒有求情的記載。


仁勇校尉


在《隋唐英雄傳》中,單雄信為人仗義,號稱“義薄雲天小關羽”,與同樣俠義的秦叔寶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但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在歷史上,兩人大多時候分屬不同的陣營,根本就談不上什麼生死之交。

單雄信是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加入翟讓領導的瓦崗軍的, 是瓦崗寨最初的三巨頭之一。在秦叔寶還未加入瓦崗寨之前,單雄信是“賊”,而秦叔寶在隋將張須陀帳下效力,是官,與單雄信勢不兩立,刀劍相向,你死我活。



那個時候,單雄信所在的瓦崗軍還不是隋軍的對手,被隋軍打得抱頭鼠竄。李密加入後,瓦崗軍才大顯神威,一戰斬殺張須陀。之後秦叔寶加入瓦崗軍,時乃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儘管在同一個陣營,可他們並沒有改變對立的關係。

當時,瓦崗軍主要分兩派,一派以李密為首,另一派則是翟讓。秦叔寶毫無疑問支持的是李密,而單雄信則擁護翟讓。李密自加入瓦崗軍,風頭很快就蓋過了原來的老大翟讓。在一些將領的勸說下,翟讓最終同意退位讓賢,讓李密接管瓦崗軍。



但是,翟讓的哥哥,部下並不情願翟讓讓位,他們打算奪回失去的權力。單雄信和翟讓關係非同一般,當然也希望翟讓重掌瓦崗軍。對李密,以及部下來講,肯定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為了徹底清除隱患,李密最終殘忍殺害翟讓和他的部下。據史料記載,單雄信因為有過人的才幹,再加上下跪求饒才被李密放過。

不過,單雄信並沒有就此死心塌地跟隨李密。在李密與王世充最後一戰時,單雄信見死不救,投降了王世充,使得瓦崗軍一敗塗地,許多將領被俘虜,其中就包括秦叔寶,程咬金等。投降王世充後,秦叔寶和單雄信又選擇了兩條不同的路。



秦叔寶投奔李唐,而單雄信則不識時務,甘心為王世充出死力,李世民差點就死在他手上。所以王世充投降後,李世民對單雄信等曾傷害過自己的人毫不手軟,一律斬殺。

從秦叔寶和單雄信的經歷來看,他們從來都不是一條道上的人,他們大多時候都是在各自的對立面,幾乎沒有交情。秦叔寶在歷史是一個很有節操的人,而單雄信則被人指責為反覆無常的小人。因此,秦叔寶又怎麼會為一個幾乎沒啥交情,人品不佳的人求情呢。



神遊五千年


《隋唐演義》裡秦瓊和單雄信還有程咬金等人可謂是出生入死的八拜之交,單雄信也曾經在秦瓊落難的時候幫助過他,然而在單雄信要被李世民斬殺的時候卻只有徐茂公為其求情,那曾經受過單雄信恩惠的秦瓊怎麼不站出來求情呢?

其實這只是《隋唐演義》裡的情節,歷史記載秦瓊、程咬金等人和單雄信的關係根本算不上好,只有徐茂公和他關係比較好,因為他們是發小。

瓦崗寨是翟讓建立的,期初身邊就單雄信、徐茂公等人,都是土匪一樣的,瓦崗寨的強大是後來李密投入旗下,隨著秦瓊程咬金和裴行儼等人也加入了瓦崗寨,他們都是原來隋朝的將領,通過長時間的接觸就形成了兩股勢力——翟讓VS李密。

此時的李密要密謀殺掉翟讓,就是單雄信叛變才導致翟讓被殺,此時李密的手下讓他殺了單雄信,李密不捨得,至於這個手下是誰也不得而知。接著又是李密和王世充搶地盤,因為單雄信的作壁上觀,不作為,李密的內部集團(秦瓊、程咬金、羅士信)損失慘重,至此李密帶著他們徹底投奔了李世民。而單雄信則是再一次投靠了王世充。最後王世充被打敗,李世民要殺了單雄信,也就有了題主問的為何秦瓊不求情?

首先:秦瓊和單雄信基本上是沒有什麼交集的,兩個派別的人關係能好到哪去?

其次:秦瓊根本就看不上單雄信,秦瓊為人光明磊落,每次打戰都首當其衝,怎麼會看得起貪生怕死之輩?

最後:秦瓊求情根本就沒用,李世民要殺誰攔得住?徐茂公求情情有可原,一是兩人是故交,二是很可能是徐茂公的一種手段,如果不求情李世民會怎麼想?(沒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事論事而已。


貓眼觀史


因為秦瓊知道求了無用!古代對待降卒都是斬其首領,收其部眾,李世民也不類外!

