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雖絕但有點滲人

對聯文化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對對聯也叫對對子,是古代文人都很喜歡的一種娛樂方式。從高高在上的皇帝到普通的民間讀書人,都在這個領域有所涉足。不過對聯也是一個講究技巧的“遊戲”,除了考驗人的文學素養,還要講究對仗工整,也及時現代人所說的前後文要互相照應的意思。

基於這種特點,好的對聯讀來往往都很有意味,而且朗朗上口,很多都被當時的人經常吟誦,後來也就自然而然流傳了下來。

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雖絕但有點滲人

對聯內容涉及的領域也很寬泛,一般才子茶餘飯後插科打諢,聊點有趣的事,就也可能會用作對聯的噱頭 。由於對聯一般都是人們即興發揮想出來的,所以非常考驗人的詞彙量和“遣詞造句”的能力。

乾隆皇帝也是一個對聯高手,他雖然在寫詩方面不太被肯定,但對對子絕對是一個好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紀曉嵐這個人,這人就經常和皇帝過招,乾隆很喜歡和他對對子。一般情況下,紀曉嵐都能對出來,而且讓乾隆非常滿意。

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雖絕但有點滲人

但有一次,乾隆給出了一個上聯: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東放。這也是有感而發,當時正值酷暑,皇宮裡乾隆和紀曉嵐在吃西瓜,皇帝也是突發奇想,想看看紀曉嵐能不能對出下聯。

沒想到紀曉嵐思考了一會後,卻面露難色:臣對不上來。天下人都對不上來。乾隆很是得意。紀曉嵐是一個聰明人,上聯中將四方都表現出來了,四方即天下,他知道皇帝的心思,怎麼會有人敢皇帝去“爭”這天下呢?

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雖絕但有點滲人

接下來介紹一個社會行業的對聯,這便是火葬場,一個莊嚴肅穆的場所,大多數人最後的歸宿。曾有一副貼在火葬場門口的對聯,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意思很明顯了,表達每個人都有走到終點的那一刻,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讀起來確實是有些滲人的。

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雖絕但有點滲人

大家知道下聯是什麼嗎?下聯其實也比較絕,這裡給出這個神秘的下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乍一讀起來還是比較滲人的,讓人感覺生命易逝。其實和上聯講的是一個事,只不過從時間的角度過度到了順序的角度。連在一起,可以看出是在宣揚一種生死看淡的思想,也對於慰藉生者有很好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