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紀曉嵐何人?豐滿“理想”的代表!

《鐵齒銅牙紀曉嵐》三個主角中,你最喜歡哪一個?

我猜想大部分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紀曉嵐!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的確,劇中紀曉嵐的形象被刻畫的十分深刻,幽默風趣加上正義凜然,與貪婪圓滑的和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個形象之間的對手戲也是博足了觀者的眼球,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從我們普通老百姓的視角來看,紀曉嵐的形象是符合民眾對於官員的理想認知的。他一心為民請命,是當時朝廷為數不多的能為百姓說話的官員,而在《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電視劇中,他的形象塑造儘管並不是完全地依照現實歷史,卻也相當飽滿豐富,概括起來就是四點:

寒士、多謀、風流、忠正

從“寒士”的角度來看,這幾乎就是民間代表的化身,一介布衣書生和普通百姓其實是有著“同源”關係的,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劇中的人物裝束,就會發現,紀曉嵐每次隨皇上微服私巡都穿著樸素,大多是黃褐色或藏青色外褂兒,素白色或淺藍色長袍,菸袋用一紅線掛於肩上。這和平常百姓的穿著幾乎無異,這種“寒士”的形象特徵完全可以看做是百姓的代表。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接著是“多謀”,劇中紀曉嵐與和珅的對手戲那真是經典中的經典,我記憶最深的就是“侍郎是狗”的橋段,紀曉嵐的臺詞那真是令人拍案叫絕的,這種巧妙的化抨擊為反擊的思辨能力,再加上是狠狠的打了“貪官代表”和珅的臉,在百姓看來,這實在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再來說說“風流”,可不要認為只有公子哥才是風流的代表啊,所謂“人不風流枉少年”,例如,當見到如意老闆娘時他故意調侃: “佳人如花, 美人似玉,如花似玉,不如如意”,惹得老闆娘滿眼桃花; 當小月沒整理好容顏,有失分寸時,他安慰道: “有種女人天生麗質,在任何情況下都難掩其風采,這種女人必定人見人愛。”在調情的同時,難道不也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嗎?正如劇中太后所說,紀曉嵐是位至情至性的人,他的風流倜儻,放蕩不羈讓劇中的女子為之痴迷,甘願伴其左右。紀曉嵐一個民間的代表確也能做到像王公貴族那樣佳人相伴,這無疑是給了普通百姓一種對於人性本身的希望!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最後來說“忠正”,劇中紀曉嵐與小月的第一次對話,便是小月對紀先生說: “你就是那位為百姓說話的紀大煙袋啊?”一句話道出了百姓對紀曉嵐的好評。憂國憂民,懲惡揚善,正是他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當他得知朝廷的賑災錢糧被地方官員侵吞時,他憤怒了,爆發了: “贊人的業績不能掩飾貪官的罪惡,點點滴滴皆是民脂民膏,邪不壓正,必須還百姓一個公道! ”隨後他施計讓皇上去燕城親眼目睹難民流離失所、口吃穀殼兒的場景,及時解救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文人的良知大多與關心百姓有關,紀曉嵐將自己的心緊貼百姓,贏得了百姓的尊敬。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當影視劇塑造出了這麼一個貼合理想有相當實際的人物形象時,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感使得我們很自然地就會去模仿,將這種形象樹立為個人典範。我且問大家一句,小時候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有多少是默默地把自己是當做紀曉嵐的?我覺得肯定不在少數!小時候的我們,很單純,而只有單純的心智才能更容易去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正如我們小時候喜歡英雄人物那樣,能夠維持正義,能夠主持公道,能夠懲辦惡人,都是我們年少時所追捧的理想目標,而紀曉嵐的人物形象就是這個理想目標的一面旗幟,也許真的,我們曾經都想過要成為“紀曉嵐”吧!


骨感的現實——我們被迫做了“和珅”

年少的我們終將長大,當面前被呈現出社會最真實面目的那一刻,心中的“紀曉嵐”恐怕應該要動搖了吧,不再是那個只論“是非”的年紀了,社會的真實在於——它不僅僅只有黑白,還有灰色!

也許,是時候關心“利害”了!再次回顧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彷彿突然能理解了片中“和珅救災”的理論了,當紀曉嵐與和珅對質的時候,紀曉嵐固然是大義凜然地指責和珅不顧百姓死活,給百姓吃糟糠,卻對官員的貪汙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和珅的回應是什麼?“救民先救官,官員都無法自保,誰替我們去賑災呢?”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是啊!誰來為理想主義買單呢?

看到這裡,覺得和珅說的似乎有道理的觀眾,那八成也是到了面臨社會現實的年紀了!誰能保證走上社會後還在堅持少年時期的理想呢?正所謂“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是容易的”,當我們再通過回顧電視劇重新理解和珅這一形象時,就會有了新的認知。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紀曉嵐向皇上請求處死貪官,和珅為貪官求情”這一橋段嗎?表面上和珅是在包庇貪官,也是在包庇自己,但是如果站在和珅的角度去考慮,我們在細細地思考一下,和珅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給已經坐實了貪汙罪名的官員求情呢?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是因為貪戀那些貪官送來的禮物嗎?肯定不是!和珅的財產相當於十年清政府的總收入,擁有如此之多的財富還會在意些許皮毛嗎?