無論是賈家樓結義還是瓦崗寨結義,單雄信都是帶頭大哥!李密戰敗瓦崗寨秦瓊,程咬金,魏徵,徐茂公,都是投降李世民,唯獨單雄信投降王世充。王世充戰敗,李世民絕不會收服單雄信。

李世民的核心人物都來自瓦崗寨,李世民是這些人的核心,要是收復單雄信,李世民身邊會出現第二個核心,這是李世民不願看到的,所以單雄信只有死路一條。

在者秦瓊這人比較謹慎,善於明哲保身,不願介入政治漩渦,玄武門之變秦瓊就沒有參加,秦瓊心裡很清楚,不願意李世民下不了臺,所以不會給單雄信求情。李世民也會來事,在秦瓊外出押糧時殺掉單雄信,這樣雙方都能下得了臺。


睜眼看西安



第一: 因為真實歷史上秦瓊與單雄信沒有多少瓜葛,單雄信是瓦崗寨元老,大業九年(613年),就加入翟讓的起義了。而秦瓊當時還在隋將張須陀軍裡,還討伐過瓦崗寨。他是大業十三年(617年)才投靠瓦崗寨的,那時候李密已經殺了翟讓成了瓦崗的主人,秦瓊也成了李密的心腹。第二年(618年)李密兵敗,他們兩人都投降王世充,然後再過一年後,秦瓊投靠大唐,而單雄信留在王世充。

第二:單雄信是跟徐世績關係密切,他們兩人是老鄉,而且都是瓦崗起義的最早一批人。徐世績給他求過情,但是沒什麼用,李世民不肯。《隋唐嘉話》(是唐代的小說,非正史)還描寫徐世績在單雄信被殺前割自己肉喂單雄信以示不忘兄弟之情。

第三:李世民非要殺單雄信,不僅因為單雄信辱罵過他,追殺過他,得罪比較深。更重要的是,當時李世民才22歲(就是這麼碉堡),還不是天策上將軍,還沒有跟大哥爭皇位的想法,正處於打贏虎牢關之戰,一口氣滅王世充和竇建德,基本平定北方,立下不世之功,這個人生得意之時。等他回去宮鬥幾年,有當皇帝想法後就不一樣了,連魏徵(勸太子先下手為強殺李世民)和薛萬徹(玄武門之變時帶東宮部隊圍攻秦王府,一直到李淵詔書才停手)也都重用。

最後,別被小說騙了,單雄信自己就是兩面三刀的軟骨頭。李密殺翟讓時,徐世績和單雄信都在場,徐世績被人砍了一刀重傷,單雄信是跪地磕頭求饒,投靠李密。而因為李密和徐世績投靠李唐關係,其他瓦崗寨將領紛紛轉投李唐,就單雄信因為王世充善待沒去(小說寫是王世充女婿)。


五嶽掩赤城


古語云:“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做瓦崗一柱香”。這句話說的是劉關張哥仨講義氣,哥幾個相互之間忠誠。真正做到了“不願同年同月生,但願同年同月死”的誓言。反觀瓦崗山結義兄弟,為了追求榮華富貴不顧兄弟情,四分五裂,分崩離析,最後被唐王李世民漁翁得利。   



說到單雄信,他是大隋六路綠林的總瓢把子,是江湖黑道老大,當初秦瓊落魄"當鐧賣馬"的時候,是單雄信慷慨解囊資助秦瓊度過了難關。講真在沒遇到李世民的時候,兩人情同手足。當權勢來臨時,在利益面前,眾人選擇了沉默和轉頭離去。   

單雄信之所以被李世民殺掉,實在是李世民的老爸李淵做錯了一件事。原來單雄信的大哥曾被李淵誤射殺。這樣以來,單雄信和李世民就結下了深仇大恨。   

單雄信和秦瓊等眾兄弟最初是瓦崗軍的部將,此時大家都為了求富貴,目標都一致,彼此兄弟情深。   

後來,秦瓊投唐,而單雄信不可能投殺哥哥的人麾下,單雄信投了王世充,這不難理解,李世民的敵人是王世充,單雄信根據“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法則,投王世充沒毛病吧?   



單雄信昔日的結義兄弟羅成、秦瓊、徐茂公等人,跟隨秦王李世民伐鄭,鄭王世充多次挫敗,單雄信一怒獨騎闖入唐營死戰,被尉遲恭擒住。 

單雄信押到了大牢。此時秦瓊就在唐營。秦瓊去求秦王李世民高抬貴手,但李世民沒答應,也難怪,單雄信在馬踹唐營的時候,差點殺了李世民。   

李世民找到了徐茂公,說道,秦瓊可能還要為單雄信求情,如之奈何?反正單雄信必須死,決不能放了他,李世民說道。   

其實想想也會明白。以單雄信的黑道身份,投唐不不可能的,黑道老大不為自己哥哥報仇,反投降仇人,這讓單雄信顏面何存?   

唯一的辦法就是速速殺掉單雄信,李世民對徐茂公說道。此時徐茂公眼珠一轉,計上心頭,他對李世民耳語道,如此這般……。李世民聽罷,撫手大笑道,此計甚妙。   

次日,徐茂公找來了秦瓊,說,現在軍中糧食緊張,運糧官遲遲運不上來,有勞二哥親自跑一趟吧。秦瓊一聽這話,就聽出了弦外之音。於是順水推舟的答應了下來。   



以秦瓊的智商能看不透這點事,秦瓊也知道李世民不會放過單二哥,與其束手無策,不如躲遠點,這樣倒心靜。   

秦瓊一走,李世民就下令殺了單雄信了,直到臨死,單雄信都沒見到秦瓊一面。   


秉燭讀春秋


首先是各為其主,單雄信忠心王世充,秦叔寶背叛了王世充,兩人內心不可能完全沒有芥蒂





其次秦叔寶是降將,而且還有其他原瓦崗降將如陳咬金,徐世績等,已成為一個小集團,李世民對他們這個小集團不可能完全信任,秦叔寶他們心裡也清楚,因此不能提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