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艦載機彈射起飛時飛行員有什麼潛在危險?

時代兵器


航母一般分為彈射起飛、滑躍起飛、垂直起飛三種方式,而彈射起飛作為其中最高大上的一種,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津津樂道,滑躍起飛則落入了被人們詬病的尷尬地步。其實彈射起飛雖然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但也是三種起飛方式中對飛行員潛在危害最大的一種,好奇的小夥伴們可以跟著我一起往下看。



加速度大,身體容易受傷

彈射起飛除了要使用飛機自身的動力外,最主要的就是藉助彈射器的外力,而為了在長度只有百米的甲板上達到最低起飛要求,彈射器的加速度一般都非常大,美軍尼米茲級航母上的C13.1型彈射器可以在2.5秒內將飛機加速到270千米/小時。


這種加速度傳導到飛行員身上能達到5個G以上的過載,這是什麼感覺呢?如果是120斤的體重,你就會感覺有四五百斤的東西壓在身上,同時眼珠會感覺被擠壓變行,同時身體內臟會有被甩出去的錯覺,雖然艦載飛行員經歷了這樣的訓練,但是如果當時身體不好,極其容易暈厥。同時由於加速過快,飛機慣性非常大,如果飛行員沒有調整好坐姿,極其容易讓頭撞到座椅,如果嚴重的話會使大腦或者脊柱嚴重受傷甚至致死,所以艦載機在起飛時,飛行員必須讓頭貼著座椅才能下令起飛。

出艦角度平直,容易墜海

彈射起飛的航母甲板都是平直的,因此在彈射起飛後,飛機出艦的角度也相對平直,這樣就會帶來兩個非常危險的問題。第一、由於出艦平直,飛機相對海面的高度較低,有時甚至只有不到二十米,在惡劣概況下,如果遇到大浪,飛機很容易被浪花擊中導致墜機,所以美國艦載機的起飛時機一般都會選擇在航母處於波峰的時機。第二、出艦後的最初幾秒由於幾乎處於失速狀態,而飛機又需要立即上升高度,這就需要抬高機頭,而抬高機頭又會導致速度降低,所以這就使飛機變得更難操作,一不小心也會發生墜海的事故。


彈射系統易發生故障,威脅飛行員安全

彈射系統主要由鎖止機構、牽引滑塊、滑道、偏流板等組成,但是這些系統其實都很嬌貴,一旦維護不到位,就很容易發生故障。

1972年,一架RF-8偵察機在彈射起飛過程中途,鎖止機構發生故障鬆開,導致飛機沒有達到應有速度,直接一頭栽進了海里,飛行員當場死亡!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我還是那個持續為大家提供新鮮好玩內容的扒一扒趣史!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