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腦缺血和腦供血不足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懂了!

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中風(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科(週五)、頸肩腰腿痛(週六)、運動損傷及其他(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77講】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的疾病譜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第三次國民死因調查結果表明,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第一死因。隨著我國完善健康宣教體系,我們對腦卒中的知曉率顯著提高,但是還是有許多腦血管病的概念讓很多人一頭霧水,比如病人或家屬就經常問小編“腦缺血”與“腦供血不足”到底有什麼區別,這些概念很重要,只有對這些概念的有了一定的認識,才能加以針對性控制,進而降低腦卒中的危害。所以基於此,小編今天就來說說“腦缺血”與“腦供血不足”的異同。

腦缺血和腦供血不足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懂了!

“腦缺血”是指由於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按照缺血範圍可分為全腦缺血和局部腦缺血,對於局部腦缺血,如果影像學上沒有特殊發現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如果影像學上出現梗死灶則稱為腦梗死;對於全腦缺血,其臨床特點為發生迅速、一過性、自限性並能夠完全恢復,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暈厥)。需要說明的是目前認為的腦缺血說的是急性腦血管病,腦組織一旦缺血,表現出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在臨床上即可診斷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梗死,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出現眩暈、頭痛、耳鳴、眼花、走路不穩,嚴重時意識模糊、雙目失明或複視、單側或雙側肢體無力與感覺異常、莫名其妙地摔倒、說話不流利等症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一般在1--5年內可能發生腦梗死,而腦梗死的病人中的1/3--2/3曾經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以說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是缺血性腦損傷這一動態過程中不同的階段,腦梗死是腦缺血的最終結局。

腦缺血和腦供血不足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懂了!

腦供血不足”是指人腦某一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面引起腦功能的障礙,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腦供血不足的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有關,大腦的慢性供血不足,最易導致頭暈、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等三大症狀,由於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的表現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說話困難,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嚥困難,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跌落,走路不穩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另外,由於椎基底動脈是腦供血的重要部分,當正常人當頭向一側歪曲或扭動時,其同側的椎動脈受擠壓、使椎動脈的血流減少,但是對側的椎動脈可以代償,從而保證椎-基底動脈血流不受太大的影響。當頸椎出現節段性不穩定和椎間隙狹窄時,可以造成椎動脈扭曲並受到擠壓;椎體邊緣以及鉤椎關節等處的骨贅可以直接壓迫動脈或刺激椎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使椎動脈痙攣而出現椎動脈血流瞬間變化,導致椎-基底供血不全而常出現眩暈等症狀。總之,腦供血不足是指腦供血量低於實際需要的量而引起頭暈、記憶力減退等不適症狀的一種腦功能障礙,慢性供血不足不一定存在或導致腦梗死

腦缺血和腦供血不足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懂了!

綜上所述,腦缺血和腦供血不足雖然都是腦部疾病的常見的類型,但它們的發病機制和臨床症狀都有所不同,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腦缺血是老百姓的一種俗稱,在臨床上一般指的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梗死,而“腦供血不足”一般是指腦供血量低於實際需要量而引起頭暈、記憶力減退等不適症狀的一種腦功能障礙,並不一定存在或導致腦梗死,從醫學角度,腦供血不足是一個被摒棄的概念,臨床上已不下這樣的診斷了。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閱讀:

1、《 》

2、《 》

3、《 》

4、《 》

參考文獻:部分資料來源於丁香園—名醫問答—腦缺血章節,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