那是因為害怕罪名會蔓延到自己的頭上?也不是!和珅是乾隆的寵臣,乾隆十有八九是知道和珅才是貪汙最嚴重的人,但是無可否認,和珅是一個會理財的人,事實上,他滿足了乾隆各種奢侈的需求,同時還能把國庫治理的井井有條,就衝這一點,乾隆也絕不會殺他。

我認為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就是——和珅需要這些官員來做事。要知道,治理國政是非常龐大的任務,這不是靠個人就能完成的,就連和珅這種幾乎伸手就能通天的人也不行,管理大清國這麼龐大的帝國沒有自己的人脈能做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如果這些貪官全部被殺死了,那麼新任的官員何時才能處理好剛剛上手的政務?和珅苦心經營的人脈網勢必又要重新修補,而那些本來可以在這張人脈網下順利被解決的燃眉之急又將拖到何時呢?從個人品性上來看,和珅是可惡卑鄙的,但是從做實事的角度來看,和珅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人才。正如英國訪華使者馬嘎爾尼對和珅評價所言:

“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

我們再從劇中回到現實,“沒有完全的是非,只有完全的利害”難道不也是我們成年人生存的法則嗎?步入職場,你的老闆就是乾隆, 如果你做不到像紀曉嵐那樣靠嘴皮子就能吃飯,那麼做和珅不就成了唯一選擇了嗎?

被迫做和珅,不是我們變壞了,而是我們變得現實了!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我們最終變成什麼?

這部劇的“鐵三角”我們已經說完了兩個,就剩下最後一個了——乾隆。在劇中,乾隆的形象是極為特殊的一個,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形象無法簡單地用“好”或者是“壞”來定論,你說他“好”,他就寵信和珅,為自己的奢侈縱容他貪汙;你說他“壞”,面對甘肅省的百姓,他也能做到對於貪官汙吏絕不姑息,甚至想一律處死。

而對應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乾隆”的形象就更像是一位看慣了生活百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這樣的形象並非所有的人都能企及的,我們可以在年少時憧憬著自己能做“紀曉嵐”,也可以在步入社會時慢慢接受現實被迫做了“和珅”,但是成為劇中的“乾隆”卻並非孜孜以求所能及耳。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首先,“乾隆”的出身就並非常人所能及,對於我們大部分人而言,都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如若沒有特殊的機遇,想要跨過層級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這也並非說出身有錢就一定能成為“乾隆”,就這部劇而言,我認為乾隆更像是一個佈局者,紀曉嵐也好,和珅也罷都是他棋盤上的一顆棋子,而至於他怎麼下這盤棋那就和“利己主義”掛鉤了。

紀曉嵐是個理想主義者,都說書生空談誤國,可是乾隆卻並沒有排擠他,反而是大受重用,因為他知道,紀曉嵐就是“民間代表”,名聲很大,朝廷有這樣的人,民間不會對朝廷失望,他就好比朝廷的“金字招牌”,為民謀福祉,是需要紀曉嵐這樣的人的。

和珅是個現實主義者,也許他也並非沒有紀曉嵐那樣的情懷,但是他是個現實派,乾隆需要他來做事情,“金字招牌”歸招牌,可是真正做起事情來,卻並非像理論那麼簡單,許多事情的細枝末節乃至事情背後所要考慮的東西只有真正做事情的人才會想到,這一點不是理想主義者可以解決的,只有和珅可以。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如何處理好二人的關係,是“乾隆”下好這盤棋的關鍵,縱觀整部電視劇,和珅與紀曉嵐爭鬥的場面那是家常便飯,而最終的裁定者是誰?是乾隆!

看到紀曉嵐弱勢了,他也會打壓和珅,甚至不惜將他下獄。

看到和珅示弱了,他也會壓制紀曉嵐,警告他不要真的把和珅弄死了。

看到二人相爭不下,就乾脆將兩人統統下獄,在獄中,二人又和好如初了。

年少時想做紀昀,中年時被迫做了和珅,晚年時卻鮮有人做的了乾隆

這一系列操作的背後是什麼?是“乾隆”的個人利益!

他需要享樂了,身為“民間代表”的紀曉嵐就成為了他的對立面,打壓!

他需要樹立明君形象了,身為“利益代表”的和珅就成為了他的對立面,制裁!

甚至在他死後,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也為了維護自己兒子的統治地位,留下密詔賜死和珅,也是為了成全他自己而已!

可是不管如何,它都能讓紀曉嵐與和珅俯首恭順,這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當“鐵三角”一起出現時,我們總是會看到先是和珅或者紀曉嵐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後還是交給乾隆裁定,這是什麼?這就是“語遲而人貴”,真正的佈局者是不需要太多言語的,也自然就用不著巧舌如簧。


寫在最後的話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同一部電視劇,我們在不同年齡觀看是不一樣的體驗,這就是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閱歷所致,也許我們窮極一生都無法成為“乾隆”,也許我們還在“和珅”的位置上進退維谷,但是人生是自己的,也不要忘記,我們曾經也是想成為“紀曉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